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儲燕
看上去,中加基金正在失去其“頂梁柱”。
日前,中加基金一口氣發(fā)布5條基金經理變更公告,至此,閆沛賢卸任了其管理的所有基金。
在今年5月,閆就卸任了中加聚盈四個月定開債和中加純債一年2只基金的基金經理。
而在今年一季度末,閆的管理規(guī)模還有近260億元。
這一切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閆沛賢正式離開中加基金也許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閆沛賢不僅是固收老將、固定收益部總監(jiān),更堪稱中加基金固收業(yè)務的頂梁柱,管理規(guī)模一度接近500億元,最高時幾乎占中加基金總規(guī)模的近七成。
如今,一旦固收老將離去,會給這些基金產品帶來多大變數?又會給中加基金帶來哪些影響?
老將卸任
中加基金全稱是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目前共有6家股東,第一大股東是北京銀行,持有44%的股份。
背靠銀行股東的資金和渠道資源,中加基金對固收類產品依賴有加。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加基金總管理規(guī)模約為1428億元,其中債券型產品的規(guī)模高達約1297億元,占比超九成。
在2013年,即中加基金成立之初,閆沛賢就加入了公司,至今任職經驗超10年。
放眼在中加基金的這段從業(yè)經驗,閆沛賢管理規(guī)模曾三度逼近500億元。
在2018年一季度末、2019年一季度末、2020年一季度末,閆沛賢的管理規(guī)模分別約為449億元、466億元、479億元。
中加基金同期的總規(guī)模分別約為678億元、780億元、1115億元,閆沛賢管理規(guī)模占比分別約為66%、60%、43%,由此可見閆沛賢對公司的重要程度。
閆沛賢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中加純債債券基金,它由閆沛賢“一手帶大”,管理規(guī)模從2014年末剛成立時的4億元,一路擴張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88億元。
中加純債債券基金目前仍是中加基金旗下規(guī)模最大的一只基金。
不僅規(guī)模大,總體業(yè)績表現(xiàn)也不錯。閆沛賢管理中加純債債券基金的任職總回報為60%,年化回報率5.05%,同類排名20|130。
但是,隨著閆沛賢卸任,該基金未來路在何方,還未可知。
在天天基金網中加純債債券基金吧中,也有基民表達了對閆沛賢的留念和肯定。
此前,中加基金也一直將閆沛賢作為固收團隊的核心人物,一旦其出走,對公司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有些難以估量。
“迷你”扎堆
單從管理規(guī)???,中加基金的表現(xiàn)似乎不錯。從2015年一季度末的約40億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約1428億元。
但細看則知,這主要還是依賴債券型產品的不斷擴張,權益類產品表現(xiàn)卻非常慘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加基金權益類產品,即混合型、股票型管理規(guī)模分別約為16億元、2800萬元,占總規(guī)模的比例不足3%。
更可憐的是,中加基金目前僅有1只股票型產品——中加中證500指數增強,還是1只指數型基金。
雖然該基金分為A類、C類,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guī)模分別僅有1200萬元、1600萬元,面臨清盤風險。
中加基金混合型產品規(guī)模也不樂觀,在2022年一季度末達到約80億元的高點之后,便一路下滑,截至一季度末,規(guī)模僅剩16億元,兩年縮水八成。
總規(guī)模雖僅有16億元,但數量卻有42只(各類型分開計算),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迷你基金扎堆的現(xiàn)象。
中加基金42只混合型產品中,僅有中加科豐價值精選混合1只基金管理規(guī)模在2億元以上,有39只基金規(guī)模不足5000萬元,岌岌可危。
迷你基金扎堆的根本原因,離不開差強人意的業(yè)績表現(xiàn)。
在2023年,中加基金旗下有26只混合型產品虧損,占比超六成。其中還有4只產品虧損在20%以上,分別為中加低碳經濟六個月持有混合A/C類,中加新興消費混合A/C類。
除了受股東背景的影響,中加基金產品結構明顯失衡還有其他原因。
比如起步較晚,錯過不少發(fā)展機遇。中加基金前期過于注重固收業(yè)務發(fā)展,直到2015年8月才發(fā)行第一只混合型產品,遲至2020年三季度末,才發(fā)行第一只,也是如今唯一一只股票型產品。
另外,中加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人才匱乏,缺少有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基金經理,且基金經理普遍缺乏經驗,僅有1人管理經驗滿3年,其他人可以說都是“新兵”。
正因如此,雖然中加基金董事長夏遠洋曾在2024年初表示,“在保持固收優(yōu)勢基礎上著力發(fā)展固收增強業(yè)務與權益業(yè)務”,但如今看來,公司明顯有心無力。
轉型艱難
盡管靠固收撐門面,但從目前情況看,中加基金和招商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建信基金、中銀基金這些管理規(guī)模已在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系公募相比,仍然只能望其項背。
并且,雖同為銀行系公募,但上述公募基金權益類產品占比明顯高于中加基金。比如招商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占比分別在20%、18%左右。
不知是否巧合,就在閆沛賢淡出之際,2024年6月,中加基金終于迎來新任總經理李瑩。此前,此位置已空缺10個月有余。
而在一年前,中加基金董事長、法定代表人也由夏英變更為夏遠洋。
無論是夏遠洋還是李瑩,都有較為深厚的北京銀行股東背景。
有業(yè)內人士向《天下財道》分析說,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優(yōu)點是,強大的股東背景、渠道優(yōu)勢、固收投資專長、風險控制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但同時可能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過度依賴銀行股東的渠道和資源,對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構成限制;在薪酬和激勵機制上可能不如市場化的基金公司更具有競爭力。
中加基金舊將將去、新帥降臨,未來公司將走向何方?《天下財道》將持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