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 | 明亮
“那時候我沒有狂妄地覺得自己能寫一本書,這趟旅程太難,連能不能活著回來,我都不知道?!?/p>
冬日上海,街頭彌漫著濕冷的空氣。我與旅行作家姚璐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她穿著簡單的羽絨服,臉上帶著旅途的疲憊與興奮。這次專訪源于她最新出版的非虛構作品——《看不見的中東》,這本書記錄她從2016年到2020年的中東之旅。四年里,她用沙發(fā)客(Couchsurfing)的方式旅行,通過行走和記錄,完成了一部跨越文明、性別與信仰的作品。她說,這不是一本旅行指南,而是一個個普通人如何在戰(zhàn)爭和性別壓迫中生存的故事。從和平的伊朗到戰(zhàn)亂的敘利亞,姚璐始終聚焦于戰(zhàn)爭背景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女性的發(fā)聲。
姚璐成長在一個性別相對平等的環(huán)境。她笑著說:“家里是我爸做飯,舅舅、姑父也做飯,朋友結婚后大多是老公掌勺。”這種日常在她看來稀松平常,走進中東,她才意識到它的特殊和珍貴。
我問她中東之旅的起點是什么。她停下來,回憶起2001年的“9·11”事件?!拔夷菚r候還小,覺得世界應該是和平的,突然看到現(xiàn)代社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心靈受到很大沖擊。”
那一天,學校突然停課,師生們圍坐在電視機前,目睹飛機撞向世貿中心的震撼畫面。“我記得老師們臉色蒼白,同學們竊竊私語。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世界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和平?!彼f,“中國是個安全的國家。9·11事件讓我開始好奇,新聞背后的世界到底是何模樣。”多年后,她踏上中東的土地,實地探尋新聞之外的普通人的生活。

在槍炮聲中喝咖啡、玩游戲
姚璐的寫作計劃最初并不明確。2016年出發(fā)時,她只有一個模糊的想法:“當時旅行類的書大多是心靈雞湯、攻略或愛情故事,我看不下去,想寫點不一樣的。”她笑起來,帶著點自嘲地說:“但我沒有狂妄地覺得自己能寫一本書,這趟旅程太難,我連能不能活著回來都不知道。”
2016年7月,她第一次前往中東,目的地是伊朗。之所以選擇伊朗是因為簽證策略:“只能先去伊朗和黎巴嫩,再去以色列。如果反過來,以色列的簽證會讓你無法進入伊朗和黎巴嫩?!钡羁痰脑颍撬龑@個政教合一國家的好奇。
與許多旅行作家不同,姚璐選擇以沙發(fā)客的身份,進入當地人的家中,近距離與他們接觸?!拔抑皼]有嘗試過沙發(fā)客,第一次就住進德黑蘭的一個陌生人家,心里慌得要命,還用英語準備了一些新聞話題想跟人聊天,結果笨拙得像個學生?!?/p>
“我以前看新聞,覺得這些地方沒法活。去了才知道,人總有辦法。”到訪伊朗時,姚璐發(fā)現(xiàn),當地女性必須穿包裹住臀部的長款上衣并遮蓋頭發(fā),但她發(fā)現(xiàn)有些女人對這一“規(guī)范”表達過不滿。矛盾不斷積壓,2020年,一名女孩因反抗被捕后死在獄中,當地爆發(fā)“燒頭巾”抗議。直到現(xiàn)在,規(guī)則并沒有發(fā)生本質改變,但她們還在繼續(xù)反抗。
2017年,她從埃及回國,試著寫了3萬字,卻很不滿意?!澳菚r候閱讀量不夠,文字很幼稚、淺薄,經歷也不完整?!彼迅遄尤釉谝贿?,繼續(xù)中東之旅。2018年去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積累了更多素材。
到訪敘利亞時正值2018年底,內戰(zhàn)趨于平靜,政府控制區(qū)相對穩(wěn)定。在經歷七年內戰(zhàn)之后,當地人都對戰(zhàn)爭很疲憊,“不管誰執(zhí)政,只要和平就好。”讓姚璐沒料到的是,2023年11月,阿薩德政權突然被推翻,政權在十天內實現(xiàn)更迭,舉世震驚。當她聯(lián)系敘利亞朋友時,對方也很茫然:“早該倒臺時沒倒,現(xiàn)在看似穩(wěn)定,卻突然崩潰,太魔幻了?!?/p>
在耶路撒冷古城,姚璐目睹猶太教徒、基督徒和穆斯林“涇渭分明”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八麄児蚕硪蛔コ?,卻像平行世界般互不打擾。這種表面的和平,反而讓我預感到沖突的必然?!?/p>
