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略大參考
編輯 | 秦安娜
中國的美食荒漠城市,南有杭州,北有北京,兩者之間難分伯仲。若要硬分,新世相讀者@Cheernight的答案,或許值得參考:
涮肉怎么也能給北京兜個底吧。
杭州拿什么兜底?
拿西湖醋魚兜底嗎?
兜不了底 ,杭州沒有底!
杭州雖然在美食口味上難獲優(yōu)勢,卻憑借精湛的互聯(lián)網(wǎng)流量打法,成為培養(yǎng)預制菜的熱土。知味觀、麥子媽等品牌,從李佳琦的直播間,走向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它們帶著杭州對食物的樸素認知:便捷、快速和雷同,成為資本又在追捧的熱點。
01 蹭流量
原產(chǎn)地廣東,生活在杭州的河口同學,對于杭州貧瘠的美食文化略有體會,他的一位朋友今年來浙江調(diào)研,欣賞完浙江美麗的山水,參觀過浙江活力的民營經(jīng)濟后,臨走那天,看到浙江人民吃的東西,竟然感動地哭了。朋友說,得是多么勤勞樸素的人民,才能吃得這么差,卻賺得那么多。
食物,以杭州為例,最著名的菜是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屬于杭幫菜的三大名菜,西湖醋魚還是浙江省的十大名菜。但是在河口看來,上面幾道菜都是“網(wǎng)紅”起名法,分別蹭了西湖、龍井茶和前市長——蘇東坡的流量。
“多么平凡的食物,才能取這么使勁兒的名字?!焙涌谡f,“試想一下,假如成都的名菜分別是:寬窄巷子擔擔面、竹葉青雞丁、杜甫肉片,你覺得搞不搞笑?假如廣東潮汕的名菜分別是:廣濟橋粿條、鳳凰單叢鵝肉、韓愈牛肉火鍋,你覺得還吃得下嗎?”
可是,即便如此努力,杭幫菜也很難征服食客的味蕾。在杭州工作的人,對前來旅游的朋友,提的建議通常是:來杭州,千萬別吃西湖醋魚。
這道被稱作杭幫菜代表的菜肴,不是用味道留住顧客,而是用覆蓋密度,引起了顧客的好奇心。環(huán)西湖走一圈,沿途商家的統(tǒng)一推薦菜式,便是西湖醋魚。
在流量密度這塊,杭幫菜拿捏住了“重要入口”。西湖和西湖醋魚,緊密捆綁,成為杭州的知名IP。就像短視頻平臺的算法,只要用戶被標簽化,平臺會自動推送相關內(nèi)容。只要游客逛西湖,周圍的商家就會揮舞著雙手,鼓動游客前去品嘗。
可要真的點了一份醋魚,感覺就像吃了“冰糖草魚”。淋著飽和度極高的甜酸湯汁的草魚,入口滿是甜膩膩的滋味。完全不似宣傳中提的“酸不倒牙、甜不膩口、咸不齁人、鮮不發(fā)腥”。
哪怕是號稱百年老字號的“樓外樓”,也有很多游客在嘗過招牌菜——西湖醋魚后,在大眾點評上留下了味道平庸,又甜又齁的評價。
對于很多游客而言,品嘗杭幫菜的過程,就是一項翻車,接著一項翻車的歷程。有用戶在社交網(wǎng)絡上分享:“杭州的片兒川,怎么連片菜葉都不舍得放”,或者“去杭州出差,第一天吃了碗拌川,第二天去杭幫菜餐廳嘗了東坡肉,后面幾天吃的麥當勞?!?/p>
而工作和生活在杭州的人,想要摸索杭州美食,還是需要其他地區(qū)的外部支持,比如衢州土菜館、潮汕生腌,長江鮰魚、或者是小龍蝦。杭州盛行“拿來主義”,相當于你在其他城市吃什么,來杭州還是吃什么。
環(huán)杭州地區(qū)美食的“衛(wèi)星效應”,顯得杭州的美食荒漠更洼了。
02 網(wǎng)紅餐廳
可要是跟杭州的朋友吐槽杭州或者浙江的食物,他們一定是不服氣的。河口曾跟朋友吐槽過杭幫菜的寡淡,結果很多朋友給出特別走心的忠告:你一定是沒去過德明飯店、方家廚房、大頭隱食,海貓食堂……
河口在感動之余,也頗感無奈。“因為這感覺,仿佛是英國朋友讓我一定試試他家門口那家炸魚薯條店,并堅稱一定和我過去吃到的別的炸魚薯條不一樣。”
杭州人每逢要為家門口的美食搬回點面子,總好提一件事情:《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每年春天都會飛杭州打牙祭,春筍甜豆、步魚螺螄,每一口,都能品嘗出立春的清新。
