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代工結束,海馬汽車能否靠氫能彎道超車?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代工結束,海馬汽車能否靠氫能彎道超車?

褪去小鵬汽車代工身份的海馬汽車該何去何從?

文|車圈層

近日,海南自貿港唯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海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馬汽車”,000572.SZ)推出新一款純電動車型。

海馬汽車表示,其首款純電動MPV海馬7X-E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開啟預售,第三季度上市。海馬7X-E是海馬7X的電動版,也是海馬汽車新能源轉型階段的第一款高端智能純電動車型。

作為海馬汽車的主打車型,海馬7X于2020年8月正式上市,定位于緊湊型MPV,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純電動汽車和氫能汽車的產品矩陣。

從2021年開始,海馬汽車持續(xù)加碼氫能領域。2022年5月9日,該公司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海島綠能發(fā)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經營范圍包括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

而推陳出新的同時,市場上也對海馬汽車靠賣房求生存、靠代工獲銷量等問題有所質疑。2021年成功摘帽之后,海馬汽車的虧損有所收窄。但自2021年末與小鵬汽車(9868.HK)的合作協議到期后,褪去小鵬汽車代工身份的海馬汽車該何去何從,布局氫能后又能否彎道超車,仍有待觀察。

兩度扭虧為盈

近年來,海馬汽車的經營狀況一直不太樂觀,營業(yè)收入從2017年的100億元下滑至2020年的14億元,2021年回升到18億元。同時,海馬汽車的歸母凈利潤出現波動,2017年至2021年分別為-10億元、-16億元、0.85億元、-13億元和1.12億元。

海馬汽車營業(yè)收入、歸母凈利潤及同比增長率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由于2017年、2018年連續(xù)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自2019年4月起該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之后,海馬汽車在2019年扭虧轉盈,2020年6月摘星,2021年5月摘帽,被撤銷風險警示。

不過,海馬汽車的扣非后凈利潤依然處于自2017年以來的連續(xù)虧損狀態(tài)。2021年,海馬汽車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5.45億元,遠超1.1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導致最終扣非后凈利潤虧損4.33億元。

非經常性損益中,海馬汽車處置非流動資產損益就占據了近80%,為4.35億元。其中,海馬汽車在2021年共處置閑置房產151套、9個車庫,共取得閑置房產處置收益6474萬元。

事實上,為優(yōu)化和盤活存量資產,使凈利潤扭虧為盈,海馬汽車從2019年開始出售了多套閑置房產。年報顯示,海馬汽車在2019年共處置閑置房產342套,取得閑置房產處置收益達1.35億元。

除處置房產以外,海馬汽車及子公司還轉讓多份股權。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是海馬汽車的全資子公司,前者于2019年7月以1.16億元轉讓旗下子公司海馬物業(yè)39%的全部股權,而后又于2019年9月轉讓其子公司海馬研發(fā)的100%股權,轉讓價格為8.06億元加上股權過渡期損益。

而為了進一步聚焦汽車主業(yè),2021年2月,海馬汽車的控股子公司海馬財務擬出售其持有的海南銀行7%股權,作價3.3億元,但直到2021年12月,此項交易事項仍未獲得中國銀保監(jiān)會海南監(jiān)管局核準。

此外,海馬汽車也在2021年11月轉讓所持有100%金盤實業(yè)股權給海馬產業(yè)園建設,轉讓價格為3.16億元加上股權過渡期損益。

結束小鵬汽車代工

靠資產處置,海馬汽車獲得部分資金回流并保住了上市資格,但汽車主業(yè)的銷量狀況依舊與2016年相去甚遠。

2022年4月的產銷數據中,海馬汽車4月的合計銷量同比減少9%,為3140臺。除SUV有14%的銷量增長以外,MPV同比下降近80%。不過,海馬汽車的主要銷量仍來自于SUV的銷量,為1963輛。

官網顯示,海馬汽車目前有4種在售車型,2020款SUV海馬8S、MPV海馬7X、插電混動SUV海馬6P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系列。

