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娛商業(yè)觀察 工藤
回看3月,劇集市場比想象中更加熱鬧,優(yōu)愛騰三家都上新了大劇。
其中愛奇藝家庭情感劇《心居》是《蝸居》原班人馬打造的;騰訊視頻《余生,請多指教》是肖戰(zhàn)積壓的一部新劇;優(yōu)酷的《與君初相識》是一部新奇視角的仙俠劇。
綜合播放量、熱度指數(shù)、口碑評分等多維度評判體系來看,《心居》現(xiàn)實題材的背景下帶來了一定的身份和職業(yè)焦慮;《余生,請多指教》雖有熱度但口碑不佳,劇本選角頗有爭議;反而是以新奇設定、適配選角、新穎故事的《與君初相識》熱度口碑雙豐收。
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根據(jù)骨朵對微博搜索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余生,請多指教》的藍色劇集指數(shù)走勢與肖戰(zhàn)、楊紫兩位演員的個人走勢基本相同,可見演員的個人流量對劇集有一定的加持作用。而《與君初相識》雖然走勢大致相同,但藍色劇集指數(shù)遠高于兩位主演,可見觀眾對內容的關注度和認可度更高。
這大概也就說明了為何《與君初相識》能爆熱的原因。
管中窺豹,經歷7年變遷的劇集市場正在完成代際更迭,曾經紅極一時的大流量+大IP劇集逐漸被市場淡漠,而類似《與君初相識》的有創(chuàng)新、有品質的“小而美”劇集正在占領市場。
個中緣由,是劇集市場底層內容生產邏輯的切換,以及上層用戶消費習慣的變遷。
01 大流量+大IP時代逐漸落幕
自2015年《花千骨》拉開大流量+大IP時代的序幕,劇集行業(yè)內外關于該模式的爭論便從未停止。
誠然,在視頻平臺開疆拓土的蠻荒年代,大流量+大IP劇集對平臺拉新、引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劇集市場的繁榮。
但大流量+大IP劇集的盛行也助長了行業(yè)不好的風氣,在影視行業(yè)最熱的那幾年,投資人見流量見IP投錢,行業(yè)外的熱錢涌入推高了市場泡沫。當流量地位遠在劇本內容之上,出來的流量劇必然是賣相好但品質差、口碑低??v觀大流量+大IP劇集的豆瓣評分,《擇天記》《斗破蒼穹》等普遍都在4-5分的低分段徘徊,鮮有高分之作。
7年時間里,大流量+大IP的癥候逐漸顯現(xiàn)出來,矛盾變得越來越不可調和,自身內容的沉疴積重難返,低分口碑、天價片酬、流量演技、摳圖名場面等更是將之推向低谷。
最近剛播完的《余生,請多指教》有大流量明星肖戰(zhàn)主演,但觀眾的評論大多以負面居多,“魔改劇”“這劇情也太尷尬了吧”“作為純路人,感覺不怎么樣”等評論不絕于耳,再次佐證了即使大流量+大IP能在播放量上有所保障,口碑依舊堪憂的現(xiàn)狀。
今時不同往日,當視頻平臺收益模式逐漸變更、觀眾付費意識不斷提升,大流量+大IP劇集變得不再適應市場環(huán)境。劇集行業(yè)在經歷“繁榮-泡沫-調整-觸底”的完整周期后,最終回歸內容為王、創(chuàng)新為核,大流量+大IP時代的落幕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02 劇集行業(yè)底層邏輯的切換
7年時間,足夠讓一個行業(yè)脫胎換骨,劇集行業(yè)的底層內容生產邏輯也完全切換,大流量+大IP劇集再難有厚實的生存土壤。
從表面誘因分析,政策的收緊對流量明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2021年“清朗行動”開啟,猶如一記重拳直擊娛樂圈,一時間內娛大變天,飯圈亂象得到全面整治,依靠粉絲飯圈收獲巨大流量的明星也成了重點關注對象。
清朗之下,流量明星不再是影視行業(yè)的香餑餑,《倩女幽魂》《青簪行》等流量劇播出無望,更牽連背后的出品公司,造成大面積虧損、壞賬。
行業(yè)不再無底線“寵”流量,視頻平臺的發(fā)展策略也開始改變,停止了以前“虧損換市場”的戰(zhàn)略,代之以全面控虧損為主要目標,相比較以往更加務實,更加關注精品內容的力量。
但是從更深層次來看,還是劇集市場在成熟,中國觀眾在成長。經歷過流量劇的轟炸之后,不論是市場還是觀眾,都越來越對依靠流量明星+大IP堆砌的流量劇不感冒,他們希望精品內容本身能夠帶來愉悅性的觀劇體驗。
