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述評 |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述評 |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聽民聲、納民意,市政協800余名政協委員踐行初心使命、積極履職盡責。

楊建正 攝 江躍中/文

2021年是上海市政協的“品牌建設年”,近日,上海市政協十大工作品牌、上海政協系統優(yōu)秀工作品牌名單向社會發(fā)布,市黨政領導每人每年來政協通報協商、黨組統領政協履職“1+4”模式、政協頭條、初心論壇、“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社情民意建言直通車、委員參與立法協商、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面向外籍人士年度情況通報會、委員講壇等十大工作品牌,蘇州河論壇、東灘論壇、家門口協商等30個優(yōu)秀工作品牌分別入選。

這些品牌,是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的新探索新成果,是體現政協工作規(guī)律和特點、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履職平臺和載體、工作渠道和方式、運行制度和機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而聽民聲、納民意,鑄就了這些品牌。

聽民聲、納民意,有著通暢的渠道。在市政協辦公廳綜合信息處處長趙玉蓉看來,“上達中央、下聯基層”是“社情民意建言直通車”品牌的重要作用,就是這樣一個通暢的渠道,“運行20多年來,匯集廣大信息報送單位和政協委員、各界人士力量,每年收集信息近2萬條,分析實情、反映民情、匯集輿情,已成為委員和黨派團體、專委會、區(qū)政協建言獻策的重要平臺?!?/p>

2020年年初,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市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納入市涉疫情防控意見建議平臺,通過信息報送“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送達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其中多項建議迅速被批轉至有關職能部門,總計報送的600多期意見建議中,很多轉化為防疫舉措。

聽民聲、納民意,有著接地氣的協商活動。市區(qū)政協聯合統一打造的“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推動三級政協委員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皡f商于民”委員工作站以協商議事為主,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每年舉辦1—2次有影響的協商活動,同時將政策宣講、讀書學習、聯系群眾等功能融入其中,組織引導委員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助力解決治理難題;發(fā)揮橋梁作用,及時掌握反映基層群眾意愿訴求。目前全市設立“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233個,其中本市所有215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實現了100%全覆蓋。

去年夏天,不少有心的市民發(fā)現,由巨鹿路、富民路和長樂路構成的“巨富長”商圈,發(fā)生了不少變化:長期占道的老舊垃圾廂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智能垃圾廂房,讓居住環(huán)境“上了檔次”;原本就咖啡飄香的街區(qū),多了一些拿著“靜安咖啡百家譜”正尋覓商圈內好咖啡的年輕人;更多人走進了飄著書香和墨香的老建筑、老洋房,去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深厚人文情懷?!熬薷婚L”商圈的這些新面貌,是靜安區(qū)全國、市、區(qū)三級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履職議政獲得的成效,也是“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搭建黨和群眾“連心橋”的成果。

聽民聲、納民意,有著凝聚共識的“舞臺”。2020年普陀區(qū)政協主辦的蘇州河論壇,提出“將普陀蘇州河打造成為一條曲曲有風景,段段有特色,灣灣有故事的城市濱水活力秀帶,將沿岸地區(qū)建設成為令人向往的世界級高品質未來宜居生活典范區(qū)”的觀點,反映了普陀居民、上海市民的期盼,如今,這個目標正在努力實現中。

普陀區(qū)政協已連續(xù)15年舉辦“蘇州河論壇”,圍繞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廣開言路、廣謀良策、廣聚共識,聚焦挖掘傳承蘇州河歷史文化、推進沿線開發(fā)建設、推動區(qū)域發(fā)展等方面,有不少意見建議成功落地。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聽民聲、納民意,市政協800余名政協委員踐行初心使命、積極履職盡責。過去的一年,432名委員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交提案881件,623名委員參與聯名提案,278名委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072篇,829人次委員圍繞做強做優(yōu)“五型經濟”、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重點調研課題,開展考察、調研、學習座談、協商建言活動86次。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獨家述評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述評 |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聽民聲、納民意,市政協800余名政協委員踐行初心使命、積極履職盡責。

