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門鈴響了。打開門,是小區(qū)志愿者,穿著白大褂?,F(xiàn)在上海人親切地稱呼他們“大白”,新鮮而溫暖。
這些日子,多虧大白們沒日沒夜地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門口一群大白,其中一個身高將近1米90的大高個像柱子般矗立在眼前,戴著大口罩,有點面熟,又不敢貿(mào)然相認。
“毛老師你好,我是張建魯,給您送抗原檢測的試劑?!?/p>
聲音渾厚結(jié)實,沉著洪亮,就像地層深處傳來巖漿涌動的回聲。怪不得面熟陌生,是上海歌劇院曾經(jīng)的男低音歌唱家張建魯,我曾看過他主演的歌劇《阿依達》《圖蘭朵》《卡門》,特別是原創(chuàng)歌劇《賭命》。
他聲音醇厚,極富感染力穿透力,是國內(nèi)是難得的優(yōu)秀男低音歌唱家。偶爾在小區(qū)散步見過他,住15號樓。說著,他攤開大手把兩盒試劑遞給我。
“毛老師,注意用法,看說明,我還要到別的人家去……”
說話間,他和幾個大白走進了電梯。
第二天,4月1日凌晨攝影家祖忠人發(fā)了一張從長寧區(qū)到普陀區(qū)曹楊路橋的照片。幾百米長的大橋跨越蘇州河,寬闊的橋面上沒有一部車輛,完全消失了昔日的繁忙,河水像一條玉帶,如此溫柔安靜地在橋下流過。
網(wǎng)上許多照片向我們展現(xiàn)了沒有人影沒有車流的外灘、南京路、外白渡橋……那一刻,我仿佛聽到河兩岸1600萬人沉重而均勻的呼吸了么?
這座生我養(yǎng)我一輩子,充滿無窮活力,永遠沸騰的城市,一座25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就這樣瞬間安靜得幾乎聽不到一絲聲音看不到一個人,讓你動容落淚……歷史會銘記這一天,2022年4月1日。
4日,早晨的陽光是透明的,風是肅穆的。大地是安詳?shù)?,心是澎湃而莊嚴的。小區(qū)的地上每隔兩米貼著黃白相間的斑馬線。從窗口望去,5點,醫(yī)生和大白已經(jīng)開始準備。6點不到,人們像流動的行道樹,依次接受核酸檢測采樣。
來檢測的醫(yī)生是昨夜頂著滿天星光,從安徽六安趕來的,今晚他們要趕回六安,不給上海人民增添負擔。每個居民做完核檢,都輕輕地向他們道一聲“謝謝!”
我又看見了大樹般的張建魯。晚上我和他通電話,謝謝他。他說,我感動,我們的居民真配合。
上午10時許,完成了核檢樣本采集的醫(yī)生護士,站在小區(qū)的門口,穿著白色的防護服列隊向小區(qū)居民告別。小區(qū)大樓的居民紛紛站在陽臺上,從各角落呼喊著“謝謝,謝謝你們!”
還記得前幾天妻子去醫(yī)院配常用藥,看見人多怕感染。當晚醫(yī)院劉醫(yī)生打電話說,你是對的,年紀大,保護好自己。明天我在病房里值班,你過來拿藥。
上海人所有的愛都是細微。一位從南京來上海工作了幾年的教授在微信中留言:即使迫于壓力不得不封城,即使有頗多瑕疵和怨言,但其務(wù)實和勤勉,其謙卑和溫暖,依然讓人感動。
在我們街道工作的小成發(fā)了一條微信:
最近負面情緒有點多,我只想說社區(qū)不是萬能的……但如果沒有社區(qū)呢?
我身邊的社區(qū)人起早貪黑,每個人手機里無數(shù)個防疫群,各種政策、各種口徑和各種訴求,一會兒封樓,一會兒封小區(qū),一會兒大人群核酸篩查,一會兒抗原檢測……即使前一天通宵達旦,筋疲力盡,第二天依舊要精神抖擻戰(zhàn)斗在街頭巷尾——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盡自己所能守護著上海。
現(xiàn)在我們打的這一仗,我們誰都沒有經(jīng)歷過。與其謾罵抱怨,在微信群里吃瓜,不如真心實意做點什么!即便不能幫助別人,也請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我想,我們的目標和期許一樣的——還大家一個“一切如?!钡纳虾?!
這些年,我把許多藏書捐獻給街道文化中心,都是小成上門來取書的。她說出了許多基層干部的心里話。她們和我們一樣,有孩子,有老人,有家庭,這些日子她們?nèi)淌芰硕嗌傥?!是晚,我和居委會盛書記打電話表達感謝。電話里,她的聲音沙啞、疲憊,“我們堅守著……”放下電話,我耳邊還一直響著她沙啞疲憊的聲音“我們堅守著……”
是的,上海字典里沒有“害怕”,只有“堅強”“黎明”和永遠不變的對這座城市和對人的“愛”。上海的傳奇就是每個普通市民,就是每天日復一日的平常生活。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