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我們的城市是用石頭、磚塊、玻璃和混凝土書寫的父權制 | 一周新書推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我們的城市是用石頭、磚塊、玻璃和混凝土書寫的父權制 | 一周新書推薦

關鍵詞:暴力、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女性主義城市、夏山學校、氣候變化、美術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吉普賽郊游》

路魆 著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4-8

“在廣東,沒什么是不朽的,包括一個人在那里長久生活下去的愿望,也會被微物之神霉菌瓦解?!甭肤q有過兩次不愉快的職場生涯,并且備受家族疾病的困擾,他決定回到鄉(xiāng)村寫作,在充滿孢子的空氣中呼吸和創(chuàng)作。在他看來,孢子落在膜的邊界,必須在膜完全破潰之前,決定留在“里世界”,還是走到“表世界”。

《吉普賽郊游》寫的就是人們迫走出“里世界”的奇遇,人物都經(jīng)歷了異國旅行、故地回訪,以及遷徙和洄游,向著未知之地行進。路魆以“出走與歸來”為線索編排了這十篇中短篇小說。他說:“我希望塑造一個多義或者充滿歧義的南方空間。熱帶和亞熱帶下的心靈,充滿了不安的騷動,生命的裂變與腐敗在劇烈運動?!倍摹都召惤加巍繁值木褪恰懊咕季S”:人物成為舊世界的物質分解者,在體內重建能量秩序,最后向新世界噴吐孢子以完成精神迭代。

《聲音》

[意]達契亞·瑪拉依尼 著 陳英 徐賡薪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4-4

電臺記者米凱拉出差回到羅馬的公寓,發(fā)現(xiàn)鄰居安吉拉·巴里慘遭殺害。她不怎么認識巴里,只是偶爾和她交談。警方對兇手是誰也一無所知。在公司,米凱拉的老板急于吸引更多女性聽眾,要求米凱拉操作一系列關于暴力侵害婦女的報道。米凱拉發(fā)現(xiàn),社會暴力普遍存在,但是暴力的結果卻常常由女性來承擔。針對女性的犯罪更少會被舉報,家庭暴力也更有可能發(fā)生在女性身上。同時,巴里的謀殺案也吸引了她……

達契亞·瑪拉依尼出生于1936年,是當今意大利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主要關注女性問題。她曾說,盡管她對意大利文化情有獨鐘,但她并不覺得自己是一名文化大使。她經(jīng)常批判自己的國家,因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是知識分子的一項主要職責。她的批評源于期望,知識分子越是試圖批評自己的國家,就越希望看到它運轉良好。

《漢娜·阿倫特與以賽亞·伯林:自由、政治與人性》

[日] 蛭田圭 著 孟凡禮 譯
漢唐陽光·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4-9 

漢娜·阿倫特出生于1906年,以賽亞·伯林出生于1909年,他們都屬于20世紀猶太移民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故事彼此重疊。他們成長時期都經(jīng)歷了反猶太主義。兩人都決定在二戰(zhàn)結束前放棄充滿希望的純哲學職業(yè),并在這以后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理解極權主義的根源。他們都有親朋好友被極權主義政權謀殺或處死,而他們自己也都曾經(jīng)在極權主義世界生活過。然而,這樣的兩個人卻產生了沖突,柏林說阿倫特代表了“我最厭惡的一切”,他對阿倫特的敵意,以及阿倫特反過來對他的冷漠和懷疑,步步升級。

對于東京外國語大學哲學講師蛭田圭來說,本書的寫作目標就是追蹤二人的歷史形象和兩者之間的不幸關系。他們的分歧核心究竟在哪里?是個人的、政治的,還是理論的?蛭田圭說,他在書中并不是對二者的沖突保持中立,也不是不加區(qū)別地支持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而是試圖根據(jù)兩位思想家各自的優(yōu)點來評估他們的個人論點。因為思想家之間的沖突不是體育比賽、選美比賽,梳理沖突的重點在于持續(xù)地批判性欣賞兩者的思想。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理論、方法與實踐》

蔣竹山 主編
壹卷YeBook·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4-6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歷史學研究也出現(xiàn)了與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的研究趨勢,比如情感的歷史,閱讀、書籍與出版文化的歷史,全球史的視野,帝國與國家,環(huán)境與歷史,科學、技術與醫(yī)療,新史料與歷史書寫,大眾史學與公共史學……當代歷史學新趨勢有哪些?本書全面論述了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的幾種當代史學研究新趨向。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源于2017年于中國臺灣地區(qū)召開的“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熱門與前瞻議題”工作坊,除了以前瞻與熱門課題為主,特點還在于凸顯了當代青年學者的觀點。雖然參與撰寫的作者橫跨老中青三代,但主要以剛投入歷史學術社群擔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員者居多,透過這些新興研究者的學術觀點,反映當代史學研究趨勢的走向與變化。

