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消費財研社
多年來依靠瘋狂拓店模式“跑馬圈地”的鹵味巨頭們,日子不太好過。
弗若斯特沙利文、紅餐產業(yè)研究院數(shù)據顯示,鹵制品行業(yè)增速明顯放緩,2018-202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42%,2023年市場規(guī)模約3180億元。2024年上半年,雖然原材料價格同比有所下降,但行業(yè)整體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鹵味一哥”絕味鴨脖也同樣面臨著生存考驗。
在消費市場變化和其他品類的競爭壓力之下,今年以來絕味鴨脖依然面臨著門店擴張所帶來的經營壓力,上半年在內地的門店總數(shù)減少了981家。鹵味賣不動,業(yè)績增速逐年下滑,絕味鴨脖漲價成效不佳,開始嘗試“第二曲線”。
據媒體報道,絕味鴨脖于近日進軍奶茶行業(yè),賣起了“絕味奶茶”,價格低至7元一杯。據悉,絕味奶茶目前只在長沙地區(qū)試營業(yè),未來是否會在全國地方普及仍需要觀望。
售價對標蜜雪冰城?絕味鴨脖盯上奶茶市場
絕味鴨脖賣奶茶,你想嘗嘗嗎?
近日,絕味食品開始賣奶茶的消息沖上熱搜,且產品價格實惠的能和蜜雪冰城相媲美。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展示了絕味鴨脖門店懸掛的橫幅,上面寫有“11.9元購3杯原葉奶茶券”的字樣。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截圖
新消費財研社了解到,絕味奶茶店目前僅在長沙營業(yè),大有“試水”意味。長沙店員也表明,絕味奶茶產品只是試營業(yè),還在試點階段。
截至目前,長沙至少有5家絕味鴨脖門店(東慶街店、撈刀河店、中交喜歡里天街店、文藝路口店)已上線奶茶業(yè)務,主要產品包括紅豆布丁奶茶和椰椰爆珠奶綠,常規(guī)售價為7元,新客優(yōu)惠價更是低至1.9元。每杯奶茶的容量為標準杯473ml。
除此之外,絕味奶茶目前并未提供甜度及冰量的個性化選擇。關于配料細節(jié),絕味鴨脖小程序下單界面暫未詳盡展示。
圖片來源于小程序截圖
雖然鹵味不太好賣了,但絕味奶茶如今入局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奶茶賽道,是個好時機嗎?
企查查數(shù)據顯示,目前現(xiàn)存與新茶飲相關企業(yè)約32.5萬余家。其中,2024年1-6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yè)高達1.9萬余家。
據行業(yè)媒體統(tǒng)計,今年5月國內25家新茶飲品牌現(xiàn)存門店數(shù)量為114839家。但進入到7月份,直接銳減4000余家門店至110238家。從品牌新開門店情況看,25個品牌中,僅有蜜雪冰城、茶百道、CoCo都可等9個品牌7月開店數(shù)較6月有增長,增速下滑的品牌占比達64%。
可以看到,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和飽和的市場,不少新茶飲品牌也開始通過降價和縮店來維持盈利。
華安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2023年,新茶飲品牌10元以下消費占比從7%上升至30%,20元以上消費占比則從33%下跌至4%。2024年新茶飲行業(yè)更是掀起9.9元價格戰(zhàn)。
因此,絕味此時入局低端奶茶賽道,似乎并不算明智。雖然價格便宜可能會吸引一部分消費者嘗試,但較低的價格也意味著利潤空間相對有限。
“雖然鴨貨和奶茶確實在消費場景上有一定的匹配性,但街上到處都是專業(yè)的奶茶店,而且品類更加齊全,味道和用料品質也有保障,所以即便價格便宜,我可能也不會選擇在絕味買奶茶。”一位消費者告訴新消費財研社。
不僅如此,對比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等,絕味食品在奶茶飲品方面的供應鏈、產品品類等方面都不存在優(yōu)勢。此外,絕味鴨脖的奶茶業(yè)務目前僅在長沙的少數(shù)門店開展,尚未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其市場覆蓋范圍較小,這也限制了其營收的增長潛力。而且積累用戶和口碑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截至目前,絕味鴨脖賣奶茶的營收情況目前尚不明朗。從一些公開報道來看,絕味鴨脖長沙部分門店賣奶茶已有一段時間,如在東慶街門店和長沙文藝路口店,兩款奶茶產品的月銷量分別為幾十杯到上百杯不等。然而,整體來看,目前絕味鴨脖奶茶業(yè)務的營收貢獻相對較小。
苦尋第二曲線無果,價格攀升成“鴨脖刺客”
絕味鴨脖試水奶茶賽道的背后,是消費環(huán)境變化與業(yè)績下滑的壓力。當前,鹵味行業(yè)普遍都在面臨營業(yè)收入下滑的困境,即便是“鹵味三巨頭”也不可幸免。
鹵制品行業(yè)整體增速正在明顯放緩,與此同時,新玩家又在不斷涌入。企查查數(shù)據顯示,國內現(xiàn)存鹵味相關企業(yè)8.86萬家。近十年相關企業(yè)注冊量呈整體增長態(tài)勢,2023年全年注冊2.18萬家鹵味相關企業(yè),首次突破兩萬家,同比增長14.44%。
