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財域
2月10日晚,港股上市公司宇華教育發(fā)布公告稱,債券持有人會議已通過關于該公司于2024年到期的0.90%可轉債的修訂條款及條件,即:就尚未償還的9.14億港元本金,該公司將于2月17日先贖回4.3億港元,并在該公司股票恢復買賣后的第十個營業(yè)日,將剩余可轉債強制轉換為6.6億股股票。
早在2024年12月27日,宇華教育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中國宇華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與買方簽訂協(xié)議,出售所持泰國一家公司的全部股權,總價2.4億港元。穿透后,此次出售的資產(chǎn)實際上是該公司此前收購的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銷售所得款項即擬用于償還該筆可轉債。
債務壓頂,壯士斷腕。宇華教育近幾年來勢洶洶的收購行動,或將隨著本次資產(chǎn)出售及債務償還,徹底落下帷幕。
從2017年港股上市,到幾次業(yè)內矚目的收購行動,以及與之相伴的大手筆融資,高舉高打之下,該公司的資本市場游戲,終究沒扛住政策之變、市場之變帶來的風暴。
01、低息長期融資變追債“噩夢”
出售資產(chǎn)、債務重組,都是為了妥善還債。這筆債務,則要從2019年說起。
2019年12月,宇華教育公告稱,擬發(fā)行20.88億港元的可轉債。該筆債券年利息0.9%,每半年一付息,到期日為2024年12月27日,初步轉股價格為7.1303港元/股。
這已經(jīng)是該公司在上市后發(fā)行的第二筆可轉債。在發(fā)行該筆可轉債的同時,宇華教育還提前償還了之前發(fā)行的可轉債。
2019年1月,宇華教育發(fā)行了首筆9.4億元的可轉債,年息3.0%,到期日為2020年1月16日,轉股價格為3.3360港元/股。2019年12月,在再次發(fā)行可轉債的同時,該公司宣布回購年初發(fā)行的這筆可轉債中尚未償還的9.28億港元,實現(xiàn)了新債換舊債。
為何回購?
彼時,宇華教育的股價漲勢喜人,2019年初約3港元/股,2019年末已漲至超5港元/股,遠超首筆可轉債最初約定的轉股價格3.3369港元/股。這種情況下,到了2020年初轉股日,首筆可轉債的債權人很可能選擇轉股,實現(xiàn)超額收益。
或是為了避免債權人選擇轉股影響公司股權結構,抑或是與債權人有其他約定,最終,宇華教育在轉股日之前,主動以5.3237港元/股的價格,提前回購了相應可轉債。
首筆可轉債實現(xiàn)了雙贏——投資者獲得了理想收益,宇華投資通過收購實現(xiàn)了資產(chǎn)擴張。按此邏輯,第二筆可轉債應取得更好的效果,畢竟第二筆債規(guī)模更大、周期更長、利率更低。
但人算不如天算,股價變了,市場環(huán)境變了。
2021年5月,宇華教育股價漲至8.3港元/股高點,隨后便震蕩下跌,2022年5月已跌至約1港元/股,對投資者來說,最初約定的7.1303港元/股的轉股價格已經(jīng)毫無意義。
很快,2022年10月,該公司便宣布購回6.14億港元可轉債,并盡快注銷,仍未償還的債券本金還有14.74億港元。相較于首筆債券的主動回購,本次回購更像是增強債券持有人信心的無奈之舉,但作用顯然有限。
按照可轉債相關條款,2022年12月27日,所有債券持有人均要求宇華教育贖回剩余14.74億港元可轉債。
對此,宇華教育與債券持有人磋商重組了可轉債條款,即在2023年1月再次贖回5億港元,并根據(jù)當時股價情況,將剩余的9.74億港元可轉債的轉股價格下調至1.65港元/股。
這就意味著,原來超20億元5年期的低息債務,僅持續(xù)了約3年,便“被迫”償還了一大半,并押上了公司更多的股權來維持另一小半的融資。
即使這樣,事情也并未迎來轉機。隨著該公司股價進一步下探至1港元/股以下,以及離債券到期日越來越近,宇華教育通過贖回完成償債已成定局。直至2024年12月27日債券到期,宇華教育依舊未能償還所有本金。
目前,按照最新的修訂條款,對于尚未償還的9.14億港元本金,宇華教育還需再次贖回4.3億港元,并在該公司股票恢復買賣后的第十個營業(yè)日,將剩余可轉債強制轉換為6.6億股股票。
而按照最初計劃,若股價能夠穩(wěn)住,且以7.1303港元/股的轉股價進行轉股的話,該公司僅需在債券到期后發(fā)行2.93億股股票,即可完成償債。對比之下,這一路的償債歷程,實屬艱辛且代價慘重。
02、擴張轉型早有謀劃,債務纏身亦是定局
宇華教育是誰?為什么大額舉債?