在巴勒斯坦,伯利恒,她遇到一個曾在以色列監(jiān)獄服刑三年的年輕人。他小時候跟父親參與激進武裝對抗猶太人,被關押三年。“我以為他會充滿仇恨,但他很平靜。他說監(jiān)獄讓他反思,仇恨無休止,沒有意義。”出獄后,這位年輕人開始學希伯來語和英語,他想去以色列找一份新工作,過上好日子?!澳愕谜驹谒媲?,才會懂得一個人從激進到平和的轉變?!?/p>
姚璐在巴格達遇到的人,幾乎都有親人死于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那段時間。一個沙發(fā)主講到他爸爸被炸死時,姚璐沉默了,不知道該作何回復。他卻反過來拍拍姚璐的肩膀,安慰她說“生活總要繼續(xù)下去”。他們對死亡看得很淡,見得多,反而更珍惜喝咖啡、聊天的日常。這些都是新聞里看不到的日常,看不見的中東。
2019年下半年,一家出版社找到姚璐,說她的選題有潛力?!爱敃r劉子超的《失落的衛(wèi)星:深入中亞大陸的旅程》還沒出版,旅行類非虛構作品是很稀缺的內容,他們讓我試試。”
2020年1月,在新冠疫情大暴發(fā)的時期,她仍在前往沙特阿拉伯的路上,并輾轉倫敦、土耳其等地,直到3月才搭上回上海的飛機。正是在這架飛機上,她讀完了何偉的《江城》。這本書也成為寫作的轉折點?!拔姨貏e喜歡他的視角,”姚璐解釋,“他住在一個地方,跟當地人‘混’在一起,用旁觀者的目光觀察,既幽默又有深度。我在飛機上突然明白了我想寫成什么樣?!?/p>
“他寫涪陵小城,也讓我學會如何觀察自己的家鄉(xiāng)?!币﹁丛跁斜苊夂甏髷⑹拢捎闷降鹊摹芭杂^者視角”,記錄教師、大學生、工程師等的故事。在新聞畫面的“火藥桶”背后,是無數人的堅韌生存。何偉曾說,“理解一個地方的最好方式,是承認自己永遠無法完全理解它。”姚璐同樣拒絕坐在書桌前想象中東,而是親眼去看黑袍下的笑容。非虛構的力量在于,它逼迫你承認世界的復雜。
她停下來,喝一口咖啡,看著遠處說:“其實這本書不是為教人怎么旅行,是為讓人們看到,那些地方的人怎么生活?!被氐缴虾#冒藗€月寫出初稿,2022年10月基本定稿。因為某些原因,直到2024年底,《看不見的中東》才得以面世。
中東之行也對姚璐的生活態(tài)度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時,她的很多朋友很絕望,但她知道,只要堅持,一切都會過去,總會看到希望?!拔以跀⒗麃喛吹?,人們在槍炮聲旁喝咖啡、玩游戲,那是生存的本能。我相信,疫情也能熬過去的?!彼χf,“我以前可能更脆弱,現(xiàn)在知道人有多堅韌。”

被看見的女性
作為女性作者,姚璐對性別議題格外敏感。在沙特阿拉伯,她買了一套黑袍和面紗試穿,店員教她面紗如何戴才“正宗”——眼睛露得越少越好,只能露一條縫,面紗緊貼睫毛根部。“這種感覺像刀片刮著眼睛,戴一會兒就頭痛缺氧。”她憤怒于這種裝扮的不合理,卻發(fā)現(xiàn)男性和女性的解讀截然不同。
男沙發(fā)主們都說:“她們從小就習慣,沒人強迫,是自愿選擇,這樣穿著會更安全?!钡粋€與她同齡的利雅得女孩卻說:“這并非自愿,整個社會都在監(jiān)督你,你不戴(面紗)會被指責不檢點,連媽媽都會被責罵。我可以承受流言,但不想媽媽受牽連。”在沙特,男沙發(fā)主對姚璐獨自旅行表達支持與贊賞,卻對自家的妹妹或老婆持雙重標準:“她們要在家里照顧家人?!币﹁锤袊@:“男人是既得利益者,他們不會多想,因為跟他們無關。”
當然,姚璐也看到許多振奮人心的女性故事。在黎巴嫩貝魯特,歷經戰(zhàn)亂的沙發(fā)主諾瓦來自敘利亞阿勒頗。她不喜歡做飯,廚房沒什么使用痕跡,鍋碗瓢盆用塑料袋裝好。為了實現(xiàn)導演夢想,她一邊打工,一邊在學校里學習如何拍紀錄片。她想通過影像告訴世界,家鄉(xiāng)女性所經歷的生活。她說“我才27歲,還有很多想做的事?!倍挠職怆x不開父親的支持,父親從小鼓勵她追求職業(yè)理想,有社會責任感,而不是將她束縛在家里。這種支持在保守社會如同奇跡。
“許多中東女性的困境,與中國小鎮(zhèn)女孩并無不同,她們只是缺乏一雙手將她們推向更廣闊的世界?!币﹁凑f。在伊朗,沙發(fā)主帕瓦內拒絕傳統(tǒng)婚姻和家庭生活,她不甘心當全職主婦,堅持去學校甚至免費的教育機構教書。每當站在講臺,她才不是別人的女兒和妻子,她是她自己。姚璐十分欣賞:“她們像春天的花,在極端環(huán)境下仍有生命力?!?/p>
姚璐的中東之旅也是一場雙向的看見。她看見戰(zhàn)亂下的日常、性別下的壓迫與反抗,也被當地人看見?!俺鲩T很重要,你得站遠一點,才能看清自己。我為什么敢表達?因為我被鼓勵過。很多女孩不敢,也只是因為環(huán)境缺推她向外的那雙手?!币﹁凑f。
八年時間,姚璐也感受到中國性別議題的變化?!?016年出發(fā)時,沒有多少人討論性別問題。2020年后,性別成熱門話題,我寫這些不再有焦慮,大家都愿意探討?!彼e例說,2018年她在公眾號寫過被伊拉克出租車司機性騷擾的經歷,因不付車費被許多網友謾罵。“那時候觀念很傳統(tǒng),覺得受害者有問題?,F(xiàn)在不一樣,大家會覺得騷擾者錯。”
