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多財經 行星
近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了自詡“高端商務白酒”的聽花酒。這款白酒號稱擁有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保障男性功能等多種保健功能,標準裝售價5860元,精品裝售價更是達到5.86萬元,昂貴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而在央視記者走訪調查后發(fā)現,聽花酒宣傳的保健功能已違反酒類廣告相關法律法規(guī),且其宣傳的國際專利僅進入公布階段,并未被認定,而所謂的高科技物質“涼味劑”只是常見薄荷提取物。
盡管聽花酒方面已就上述問題進行了回應,但其“翻車”的輿論風暴,掀起了以酒類、茶類等兼具社交功能與精神文化屬性的品類在消費端以“專精”“功效”“定制”等噱頭漫天要價亂象的冰山一角。
喊話“茶中茅臺”的竹葉青茶業(yè)(簡稱“竹葉青”),也是這座冰山下蟄伏的“天價”品牌中的一員。依托于“國禮”屬性,竹葉青迅速搭建起“高價等于高端”的營銷邏輯,在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竹葉青光鮮亮麗外殼下隱藏的“底色”也在其發(fā)展中不斷顯現。
一、“高端”底色信服力幾分?
竹葉青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峨眉山竹葉青茶廠成立于1987年,但彼時市場上并未形成完備的生產體系,市場上各類標榜“竹葉青”的茶類魚龍混雜,難以集中聲量進行產品的統(tǒng)一輸出,茶廠因經營不善淪為貼牌工廠。
直到1998年,唐先洪購買了原茶廠的全部股份,并以15萬元收購了其他茶廠的“竹葉青”相關商標,組建峨眉山竹葉青茶業(yè)有限公司,才正式統(tǒng)一了“竹葉青”的品牌標識、商品標識和公司名稱,“竹葉青”也正式成為其獨有的品牌名稱。
需要指出的是,發(fā)展初期的竹葉青并未發(fā)力高端市場,而是將“平常心”作為品牌傳播策略。邀請三代圍棋大師古力、聶衛(wèi)平和吳清源成為其形象代言人,深化“平常心”精神,致力于推廣蘊含東方智慧底色的文化事業(yè)。
但自2018年開始,竹葉青一改與世無爭的“文藝青年”人設,開始謀求戰(zhàn)略轉型,向著高端化路徑疾馳狂奔。在這一年內,竹葉青喊出爭當“茶中茅臺”的口號,打出新品類“峨眉高山綠茶”,還立下了“5至10年完成百億元收入的目標”。
以高端化邏輯為本位,竹葉青的價格水漲船高。公開信息顯示,竹葉青的品牌矩陣涵蓋“竹葉青”綠茶、“碧潭飄雪”花茶和“君臨天下”紅茶三大類,每個品牌推出“論道”“靜心”“品味”三個等級的茶葉。
根據竹葉青淘寶官方旗艦店給出的價格進行測算,以該品牌核心產品竹葉青峨眉高山綠茶為例,以斤(500g)為單位進行折算,“特級論道”“特級靜心”和“特級品味”等級價格分別約為11167元/斤、3750元/斤和2083元/斤。
一斤茶葉上千元,不同等級差異巨大,究竟是為何?筆者在與竹葉青電商平臺客服溝通后得知,茶葉等級越高意味著茶芽完整率越高,回甘越好,嫩栗香越持久,口感越醇和??头a充稱,峨眉高山綠茶“特級論道”是竹葉青的廣告款產品。
此外,筆者注意到竹葉青電商旗艦店中還上架了一款“至尊論道”等級的峨眉高山綠茶,價格高達29680元/斤。該款產品自稱“高端禮賓茶”,由中國制茶大師劉祥云親自監(jiān)制,平均1000顆茶芽選出約1g論道竹葉青,產量有限,頗為珍貴。
而在當被問及二者間的具體差異時,客服只稱該款產品“茶園地理位置更好,原料標準更高,茶葉品質和口感香氣更佳”。在筆者的追問下,竹葉青電商客服解釋稱“原料所在茶園地理位置會影響口感”。
但筆者發(fā)現,竹葉青客服口中“至尊論道”峨眉高山綠茶的茶芽來源“萬年茶葉基地茶區(qū)”,與宣傳時強調產于“峨眉山萬年寺等特定產區(qū)”的“特級論道”等級茶葉產地大同小異,均屬于“萬年寺茶葉產區(qū)”。