按照公告,20.88億元可轉債融資所得款項主要用于購回、一般企業(yè)用途及潛在收購。
用途之一的潛在收購,與該公司上市后以收購求增長的發(fā)展戰(zhàn)略息息相關。
2001年,李光宇設立宇華教育,以“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河南分?!泵x成立了第一所學校,也就是鄭州市宇華實驗學校。隨后,陸續(xù)設立幼兒園、小學等。2009年,宇華教育涉足高等教育,開始運營萬方學院,后又改名為鄭州工商學院。直到2017年登錄港股時,該公司已擁有25所學校,包括9所幼兒園、6所小學、7所初中、3所高中、1所大學,涵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個教育階段。
發(fā)展勢頭良好,但風險也已有苗頭。
宇華教育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201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新民促法),建立了全新的民辦學校分類制度,基于是否為營利而成立及營運而分類,另外,要求學校舉辦人不得成立從事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該修正案于2017年9月1日生效。
這意味著,新民促法將對義務教育的營利性進行嚴格限制。但從該公司當時的資產(chǎn)結構來看,大部分學校都對應學前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僅有4所學校為高中、大學。所以,該公司調整資產(chǎn)結構迫在眉睫。
這或許也是該公司積極踏入資本市場,并在上市后頻繁收購高中、高校的重要推動力。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初上市之時,宇華教育便將通過收購更多學校確認為公司的增長策略之一。上市后,2017年12月,該公司以人民幣14.30億元收購了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及其附屬學校所屬公司——湖南獵鷹的70%股權,2018年以人民幣1.07億元收購了開封市祥符區(qū)博望高中(后更名為開封市宇華實驗高中),2019年分別以2.19億港元、14.92億元收購了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和山東英才學院,2020年又繼續(xù)以合計人民幣7.212億元收購了湖南獵鷹剩余30%股權,使之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隨著宇華教育快速布局,靴子也如約落地。
2021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正式頒布,并于2021年9月1日生效。實施條例規(guī)定,禁止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兼并收購、協(xié)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實施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民辦學校,并禁止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與利益關聯(lián)方進行交易。
受此影響,2022年1月25日,宇華教育公告稱,在2021年8月31日之后,該公司已失去對13所學校的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階段業(yè)務的控制權,并將相關業(yè)務與集團合并財務報表解除合并。
同時,該公司于2021年報中表示,計劃通過將現(xiàn)有K-12學校轉型為高等職業(yè)院校并加大對本集團現(xiàn)有大學開展職業(yè)本科教育的投入等,減輕實施條例的影響。
擴張轉型導向下的連續(xù)“買買買”,自然需要資金支持,約20億元的可轉債融資恰如其時,但遠遠不夠。
2018年,宇華教育的總負債為27.29億港元,較2017年實現(xiàn)翻倍,2019年總負債則直接飆至62.43億港元。通過高負債支撐收并購的策略,十分明顯。
03、市場劇變引發(fā)惡性循環(huán),賣校還債或不是終點
按此邏輯,宇華教育的發(fā)展思路看似沒有問題,那為何還會導致賣校還債的局面?
無論是高歌猛進的收購突然停滯,還是股價登頂再猛然下跌,一切變化似乎都發(fā)生在2021年。
2021年,除了新民促法實施條例,雙減政策以及疫情等因素也疊加影響,港股教育板塊普遍表現(xiàn)不佳。
據(jù)媒體當年報道,下半年,港股教育股大幅下挫,思考樂教育、新東方在線、天立教育、華夏視聽教育跌幅最大,其中思考樂教育當年以來的跌幅接近90%。而從業(yè)績來看,港股教育股走向分化,一方面,民辦高教股憑借“內生+外延”兩條生長路徑,創(chuàng)在校人數(shù)新高,營收規(guī)模增長,且多為盈利狀態(tài);另一方面,含民辦義務教育K9業(yè)務的多家教育集團,均推遲發(fā)布業(yè)績,且處于停牌狀態(tài)。
身為包含民辦義務教育K9業(yè)務的教育集團,宇華教育亦未逃過股價下跌的命運,并從2022年開始推遲發(fā)布業(yè)績。
這樣來看,該公司為了對沖政策影響而積極上市,并在資本市場大手筆融資、并購的舉措,似乎尚未來得及發(fā)揮作用,便迎來了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的港股教育板塊股價下跌。
而預料之外的股價劇跌,又影響了投資人信心,導致相關債務的提前償還,進而引發(fā)公司資金鏈的緊張,以及股價的持續(xù)低迷,最終影響融資能力,不得不賣資產(chǎn)“回血”,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惡性循環(huán),并形成了當前債務纏身、估值重挫、資產(chǎn)縮水的局面。
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為27.29億港元、27.22億港元、26.09億港元,凈利潤分別為9.93億港元、12.83億港元、12.4億港元,經(jīng)營性現(xiàn)金流亦連年為正,業(yè)務層面仍整體呈現(xiàn)出相對穩(wěn)健的狀態(tài)。但投資性現(xiàn)金流連年凈流出,2023年合計現(xiàn)金流達-19.16億港元。綜合來看,核心問題指向了因頻繁大額對外投資,以及提前還債且新增融資能力有限導致的資金緊張方面,
隨著本次出售泰國學校,宇華教育或能解燃眉之急。不過,截至2024年2月29日,該公司總負債仍達55.03億港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負債為9.01億港元,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為12.16億港元。
償債之路,看起來仍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