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非小細胞癌前景生變,警惕TIGIT靶點成為負資產(chǎn)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非小細胞癌前景生變,警惕TIGIT靶點成為負資產(chǎn)

TIGIT靶點的未來,也在接連失敗的陰影下,變得撲朔迷離。

文|氨基財經(jīng)  方濤之

PD-(L)1之后,人人都在翹首以盼下一個免疫檢查點的重磅炸彈。TIGIT曾被寄予厚望。

雖然單藥效果不佳,但它或許可以與PD-1藥物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果,聯(lián)用發(fā)揮出1+1>2的效果。一時間,在國內(nèi)外有頭有臉的藥企管線中,都能看到TIGIT單抗的身影。

其中,羅氏的TIGIT單抗在全球研發(fā)進度最為靠前。作為TIGIT單抗領域的領頭羊,羅氏tiragolumab的任何進展,也都被視為風向標。

但最近,羅氏的TIGIT單抗頻頻傳出負面消息,從3月份針對廣泛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臨床三期失敗,再到今天針對高PD-1表達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失敗。

如果說小適應癥小細胞肺癌適應癥失利還情有可原,但大適應癥非小細胞肺癌不明朗的前景,無疑要讓我們警惕了。

TIGIT靶點的未來,也在接連失敗的陰影下,變得撲朔迷離。

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曾經(jīng)帶給藥企榮耀和希望的TIGIT單抗,在未來有可能會成為負資產(chǎn)。

被寄予厚望的下一個PD-1

在不少藥企眼中,TIGIT是有潛力成為下一個PD-1的靶點。但實際上,與PD-1相比,TIGIT要年輕得多。

2009年,TIGIT靶點才由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研發(fā)團隊發(fā)現(xiàn)。彼時藥物研發(fā)的寵兒是PD-(L)1,TIGIT并未吸引太多關注的目光。

近幾年來,隨著PD-1藥物走向成熟,藥企開始尋找能夠開啟免疫治療2.0時代的新靶點,TIGIT才被重新關注起來。

TIGIT屬于PVR(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受體)樣蛋白家族,是一種主要在免疫細胞(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表面表達的免疫檢查點蛋白,TIGIT能夠抑制這些免疫細胞發(fā)揮作用。

通過阻斷TIGIT/PVR通路,TIGIT抗體既能解除T細胞的抑制,又能解除NK細胞的抑制,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然而,從理論到臨床,TIGIT單抗卻并未發(fā)揮出想象的效果。在臨床試驗中,作為單藥TIGIT抗體幾乎無效。

好在,TIGIT并未就此被判處“死刑”。

雖然單藥療效不佳,但TIGIT單抗展示出1+1>2的效果。具體來說,TIGIT單抗與PD-(L)1聯(lián)用能夠提高藥效,還能夠降低毒副作用。

TIGIT單抗的命運也因此開始改變。在與PD-L1聯(lián)用的臨床試驗中,TIGIT+PD-L1聯(lián)合療法的效果堪稱一鳴驚人。

2021年,羅氏公布在PD-L1高表達(TPS≥50%)人群中,PD-L1+TIGIT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Ⅱ期臨床數(shù)據(jù):

PD-L1聯(lián)合TIGIT單抗與PD-L1單藥相比,前者ORR(客觀緩解率)為69%,后者僅為24.1%;mPFS(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4.1個月VS 16.6個月;DOR(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為8.2個月 VS 15.7個月。

也就是說,TIGIT聯(lián)合療法幾乎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了近一年時間。

要知道,PD-1針對非小細胞肺癌一直都存在著有效率低的問題,而通過TIGIT和PD-(L)1聯(lián)用,這一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

由此,年輕的TIGIT靶點,成為了藥企眼中的香餑餑。但遺憾的是,TIGIT單抗聯(lián)合PD-L1療法的優(yōu)秀臨床表示,沒能延續(xù)下去。

接二連三的“失利”

