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騰訊滴滴捧出一個IPO,市值超80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騰訊滴滴捧出一個IPO,市值超80億

上市前,IPO募資額縮水超15億。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獵云網 邵延港

若按照最初的計劃,這或許是創(chuàng)業(yè)板今年以來募資規(guī)模最大的IPO。

8月1日,物聯網智能化硬件研發(fā)商博實結正式登陸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此次IPO,博實結發(fā)行2225.27萬股,發(fā)行價為每股44.5元,募集資金總額9.90億元。上市首日,博實結開盤大漲,截至收盤,博實結報94元/股,漲111.24%,市值達到83.65億元。

據悉,博實結于2022年5月向深交所申請創(chuàng)業(yè)板IPO,當年2月便通過上市委會議,但直到2023年11月份,博實結才提交注冊申請,隨后證監(jiān)會同意其注冊申請。自IPO獲受理至今,已經超過兩年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博實結此次IPO原計劃募資25.1億元用于業(yè)務擴張,而最終的結果卻不足10億元,募資額縮水六成。

博實結創(chuàng)立于2009年,是一家在深圳起步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公司主要從事物聯網智能化硬件產品的研發(fā)設計、生產和銷售。創(chuàng)始人周小強,1979 年出生,中專學歷,在創(chuàng)業(yè)前,他已經在深圳打拼了10年。

但博實結創(chuàng)立的15年來,并未獲得資本入股,因為踩中物聯網發(fā)展風口,博實結獲得了滴滴、哈啰、財付通等互聯網企業(yè)的訂單,公司業(yè)績隨之水漲船高。創(chuàng)始人還在上市之前,獲得超1億元的分紅。

實現創(chuàng)業(yè)板IPO,對于博實結來說也只是一個起點,其當前透露出來的營收下滑,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亟待解決。

IPO縮水15億,上市陷入“圈錢”質疑

博實結上市是為了業(yè)務拓展。博實結希望通過上市,來突破產能瓶頸,豐富產品結構,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我們的公眾形象、透明度和市場知名度,增強客戶、供應商的信心,為業(yè)務發(fā)展奠定基礎。

此次IPO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分別用于物聯網智能終端產品升級擴建項目,物聯網產業(yè)基地建設項目,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博實結原計劃募資25.1億元,按照IPO后的發(fā)行比例,博實結的發(fā)行市值在100億。而按照此次實際的9.90億元募資額,博實結在最終上市前將自身的估值縮水了六成。

博實結本次發(fā)行價格為 44.50 元/股,對應的 2023 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歸母凈利潤攤薄后市盈率為 23.98 倍,低于中證指數發(fā)布的“C3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tài)市盈率 33.18 倍;低于可比公司 2023 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平均靜態(tài)市盈率 53.08 倍。

在A股公司上市門檻日漸升高的當下,尤其是在3月15日證監(jiān)會提出“從嚴監(jiān)管高定價超募”后,博實結主動選擇將募資額減少15億元。

其實早在2022年首次披露招股書之時,博實結就曾被質疑“上市實為賣公司”“有圈錢嫌疑”。因為截至2021年年底,博實結公司總資產為9億元,而擬募資金額近乎公司總資產的3倍。

對于博實結的擴產需求,與之對應的是其當前存在的產能利用率不足的事實。

博實結主營業(yè)務收入主要來自智能車載終端產品、智慧出行組件、智能支付硬件,其中智能車載終端產品包括商用車監(jiān)控終端、乘用車定位終端。

招股書顯示,公司的乘用車定位終端產品產能利用率由2021年的87.07%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74.57%;商用車監(jiān)控終端產能利用率由2021年的90.43%下降至74.95%;智能支付硬件產能利用率也由此前的92.87%下降至72.29%。

在IPO前,博實結還分別在2020年、2021年進行了1億元的分紅,實控人周小強更是分走其中的1.18億元。博實結還要用募集資金進行補流,對此,深交所也進行了問詢。

博實結則在回函中表示,假設公司 2020年和2021年未進行分紅,公司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均未發(fā)生重大變化,分紅對發(fā)行人現有財務狀況影響較小,不會影響發(fā)行人的正常生產經營。

此外,在等待上市期間,博實結還被會計師事務所“背刺”。2024年5月13日晚間,因涉及金通靈財務造假案,江蘇證監(jiān)局對大華所下發(fā)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博實結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在其他上市公司和排隊IPO的企業(yè)選擇解聘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時,距離上市一步之遙的博實結選擇繼續(xù)合作,完成上市目標。

此外,博實結創(chuàng)始人周小強直接持有公司45.18%股份,間接控制公司13.82%股權;直接和間接累計控制博實結59%的股權,按照博實結上市首日的收盤市值,其身家約50億元。