此外,竹葉青在宣傳中屢次提到其堅守“高山、明前、茶芽”三大高端綠茶標準,只選用于清明節(jié)前采摘的茶芽,并確保每顆茶芽都來自峨眉600米至1500米高山茶區(qū),目前已發(fā)展茶園40多萬畝。
而官方信息顯示,四川峨眉山總面積約為154km2,折合土地面積約為23.1萬畝,除山茶文化外,動物資源、旅游資源亦頗為盛行。在無法保證將峨眉山所有土地都種上茶葉的前提下,竹葉青茶葉產區(qū)的真實性也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這個維度看,竹葉青的“高端”定位摻雜了不少模棱兩可的營銷水分。
二、“百億”目標仍始于足下
千元一斤的貴價茶葉,無疑已經脫離了日常飲用的范疇,成為量化情感價值的“送禮茶”。而自轉型以來,竹葉青便開始重視自身“國禮”光環(huán)建設,搖身一變成為迪拜世博會禮賓綠茶,以及接待眾多國際知名人物的交往禮品。
洞察到“流量效應”的增長點,竹葉青于2019年與分眾傳媒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豪擲6億元邀請李宇春、李易峰兩位川籍明星成為新的品牌代言人,并順勢推出明星合作款產品,依托品牌代言吸引28歲至45歲的潛在消費者。
大范圍品牌營銷下,竹葉青官方于2021年6月援引“世界品牌實驗室”主辦的“世界品牌大會”的評選結果,稱其已比肩華為、茅臺,成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唯一上榜的茶品牌,邁進世界級品牌行列。
然而,在竹葉青自身打造的光輝外殼背后,是其在五屆(1915年、1959年、1999年、2001年和2002年)中國十大名茶評比中無一次入選。反觀入選的綠茶品牌,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均比該品牌更富知名度。
再看銷售端,唐先洪在2020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曾放言,該公司計劃通過5年時間,將竹葉青茶業(yè)發(fā)展到50億以上市場規(guī)模。未來目標是成為千億品牌,成為中國社交的三大必備品之一,走出四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十分骨感?!岸朊忌绞腥诿襟w中心”數據顯示,竹葉青2020年的產值為12.3億元,營業(yè)收入12.16億元,納稅約2600萬元。無論是從知名度。美譽度還是銷售額來看,現階段的竹葉青距“領先”目標仍相差甚遠。
實際上,國內茶行業(yè)長期面臨著“有品類,無品牌”的境地。竹葉青雖然因其品牌沿革的特殊性獲得了“品類即品牌”的先發(fā)優(yōu)勢,但相比于碧螺春、西湖龍井等傳統(tǒng)綠茶品類,竹葉青的品牌力天然不足,無法幫助其走通快速登頂路徑。
另據唐先洪透露,竹葉青目前在全國擁有近400家門店。但據不完全統(tǒng)計,竹葉青線下門店中四川占比186家,其他門店則分布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換而言之,“國禮”竹葉青仍停留在“走出四川”的初級戰(zhàn)略,品牌經營半徑有限。
此外,竹葉青雖敏銳洞察到了年輕人對養(yǎng)生的潛在需求,期望通過產品代言贏得青睞,但“粉絲經濟”的平民化特性本就與竹葉青高端消費品的定位相悖。竹葉青目前的用戶溝通能力、社群維護與變現能力,尚不足以撐起其營銷野心。
在筆者看來,竹葉青無法突破“高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將現代快餐式營銷邏輯套用于更注重產品品質、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茶企上,導致營銷內容未能有效觸達消費者,更遑論構建用戶對品牌價格的認同閉環(huán),沖破區(qū)域限制的枷鎖。
比起繼續(xù)借助高頻度的宣傳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如今的竹葉青更應在提升產品自身實力層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