從歷年銷量情況看,海馬汽車自2016年達到21.6萬輛的銷量水平后,出現“斷崖式”下滑,2021年實現銷量2.95萬輛,較2020年的1.78萬輛有所回暖。但在2021年下半年,海馬汽車銷量略顯頹勢,7月至9月的銷量環(huán)比負增長。

而銷量不及預期的趨勢延續(xù)至2022年第一季度,海馬汽車第一季度的累計銷量5730輛,同比下滑18%。SUV車型銷量下降最為嚴重,下降近28%。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馬汽車表示,受行業(yè)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內部產品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從2017年開始銷量同比下滑明顯。雖然加大營銷、廣宣等資源的投入,但未達到預期效果。

作為小鵬汽車曾經的代工廠,海馬汽車的2021年SUV銷量中,近80%的銷量來自于代工小鵬G3,為1.32萬輛,剩余的20%銷量來自于海馬S5、8S和6P等。

海馬汽車與小鵬汽車合作早在2017年開始。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顯示,小鵬汽車將授權海馬汽車使用其商標和相關技術,海馬汽車負責協議產品的生產,產能為5萬輛/年,協議至2021年12月31日為止。

彼時,小鵬汽車還未拿到自建工廠的生產資質,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便由鄭州海馬汽車工廠生產。但小鵬汽車并未停止在自建工廠上的投入,2017年小鵬汽車投資20億元自建了肇慶工廠,總產能10萬輛,2019年工廠竣工。

直到2020年5月,小鵬汽車獲得工信部的生產資質,開始了“自產+代工”并存的生產模式,小鵬G3等車型仍由海馬汽車工廠制造。

而后,小鵬汽車的自產能力逐漸加強。2021年4月,小鵬汽車簽署“武漢智能網聯汽車制造基地及研發(fā)中心項目投資協議”,預計武漢工廠落地之后,加上肇慶工廠10萬輛年產能,年產能共計可達20萬輛。

同時,小鵬汽車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了改款G3車型,并表示改款后將G3的制造拿回來,自己生產。

目前來看,海馬汽車為小鵬汽車代工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海馬汽車在投資者平臺上稱,公司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已到期,將持開放態(tài)度,積極開展對外合作。海馬汽車的經營始終以海馬品牌汽車產品為主,公司??诨嘏c鄭州基地均正常經營。

海馬汽車還表示,公司始終聚焦汽車主業(yè),戰(zhàn)略部署將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優(yōu)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

借氫能彎道超車?

近期,海馬汽車推出純電動MPV海馬7X-E,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開啟預售。海馬汽車曾在2021年3月推出插電混動SUV海馬6P,在海馬S5的基礎上搭載一套由1.2T發(fā)動機和電機組成的插電混動系統。

然而,市場對海馬6P并不買賬。車主指南網顯示,海馬6P上市首月售出27輛之后,2021年全年僅售出28輛。

除布局智能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外,海馬汽車在氫能汽車領域的布局也很積極。

2021年4月,海馬汽車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籌劃氫能汽車的研發(fā)與制造,以及推廣氫能汽車共享出行。并在2021年11月建成水制氫與高壓加氫一體化實驗裝置項目。2022年3月,海馬汽車又與三峽集團合作,推進零碳排放氫能產業(yè)鏈合作,并建設“制、儲、運、加、用”一體化的氫能汽車示范運營項目。

投資者關系活動調研中,海馬汽車表示計劃在海南島東西南北中各建一座大型加氫站,并于2025年投放約2500臺氫能源汽車。而后,海馬汽車又在2022年經營計劃中放言,第三代氫能汽車計劃于2022年開展模擬示范運營,2023年具備產業(yè)化條件。

