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快刀財經 朱末
又一個老字號品牌,被無聲無息拍死在了沙灘上。
就在最近,有著78年歷史的美國知名家居用品品牌“特百惠”(Tupperware Brands),正式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停牌前一天,特百惠股價暴跌57.5%,市值僅剩2372萬美元。
作為水杯界的“網紅鼻祖”,特百惠身上的“光環(huán)”有很多——塑料容器市場的佼佼者、直銷模式的引領者、社交圈的通用密碼。眾所周知的身價,一度是特百惠流行的重要原因,11年前的價格大概是90元/個,是普通杯子的四倍。
在學生時代,誰要是帶個顏色亮麗的特百惠水杯來上課,這位同學就會成為當天班里最受“歡迎”的人,玩得好的同學之間,會互相贈送特百惠作為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特百惠的質量也確實經得住考驗。無論怎么摔打也能不漏水不變形,普通塑料經過火燒會冒煙,變成黑色,但特百惠的杯子不會,結實耐用又抗造,這是無數人進一步“入坑”特百惠的重要原因。
不但如此,特百惠開創(chuàng)的“Home Party”銷售模式,也一直是教科書般的神操作。通過招募家庭主婦向朋友和鄰居銷售自己的產品,特百惠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特百惠的產品甚至不用上架商超等傳統(tǒng)渠道,就能暢銷熱賣。
在2013年的巔峰時期,特百惠的塑料保鮮盒一年能賣出26億美元(約188億人民幣)的營收。華爾街日報稱,90%的美國家庭至少有一個特百惠的產品,在中國,特百惠也曾開出6000多家店,數量超過麥當勞、星巴克。
然而,時移世易,曾經的風光如煙云散去。財報顯示,2019~2022年,特百惠連續(xù)4年營收下滑,2022年的營收只有約13.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14億元),同比下降18.60%;當年虧損高達2.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45億元),凈利潤同比減少了258.33%。
除了營收業(yè)績的慘不忍睹,特百惠在債務方面也是不堪重負。如今的特百惠公司資產估計為5億美元至10億美元,負債卻高達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0億元),債權人更是數不勝數。
從風靡全球到黯然退場,這些年,在特百惠身上到底都發(fā)生了什么?
01 由無人問津到紅遍全球,特百惠如何走上神壇?
回顧特百惠的走紅過程,可謂集齊“天時地利人和”。
特百惠誕生在美國剛度過大蕭條的時期。試想,戰(zhàn)事初停,經濟低迷,大多數美國人的日子不太好過,因此非常珍惜食物,在冰箱還沒有普及的年代,人們只能試著用錫紙、浴帽保存剩菜剩飯,但保鮮效果并不理想。
有需求就有市場,關鍵在于誰能真正解決痛點。1946年,特百惠的創(chuàng)始人塔珀在杜邦旗下的一家塑料廠負責新品研發(fā),一次偶然的機會,受到油漆桶啟發(fā),塔珀利用聚乙烯柔韌的特性,發(fā)明了不需要額外卡扣的柔性密封蓋子。
只要把這個蓋子搭在容器上輕輕下壓,就能讓容器里的空氣從邊緣輕抬起的小口排出,不僅可以讓剩菜剩飯在常溫下保存的更久,還有著傳統(tǒng)食品容器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輕便、密封、不易破損。塔珀很快申請了專利,并給這套聚乙烯密封的保鮮盒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奇跡碗”,之后,塔珀持續(xù)改進,接連制作出帶密封蓋的圓碗和水杯。