《女性主義城市》

[加拿大] 萊斯莉·克恩 著  尹曉冬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7

在城市里,女性擁有了她們在農村和小城鎮(zhèn)聞所未聞的選擇、工作機會、對狹隘的性別規(guī)范的打破、對婚姻制度和母職的思考、對非傳統(tǒng)的職業(yè)和公共職務的尋求、個性的表達、社會和政治視野的開拓、超出一般的友誼發(fā)展、對藝術文化的參與……然而,在城市空間,男性的權力和特權依然能夠通過限制女性的行動、約束她們進入不同空間的能力得以維持。萊斯莉·克恩是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地理和環(huán)境系副教授,她在書中引用了女性地理學家簡·達克的一句話:“我們的城市是用石頭、磚塊、玻璃和混凝土書寫的父權制?!?/p>

調查表明,在大多數(shù)國家,女性每天的步行步數(shù)顯著少于男性,這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女性在上學、上班的路上往往被迫忍受騷擾。公共交通系統(tǒng)是對女性進行騷擾和侵犯的溫床。“我們被社會所強化的恐懼讓我們無法完全居住在城市里,也無法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女性主義地理學家經(jīng)常利用自身的經(jīng)驗,探索性別是如何和其他的社會不平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以及空間在構建壓迫體系中起到的作用。萊斯莉·克恩意識到,對城市問題采取女性主義的立場,就是和一系列糾纏不清的權力關系進行搏斗。

《自由,不是放縱:夏山校長答父母問》

[英] A. S. 尼爾 著 王劍 譯
中信出版社 2024-10 

英國教育家A.S.尼爾在1921年創(chuàng)辦了夏山學校。這所學校是《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原型。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jīng)說:A.S.尼爾的想法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樂觀的,它們?yōu)槭澜缣峁┝诵碌南M?/p>

夏山學校的創(chuàng)始原則之一就是自由而非放縱——或自由與責任?!拔覀兿嘈抛杂桑皇欠趴v。這意味著你可以自由地做你想做的事,只要不給他人造成損害,不干涉他人的自由?!痹谀釥柨磥?,你可以自由地去上課,也可以不去,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能在凌晨四點敲鼓,因為這會吵醒別人。你可以喜歡在學校操場內自由咒罵,但不允許給別人起攻擊性的外號。除此之外,尼爾還在書中談到了他對家庭教育的看法,例如,他認為打孩子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懦弱的表現(xiàn),打孩子是絕對安全的,因為孩子不能還手,“打孩子屁股的父母是一些小人物,一些充滿仇恨、懦弱的人?!?/p>

《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藝術》

[美] 巫鴻 著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4-9 

美術史或藝術史是一門人文科學,但美術史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巫鴻也被研究課題和主攻方向之外的藝術漫游吸引,他“期待從陌生圖像獲得鮮活的視網(wǎng)膜感受,繼而引起超越時代和文化的圖像聯(lián)想”。在他看來,世界各地的藝術系統(tǒng)雖然有各自的歷史,但在形式或概念上有許多互通之處。

巫鴻說,《偶遇》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在不同藝術傳統(tǒng)之間,以感知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交匯的場合和機遇,他通過自身經(jīng)驗說明“漫游、偶遇、感知”是進行這類發(fā)現(xiàn)的可能方式。在書中,他以十二組案例,從構圖、視覺焦點、造型、用筆、著色、肢體動作、視線網(wǎng)絡、衣飾等藝術表現(xiàn)中關鍵的因素出發(fā),詳盡闡釋視覺分析的含義和運作,嘗試一種思考和談論藝術的方式。

《熱爆了:我們究竟能對氣候變化做些什么?》

[英]馬特·溫寧 著 唐雙捷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4-7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面對氣候變化,不少人可能抱有這樣的想法。馬特·溫寧是一位氣候變化科學家與脫口秀演員,擁有氣候變化政策博士學位。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件事,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讓他意識到氣候變化和后代的生存狀況息息相關。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現(xiàn)場脫口秀演出和氣候變化議題結合起來,這意味著在引發(fā)人們笑聲的同時,他也在傳達一個極其嚴肅的話題。溫寧說:“寫作時我確實擔心出錯,但我相信喜劇的力量可以幫助解決真正的困難。事實上,用喜劇為黑暗時代帶來光明是一個偉大的傳統(tǒng)?!?/p>

馬特·溫寧用自己的脫口秀告訴人們,面對氣候變化,我們并不孤單,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極其重要,因為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他的做法卓有成效——曾有一位中年男子,在脫口秀結束后回來找馬特·溫寧,告訴他,此前自己對氣候變化一無所知,但決定回家后將電力供應商改為可再生能源。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我們的城市是用石頭、磚塊、玻璃和混凝土書寫的父權制 | 一周新書推薦