實際上,海馬7X氫能汽車早在2021年年初亮相,滿氫下的續(xù)航里程達到800公里,截至目前,氫能汽車的量產還未落地。

市場上,氫能汽車相較于動力電池汽車的起步較晚,且主要分布于物流特種車、公交客車、通勤客車及租賃乘用車等車型。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氫能汽車的國內銷量為1586輛,相較于2019年超2500輛的銷量水平已有大幅縮減。

而在氫能乘用車方面,高工氫電數據顯示,北汽集團、東風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已打造了相關氫能乘用車型,上汽大通EUNIQ 7、北汽EU7 FC、廣汽AionLX FC等車型已量產或計劃上市。

對于動力電池來說,其本身即為能量源,而氫能汽車搭載的氫燃料電池能量源則為氫氣,主要通過高壓儲氫罐儲存,當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電堆中進行反應,釋放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從而為車輛提供動力。

光大證券認為,氫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原理更具備綠色環(huán)保的優(yōu)勢,且只要燃料和催化劑從外部源源不斷地供給,其使用壽命將遠高于充電電池。此外,氫能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239倍,分量更輕。

但是,目前的氫氣制取較為低效。鋰電汽車可以從電網取電,但氫能汽車上路需要制氫。其次,氫氣需要在加壓或者液化的情況下儲存并運輸到加氫站,期間的能量損失較大,存儲和運輸成本高。

總的來看,不管是氫能技術研發(fā)還是市場布局,海馬汽車押注的氫能汽車市場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海馬汽車能否借新能源汽車市場重整旗鼓,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海馬汽車

3.2k
  • 汽車整車股震蕩走高,海馬汽車漲停
  • 海馬汽車:劉銳因工作調整辭任公司董事會秘書和首席投資官職務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代工結束,海馬汽車能否靠氫能彎道超車?

褪去小鵬汽車代工身份的海馬汽車該何去何從?

文|車圈層

近日,海南自貿港唯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海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馬汽車”,000572.SZ)推出新一款純電動車型。

海馬汽車表示,其首款純電動MPV海馬7X-E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開啟預售,第三季度上市。海馬7X-E是海馬7X的電動版,也是海馬汽車新能源轉型階段的第一款高端智能純電動車型。

作為海馬汽車的主打車型,海馬7X于2020年8月正式上市,定位于緊湊型MPV,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純電動汽車和氫能汽車的產品矩陣。

從2021年開始,海馬汽車持續(xù)加碼氫能領域。2022年5月9日,該公司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海島綠能發(fā)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經營范圍包括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

而推陳出新的同時,市場上也對海馬汽車靠賣房求生存、靠代工獲銷量等問題有所質疑。2021年成功摘帽之后,海馬汽車的虧損有所收窄。但自2021年末與小鵬汽車(9868.HK)的合作協議到期后,褪去小鵬汽車代工身份的海馬汽車該何去何從,布局氫能后又能否彎道超車,仍有待觀察。

兩度扭虧為盈

近年來,海馬汽車的經營狀況一直不太樂觀,營業(yè)收入從2017年的100億元下滑至2020年的14億元,2021年回升到18億元。同時,海馬汽車的歸母凈利潤出現波動,2017年至2021年分別為-10億元、-16億元、0.85億元、-13億元和1.12億元。

海馬汽車營業(yè)收入、歸母凈利潤及同比增長率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由于2017年、2018年連續(xù)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自2019年4月起該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之后,海馬汽車在2019年扭虧轉盈,2020年6月摘星,2021年5月摘帽,被撤銷風險警示。

不過,海馬汽車的扣非后凈利潤依然處于自2017年以來的連續(xù)虧損狀態(tài)。2021年,海馬汽車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5.45億元,遠超1.1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導致最終扣非后凈利潤虧損4.33億元。

非經常性損益中,海馬汽車處置非流動資產損益就占據了近80%,為4.35億元。其中,海馬汽車在2021年共處置閑置房產151套、9個車庫,共取得閑置房產處置收益6474萬元。

