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像娛樂
過去一年,NFT的發(fā)展無疑是瘋狂的。市場調查機構Chainalysis的報告顯示,2021年NFT市場規(guī)模至少達到26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達千億。
在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每天都有新的“造富神話”誕生,比如一款畫作、一張照片被制作為NFT后,價格炒到百萬元已經屢見不鮮。當下的NFT市場確實存在泡沫,但從過去一年,阿里、騰訊、網易、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大廠相繼押寶NFT賽道也不難看出,NFT絕非“虛假的風口”。
從2021各大廠商的NFT產業(yè)布局來看,各玩家都在結合自身基因和優(yōu)勢打造NFT產品及平臺,主要瞄準的是C端的用戶。不過,從日前網易星球宣布將在NFT賽道為品牌IP提供整套解決方案來看,2022年開始,國內NFT玩家的視野也正在由C端向B端轉移。
對局開始
2021年,稱得上全球NFT元年。
2021年5月份,國內首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NFT中國”上線以后,國內玩家們在NFT領域的投資布局便開始加速。除了阿里、騰訊、網易、字節(jié)跳動、京東等互聯網大廠外,B站、小紅書、閱文集團等差異化平臺/社區(qū),以及百信銀行、泰康人壽等主體也進入了NFT賽道。
其中,B站、百信銀行、泰康人壽的布局以發(fā)行NFT產品為主,如百信銀行推出了“4 in love”四周年紀念數字藏品,是銀行首個NFT數字藏品;B站上線了首款數字藝術頭像“鴿德”,發(fā)行之初全網限量2233個;泰康在線則以旗下自有IP“TKer”為原型,推出了數字藏品“?;㈤_泰”。
2022年,一些即將加入NFT賽道的新玩家,也是以NFT產品發(fā)行為主。如閱文集團將圍繞旗下熱門網絡IP《大奉打更人》,推出系列數字藏品《大奉打更人之諸天萬界》。
對比之下,互聯網大廠的布局則是在NFT產品打造和NFT交易平臺推出上雙管齊下。2021年開年至今,阿里、騰訊、網易等發(fā)布了各自的NFT數字藏品,如支付寶限量發(fā)售“敦煌飛天”、“九色鹿”兩款付款碼NFT皮膚;騰訊旗下TME推出首批“TME數字藏品”;網易聯合Nervina Labs在淘寶發(fā)行首個IP向NFT作品;網易旗下游戲《永劫無間》IP授權發(fā)行了系列NFT盲盒。
從目前行業(yè)玩家的具體產品來看,它們入局NFT賽道后,基本都在圍繞自身企業(yè)基因和IP優(yōu)勢來打造數字藏品,如阿里的產品多是以付款碼皮膚為主,也包括一些音頻、動漫等數字文創(chuàng)NFT,而騰訊和網易的產品多數也與旗下的音樂、游戲、文創(chuàng)內容相關。
此外,字節(jié)跳動旗下的TikTok發(fā)布的NFT系列產品TikTok Top Moments則與視頻相關,比如TikTok TopMoments系列產品中,藝術家Rudy Willingham便將歌曲《MONTERO》與81張剪影搭配,制作為了數字藏品。
目前來看,在NFT生態(tài)的起步階段,國內各廠商的布局都傾向于保守,畢竟目前它們幾乎都處于試水期。
開發(fā)具體產品的同時,大廠們也都建立了自己的NFT交易陣地,如阿里的“螞蟻鏈粉絲?!毙〕绦?、騰訊的幻核、京東的靈稀、網易的網易星球、小紅書的R-SPACE等等。
NFT發(fā)行、交易平臺與我們過往熟悉的電商交易平臺是不同的。外界皆知,NFT具有可驗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其中最為特殊的是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唯一性是由平臺設定的編碼決定的,而可追溯性則依賴于平臺背后的區(qū)塊鏈技術。此外,從某種程度上而言,NFT產品的稀缺性,也受平臺的供給量影響。
可以理解為,NFT產品的獨一無二性與平臺息息相關,它具有高度平臺依賴性,在未來,越是權威性的平臺,其發(fā)布的NFT產品或許便更具價值空間。因此,頭部NFT玩家打造發(fā)行平臺,利好將是長遠的。