這種情況下,演員的適配性成為關鍵議題。只有演員與角色貼合,只有演員沉下心來走進角色,也只有演員秉持初心演好角色,才能夠撐得起精品內容,帶給市場驚喜。
比如2021年的爆款劇集《司藤》,主演景甜和張彬彬都不是一線明星,劇集也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大制作。但是景甜的演技、顏值、氣質、身段與劇中司藤十分協(xié)調,景甜件件旗袍都出彩,為她正名了“人間富貴花”的昵稱。
而張彬彬的表演很到位,演繹出了秦放這個帥氣多金、忠厚老實,純粹直接的性格,為略帶詭異氣氛的劇增加了不少輕松點。
同時張彬彬與景甜的CP感也十足,兩人合體高甜發(fā)糖。男主主角的適配性,加上這部劇在服化道上的精良考究,一起成就了這部2021年全民熱議的爆款劇集。
由此可見適配的演員不僅性價比高,帶來的口碑增益也明顯比流量明顯高。
4月1日收官的《與君初相識》亦如是,御靈師紀云禾勇敢堅毅的性格設定與迪麗熱巴的現(xiàn)實人設貼合度高,善良純真的長意與任嘉倫也很適配,角色的融合度、演員的投入度避免了常被觀眾吐槽的“尬演”問題,共同構建起《與君初相識》優(yōu)質內容的堅實基礎。
不僅是演員的適配,制作班底的適配也很重要?!杜c君初相識》的導演朱銳斌曾執(zhí)導《冰糖燉雪梨》、《香蜜沉沉燼如霜》,對劇中角色情感關系拿捏有度,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心得,尤其是善于調教新演員,讓每個角色在合適的位置有發(fā)揮空間,讓觀眾看到他們的潛力。
這些案例都說明當今劇集行業(yè)的底層邏輯已經在悄然轉換:內容生產正在去大IP化、觀眾正在逐漸遠離流量明星、市場也在逐漸淘汰流量劇。已經穩(wěn)定運行了7年的大流量+大IP劇集“重流量輕口碑”的模式也在式微。
取而代之的是演員、制作班底與劇集內容相適配,以精品內容和出圈口碑為塔基的新模式才更符合當下劇集市場趨勢。
03 劇集市場內容生態(tài)正在重塑
當大流量+大IP退出舞臺,劇集市場的“下半場戰(zhàn)事”怎么打?或許可以提取出一些關鍵詞——創(chuàng)新、用戶、工業(yè)化。
一是內容要創(chuàng)新。一方面是挖掘新題材、新類型,觀眾樂于“嘗鮮”,對新穎的題材天然有好奇心和觀看欲,如楊紫主演的《女心理師》聚焦心理師這一特殊的行業(yè),在國產都市劇中較為稀缺,因此開播即登平臺熱播榜首。
另一方面是在原有題材上的創(chuàng)新,無論是在人設上還是在劇情上,創(chuàng)新總能迸發(fā)無限的潛力。比如《司藤》這一奇幻類型劇,女主強勢腹黑的人設吸引了不少觀眾,劇情一路爽感,成為2021年的黑馬劇集;《與君初相識》與傳統(tǒng)仙俠不同,注重人物多面性的刻畫,不同階段的不同面持續(xù)釋出,與用戶形成強烈的情感連接。
二是尊重觀眾,內容要符合當代用戶需求。觀眾在變,需求在變,如何抓住觀眾的心是產出爆款內容的關鍵。《覺醒年代》為用戶提供了愛國情緒價值,獲得逆天口碑;《小敏家》周迅飾演的不再是傳統(tǒng)的家庭婦女,具有現(xiàn)代女性意識,符合都市女性的情感需求,因此受到女性觀眾的歡迎。
三是優(yōu)化工業(yè)化生產流程。提到內容工業(yè)化便離不開“適配”一詞,讓適合的新演員演適配的角色、適配的制作班底和公司拍專業(yè)的內容,能產出一系列“小而美”的精致品相劇集,如《琉璃》兩位主角都是新人,但角色適配性高亦演出了一幕絕美的仙俠之戀。
用先進技術改善內容生產模式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如根據(jù)用戶評論及時調整內容制作,以4K、60幀HDR畫質取代原有制式,將用戶側體驗納入到生產流程,能讓內容與用戶同頻,優(yōu)化內容生產模式。
總而言之,當行業(yè)徹底破除對大流量+大IP的“迷信”,平臺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內容創(chuàng)新、用戶需求、工業(yè)化生產上,劇集市場內容生態(tài)必然將得到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