關鍵詞:暴力、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女性主義城市、夏山學校、氣候變化、美術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吉普賽郊游》

路魆 著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4-8

“在廣東,沒什么是不朽的,包括一個人在那里長久生活下去的愿望,也會被微物之神霉菌瓦解?!甭肤q有過兩次不愉快的職場生涯,并且備受家族疾病的困擾,他決定回到鄉(xiāng)村寫作,在充滿孢子的空氣中呼吸和創(chuàng)作。在他看來,孢子落在膜的邊界,必須在膜完全破潰之前,決定留在“里世界”,還是走到“表世界”。

《吉普賽郊游》寫的就是人們迫走出“里世界”的奇遇,人物都經(jīng)歷了異國旅行、故地回訪,以及遷徙和洄游,向著未知之地行進。路魆以“出走與歸來”為線索編排了這十篇中短篇小說。他說:“我希望塑造一個多義或者充滿歧義的南方空間。熱帶和亞熱帶下的心靈,充滿了不安的騷動,生命的裂變與腐敗在劇烈運動?!倍摹都召惤加巍繁值木褪恰懊咕季S”:人物成為舊世界的物質分解者,在體內重建能量秩序,最后向新世界噴吐孢子以完成精神迭代。

《聲音》

[意]達契亞·瑪拉依尼 著 陳英 徐賡薪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4-4

電臺記者米凱拉出差回到羅馬的公寓,發(fā)現(xiàn)鄰居安吉拉·巴里慘遭殺害。她不怎么認識巴里,只是偶爾和她交談。警方對兇手是誰也一無所知。在公司,米凱拉的老板急于吸引更多女性聽眾,要求米凱拉操作一系列關于暴力侵害婦女的報道。米凱拉發(fā)現(xiàn),社會暴力普遍存在,但是暴力的結果卻常常由女性來承擔。針對女性的犯罪更少會被舉報,家庭暴力也更有可能發(fā)生在女性身上。同時,巴里的謀殺案也吸引了她……

達契亞·瑪拉依尼出生于1936年,是當今意大利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主要關注女性問題。她曾說,盡管她對意大利文化情有獨鐘,但她并不覺得自己是一名文化大使。她經(jīng)常批判自己的國家,因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是知識分子的一項主要職責。她的批評源于期望,知識分子越是試圖批評自己的國家,就越希望看到它運轉良好。

《漢娜·阿倫特與以賽亞·伯林:自由、政治與人性》

[日] 蛭田圭 著 孟凡禮 譯
漢唐陽光·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4-9 

漢娜·阿倫特出生于1906年,以賽亞·伯林出生于1909年,他們都屬于20世紀猶太移民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故事彼此重疊。他們成長時期都經(jīng)歷了反猶太主義。兩人都決定在二戰(zhàn)結束前放棄充滿希望的純哲學職業(yè),并在這以后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理解極權主義的根源。他們都有親朋好友被極權主義政權謀殺或處死,而他們自己也都曾經(jīng)在極權主義世界生活過。然而,這樣的兩個人卻產生了沖突,柏林說阿倫特代表了“我最厭惡的一切”,他對阿倫特的敵意,以及阿倫特反過來對他的冷漠和懷疑,步步升級。

對于東京外國語大學哲學講師蛭田圭來說,本書的寫作目標就是追蹤二人的歷史形象和兩者之間的不幸關系。他們的分歧核心究竟在哪里?是個人的、政治的,還是理論的?蛭田圭說,他在書中并不是對二者的沖突保持中立,也不是不加區(qū)別地支持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而是試圖根據(jù)兩位思想家各自的優(yōu)點來評估他們的個人論點。因為思想家之間的沖突不是體育比賽、選美比賽,梳理沖突的重點在于持續(xù)地批判性欣賞兩者的思想。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理論、方法與實踐》

蔣竹山 主編
壹卷YeBook·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4-6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歷史學研究也出現(xiàn)了與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的研究趨勢,比如情感的歷史,閱讀、書籍與出版文化的歷史,全球史的視野,帝國與國家,環(huán)境與歷史,科學、技術與醫(yī)療,新史料與歷史書寫,大眾史學與公共史學……當代歷史學新趨勢有哪些?本書全面論述了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的幾種當代史學研究新趨向。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源于2017年于中國臺灣地區(qū)召開的“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熱門與前瞻議題”工作坊,除了以前瞻與熱門課題為主,特點還在于凸顯了當代青年學者的觀點。雖然參與撰寫的作者橫跨老中青三代,但主要以剛投入歷史學術社群擔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員者居多,透過這些新興研究者的學術觀點,反映當代史學研究趨勢的走向與變化。