相比于京東、騰訊等打造的獨立交易平臺,小紅書推出的數字藝術平臺 R-SPACE被置于在平臺內部,用戶可以直接在小紅書內購買數字藏品,也可以在平臺內查看藝術家們的 R-SPACE空間,展示自己的數字藏品。由此來看,小紅書發(fā)力NFT更多還是基于流量拓展的考量,即以站內的公域流量為NFT的私域流量導流,并進一步通過NFT私域流量的壯大反向帶動站內的公域流量。
如今,國內NFT賽道的玩家還在持續(xù)增多,如日前華策便宣布自身布局元宇宙方向為虛擬形象、影視藝術NFT和數字影棚。2022年,NFT賽道的競爭還將進一步白熱化,畢竟相比于尚處于概念階段的元宇宙,NFT已經實現落地,利潤與價值空間也都肉眼可見。
去泡沫化
2021年,天價NFT產品高頻出現在新聞中,如印尼青年用自拍照制作的NFT出售交易額逾730萬元,如數碼藝術家邁克·溫克爾曼創(chuàng)作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被拍出6934萬美元的天價。
除了這些經典案例外,市場的宏觀數據也足以說明NFT發(fā)展的瘋狂。2021年,海外市場圍繞NFT的交易額超過196億美元,相比2020年規(guī)模增長達到驚人的228倍。
在海外,《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將NFT藝術徹底帶入了大眾視野,《Everydays: The First 5000Days》這類NFT藝術藏品火爆后,世界著名藝術品拍賣行之一佳士得也迎來了新的增長點。2021年,佳士得的總銷售額為71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來自NFT相關產品。
在國內,NFT產品的總交易額沒有具體統(tǒng)計數字,但從過去一年各大玩家的營收來看,這個數字恐怕同樣超過預期。
2021年,從“敦煌飛天”、“九色鹿”兩款付款碼NFT皮膚開始,阿里通過螞蟻鏈累計發(fā)行了40余套數字藏品,發(fā)行總量達到300萬份左右,銷售額近4000萬;截至目前,騰訊的幻核累計上線13款數字藏品,發(fā)行總量低于阿里,約為3萬份左右,銷售額約為200萬左右。
對比來看,相比于騰訊,率先展開NFT布局的阿里步伐邁得更大,對比雙方2022年上線的NFT新產品也可以看出:支付寶鯨探發(fā)售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藏文物系列數字藏品,發(fā)行數量共40000份,騰訊幻核聯合敦煌文創(chuàng)推出敦煌系列數字壁畫共包含五款產品,每款發(fā)行數量各1600件,體量相對較小。
從營收規(guī)模來看,NFT無疑為各大玩家?guī)砹诵碌脑鲩L點。不過,相比于海外市場的瘋狂,國內NFT賽道似乎更快進入了理性期。
在價格上,國內NFT產品的發(fā)售價基本都合乎市場規(guī)律,比如騰訊幻核上線的《一人之下》六款數字藏品價格均為98元,阿里發(fā)布的“秦陵彩繪銅車馬一號車”、“秦跪射俑”、“秦鞍馬騎兵俑”、“秦青銅鶴”四種數字藏品中,除了“秦陵彩繪銅車馬一號車”定價29.9元/份外,其余三款均為19.9元/份,而B站推出的首款數字藝術頭像“鴿德”,售價僅有0.1元人民幣。
不過,即便定價合理,在“限量發(fā)行”及“物以稀為貴”的前提下,這些NFT產品上線后還是未能逃過“被炒貨”的命運。在二手交易平臺,有人以1000元的高價購買發(fā)售價0.1元的“鴿德”頭像,而阿里最早發(fā)布的敦煌飛天數字藏品,也一度被炒至2000元至3000元左右。
無論是“鴿德”頭像和敦煌飛天數字藏品的二手交易價,還是《Everydays: TheFirst 5000 Days》及印尼青年用自拍照制作的NFT產品,無疑都存在高溢價,這是NFT這一新概念的流行造就的。
但是,如果任由NFT產品淪為投機者新的金融炒作工具,那長此以往,必會導致NFT市場的泡沫變大。而從國內的政策層面來看,中央人民銀行聯合其他九部委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也為NFT的炒貨敲響了警鐘。
于是,國內玩家們掘金NFT的同時,也在盡力去泡沫化,推動這門新生意在正軌上穩(wěn)步前行。
對平臺來說,杜絕炒貨也不是一件難事,比如阿里的“螞蟻鏈粉絲粒”規(guī)定,用戶需要持有數字藏品達到180天后,才能進行轉贈,而受贈方需要在接收數字藏品滿兩年后,方可再次發(fā)起轉贈。騰訊的幻核規(guī)則更為硬核,平臺明確指出目前所售NFT產品均不可二手交易,且不可轉讓贈送。