年入11億,財付通、哈啰、青桔為大客戶

博實結是以車載終端產品的研發(fā)設計、生產起步,逐步拓展智慧出行組件、智能支付硬件等物聯網智能化硬件產品。

招股書顯示,在智能支付硬件方面,博實結作為財付通(騰訊下屬公司)的重要合作對象,為其提供智能支付硬件產品;在智慧出行組件方面,公司客戶包括哈啰出行、青桔單車等智慧出行領域企業(yè);在乘用車定位終端方面,公司與青島中瑞、賽格導航、萬位數字等企業(yè)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在商用車監(jiān)控終端方面,公司積累了匯通天下、易流科技、中交興路等知名客戶。

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博實結營收分別為13.36億元、12.10億元、11.23億元 ;實現歸母凈利潤 1.94億元、1.58 億元、1.74 億元。 同期,博實結毛利率分別為25.64%、24.25、28.61%;而行業(yè)平均值分別為39.23%、38.56%、42.88%。

博實結表示,毛利率變動主要是由于收入結構變化所致。2020年至2021年,博實結主營業(yè)務毛利主要來源于智能車載終端,其毛利占主營業(yè)務毛利的比例維持在64%以上,2022年,受宏觀經濟波動等外部因素影響,博實結產品結構有所變化,導致智能車載終端毛利占主營業(yè)務毛利的比例由2021年64.89%下降至52.05%。

此外,經初步預計,博實結2024 年 上半年預計可實現營業(yè)收入6.1億元至6.5億元,較上年同期變動幅度為 6.01%-12.9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00萬元-1.01億元,同比增長9.56%至 16.48%。

作為物聯網領域專精特新企業(yè),博實結的生產成本中,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元器件、電池、結構件、PCB、線材、模塊,其中芯片的采購成本在40%左右,直接材料成本超過85%。

博實結在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的研發(fā)投入金額分別為 7144.17 萬元、7372.42 萬元和 7863.27 萬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5.35%、6.09%和7%,最近三年累計研發(fā)投入為 2.24億元。

招股書顯示,博實結的核心技術是通信、定位、AI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主要體現在整體產品方案下的數據采集和挖掘、存儲及糾錯,電子技術和無線智能控制等方面。

在博實結看來,物聯網應用領域市場廣闊,其專注的智能車載終端、智慧出行、智能支付等領域正在快速發(fā)展,但當下博實結的增長速度顯然有些跟不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騰訊滴滴捧出一個IPO,市值超80億

上市前,IPO募資額縮水超15億。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獵云網 邵延港

若按照最初的計劃,這或許是創(chuàng)業(yè)板今年以來募資規(guī)模最大的IPO。

8月1日,物聯網智能化硬件研發(fā)商博實結正式登陸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此次IPO,博實結發(fā)行2225.27萬股,發(fā)行價為每股44.5元,募集資金總額9.90億元。上市首日,博實結開盤大漲,截至收盤,博實結報94元/股,漲111.24%,市值達到83.65億元。

據悉,博實結于2022年5月向深交所申請創(chuàng)業(yè)板IPO,當年2月便通過上市委會議,但直到2023年11月份,博實結才提交注冊申請,隨后證監(jiān)會同意其注冊申請。自IPO獲受理至今,已經超過兩年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博實結此次IPO原計劃募資25.1億元用于業(yè)務擴張,而最終的結果卻不足10億元,募資額縮水六成。

博實結創(chuàng)立于2009年,是一家在深圳起步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公司主要從事物聯網智能化硬件產品的研發(fā)設計、生產和銷售。創(chuàng)始人周小強,1979 年出生,中專學歷,在創(chuàng)業(yè)前,他已經在深圳打拼了10年。

但博實結創(chuàng)立的15年來,并未獲得資本入股,因為踩中物聯網發(fā)展風口,博實結獲得了滴滴、哈啰、財付通等互聯網企業(yè)的訂單,公司業(yè)績隨之水漲船高。創(chuàng)始人還在上市之前,獲得超1億元的分紅。

實現創(chuàng)業(yè)板IPO,對于博實結來說也只是一個起點,其當前透露出來的營收下滑,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亟待解決。

IPO縮水15億,上市陷入“圈錢”質疑

博實結上市是為了業(yè)務拓展。博實結希望通過上市,來突破產能瓶頸,豐富產品結構,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我們的公眾形象、透明度和市場知名度,增強客戶、供應商的信心,為業(yè)務發(fā)展奠定基礎。

此次IPO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分別用于物聯網智能終端產品升級擴建項目,物聯網產業(yè)基地建設項目,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博實結原計劃募資25.1億元,按照IPO后的發(fā)行比例,博實結的發(fā)行市值在100億。而按照此次實際的9.90億元募資額,博實結在最終上市前將自身的估值縮水了六成。

