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尹靖霏
2月15日盤后,上機數控(603185.SH)發(fā)布業(yè)績快報,稱2021年實現營收和歸母凈利分別為109億元、16.4億元,同比增長262%、208%。受業(yè)績利好消息影響,該股股價先是應聲上漲,隨后又在2月18日下挫3.37%,收盤價報128元/股。
2022年以來,包括上機數控在內的光伏業(yè)2021年業(yè)績表現支撐起了資本對光伏概念的熱捧。但行業(yè)過熱苗頭已現,引起資本警覺。歷經股價“上天入地的洗禮”之后,上機數控對于敏銳的資本而言,新的預期又在哪里?
從單一設備商到單晶硅“新貴”
上機數控成立于2002年,自2004年進入太陽能光伏行業(yè)。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當時已是光伏專用加工設備供應商,以單晶硅生產過程為例,其加工工藝包括截斷、開方、切片等。其中,切片是整個硅片加工流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
要通過密集的線網將 700mm 長的硅錠切成 2500 片 0.1mm 左右厚的硅片,且需保證良率在 90%以上。為減少硅材料的損耗,切割所用鋼線的線徑極細,一般砂漿線線徑為 0.12mm,金剛線徑在 0.07mm 以下。


數控金剛線切片機在2019年以前貢獻了公司主要營收。
這一設備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 1-6月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比重分別達69%、87%和 85%。
但產品單一成為最大弊病。2017年和2018年公司營收維系在6億元至7億元之間,增長瓶頸已現。

2019年公司開始向下游環(huán)節(jié)硅片生產商邁進。公司稱,在發(fā)展高端智能化裝備制造業(yè)務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光伏單晶硅生產業(yè)務,打造“高端裝備+核心材料”雙輪驅動的業(yè)務模式。
這意味著以前為客戶制造硅片機,現在自己生產硅片;過去設備用來銷售,現在更多自產自用。
邁向單晶硅生產,巨額投資必先行。

公司先是更改IPO募資用途用于硅片生產,而后通過可轉債、定向增發(fā)共計從A股撈金70億元投入其中。
- 2019年5月上機數控與包頭政府簽署《包頭年產5GW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投資協議》,總投資約30億元。公司于2019年5月成立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下稱弘元新材),生產單晶硅棒和硅片。
- 此后單晶硅產能進一步擴大。該子公司2020年7月在包頭投資建設年產8GW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總投資28億元。
2019年、2020年弘元新材單晶硅產量超過1730噸,18700噸,銷售量分別為超1600噸、18530噸。單晶硅的產量和銷售一年時間均同比增加約10倍。而原來的業(yè)務光伏專用設備的銷售呈下降趨勢,2019年銷售出325臺,2020年銷售近170臺。


2019年傍上單晶硅后,公司營收開始跨上新臺階。

僅2019年這家子公司弘元新材創(chuàng)收2.5億元,凈利潤1950萬元。2020年單晶硅片的創(chuàng)收能力進一步釋放。2020年上機數控實現營業(yè)收入超30億元,同比增長超270%;2020年公司單晶硅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27.30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91%,已成為公司主營業(yè)務。
營收攀升的背后是公司訂單的增多。
根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天合光能(688599.SH)、東方日升(常州)進出口有限公司、阿特斯(A21270.SH)、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與上機數控簽訂單晶硅片重大訂單,2020年至2025年的訂單金額共計約400億元。