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式,絕味食品等鹵味巨頭不得不開始尋求“第二曲線”。
事實上,近日正式推出絕味奶茶,并不算是絕味食品第一次涉足新茶飲領域。此前新茶飲品牌書亦燒仙草在2022年獲得了包括成都新津肆壹伍等投資方超過6億元的融資,而絕味食品的全資子公司深圳聚網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其49%投資份額。
據了解,目前絕味食品已通過旗下投資基金,成功地將業(yè)務版圖擴展至多個餐飲及食品領域,包括和府撈面、千味央廚、幺麻子、盛香亭、蛙來噠等。
2021年,茶飲品牌吾飲良品拿到了“絕了基金”的第一輪投資。而“絕了基金”成立于2017年6月,是絕味食品、餓了么聯(lián)合發(fā)起的投資基金,專注于食品連鎖及餐飲行業(yè)的投資。
雖然絕味鴨脖這次推出奶茶還是試點階段,但也是為了拓寬其經營品類的一次嘗試。而事實上,除了試圖用擴展業(yè)務類型來提升營業(yè)收入,絕味食品也多次通過最經典的操作——漲價來提高毛利率。
只不過,通過漲價提升業(yè)績這一舉措收效并不明顯,而且這一操作也引來了消費者的詬病,因售價較高被不少顧客吐槽為“鴨脖刺客”。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在不少社交平臺上,消費者對于絕味鴨脖的加稱手法“印象深刻”。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想要買20元的鴨脖,絕味的店員隨手一抓,稱完付款卻顯示35元。不少消費者表示“多一點點可以接受,這直接翻倍真是讓人頭疼?!?/p>
事實上,絕味食品從2022年就開始頻頻漲價。2022年年初,絕味鴨脖對部分產品提價5%,年中再次對鴨掌、魷魚等產品進行了7%至10%的提價。目前來看,絕味500g招牌鴨脖售價為27.8元,外賣平臺則更加高,絕味鴨脖230克售價為25.8元。
漲價策略讓絕味食品短期內的凈利潤及毛利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價格攀升,刺痛了不少消費者的心。
上半年關店981家,600億市值灰飛煙滅
作為鹵味賽道唯一的萬店連鎖品牌,曾經的市值超過了660億,一年的營收高達六七十億的“鹵味龍頭”,如今正在急速下墜。
根據窄門餐飲數(shù)據,截至8月初,絕味鴨脖門店數(shù)量為13731家,相較于2023年年中,門店數(shù)量減少了2400多家。而2024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的門店數(shù)量減少了近1000家。財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絕味在中國大陸地區(qū)門店總數(shù)為14969家,而在2023年底,其門店數(shù)量為15950家。
2024年中期財報數(shù)據顯示,報告期內絕味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33.4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73%;凈利潤為2.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20%。
圖片來源于絕味食品官網
對此,絕味食品表示,營收下滑主要由于銷量下降而導致。對于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的原因,絕味食品歸結于兩方面:一是受益于消費復蘇帶來的銷售恢復;二是公司大幅減少了對于市場的補貼和投入。
因為鹵味行業(yè)的收入大部分來自于門店收入,而且過去幾年里絕味食品的營收增長,一個關鍵因素在于門店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
但過去的野蠻擴張并沒有令絕味食品獲得更高的回報。2019-2023年,絕味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01億元、7.01億元、9.81億元、2.35億元、3.44億元。而且面對縮小的規(guī)模,未來的營收預期更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絕味鴨脖的股價也在一路下跌。
2017年上市后,絕味鴨脖的股價從發(fā)行價16元/股,一度上漲至超過100元/股,總市值一度接近700億,直指1000億。此后卻一路直線下滑,跌至如今不足16元/股,總市值已不足百億元,市值跌落了近90%。
除了業(yè)績和股價雙雙“遇冷”,絕味前不久還陷入了一場“自證風波”。
8月15日晚間,絕味食品公告,于2024年8月15日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下發(fā)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2024年6月7日,中國證監(jiān)會決定對公司立案,但公告卻沒有公布違規(guī)原因。
圖片來源于絕味食品
曾經絕味食品靠著“一根鴨脖”帶領公司上市、迎來高光時刻,如今卻面臨市場分化激烈,多方競爭的局面。此次推出奶茶很難帶領絕味食品真正突出重圍,如何從根上解決增長問題,贏得消費者的信賴,還需要絕味食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