生理期的公開討論是另一個變化。和許多熱愛戶外活動的女性一樣,過去,女性在徒步時來月經,總是遭遇在哪里換衛(wèi)生巾的困擾。大家在稱呼月經時也總是代稱“那個”“大姨媽”。姚璐曾在公眾號中記錄這些事情,有網友評論說其“不害臊”。而現(xiàn)在在戶外時,女性越來越不避諱這個話題,越來越多女性會直接告訴領隊“我來月經了,要去衛(wèi)生間。”
這趟旅途不僅讓姚璐看到中東,也讓她看清自己。“去中東之前,我在自己的周圍沒見過一直在廚房忙碌的女人,男人都會做飯、做家務。寫到這個,有人說我有優(yōu)越感,可我真的沒見過?!彼此?,“上海的性別平等跟經濟有關,早期有國企女工,女人有了收入,在家里就有地位。去中東后,這種反差讓我更想了解不平等的根源?!?/p>
四年行走,中東沖突依然看不到盡頭,而姚璐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了戰(zhàn)火中的音樂會、面紗下的野心,以及女性之間無聲的聯(lián)盟?!笆澜绮粫蛞槐緯淖?,但若有一個女孩因我的書決定獨自出發(fā),一切就值得?!彼f。

下面的九個問答,帶我們與姚璐一起深入中東。
正午:你第一次獨自旅行時害怕嗎?家人怎么看?
姚璐:怕啊,尤其是2012年辭職去內蒙古那次,才24歲,沒什么經驗。去伊朗前更緊張,我還傻乎乎地準備新聞話題,思考跟沙發(fā)主聊什么。家人一開始反對,但慢慢也就習慣了。
正午:中東之行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姚璐:最感動的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對我的善意。在伊拉克旅行時,我的每個沙發(fā)主都會送我到汽車站,幫我談好車的價格,囑咐車上的其他乘客照顧好我,還會給我的下一個沙發(fā)主打電話,告知接我的時間地點。我就像被接力一樣,被一個人交給另一個人。他們這種善意的幫助,讓我得以安全地完成了旅行。
正午:有沒有一刻,你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
姚璐:算是有吧。當我完成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埃及的旅行后,我開始考慮是否去伊拉克和敘利亞,那時是2017年年中,敘利亞和伊拉克還處于內戰(zhàn)之中,我很想去,但安全狀況堪憂。我當時一度想過放棄,但好在觀望了半年后,終于等到了一個出行的機會。
正午:行走中東四年,你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姚璐:新冠最嚴重的時期,我發(fā)現(xiàn)上海朋友的絕望與敘利亞人的平靜形成鮮明對比。中東教會我:動蕩中人會本能地抓住日常,以此來維系生活的秩序。這種觀察讓我在混亂中保持冷靜。
正午:旅行改變了你的性格嗎?
姚璐:變得更堅韌吧。以前我可能有點脆弱,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動蕩的時代環(huán)境。去中東后,看到那么多人能在極端環(huán)境下找到活下去的辦法,我覺得自己也能扛更多。比如新冠疫情時,我比朋友們淡定許多。
正午:有沒有特別想念家鄉(xiāng)的時候?
姚璐:沒有,我好奇心旺盛,很喜歡旅途帶來的新鮮感,也很容易適應當地的生活。在國外,我可以幾個月不吃中國菜。
正午:當地人怎么看你這個獨自旅行的中國女孩?
姚璐:好奇多過驚訝。土耳其有人問我“沒信仰怎么活”,沙特有人說我這種不會做飯的女人“在我們這兒沒人要”,但更多是友好。他們覺得,我一個人跑這么遠很勇敢,有的還問我上海女人是不是都這樣。
正午:評價一下近年中國性別議題的變化。
姚璐:能明顯地感覺到2020年前后的巨大變化。2020年前,性別議題不太受關注,觀念也比較陳舊,比如在性騷擾的新聞下面,很多人會抨擊受害者。但2020年后,隨著性別問題被熱議,人們對婚姻、性騷擾等議題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蘇敏阿姨自駕逃離婚姻被廣泛關注、地鐵性騷擾報案率上升,這些都是進步。
正午:你最想讓讀者從你的書里得到什么?
姚璐:我想讓他們看到,世界很大,不同的人有不同活法。尤其是女孩,別被環(huán)境限制住。我希望她們讀完能多一點勇氣,去試試自己想做的事。

——完——
作者明亮,一個喜歡蹲下來看世界的人。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