《女性主義城市》

[加拿大] 萊斯莉·克恩 著  尹曉冬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7

在城市里,女性擁有了她們在農村和小城鎮(zhèn)聞所未聞的選擇、工作機會、對狹隘的性別規(guī)范的打破、對婚姻制度和母職的思考、對非傳統(tǒng)的職業(yè)和公共職務的尋求、個性的表達、社會和政治視野的開拓、超出一般的友誼發(fā)展、對藝術文化的參與……然而,在城市空間,男性的權力和特權依然能夠通過限制女性的行動、約束她們進入不同空間的能力得以維持。萊斯莉·克恩是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地理和環(huán)境系副教授,她在書中引用了女性地理學家簡·達克的一句話:“我們的城市是用石頭、磚塊、玻璃和混凝土書寫的父權制?!?/p>

調查表明,在大多數(shù)國家,女性每天的步行步數(shù)顯著少于男性,這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女性在上學、上班的路上往往被迫忍受騷擾。公共交通系統(tǒng)是對女性進行騷擾和侵犯的溫床。“我們被社會所強化的恐懼讓我們無法完全居住在城市里,也無法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迸灾髁x地理學家經(jīng)常利用自身的經(jīng)驗,探索性別是如何和其他的社會不平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以及空間在構建壓迫體系中起到的作用。萊斯莉·克恩意識到,對城市問題采取女性主義的立場,就是和一系列糾纏不清的權力關系進行搏斗。

《自由,不是放縱:夏山校長答父母問》

[英] A. S. 尼爾 著 王劍 譯
中信出版社 2024-10 

英國教育家A.S.尼爾在1921年創(chuàng)辦了夏山學校。這所學校是《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原型。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jīng)說:A.S.尼爾的想法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樂觀的,它們?yōu)槭澜缣峁┝诵碌南M?/p>

夏山學校的創(chuàng)始原則之一就是自由而非放縱——或自由與責任?!拔覀兿嘈抛杂?,但不是放縱。這意味著你可以自由地做你想做的事,只要不給他人造成損害,不干涉他人的自由?!痹谀釥柨磥?,你可以自由地去上課,也可以不去,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能在凌晨四點敲鼓,因為這會吵醒別人。你可以喜歡在學校操場內自由咒罵,但不允許給別人起攻擊性的外號。除此之外,尼爾還在書中談到了他對家庭教育的看法,例如,他認為打孩子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懦弱的表現(xiàn),打孩子是絕對安全的,因為孩子不能還手,“打孩子屁股的父母是一些小人物,一些充滿仇恨、懦弱的人?!?/p>

《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藝術》

[美] 巫鴻 著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4-9 

美術史或藝術史是一門人文科學,但美術史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巫鴻也被研究課題和主攻方向之外的藝術漫游吸引,他“期待從陌生圖像獲得鮮活的視網(wǎng)膜感受,繼而引起超越時代和文化的圖像聯(lián)想”。在他看來,世界各地的藝術系統(tǒng)雖然有各自的歷史,但在形式或概念上有許多互通之處。

巫鴻說,《偶遇》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在不同藝術傳統(tǒng)之間,以感知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交匯的場合和機遇,他通過自身經(jīng)驗說明“漫游、偶遇、感知”是進行這類發(fā)現(xiàn)的可能方式。在書中,他以十二組案例,從構圖、視覺焦點、造型、用筆、著色、肢體動作、視線網(wǎng)絡、衣飾等藝術表現(xiàn)中關鍵的因素出發(fā),詳盡闡釋視覺分析的含義和運作,嘗試一種思考和談論藝術的方式。

《熱爆了:我們究竟能對氣候變化做些什么?》

[英]馬特·溫寧 著 唐雙捷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4-7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面對氣候變化,不少人可能抱有這樣的想法。馬特·溫寧是一位氣候變化科學家與脫口秀演員,擁有氣候變化政策博士學位。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件事,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讓他意識到氣候變化和后代的生存狀況息息相關。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現(xiàn)場脫口秀演出和氣候變化議題結合起來,這意味著在引發(fā)人們笑聲的同時,他也在傳達一個極其嚴肅的話題。溫寧說:“寫作時我確實擔心出錯,但我相信喜劇的力量可以幫助解決真正的困難。事實上,用喜劇為黑暗時代帶來光明是一個偉大的傳統(tǒng)。”

馬特·溫寧用自己的脫口秀告訴人們,面對氣候變化,我們并不孤單,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極其重要,因為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他的做法卓有成效——曾有一位中年男子,在脫口秀結束后回來找馬特·溫寧,告訴他,此前自己對氣候變化一無所知,但決定回家后將電力供應商改為可再生能源。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