雖然前期臨床數(shù)據(jù)不錯,但在后期的臨床中,TIGIT靶點出現(xiàn)了接二連三的失利。

就在一個多月前,羅氏宣布TIGIT單抗聯(lián)用PD-L1沖擊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療法臨床失敗失敗。

PD-L1+TIGIT+化療作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一線治療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490例入組患者中,試驗組PD-L1+TIGIT+化療與對照組化療相比,兩個主要終點PFS和OS都未達到。

也就是說,二者聯(lián)用既不能提高患者的總生存期,也無法控制腫瘤的進展。

不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直是肺癌領域中一塊兒難啃的骨頭,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至今,SCLC的治療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更重要的是,廣泛小細胞肺癌患者群體在肺癌中占比較小,因而這次失敗并沒有完全澆滅藥企對TIGIT單抗的期待。

更多的人在期待著,TIGIT單抗聯(lián)合療法能在NSCLC的治療上傳來好消息。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今天(5月11日),羅氏公布TIGIT+PD-L1聯(lián)合療法治療PD-L1高表達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的三期臨床,未達到主要終點無進展生存期。

雖然另一個主要終點總生存期尚未成熟,但通常來說,總生存期這一主要終點難度更大。在無進展生存期沒有達到終點的情況下,總生存期大概率也難以達到終點。

并且,與上一次失利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失利可謂打擊巨大。首先,這是針對非小細胞癌患者。要知道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發(fā)病率占肺癌總數(shù)的85%左右;

其次,是針對PD-L1高表達(大于等于50%)的患者。通常來說,PD-L1表達量越高,PD-(L)1抑制劑的效果也會越好。高表達患者的失利,顯然給TIGIT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綜合這兩點來看,在肺癌主要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不佳,無疑會極大影響行業(yè)對TIGIT靶點成藥的信心。

當然,tiragolumab暫未被宣判死刑。羅氏表示將等待OS分析結果,在此之前,研究持續(xù)推進。同時,tiragolumab針對NSCLC和其他癌種的臨床開發(fā)計劃仍將繼續(xù)推進。

但無論如何,市場對TIGIT靶點的未來,勢必要多一層憂慮。畢竟,羅氏的TIGIT單抗是全球范圍內(nèi)進度最為領先的,此前其臨床試驗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如今,經(jīng)歷一次次失敗后,人們對于TIGIT靶點的信心已經(jīng)所剩無幾,TIGIT會成為下一個IDO抑制劑嗎?

在不少人心里,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

警惕TIGIT成為負資產(chǎn)

作為最有可能開啟免疫治療2.0時代的靶點之一,在不少國內(nèi)外藥企的管線中都能看到TIGIT單抗的身影。

全球范圍內(nèi),目前至少已有10條研發(fā)管線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背后不乏羅氏、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等頭部大藥企的身影。

國內(nèi)市場,百濟神州、恒瑞醫(y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百奧泰、天境生物、康方生物等藥企也已紛紛入局,不少藥企更是大手筆投入TIGIT靶點研發(fā):不僅是單抗,更有雙抗等前沿療法。

2021年12月,百濟神州更是以29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家TIGIT單抗的海外權益給了諾華,刷新了國產(chǎn)創(chuàng)新藥license out的記錄。

可以說,在此之前,藥企管線中有TIGIT單抗絕對是一個加分項。

但如今,隨著TIGIT單抗的多項臨床試驗失利,市場對于TIGIT靶點的未來預期或許要大打折扣了。

最壞的情況是,TIGIT靶點重蹈當年IDO抑制劑的覆轍,藥企對于TIGIT單抗的研發(fā)投入都打了水漂。

對于國內(nèi)外藥企而言,這都將是一個慘烈的結局,TIGIT單抗也將由此成為一項負資產(chǎn)。

不過,這是最壞的情況,也不排除有好的情況。比如,國內(nèi)藥企能夠成功超車,在TIGIT靶點領域做出first in class藥物。

毫無疑問,后者的難度不小。畢竟,在國內(nèi)藥物研發(fā)中,這樣的例子實屬罕見。

那么,TIGIT靶點的未來究竟會駛向哪一種結局?我們繼續(xù)看下去。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非小細胞癌前景生變,警惕TIGIT靶點成為負資產(chǎn)

