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陳斌開周日表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一大難點是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而都市圈是令地方政府從競爭走向合作、形成統一大市場的一個重要切口。
陳斌開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fā)展研究院舉辦的直播活動中稱,不可否認在考核目標帶來的內在驅動力上,地方政府競爭本身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但也造成分割市場的負面效果。
“比如A和B地區(qū)各發(fā)展A、B兩種汽車。從地方政府角度看,A政府希望A汽車最好能賣到A和B兩個地方,但B汽車不要賣到A地區(qū)。所以地方政府有積極性保護本地企業(yè)和市場。這對于本地經濟增長是有效的,但全局來講就是‘囚徒困境’。也就是說兩個地區(qū)合作可能更好,但是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市場,互相不讓對方進入自己的市場,這就陷入了分割,損失了全局的效率?!彼f。
陳斌開表示,地方政府從競爭走向合作是期望的理想狀態(tài),但必須承認走出‘囚徒困境’很難。
他認為,短期和中期內,促進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fā)展是改善現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切口和抓手之一,都市圈的形成就是一個促進分工協作的過程。
“為什么在當下這個節(jié)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如此重要?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最重要的一個優(yōu)勢是超大市場規(guī)模帶來的規(guī)模經濟。市場規(guī)模為什么重要,因為可以帶來分工。只有市場規(guī)模足夠大,才能有更深化的分工,才能提供效率,決定‘國富’還是‘國窮’?!标愰_斌說。
但是,他指出市場并不是天然就會大,如果沒有一系列方式讓市場聯通起來,國家人口雖多,但市場規(guī)模不一定大。所以此次出臺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強調要充分發(fā)揮超大市場規(guī)模的優(yōu)勢,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guī)則統一,以及流通商品要素資源市場。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補充道,根據相關研究,我國在2005年之后地區(qū)之間的分工開始弱化;而因為行政干預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我國2003年之后全要素生產率便開始下降了。因此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義非常重大。
他特別指出,勞動力的市場流動具有多個重要意義。首先,在中國當前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背景下,勞動力流動有利于提高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使得勞動力可以充分利用。其次,勞動力集聚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新;有利于縮小城鄉(xiāng)、地區(qū)之間的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此外,他表示,勞動力自由流動還可以形成“用腳投票”的機制,對地方政府無效率的行為形成強大的制約作用,改善地方政府的效率,讓它更加追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