楊建正 攝 江躍中/文

2021年是上海市政協的“品牌建設年”,近日,上海市政協十大工作品牌、上海政協系統優(yōu)秀工作品牌名單向社會發(fā)布,市黨政領導每人每年來政協通報協商、黨組統領政協履職“1+4”模式、政協頭條、初心論壇、“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社情民意建言直通車、委員參與立法協商、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面向外籍人士年度情況通報會、委員講壇等十大工作品牌,蘇州河論壇、東灘論壇、家門口協商等30個優(yōu)秀工作品牌分別入選。

這些品牌,是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的新探索新成果,是體現政協工作規(guī)律和特點、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履職平臺和載體、工作渠道和方式、運行制度和機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而聽民聲、納民意,鑄就了這些品牌。

聽民聲、納民意,有著通暢的渠道。在市政協辦公廳綜合信息處處長趙玉蓉看來,“上達中央、下聯基層”是“社情民意建言直通車”品牌的重要作用,就是這樣一個通暢的渠道,“運行20多年來,匯集廣大信息報送單位和政協委員、各界人士力量,每年收集信息近2萬條,分析實情、反映民情、匯集輿情,已成為委員和黨派團體、專委會、區(qū)政協建言獻策的重要平臺?!?/p>

2020年年初,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市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納入市涉疫情防控意見建議平臺,通過信息報送“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送達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其中多項建議迅速被批轉至有關職能部門,總計報送的600多期意見建議中,很多轉化為防疫舉措。

聽民聲、納民意,有著接地氣的協商活動。市區(qū)政協聯合統一打造的“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推動三級政協委員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以協商議事為主,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每年舉辦1—2次有影響的協商活動,同時將政策宣講、讀書學習、聯系群眾等功能融入其中,組織引導委員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助力解決治理難題;發(fā)揮橋梁作用,及時掌握反映基層群眾意愿訴求。目前全市設立“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233個,其中本市所有215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實現了100%全覆蓋。

去年夏天,不少有心的市民發(fā)現,由巨鹿路、富民路和長樂路構成的“巨富長”商圈,發(fā)生了不少變化:長期占道的老舊垃圾廂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智能垃圾廂房,讓居住環(huán)境“上了檔次”;原本就咖啡飄香的街區(qū),多了一些拿著“靜安咖啡百家譜”正尋覓商圈內好咖啡的年輕人;更多人走進了飄著書香和墨香的老建筑、老洋房,去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深厚人文情懷。“巨富長”商圈的這些新面貌,是靜安區(qū)全國、市、區(qū)三級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履職議政獲得的成效,也是“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搭建黨和群眾“連心橋”的成果。

聽民聲、納民意,有著凝聚共識的“舞臺”。2020年普陀區(qū)政協主辦的蘇州河論壇,提出“將普陀蘇州河打造成為一條曲曲有風景,段段有特色,灣灣有故事的城市濱水活力秀帶,將沿岸地區(qū)建設成為令人向往的世界級高品質未來宜居生活典范區(qū)”的觀點,反映了普陀居民、上海市民的期盼,如今,這個目標正在努力實現中。

普陀區(qū)政協已連續(xù)15年舉辦“蘇州河論壇”,圍繞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廣開言路、廣謀良策、廣聚共識,聚焦挖掘傳承蘇州河歷史文化、推進沿線開發(fā)建設、推動區(qū)域發(fā)展等方面,有不少意見建議成功落地。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聽民聲、納民意,市政協800余名政協委員踐行初心使命、積極履職盡責。過去的一年,432名委員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交提案881件,623名委員參與聯名提案,278名委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072篇,829人次委員圍繞做強做優(yōu)“五型經濟”、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重點調研課題,開展考察、調研、學習座談、協商建言活動86次。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獨家述評 聽民聲、納民意鑄就品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