TIGIT靶點的未來,也在接連失敗的陰影下,變得撲朔迷離。

文|氨基財經(jīng)  方濤之

PD-(L)1之后,人人都在翹首以盼下一個免疫檢查點的重磅炸彈。TIGIT曾被寄予厚望。

雖然單藥效果不佳,但它或許可以與PD-1藥物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果,聯(lián)用發(fā)揮出1+1>2的效果。一時間,在國內(nèi)外有頭有臉的藥企管線中,都能看到TIGIT單抗的身影。

其中,羅氏的TIGIT單抗在全球研發(fā)進度最為靠前。作為TIGIT單抗領域的領頭羊,羅氏tiragolumab的任何進展,也都被視為風向標。

但最近,羅氏的TIGIT單抗頻頻傳出負面消息,從3月份針對廣泛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臨床三期失敗,再到今天針對高PD-1表達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失敗。

如果說小適應癥小細胞肺癌適應癥失利還情有可原,但大適應癥非小細胞肺癌不明朗的前景,無疑要讓我們警惕了。

TIGIT靶點的未來,也在接連失敗的陰影下,變得撲朔迷離。

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曾經(jīng)帶給藥企榮耀和希望的TIGIT單抗,在未來有可能會成為負資產(chǎn)。

被寄予厚望的下一個PD-1

在不少藥企眼中,TIGIT是有潛力成為下一個PD-1的靶點。但實際上,與PD-1相比,TIGIT要年輕得多。

2009年,TIGIT靶點才由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研發(fā)團隊發(fā)現(xiàn)。彼時藥物研發(fā)的寵兒是PD-(L)1,TIGIT并未吸引太多關注的目光。

近幾年來,隨著PD-1藥物走向成熟,藥企開始尋找能夠開啟免疫治療2.0時代的新靶點,TIGIT才被重新關注起來。

TIGIT屬于PVR(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受體)樣蛋白家族,是一種主要在免疫細胞(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表面表達的免疫檢查點蛋白,TIGIT能夠抑制這些免疫細胞發(fā)揮作用。

通過阻斷TIGIT/PVR通路,TIGIT抗體既能解除T細胞的抑制,又能解除NK細胞的抑制,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然而,從理論到臨床,TIGIT單抗卻并未發(fā)揮出想象的效果。在臨床試驗中,作為單藥TIGIT抗體幾乎無效。

好在,TIGIT并未就此被判處“死刑”。

雖然單藥療效不佳,但TIGIT單抗展示出1+1>2的效果。具體來說,TIGIT單抗與PD-(L)1聯(lián)用能夠提高藥效,還能夠降低毒副作用。

TIGIT單抗的命運也因此開始改變。在與PD-L1聯(lián)用的臨床試驗中,TIGIT+PD-L1聯(lián)合療法的效果堪稱一鳴驚人。

2021年,羅氏公布在PD-L1高表達(TPS≥50%)人群中,PD-L1+TIGIT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Ⅱ期臨床數(shù)據(jù):

PD-L1聯(lián)合TIGIT單抗與PD-L1單藥相比,前者ORR(客觀緩解率)為69%,后者僅為24.1%;mPFS(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4.1個月VS 16.6個月;DOR(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為8.2個月 VS 15.7個月。

也就是說,TIGIT聯(lián)合療法幾乎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了近一年時間。

要知道,PD-1針對非小細胞肺癌一直都存在著有效率低的問題,而通過TIGIT和PD-(L)1聯(lián)用,這一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

由此,年輕的TIGIT靶點,成為了藥企眼中的香餑餑。但遺憾的是,TIGIT單抗聯(lián)合PD-L1療法的優(yōu)秀臨床表示,沒能延續(xù)下去。

接二連三的“失利”

雖然前期臨床數(shù)據(jù)不錯,但在后期的臨床中,TIGIT靶點出現(xiàn)了接二連三的失利。

就在一個多月前,羅氏宣布TIGIT單抗聯(lián)用PD-L1沖擊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療法臨床失敗失敗。