此外,“鴿德”價格飆漲后,B站直接宣布將為所有報名成功并參加搶購的用戶補償一個數字藏品頭像,之后炒貨熱逐漸降溫。行業(yè)內的玩家皆對NFT的溢價持謹慎態(tài)度下,國內NFT市場的異化苗頭基本也被止住了,這對行業(yè)的長線發(fā)展來說無疑是佳音。
商業(yè)轉身
未來國內NFT產業(yè)將走向何方,如今已初顯端倪。
過去一年,外界紛紛高喊“萬物皆可NFT”,確實,音樂、視頻、游戲、圖片、頭像、藝術作品等都與NFT擦出了火花,但目前來看,國內NFT的應用領域還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IP衍生產品、藝術品領域,多數與知識產權相關。
基于此,未來NFT產業(yè)的第一個開拓方向,將是數字藏品與更多內容形式的結合,比如實體資產、票務等都有可能實現資產上鏈,形成和數字文創(chuàng)類NFT產品一樣穩(wěn)定的商業(yè)規(guī)模。能否在橫向維度打造更多“NFT化資產”,將成為國內NFT產業(yè)能否持續(xù)壯大規(guī)模的關鍵所在。
未來NFT玩家們的第二大想象空間,在于B端的客戶。如今,網易星球提出將為品牌IP提供數字藏品的合約鑄造、產品營銷、用戶管理等整套的品牌解決方,自研區(qū)塊鏈技術,便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即B端市場仍是藍海。
網易星球和幻核、靈稀等平臺相同,在NFT產業(yè)鏈上都隸屬于創(chuàng)作層的綜合類平臺,它們都具備打通B端的實力。目前,這些平臺上發(fā)售的產品多數以內部IP為主,但在未來,它們勢必會成為開放式交易平臺,就如海外的OpenSea一般,通過收取發(fā)行費用和銷售服務費等來捕獲價值。
除此之外,這些綜合類平臺還可以將觸手伸向產業(yè)鏈上的基礎設施層和項目創(chuàng)作層。
基礎設施層即為NFT提供技術支持。區(qū)塊鏈技術是NFT發(fā)展的基礎,在區(qū)塊鏈技術下,所有數字藏品才擁有了鏈上權利憑證,才可以實現驗證和追蹤。因此,如果一些玩家不具備區(qū)塊鏈技術,那它們進入NFT賽道后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從頭開始自建技術平臺,要么選擇合作技術支持方。
2021年年底,育碧(Ubisoft)宣布為《幽靈行動:斷點》引入游戲內NFT的概念,在底層技術方面,育碧推出了Ubisoft Quartz這一新的NFT平臺,Ubisoft Quartz合作的為Tezos區(qū)塊鏈。此外,2022年年初,周杰倫旗下品牌PHANTACi推出品牌首款NFT藝術品「Phanta Bear」,合作的則為元宇宙平臺Ezek聯乘。
由此來看,在國內,除了阿里、騰訊等有著螞蟻鏈、騰訊至信鏈等作為依托,在基礎設施層和創(chuàng)作層都有一席之地的玩家,多數企業(yè)和個人要想打造NFT產品,在底層公鏈、側鏈、開發(fā)工具、代幣標準、存儲等區(qū)塊鏈技術上,都需要相關方提供解決方案參考和技術支持。入局NFT賽道的玩家越多,這門面向B端的生意便越龐大。
項目創(chuàng)作層,指的是根據NFT鑄造協議鑄造NFT并在一級市場發(fā)行,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了IP授權方、項目創(chuàng)作方、項目發(fā)行方和發(fā)行平臺等等。在項目創(chuàng)作層,網易星球等綜合性平臺可以為品牌IP提供的商業(yè)助力也有很多形式,比如圍繞IP開發(fā)何種形態(tài)的數字藏品、如何通過高效宣發(fā)使NFT產品市場價值最大化、如何選擇適合的IP發(fā)行平臺等等。
當下,NFT在國內市場剛剛起步,多數玩家仍處于摸索和試水階段,TO C模式也占據了主流,但在未來,TO B模式勢必會成為新的角逐點,屆時入場的玩家也將不止網易星球一家。
目前,全球及國內NFT產業(yè)的發(fā)展仍都面臨著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未能構筑起NFT藏品的價值評估標準,比如尚未證明NFT產品的長線價值和在元宇宙中的不可替代性。但從目前的市場規(guī)模和增速來看,NFT確實是具有想象力的,只不過它還太過年輕,需要更多時間走向穩(wěn)定、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