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岳笑笑
相似的一幕又出現(xiàn)——
投資界獲悉,本周,默沙東宣布將以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的價格收購一家眼科創(chuàng)業(yè)公司EyeBiotech(簡稱“EyeBio”),締造今年眼科領域最大一筆并購案。
成立于2021年,EyeBio始于兩位行業(yè)經驗豐富的博士,公司專注于眼科資治療,所研發(fā)的一款領先候選藥物,將在今年迎來關鍵性2b/3期臨床試驗,這被視為默沙東出手的核心原因。半年前,公司剛完成A輪融資,集結一支豪華投資人隊伍。
如今,隨著收購出爐,EyeBio身后所有投資機構將成功實現(xiàn)退出,落袋為安。而最新一輪進入的投資方,不到半年就拿到回報——就連同行也感慨,當下也就只有并購才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退出奇跡。
200億并購案,一家A輪公司被賣了
先看此次收購案的主角EyeBio——這是一家處于臨床階段的眼科公司,成立于2021年中旬,致力于開發(fā)一代新的眼病治療方法,預防并治療與視網膜血管滲漏相關的視力喪失病癥。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EyeBio背后的團隊卻不容小覷:創(chuàng)始人David Guyer博士和Tony Adamis博士,前者不僅是頂級生科風投機構SV Health Investors的合伙人,還是著名眼科藥物研發(fā)公司Iveric Bio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后者則曾在跨國藥企羅氏集團旗下公司擔任開發(fā)創(chuàng)新高級副總裁,同為專業(yè)背景強大的行業(yè)人士。
此次收購方大家并不陌生——默沙東,輝煌百年的國際巨頭,上個月發(fā)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營收約158億美元。其中,新一代藥王K藥(Keytruda)貢獻69億美元收入,約占藥品總收入一半。值得注意的是,該藥物專利期將在4年后到期,因此業(yè)內推斷,此次默沙東收購EyeBio,正是填補專利懸崖的動作之一。
而此次促使默沙東出手的藥物,正是EyeBio的領先候選藥物——Restoret(EYE103)。這是一種潛在“first-in-class”(原始創(chuàng)新)四價三特異性抗體藥物,用于治療AMD(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眼部疾病。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臨床數據,該藥品治療效果良好,并將在今年下半年進入關鍵的2b/3期試驗,以研究DME(糖尿病黃斑水腫)患者的治療。
回想十年前,默沙東曾因增效優(yōu)化退出眼科賽道。如今眼科市場飛速增長,EyeBio或許會成為默沙東重返戰(zhàn)場的“秘密武器”。
具體來看,此番3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中,包括13億美元的預付現(xiàn)金和17億美元的潛在開發(fā)、監(jiān)管和商業(yè)里程碑付款。目前,該交易已經獲得EyeBio董事會的一致批準,預計將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
累計融資10億,身后投資人體面退出了
賣個好價錢,EyeBio身后一眾投資方將落袋為安。
根據公開信息,收購之前,EyeBio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已融資數輪,融資金額合計約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早在成立之初,公司便獲得了SV Health Investors提供的種子資金,并在其幫助下招募領導層、啟動管道開發(fā)。
2022年,EyeBio宣布完成6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不僅由SV Health Investors、Samsara BioCapital 和 Jeito Capital 共同領投,還獲得了默沙東旗下風投部門MRL Ventures Fund的額外資金支持。
最新一筆融資發(fā)生在去年末,彼時EyeBio宣布獲得6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的A輪追加融資。除了老股東SV Health Investors、Jeito Capital、Samsara Biocapital、MRL Ventures Fund等再度押注,新投資者貝恩資本生命科學部(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歐米茄基金(Omega Funds)和Vertex Ventures HC也加入進來。
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年,這幾家投資機構便實現(xiàn)退出,堪稱又一快速退出案例。
這不禁讓人想起上個月,藥企Genmab以18億美元現(xiàn)金(約合人民幣130億元)的高價,一舉收購ADC藥物研發(fā)明星公司普方生物,締造中國生物技術公司被海外藥企收購的最大金額紀錄。
經此一役,公司身后的禮來亞洲基金、LYFE Capital、紅杉中國、元禾控股、險峰、高榕創(chuàng)投、美團龍珠、長安資本等機構體面退出。而在今年初“壓線”加入B輪融資的匯橋資本、Nextech Invest、T.Rowe Price、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等十余位投資方,更是不到兩個月就收獲約數倍回報,退出之快令人艷羨。
“退出速度不斷被刷新,現(xiàn)在只有并購才能創(chuàng)造這種奇跡。”目睹這一幕,一位醫(yī)藥VC朋友感嘆到。最近,他們正幫助手里有突破性研發(fā)成果、小而美,但現(xiàn)金流不足的Biotech公司尋找被并購的可能性。
眼下,生物醫(yī)藥產業(yè)產業(yè)環(huán)境冷、上市環(huán)境嚴、融資愈發(fā)難。一邊是企業(yè)自身尚未商業(yè)化、造血能力不足的生存考驗,一邊是投資方面臨的巨大退出壓力,而愈發(fā)熱鬧的并購案例讓VC/PE看到,Biotech仍有除IPO之外的體面退場方式——盡管困難,依舊可行。
一級市場退出之困,全員搞退出
如此一幕幕,無疑給一級市場退出之困帶來振奮。
長期以來,IPO都是一級市場最主要的退出路徑。但隨著IPO環(huán)境收緊,這一情況儼然已經發(fā)生變化。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內外上市46家,同環(huán)比分別下降52.6%、40.3%;首發(fā)融資額約合人民幣274.83億元,同環(huán)比分別下降62.0%、47.3%。
至此,“堰塞湖”正成為當下的退出局面。因此,投資人開始調整退出策略,并購成為當下討論的焦點。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并購案例出現(xiàn)。不久前,亙喜生物以總價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億)的總價被阿斯利康收購,較之亙喜生物此前不足6億美元的市值溢價100%,身后淡馬錫、禮來亞洲基金、通和毓承資本等機構順利退出。今年以來,諾華收購信瑞諾醫(yī)藥、Nuvation Bio收購葆元醫(yī)藥等并購案同樣振奮人心。
而半導體領域,模擬芯片龍頭思瑞浦斥資10億美元收購創(chuàng)芯微,創(chuàng)芯微背后的十多家機構順利實現(xiàn)退出;消費賽道上,安踏收購亞洲女性運動服飾品牌MAIA ACTIVE,紅杉中國、虎撲等投資方體面退出。
悄然間,幾乎各行各業(yè)都拉開并購大潮,身后投資人們看到了退出機會,并購逐漸成為寒冬里的一條嶄新路徑。
但現(xiàn)實也擺在面前,并購退出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企參與的并購活躍度出現(xiàn)階段性下滑趨勢,季度內交易數量及規(guī)模均同環(huán)比下滑。從數據上看,2024年第一季度,中企參與的并購案例總量449起,同比下降22.6%。
正如晨壹投資分析,“投資人數量多背景多元,對并購交易的訴求和決策機制都不同,進一步增加了交易的復雜度”。同時,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不愿意直接降估值,也很容易形成解不開的價格結。
另一方面,從已有的并購案例來看,對并購標的的專業(yè)能力、創(chuàng)始團隊、產品等方面的考察也并不簡單,基本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F(xiàn)階段能夠通過并購退出快速消化的標的相對有限:“現(xiàn)實情況是,也需要做好大量企業(yè)不能并購退出的準備”。
路途依舊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