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109億元,同比增長262%;歸母凈利16.4億元,同比增長約208%;扣非后歸母凈利達14.7億元,同比增長187%。
對此公司解釋,2021年公司按計劃繼續(xù)擴大單晶硅業(yè)務規(guī)模,產能持續(xù)提升,產能利用率及產銷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公司單晶硅業(yè)務銷售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使得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推動公司業(yè)績穩(wěn)步上升。
根據界面記者統計,2021年、2022年、2023年上機數控重大訂單額分別達67億元、128和147億元。但2024年和2025年重大訂單額銳減,僅為約30億元和20億元。
誰將是210尺寸霸主
上機數控將“寶”押在210硅片尺寸上。
目前,市場上硅片的尺寸主要包括:156.75mm、157mm、158.75mm、166mm、182mm、210mm,218mn。圍繞光伏硅片尺寸已經形成了182mm與210mm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
業(yè)內指出,182的優(yōu)勢是邊際成本,可將M6生產線改造成182(M10)的生產線,獲取超額收益且性能穩(wěn)定,備受市場青睞。該陣營以隆基股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33.SH)為代表。210(M12)降本增效能力最強,全面兼容未來光伏技術,且安裝成本得以下降。該陣營以中環(huán)股份(002129.SZ)和上機數控為代表。
市場的一個共識是與182尺寸相比,210更能代表未來趨勢。硅片行業(yè)依賴巨量資本投入、機械化生產實現規(guī)?;瘮U張,企業(yè)各憑本事跑馬圈地。
在210硅片尺寸賽道上,由于資本布局僅兩三年時間,誰先占得先機就顯得尤為重要。與下游聯動擴市場,向上游捆綁省成本,于自身促量產,成為越來越多硅片公司的選擇。
“大尺寸硅片龍頭”中環(huán)股份、“光伏組件老二”天合光能、“后起之秀”通威股份等開始走上”硅片+電池+組件”縱向一體化聯動的道路。
- 2020年11月17日,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宣布擬合作成立項目公司并共同投資四個光伏產業(yè)鏈項目,合計投資額約150億元,項目分別涉及高純晶硅項目、拉棒項目、切片項目和高效晶硅電池項目。
- 一年后,天合光能與中環(huán)股份雙方簽訂單晶硅片銷售框架合同,天合光能將在2021年向中環(huán)股份購買210mm尺寸單晶硅片,合計數量不少于12億片。
通過上下游深度捆綁,天合光能、中環(huán)股份、通威股份形成了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全覆蓋的210尺寸產業(yè)鏈。
與此同時,與上機數控所走路徑相似,硅片設備制造商京運通(601908.SH)也選擇設備+硅片一體化的路線。2020年8月京運通210尺寸硅片試產成功,2021年初實現批量供貨。
當前210尺寸市場需求旺盛,硅片龍頭、后起之秀紛紛押注其中。追求更低的成本成為行業(yè)競爭中必然的選擇。嚴重依賴210硅片尺寸打天下,上機數控正在向上游硅料邁進,欲要打通硅料—單晶硅生產設備—硅片這一鏈條。
- 2021年3月,該公司發(fā)布公告稱,其與江蘇中能硅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就在內蒙古投資建設顆粒硅生產及下游應用領域的研發(fā)項目展開深入合作——雙方意向進行30萬噸顆粒硅生產及下游應用領域的研發(fā)項目合作,項目總投資預計為人民幣180億元,整個項目分為三期具體實施。
- 2021年10月,該公司披露,已增資10.2億元共同投資“年產10萬噸顆粒硅+15萬噸高純納米硅項目”。項目投產后,上機數控將獲得不低于70%比例的顆粒硅(對應7萬噸),未來可滿足25GW硅片的硅料需求。
產業(yè)鏈的過熱引發(fā)了大量新老資本涌入。據行業(yè)媒體黑鷹光伏的統計,整個2021年,光伏制造環(huán)節(jié)的總投資規(guī)模超過7200億元,幾乎是2020年的兩倍。其中,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環(huán)節(jié)投資金額分別超過1600億元、800億元和2200億元。
僅單晶硅而言,近期就有諸多光伏企業(yè)不斷加碼。
- 2021年12月23日,通威股份120億公開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獲批。120億元用于光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項目(二期高純晶硅項目)、光伏硅材料制造項目(二期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1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2021年11月2日,中環(huán)股份成功融資90億元,全部用于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項目。
- 2021年11月11日,隆基股份70億可轉債獲中國證監(jiān)會批復。70億元主要用于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年產3GW單晶電池制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2021年10月15日,晶澳科技50億定增申請獲中國證監(jiān)會受理,50億元資金用于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20GW單晶硅片項目、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發(fā)中試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對于上機數控而言,作為光伏產業(yè)中的一環(huán)嚴重依賴于硅片生產,未來一旦210尺寸硅片供過于求,作為后起新秀該如何抗壓?
近幾個月來大尺寸硅片已現降價跡象。2021年12月30日中環(huán)股份再次下調部分硅片價格,210、182降價明顯,降幅分別為7.78%和6.40%。上機數控2020年單晶硅毛利率為26.04%,整體凈利率為17.65%,一旦大尺寸硅片降價,將吃掉公司部分利潤空間。

難以言說的估值+“楊氏”家族的解禁
業(yè)績上漲的同時,股價一路上行。
公司2018年上市之際股價僅剛超34元/股,2020年公司股價震蕩上行。2021年股價繼續(xù)創(chuàng)新高,最高價格在2021年9月3日一度達到358.12元/股,總市值最高接近985億元。
業(yè)績和股價雙高之下,上機數控一躍成為A股市場的明星光伏概念股。

自2021年10月下旬以來,公司股價開始回調。2022年2月18日當日收盤價達128元,距離最高價已跌去超六成,當前市值達352億元,半年時間市值跌去超630億元。當前公司市盈率為22倍。
與上機數控一樣,在資本市場上整個光伏行業(yè)在過去2年都歷經被“高高舉起,而后重重落地”的洗禮。這次估值的大撤退正是對光伏過熱現象的預警。
就上機數控而言,2022年或將面臨包括“楊氏家族”在內的原始股東的減持。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楊建良、杭虹、楊昊、李曉東、董錫興。此5人系親屬關系。
- 截至2018年12月10公司招股意向書簽署日,楊建良、杭虹、楊昊、李曉東、董錫興控制公司91.2169%的股份。其中:
- 楊建良和杭虹系夫妻關系,分別直接持有公司 58.764%和 25.667%股權;
- 弘元鼎創(chuàng)系楊建良和杭虹出資設立的有限合伙企業(yè),持有公司 5.000%股權;
- 楊昊為楊建良、杭虹夫婦的兒子,持有公司 1.469%的股權;
- 楊紅娟為楊建良的胞姐,持有公司 0.159%股權;
- 李曉東與楊紅娟系夫妻關系,持有公司 0.159%股權;
- 董錫興為杭虹胞妹的配偶,持有公司 0.159%股權
2021年前三季度,楊建良、杭虹、楊昊共持有公司股份達56.8%。2021年12月28日1.71億股原始股份已解禁,占總股本比例約62%。
公司IPO首發(fā)價格為34.1元/股,即使已歷經回調,但當前公司股價近130元/股。就首發(fā)價格而言減持一股凈賺近百元,更遑論原始股份成本更低。

當前公司股東戶數達24448名,這些投資者是否會成為新的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