PD-L1+TIGIT+化療作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一線治療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490例入組患者中,試驗組PD-L1+TIGIT+化療與對照組化療相比,兩個主要終點PFS和OS都未達到。

也就是說,二者聯(lián)用既不能提高患者的總生存期,也無法控制腫瘤的進展。

不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直是肺癌領域中一塊兒難啃的骨頭,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至今,SCLC的治療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更重要的是,廣泛小細胞肺癌患者群體在肺癌中占比較小,因而這次失敗并沒有完全澆滅藥企對TIGIT單抗的期待。

更多的人在期待著,TIGIT單抗聯(lián)合療法能在NSCLC的治療上傳來好消息。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今天(5月11日),羅氏公布TIGIT+PD-L1聯(lián)合療法治療PD-L1高表達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的三期臨床,未達到主要終點無進展生存期。

雖然另一個主要終點總生存期尚未成熟,但通常來說,總生存期這一主要終點難度更大。在無進展生存期沒有達到終點的情況下,總生存期大概率也難以達到終點。

并且,與上一次失利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失利可謂打擊巨大。首先,這是針對非小細胞癌患者。要知道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發(fā)病率占肺癌總數(shù)的85%左右;

其次,是針對PD-L1高表達(大于等于50%)的患者。通常來說,PD-L1表達量越高,PD-(L)1抑制劑的效果也會越好。高表達患者的失利,顯然給TIGIT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綜合這兩點來看,在肺癌主要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不佳,無疑會極大影響行業(yè)對TIGIT靶點成藥的信心。

當然,tiragolumab暫未被宣判死刑。羅氏表示將等待OS分析結果,在此之前,研究持續(xù)推進。同時,tiragolumab針對NSCLC和其他癌種的臨床開發(fā)計劃仍將繼續(xù)推進。

但無論如何,市場對TIGIT靶點的未來,勢必要多一層憂慮。畢竟,羅氏的TIGIT單抗是全球范圍內(nèi)進度最為領先的,此前其臨床試驗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如今,經(jīng)歷一次次失敗后,人們對于TIGIT靶點的信心已經(jīng)所剩無幾,TIGIT會成為下一個IDO抑制劑嗎?

在不少人心里,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

警惕TIGIT成為負資產(chǎn)

作為最有可能開啟免疫治療2.0時代的靶點之一,在不少國內(nèi)外藥企的管線中都能看到TIGIT單抗的身影。

全球范圍內(nèi),目前至少已有10條研發(fā)管線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背后不乏羅氏、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等頭部大藥企的身影。

國內(nèi)市場,百濟神州、恒瑞醫(y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百奧泰、天境生物、康方生物等藥企也已紛紛入局,不少藥企更是大手筆投入TIGIT靶點研發(fā):不僅是單抗,更有雙抗等前沿療法。

2021年12月,百濟神州更是以29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家TIGIT單抗的海外權益給了諾華,刷新了國產(chǎn)創(chuàng)新藥license out的記錄。

可以說,在此之前,藥企管線中有TIGIT單抗絕對是一個加分項。

但如今,隨著TIGIT單抗的多項臨床試驗失利,市場對于TIGIT靶點的未來預期或許要大打折扣了。

最壞的情況是,TIGIT靶點重蹈當年IDO抑制劑的覆轍,藥企對于TIGIT單抗的研發(fā)投入都打了水漂。

對于國內(nèi)外藥企而言,這都將是一個慘烈的結局,TIGIT單抗也將由此成為一項負資產(chǎn)。

不過,這是最壞的情況,也不排除有好的情況。比如,國內(nèi)藥企能夠成功超車,在TIGIT靶點領域做出first in class藥物。

毫無疑問,后者的難度不小。畢竟,在國內(nèi)藥物研發(fā)中,這樣的例子實屬罕見。

那么,TIGIT靶點的未來究竟會駛向哪一種結局?我們繼續(xù)看下去。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