但現(xiàn)實中,杭州食物的興衰法則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環(huán)西湖的湖濱銀泰步行街,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品牌,像是南宋胡記、知味觀、杭州酒家。另一個品嘗杭州美食的地方是各大商場,里面有外婆家、綠茶、西貝等全國連鎖餐飲品牌。
大眾點評上,杭州美食排行榜第一是海底撈。這事兒要是放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都是恥辱。但杭州人自得其樂。他們說,“去海底撈招待外地朋友,是每一個杭州人都該擁有的常識。”
更多的杭州美食以網(wǎng)紅餐廳的形式出現(xiàn),活在社交網(wǎng)絡精選的拍照角度,精細的修圖之中。他們瞄準的便是年輕人拍照打卡,喜新厭舊的消費特質(zhì)。至于味道,網(wǎng)絡又聞不到,嘗不了。
杭州餐廳更偏互聯(lián)網(wǎng)打法,抓住流量紅利,全面復制,不斷迭代。去年扎堆生腌熟醉,今年扎堆小酒館,蹺腳牛肉。
所以,當杭州的創(chuàng)業(yè)者,想要填飽年輕人的胃時,不要懷疑他們的勤奮和高效打法。只是他們對美食匱乏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大數(shù)據(jù)的指引,以及可復制的操作流程,兩者結合的最好模式,便是中央廚房式的預制菜。
03 工業(yè)化吃喝指南
2021年的雙十一,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發(fā)布10大趨勢單品,預制菜首次上榜。
爆發(fā)的增長,吸引了資本的目光。高瓴創(chuàng)投、創(chuàng)新工場、青山資本等VC機構先后進入預制菜領域,珍味小梅園、麥子媽,官棧等多家預制菜企業(yè),獲得不同輪次的融資。
杭州是用數(shù)據(jù)和流量,作為選擇依據(jù)的城市。而不那么愛好美食的杭州人做預制菜,也是遵循生意趨勢。
麥子媽創(chuàng)始人翁博成,創(chuàng)立品牌之前做餐飲供應鏈生意,為綠茶餐廳、弄堂里、老頭兒油爆蝦等杭州周邊餐廳供貨。服務C端用戶之后,在電商平臺主推的菜式是水煮牛肉,一道四川名菜。
這就是生意人的圓潤性,就像翁博成所說,他們有給B端商家供貨的渠道,所以知道餐廳里什么菜賣的好。飲食清淡、愛好甜口的杭州人,餐飲領域的代表作,卻是川菜。比如,杭幫菜的代表品牌外婆家,爆款菜品是麻婆豆腐。
從生意的角度來看,跟杭幫菜談復購是件奢侈的事情,大數(shù)據(jù)算法,大眾點評的評論,都給予了杭州相應的回答。
杭州本地的預制菜品牌,也并沒有多看重杭幫菜。知味觀,一家主營業(yè)務賣糕點,卻成為杭幫菜的巔峰的品牌。它們推出的年夜飯禮盒中,三大硬菜是東坡紅燒肉、佛跳墻、清蒸黃魚,很難說有多少杭幫菜的跡象。
佛跳墻位列其中,可以說,這是一個用電商大數(shù)據(jù)跑出來的年夜飯模型,佛跳墻和花膠雞是近兩年,電商平臺預制菜品類里上升較快的類目。
知味觀普通版年貨禮盒里的叫花雞、油燜筍、桂花糖藕,倒是保留了許多杭州特色。99元的售價,也將用戶的試錯成本,降到可接受的范疇。
而在帶貨主播營銷話術的影響下:美眉們,買回去送給親戚朋友,買回去,過年吃它,加熱一下,一桌年夜飯就齊了。杭州的預制菜品牌,端上了全國用戶的年夜飯餐桌。
當杭州成為培育預制菜的熱土,相繼出現(xiàn)知味觀、麥子媽等預制菜品牌時。無需驚訝,這是杭州人對食物的認知,便捷、快速和雷同。
要知道,杭州可是一座令宵夜靈魂擔當——燒烤,都食之無味的城市。杭州的燒烤,是先用油炸過,客人點單后,再煙熏一下,這種做法上菜快,適應外賣平臺,送餐時間的限制。也符合杭州人勤奮,努力,聰明,卻無精力享受的“宿命”,
食物,只是果腹之物,它一度是杭州人的認知,在這個春節(jié),可能成為更多人的現(xiàn)實。
來源:略大參考
原標題:美食荒漠杭州,卻成了預制菜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