為了宣傳自己的發(fā)明,塔珀創(chuàng)立了特百惠塑料有限公司。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很長一段時間里,塔珀都無法打開銷路,這些塑料容器只能被用作裝香煙、肥皂的盒子免費發(fā)放。
一籌莫展之際,推銷員布朗尼大膽地提出了“聚會計劃”的直銷模式,主要面向女性群體,通過舉辦社交活動來銷售產品,讓每個參與者都會成為品牌的傳播者。在聚會現場,布朗尼會把裝滿液體的特百惠碗扔到客廳的各個角落,所裝液體毫不外溢,這種戲劇性的“表演”讓主婦們贊嘆連連。
通過一場又一場擊鼓傳花式的聚會,特百惠的銷售額一路飆升,建立起了幾萬人的銷售網絡。特百惠在北美、歐洲和澳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業(yè)務擴展到全球100多個國家,一躍成為食物密封保鮮盒的代名詞。
1995年,早已今非昔比的特百惠,在廣州成立特百惠(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彼時的中國市場剛剛與世界進行貿易聯通,在到處是搪瓷缸、鋁制飯盒的家里,突然出現一個來自當時世界發(fā)達國家專為保鮮定制的儲存器具,如何能不引起轟動。
然而,本該前(錢)景一片光明的特百惠,卻在1998年碰到了國家對傳銷行業(yè)的大力整治,雖然特百惠走的是直銷模式,但由于直銷模式和傳銷實在太像,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常常走偏,特百惠受到了牽連。
安利、雅芳等直銷巨頭紛紛尋找自救方法,被裹挾其中的特百惠陷入了困頓之中,一度解散了三千人的直銷團隊,準備撤出中國市場。
但一次意想不到的轉機,又讓特百惠幸運地碰上了。
02 以女性加盟店為突破口,靠體驗式營銷成功翻身
危急之下,特百惠(中國)的公共事務經理梁學斌站了出來,在諸多嘗試之后,最終探索出了一條新出路——以特許加盟為主導,會員制為特色的發(fā)展戰(zhàn)略,直白來說,就是開加盟店。
特百惠再次發(fā)揮靠女性家庭聚會起家的傳統(tǒng),把加盟對象重點放在了女性身上。眾所周知,女性創(chuàng)業(yè)開店,偏愛服裝店和美容店,但這兩者風險很大,門檻也高,普通女性難以承擔。
順著這個突破口,特百惠另辟蹊徑,開店不收加盟費,只收兩萬押金,并承諾如果以后閉店了,押金和所有貨物,全部無條件退回。
對目標顧客有所取舍和篩選,以及對女性心理的深層把我,讓特百惠很快重新站起。在2002年開放加盟后,6年時間內,特百惠的門店數量就增長了2500家,到2020年高達6400家,特百惠直接起飛了,會員人數每天都在不斷刷新。
為了進一步拉動與消費者的距離,特百惠除了將加盟店布局在大型社區(qū)和居民點,也開在商圈的商場、超市附近。如此一來,兩種店就可以形成優(yōu)勢互補:社區(qū)店租金較實惠,可以就近服務會員,積累“回頭客”;商圈店租金較高,但人流密集,可以接觸更多目標消費者。
并且,不同于一般的銷售店鋪,特百惠沒有豪華的店面裝修,沒有窮追猛打的促銷人員,整個銷售方式非常柔和。特百惠的顧問會定期舉辦各種烹飪體驗活動,顧客可以自帶食材免費學習如何輕松制作各種美食,比如如何制作泡菜,如何用搖搖杯制作水果奶昔......整個門店更像是一個下午茶場所,這種不用先掏腰包的免費培訓服務,是吸引顧客放下心理防線的第一步。
當顧客回到專賣店取加工好的食物時,專賣店的顧問會順勢為消費者進行“免費上門清理冰箱服務”,這是特百惠營銷心術的第二步。
等顧問上門的時候,一定會攜帶上一套特百惠保鮮容器作為示范用途,對比清理前后的效果,更容易打動顧客直接購買產品。這是特百惠拿下消費者的第三步,層層遞進信任度,讓特百惠在不動聲色間,就贏得了消費者的心。
既有有形的產品,又有無形的服務,特百惠采取專業(yè)顧問的形式,通過零售和“理家會”、“上門服務”等體驗式營銷,喚起消費群體的情感共鳴,讓用戶投入更多的情緒價值,消費黏性和忠誠度當然會不斷提高。
