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上漲,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市場。在更多國際品牌涌進中國的同時,本土品牌也在走出去。近日,中國快時尚品牌Urban Revivo就為了以國際品牌的定位來吸引中國消費者,正式登陸了倫敦市場。
在中國擁有超過200家店鋪的Urban Revivo,在國內(nèi)一直被視為Zara的競爭對手。該店目前計劃于3月在倫敦Westfield London購物中心開設首家倫敦旗艦店,這是繼去年在新加坡商場開店后該品牌第二次邁入國際市場。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品牌已經(jīng)準備好與西方消費者見面,相反,此次Urban Revivo的海外擴張,正是為了吸引更多喜愛海外購物的中國消費者。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消費者將在2018年花費5000億美元在時裝和鞋類上。此外,L2奢侈品報告發(fā)現(xiàn),中國消費者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30%,但國內(nèi)品牌消費僅占整個市場的7%,其中差異主要來自中國富裕消費者的海外購物。
因此,Urban Revivo的倫敦商店可能僅僅品牌是為海外的中國消費者提供的一個新的選擇。
Urban Revivo成立于2006年,受到Zara的啟發(fā)迅速發(fā)展,目前已經(jīng)成為年銷售額達4.5億美元的品牌,每年都推出2萬多件新產(chǎn)品。公司副總裁Raymond Ngoh告訴“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為了創(chuàng)建一個“國際時尚帝國”,倫敦僅是擴張到全球400多個地點的計劃的一部分。
也許,Urban Revivo的擴張路線圖可能會令人驚訝,因為它遠不是中國品牌中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實際上,這可能會使海外擴張變得更加容易,因為中國消費者可能對中端市場品牌的印象不那么強烈。
位于紐約的商業(yè)情報公司L2在亞太地區(qū)的編輯Liz Flora表示,西方品牌現(xiàn)如今在中國市場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 而Urban Revivo則代表一個中等偏小的中產(chǎn)品牌,在2012年之前,它們在中國擴張時,主要針對于一些有錢的90后的孩子,因為他們當時并沒有太多的選擇。但在過去的五年里,零售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F(xiàn)在,與遍布于中國城市的主要街道上相比,成為一個國際品牌或許才是最吸引消費者的策略。
同時,該公司去年5月份發(fā)布的最新奢侈品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在2016年增長了4%,西方品牌仍然主宰著社交媒體和數(shù)字渠道,包括中國本土網(wǎng)絡、微博、微信,百度等搜索引擎,甚至其他亞洲品牌,如韓國、日本的一些品牌在中國消費者的觀念里也比本土品牌更有吸引力。
有分析認為,中國品牌需要遵循70,80年代的日本模式,培養(yǎng)像山本耀司一樣的新興設計人才,同時向歐洲的設計大師們學習,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
而更多人認為,中國的時裝設計師正處在這種日益增長的全球認可度的風口浪尖上。時尚博主Timothy Parent表示,中國的時尚品牌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飛躍。在2009年,只有少數(shù)國內(nèi)設計師在商店里出售自己設計的服裝,而大部分中國的顧客則對中國品牌不感興趣,缺少民族自豪感。
Parent又補充說,在過去幾年里,中國的時裝呈“爆炸性”發(fā)展。上海時裝周為眾多的設計師提供了展示的機會。而這些機會也被證明對中國時裝的發(fā)展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說Uma Wang曾在巴黎展示;連卡佛等國際連鎖零售商和正在與Huishan Zhang等中國設計師品牌合作;以Hermès為品牌的中國手工藝品Shang Xia也受到了國際市場的歡迎。
零售分析師兼視覺思維公司(Visual Thinking)主管Karl McKeever表示:“H&M和Zara已經(jīng)做了很多年,他們了解客戶人口統(tǒng)計的環(huán)境和細微的差異。Urban Revivo雖然知道中國的差異和流行趨勢。但是根據(jù)另一個國家的環(huán)境去微調(diào)產(chǎn)品是很困難的,這需要時間。”
當然,Urban Revivo不會成為第一個嘗試在海外擴張的中國品牌,甚至也不是第一個把擴張市場選在倫敦的品牌。在此之前,為阿迪達斯等公司生產(chǎn)高檔羽絨服的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波司登(名字取自“波士頓”的音譯),曾每年投資約13億美元用于公司2012年在倫敦和紐約開設的店鋪。然而最終該公司在2016年關閉了其所有的海外店面。據(jù)咨詢公司Oliver Wyman在香港的零售合伙人陳偉燦透露,這是由于中國品牌在海外缺乏故事和本土化特征。
如果Urban Revivo計劃通過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擴張來鞏固和加強其在國內(nèi)的地位,倫敦作為一個全球旅游中心,的確一個好的開始。根據(jù)McKeever的說法,選擇進駐商場,而不是在牛津街上開設獨立商店,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就挑剔的購物者而言,這些商場本身就可以成為品牌大使。但是,這一策略是否真的能吸引中國的消費者“回家”,現(xiàn)在來看還并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