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本周早些時候,《環(huán)球時報》援引印度媒體的報道稱,莫迪政府再次收緊監(jiān)管,明確禁止中國和巴基斯坦等有陸地接壤的“敵對國家”企業(yè)實體直接參與該國任何商業(yè)項目。據稱,印度工業(yè)和內貿促進部(DPIIT)已將這一指示通過信函方式傳達到各邦政府層面。
截至發(fā)稿,這一收緊的最新說法尚未得到印度政府層面的公開回應。不過,這一印媒發(fā)出的信號與該國其他官方性質機構最近的公開信號存在矛盾之處。印度品牌價值基金會(IBEF)在9月份的最新報告中釋放的是放松監(jiān)管信號,其在報告中寫道:“政府正在考慮放寬對來自與印度接壤國家的某些外國直接投資的審查?!?/p>
IBEF是印度工商部設立的一個信托基金會。其主要目標是在海外市場提高“印度制造”的國際知名度,以及促進印度產品和服務知識的傳播。
而最先爆出收緊監(jiān)管這一消息的是《印度斯坦時報》,它是該國著名的英文新聞網站,由印度最大資本家比拉家族控制。該報被認為支持國大黨 (英迪拉派),國大黨目前是在野黨。
此后這一報道的說法又得到印度知名新聞雜志《瞭望》(outlook india)以及印度右翼媒體《獨立雜志》(Swarajya mag)的跟進轉載。
實際上,這一類似規(guī)定三年前就已存在。不過,當時的要求是“限制”而不是“禁止”。它要求陸上鄰國的任何商業(yè)項目均需得到印度中央層面的批準。
印度的陸上鄰國有: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緬甸。此外,印度還聲稱與阿富汗有陸上接壤,但其實與阿富汗接壤的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
不過,迄今印度政府層面并未公開直接點名中國,但惡意針對中國公司是公開的秘密。莫迪政府迄今公開的說法是這一規(guī)則適用于所有有陸地接壤的鄰國,但印度媒體直言,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國投資者對印度公司進行任何潛在的“敵意”收購,以及限制中國企業(yè)在印度的存在。
2020年開始,莫迪政府多次收緊針對中國的商業(yè)限制。當年4月,DPIIT發(fā)出通知,將中國投資從“自動審批”名單中刪除。印度方面稱,此舉主要是出于收購擔憂,當時正值新冠疫情大流行暴發(fā)之際,莫迪政府擔心大量印度公司被中資“惡意”收購。
2020年5月起,中印兩國邊防部隊沿實控線在多點發(fā)生對峙,在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事件中,雙方發(fā)生激烈肢體沖突,標志著緊張關系進一步升級。自此,印度政府對中國公司進行了系列報復行動,基本上對來自中國的資金關上了大門。
當年6月29日,莫迪政府宣布封禁TikTok、UC瀏覽器和微信等59款移動應用程序,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公司。印度政府給出的理由是擔心這些應用程序“有損印度主權、國防和公共安全”。隨后,更多中國企業(yè)被列入這一名單。
2020年7月23日,印度政府再次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從與印度接壤國家的公司購買公共項目,其中也包括公私合營項目。據印度政府的公開說法,這并不是完全禁止,而是需要事先獲得批準。
關于最新的收緊行動,印媒援引一位邦首席秘書的話稱,莫迪政府注意到某些邦的一些私營公司正試圖讓中國承包商參與基礎設施項目,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致信所有各邦首席秘書。另一位知情人士稱,由于這個原因,一些邦的某些私人基礎設施項目目前陷入困境。
另據截至今年5月底的數據,與印度陸地接壤國家的約40-50個外國直接投資(FDI)提案正等待審批。
另有報道于上周提及,由于難以獲得印度簽證,中國比亞迪汽車公司高管不得不在尼泊爾、斯里蘭卡等鄰國會見印度私營企業(yè)高管。
莫迪政府以行政手段惡意針對中國公司,這反映在過去三年的FDI審批記錄中。
據印媒得到的數據,2021-2023財年期間,印度工商部拒絕了58個中國FDI申請。其中2021財年拒絕了10個,2022財年這一數字達到了33的歷史最高水平,2023財年數字有所下降,但也達到了15個,同時這一財年僅批準了3個。
這不僅僅包括中國大陸,來自中國臺灣、香港以及在其他國家/地區(qū)運營的中國公司或個人也被納入其中。
此外,印度政府還通過上交股權的方式削弱中國公司。2000年4月-2023年3月期間,印度從中國公司處獲得了25億美元的FDI股權,大大高于同期其他陸地接壤國家。比如,在此期間,緬甸為900萬美元,尼泊爾為331萬美元,孟加拉國為7.6萬美元。
有消息人士在今年7月底透露,印度政府正在要求中國手機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納入擁有多數股權的印度股權合作伙伴。
除了用強制行政手段限制中國投資,印度政府還通過多種經濟手段試圖阻止中國產品進入。例如對原產地為中國的各種商品征收反傾銷稅,以及推行“印度制造”運動,試圖替代“中國制造”。
與此同時,美國正成為印度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據印度儲備銀行9月發(fā)布的數據,2023財年,美國成為印度FDI的主要來源國,占總額的17.2%。毛里求斯、英國和新加坡緊隨其后,他們合計貢獻了印度FDI流入總額的六成。
不過,整體來看,流入印度的FDI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下降。2023財年,印度FDI流入量為710億美元,同比下降16%,為十年來首次。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和歐洲的高通脹以及需求疲軟,導致流入印度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資金減少。
對此,有印度媒體撰文稱,雖然這并不一定代表這個南亞大國的增長前景堪憂,但有幾個可能的原因可以解釋外資為何猶豫不決,“除了眾所周知的投資障礙外,投資者現在還必須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畢竟,不確定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不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以及對中途隨意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恐懼,都具有強大的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