博實結本次發(fā)行價格為 44.50 元/股,對應的 2023 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歸母凈利潤攤薄后市盈率為 23.98 倍,低于中證指數發(fā)布的“C3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tài)市盈率 33.18 倍;低于可比公司 2023 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平均靜態(tài)市盈率 53.08 倍。

在A股公司上市門檻日漸升高的當下,尤其是在3月15日證監(jiān)會提出“從嚴監(jiān)管高定價超募”后,博實結主動選擇將募資額減少15億元。

其實早在2022年首次披露招股書之時,博實結就曾被質疑“上市實為賣公司”“有圈錢嫌疑”。因為截至2021年年底,博實結公司總資產為9億元,而擬募資金額近乎公司總資產的3倍。

對于博實結的擴產需求,與之對應的是其當前存在的產能利用率不足的事實。

博實結主營業(yè)務收入主要來自智能車載終端產品、智慧出行組件、智能支付硬件,其中智能車載終端產品包括商用車監(jiān)控終端、乘用車定位終端。

招股書顯示,公司的乘用車定位終端產品產能利用率由2021年的87.07%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74.57%;商用車監(jiān)控終端產能利用率由2021年的90.43%下降至74.95%;智能支付硬件產能利用率也由此前的92.87%下降至72.29%。

在IPO前,博實結還分別在2020年、2021年進行了1億元的分紅,實控人周小強更是分走其中的1.18億元。博實結還要用募集資金進行補流,對此,深交所也進行了問詢。

博實結則在回函中表示,假設公司 2020年和2021年未進行分紅,公司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均未發(fā)生重大變化,分紅對發(fā)行人現有財務狀況影響較小,不會影響發(fā)行人的正常生產經營。

此外,在等待上市期間,博實結還被會計師事務所“背刺”。2024年5月13日晚間,因涉及金通靈財務造假案,江蘇證監(jiān)局對大華所下發(fā)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博實結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在其他上市公司和排隊IPO的企業(yè)選擇解聘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時,距離上市一步之遙的博實結選擇繼續(xù)合作,完成上市目標。

此外,博實結創(chuàng)始人周小強直接持有公司45.18%股份,間接控制公司13.82%股權;直接和間接累計控制博實結59%的股權,按照博實結上市首日的收盤市值,其身家約50億元。

年入11億,財付通、哈啰、青桔為大客戶

博實結是以車載終端產品的研發(fā)設計、生產起步,逐步拓展智慧出行組件、智能支付硬件等物聯網智能化硬件產品。

招股書顯示,在智能支付硬件方面,博實結作為財付通(騰訊下屬公司)的重要合作對象,為其提供智能支付硬件產品;在智慧出行組件方面,公司客戶包括哈啰出行、青桔單車等智慧出行領域企業(yè);在乘用車定位終端方面,公司與青島中瑞、賽格導航、萬位數字等企業(yè)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在商用車監(jiān)控終端方面,公司積累了匯通天下、易流科技、中交興路等知名客戶。

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博實結營收分別為13.36億元、12.10億元、11.23億元 ;實現歸母凈利潤 1.94億元、1.58 億元、1.74 億元。 同期,博實結毛利率分別為25.64%、24.25、28.61%;而行業(yè)平均值分別為39.23%、38.56%、42.88%。

博實結表示,毛利率變動主要是由于收入結構變化所致。2020年至2021年,博實結主營業(yè)務毛利主要來源于智能車載終端,其毛利占主營業(yè)務毛利的比例維持在64%以上,2022年,受宏觀經濟波動等外部因素影響,博實結產品結構有所變化,導致智能車載終端毛利占主營業(yè)務毛利的比例由2021年64.89%下降至52.05%。

此外,經初步預計,博實結2024 年 上半年預計可實現營業(yè)收入6.1億元至6.5億元,較上年同期變動幅度為 6.01%-12.9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00萬元-1.01億元,同比增長9.56%至 16.48%。

作為物聯網領域專精特新企業(yè),博實結的生產成本中,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元器件、電池、結構件、PCB、線材、模塊,其中芯片的采購成本在40%左右,直接材料成本超過85%。

博實結在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的研發(fā)投入金額分別為 7144.17 萬元、7372.42 萬元和 7863.27 萬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5.35%、6.09%和7%,最近三年累計研發(fā)投入為 2.24億元。

招股書顯示,博實結的核心技術是通信、定位、AI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主要體現在整體產品方案下的數據采集和挖掘、存儲及糾錯,電子技術和無線智能控制等方面。

在博實結看來,物聯網應用領域市場廣闊,其專注的智能車載終端、智慧出行、智能支付等領域正在快速發(fā)展,但當下博實結的增長速度顯然有些跟不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