靠著口碑效應,特百惠搭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yè)帝國,成為家具消費品領域的翹楚,其商標幾乎成為品質生活的象征。所以,即便特百惠的售價不菲,一只塑料防漏水杯價格百元,十二件套的調料套裝售價高達300元,人們依然樂于買單。
或許是“躺賺”的日子太過輕松,日益膨脹的特百惠,在不知不覺間掉了隊。
03 內外因之下特百惠失勢,輝煌不再瀕臨生死存亡
在食品保鮮普遍艱難的年代里,特百惠儼然“剛需”般的存在,自然一枝獨秀。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科研技術的日新月異,冰箱走進千家萬戶,各種保鮮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如保鮮膜、保鮮袋、密封袋等,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價格便宜,特百惠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加上特百惠的產品幾乎都用塑料做成,1995年的時候,世界塑料年產量僅有200萬噸,但現在,塑料年產量已經達到了21300萬噸,物以稀為貴,井噴的產量面前,塑料淪為“平價”的代名詞。
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特百惠卻還堅持著高價,給了諸多競爭對手“可趁之機”。樂扣樂扣、膳魔師等“后浪”品牌不斷崛起,既在品質上不輸特百惠,又在價格上更有優(yōu)勢。
鮮明的價格對比
特百惠的保鮮盒等產品本就是是耐用品,注定其不會有很高的復購率,更何況,現在消費者面前還有很多選擇,特百惠的市場空間遭到無情擠壓。不但如此,這些新品牌更擅長營銷造勢,各種聯名款層出不窮,反觀特百惠幾十年如一日的彩色外觀,杯子上甚至連印花都沒有,丑的穩(wěn)定,激不起年輕消費者一絲的購買欲望,久而久之,特百惠被“邊緣化”是必然的結局。
病急亂投醫(yī),雖然特百惠推出了保溫杯、鍋具、凈水器等產品,但這些產品早已是紅海一片,特百惠也沒有吃透消費者的需求,只是一味跟風。比如特百惠推出的微烤鍋,需要配合微波爐使用,但微波爐在特百惠店里買不到,消費者還要跑到別的地方去購買,銷售業(yè)績可想而知。
禍不單行,隨著網絡電商的盛行,特百惠的線下店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為了保證加盟商的利益,特百惠內部明文禁止線下的實體店去做電商,但大勢所趨之下,特百惠根本阻擋不了。
在淘寶、抖音、小紅書上,以“特百惠”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以小店形式直播帶貨的加盟店主不在少數,線上線下的利益博弈和不當管理,也造成了亂價情況。如專柜價25元/個的小號保鮮盒,在直播間可以19.9元買到兩個,導致大量線下特百惠門店關閉。
而當越來越多的門店轉到線上,價格戰(zhàn)越打越激烈,假貨又開始橫行,特百惠的口碑遭到重挫。據媒體報道,2016年,特百惠的一位銷售冠軍在成為地區(qū)代理商后,兩年內成功買上了房子和豪車,靠的卻是在網上開設6家網店,專門賣特百惠的假貨,據其透露,特百惠實體店一直虧損,只能網上賣假貨補貼。
惡性循環(huán)下,特百惠的式微肉眼可見——產品無人問津,公司負債累累,瀕臨生死局,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巔峰之上,不與時俱進,就會被拋棄。特百惠的發(fā)家過程再精彩,創(chuàng)業(yè)故事再輝煌,也終究成為了過去式。
參考資料:
1.爆品癮力《78歲倒了!網紅被鼻祖特百惠為何神話破滅?》
2.十萬個品牌故事《網紅杯鼻祖,是怎么洗腦消費者的?》
3.新品略財經《專門“收割”媽媽們的特百惠,被時代拋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