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午盤,深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雙雙翻綠,滬指漲幅縮窄至0.2%。
截至午間收盤,30年期主力合約跌0.03%,10年期主力合約跌0.08%,5年期主力合約跌0.05%,2年期主力合約跌0.05%。
相關ETF方面,30年國債指數(shù)ETF(511130)持續(xù)震蕩,盤中上漲19個bp,成交額破18億元,換手率超28%,交投活躍。
近期長端利率在徘徊中下行。行情的反復明顯加大了交易的難度:一方面,投資者期待貨幣政策發(fā)出更明確的信號,可以使行情走勢更加順暢;另一方面,即使已參與的交易者也對短期收益率的下行空間持有疑慮,更多已波動心態(tài)參與操作。
鑒于貨幣政策信號并不明確,不少投資者將視角聚焦于基本面的邊際變化中,試圖尋找觸發(fā)貨幣政策破局的因素,但可能事與愿違。其一,3月份的信貸數(shù)據(jù)讀數(shù)可能尚可。其二,3月份的景氣指數(shù)可能有所改善。
投資者短期很難看到期待中的明確政策信號,債市也需要三周左右的觀察時間來做四月決斷。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9%附近下破1.8%,是情緒集中釋放后的修復,也是資金面邊際放松的結(jié)果。近期的長端波動與資金面的邊際變化高度相關,是欠缺明確政策信號和一致預期之后,投資者將更多想象中的貨幣政策邊際變化投射到了資金面的波動上,但這種改善的延續(xù)存在不確定性。
4月份的確是貨幣政策態(tài)度的關鍵觀察窗口。一方面,特別國債發(fā)行即將開啟。央行是否重啟國債購買配合是關鍵,重啟可能是中性的,未重啟可能是偏緊信號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政治局會議之前是降準操作的合適時機。以往在貨幣政策的寬松周期中的階段性收緊,很難超過一個季度。4月是否降準,是驗證所謂“擇機”可以給央行提供多少靈活度的重要窗口。
收益率的徘徊式下行可能已經(jīng)反應了前期超調(diào)的情緒和資金面的邊際改善,當前很難得到貨幣政策變化的明確信號,需要等到4月份觀察窗口。并且,從相對點位上來看,我們關注1.9%附近的銀行同業(yè)負債存量成本線的約束,當前同業(yè)存單與長端倒掛的情景并未明顯修復,長端可能處于高波動的震蕩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