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koon的商業(yè)模式超出現有零售環(huán)境,所以我們決定喊停,以便進行結構性調整。”位于香港的投資公司Brignt Fame Fashion發(fā)言人當被問及與旗下品牌Thakoon“鬧掰”傳聞時給出了以上解釋。
Thakoon Panichgul,這位出生于泰國的紐約設計師或許不為大多數中國消費者所熟識。不同于其他亞裔設計師,他曾求學于波士頓大學商科,直到畢業(yè)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本時尚雜志的助理專題編輯才為其時裝從業(yè)之路埋下伏筆。2001年,Thakoon Panichgul被帕森斯設計學院時裝設計專業(yè)錄取,并在三年之后發(fā)布了個人同名首秀。
有賴于早年建立起的時尚圈人脈,名流與編輯們對他的時裝秀紛紛熱情捧場。如果要說貴人,美國版Vogue總編Anna Wintour功不可沒。在那部講述每年重磅刊物籌備過程的紀錄片《九月刊》(The September Issue)里,就曾拍到Anna Wintour前往Thakoon Panichgul工作室探訪的鏡頭。
品牌創(chuàng)立至今的十來年中,Thakoon Panichgul也曾和Gap、Target等美國時尚公司合作過,可說回個人系列,卻始終有些不溫不火。倒是Burberry宣布實行即秀即買后,公眾目光因為Thakoon的跟隨而稍作停留。
面對這場風風火火的改革浪潮,時裝品牌分列為兩派。擁護者如Tom Ford、Tommy Hilfiger,Burberry將整個采購、生產流程前置,并與相關零售商和媒體簽訂保密協議;而Loewe、Prada、Off-White等品牌則以若干款包包配飾用來試水即秀即買。
至于原本就是快時尚的H&M來說,即秀即買門檻很低。3月時裝周期間,它在巴黎發(fā)布了Studio最新系列,且顧客即刻就能前往線上或是線下實體店鋪購買到這些款式。“我們渴望立馬買到伸展臺上的衣服。”原Net-a-Porter全球買手副總裁Sarah Rutson說出了大眾心理,而碰巧氣候也幫了忙——9月舉辦春夏發(fā)布時歐洲還處于夏季,等到2月發(fā)布秋冬系列時,人們又挺希望能即刻套上T臺上的厚衣服。
撇除觀望者不談,大部分持反對意見的大部分來自法國老牌。在A.P.C.品牌創(chuàng)始人Jean Touitou看來,即秀即買就是玩兒給媒體看的把戲。“規(guī)模較大的時裝屋徹底被打亂了節(jié)奏,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承擔風險。一季、兩季或許還能將就……可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大量囤積庫存,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又只好掉轉方向。”去年年初,他接受線上時尚媒體fashionista.com采訪時如此說道。
同時也有不少業(yè)內人士稱,那些獨立、或經營規(guī)模較小的設計師品牌將無法即秀即買模式帶來的成本壓力。
而Thakon,則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規(guī)模較小、同時勇于嘗試即秀即買模式的品牌之一。只不過,其投資方主理人Vivian Chou,即香港時裝界大亨Silas Chou(曹其峰)的二女兒卻決定暫停彼此的合作。2015年,Bright Fame Fashion出資成為該品牌控股股東,協助Thakoon回歸紐約時裝周,開出電商網站,并且?guī)椭湓囁葱慵促I模式。但從如今的結果看來,頭兩次試驗并沒有獲得預期效果。
上月的紐約時裝周上,Thakoon發(fā)布了最新2017秋冬系列,部分造型——40個走秀造型中的10款提前向消費者開放購買——這是設計師第二次嘗試去除走秀和上架之間的時間差。系列中的剩余單品每隔兩周陸續(xù)登陸線上平臺和位于紐約Soho的旗艦店。
曾經成功從投資Michael Kors、Tommy Hilfiger等品牌中大獲全勝的Silas Chou表示自己仍然看好Thakoon出色的設計天分和品牌團隊的管理能力。公司目前還在運營Thakoon2017春夏系列,至于下一步具體會邁向何處還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