事實上,為優(yōu)化和盤活存量資產,使凈利潤扭虧為盈,海馬汽車從2019年開始出售了多套閑置房產。年報顯示,海馬汽車在2019年共處置閑置房產342套,取得閑置房產處置收益達1.35億元。

除處置房產以外,海馬汽車及子公司還轉讓多份股權。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是海馬汽車的全資子公司,前者于2019年7月以1.16億元轉讓旗下子公司海馬物業(yè)39%的全部股權,而后又于2019年9月轉讓其子公司海馬研發(fā)的100%股權,轉讓價格為8.06億元加上股權過渡期損益。

而為了進一步聚焦汽車主業(yè),2021年2月,海馬汽車的控股子公司海馬財務擬出售其持有的海南銀行7%股權,作價3.3億元,但直到2021年12月,此項交易事項仍未獲得中國銀保監(jiān)會海南監(jiān)管局核準。

此外,海馬汽車也在2021年11月轉讓所持有100%金盤實業(yè)股權給海馬產業(yè)園建設,轉讓價格為3.16億元加上股權過渡期損益。

結束小鵬汽車代工

靠資產處置,海馬汽車獲得部分資金回流并保住了上市資格,但汽車主業(yè)的銷量狀況依舊與2016年相去甚遠。

2022年4月的產銷數據中,海馬汽車4月的合計銷量同比減少9%,為3140臺。除SUV有14%的銷量增長以外,MPV同比下降近80%。不過,海馬汽車的主要銷量仍來自于SUV的銷量,為1963輛。

官網顯示,海馬汽車目前有4種在售車型,2020款SUV海馬8S、MPV海馬7X、插電混動SUV海馬6P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系列。

從歷年銷量情況看,海馬汽車自2016年達到21.6萬輛的銷量水平后,出現“斷崖式”下滑,2021年實現銷量2.95萬輛,較2020年的1.78萬輛有所回暖。但在2021年下半年,海馬汽車銷量略顯頹勢,7月至9月的銷量環(huán)比負增長。

而銷量不及預期的趨勢延續(xù)至2022年第一季度,海馬汽車第一季度的累計銷量5730輛,同比下滑18%。SUV車型銷量下降最為嚴重,下降近28%。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馬汽車表示,受行業(yè)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內部產品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從2017年開始銷量同比下滑明顯。雖然加大營銷、廣宣等資源的投入,但未達到預期效果。

作為小鵬汽車曾經的代工廠,海馬汽車的2021年SUV銷量中,近80%的銷量來自于代工小鵬G3,為1.32萬輛,剩余的20%銷量來自于海馬S5、8S和6P等。

海馬汽車與小鵬汽車合作早在2017年開始。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顯示,小鵬汽車將授權海馬汽車使用其商標和相關技術,海馬汽車負責協議產品的生產,產能為5萬輛/年,協議至2021年12月31日為止。

彼時,小鵬汽車還未拿到自建工廠的生產資質,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便由鄭州海馬汽車工廠生產。但小鵬汽車并未停止在自建工廠上的投入,2017年小鵬汽車投資20億元自建了肇慶工廠,總產能10萬輛,2019年工廠竣工。

直到2020年5月,小鵬汽車獲得工信部的生產資質,開始了“自產+代工”并存的生產模式,小鵬G3等車型仍由海馬汽車工廠制造。

而后,小鵬汽車的自產能力逐漸加強。2021年4月,小鵬汽車簽署“武漢智能網聯汽車制造基地及研發(fā)中心項目投資協議”,預計武漢工廠落地之后,加上肇慶工廠10萬輛年產能,年產能共計可達20萬輛。

同時,小鵬汽車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了改款G3車型,并表示改款后將G3的制造拿回來,自己生產。

目前來看,海馬汽車為小鵬汽車代工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海馬汽車在投資者平臺上稱,公司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已到期,將持開放態(tài)度,積極開展對外合作。海馬汽車的經營始終以海馬品牌汽車產品為主,公司??诨嘏c鄭州基地均正常經營。

海馬汽車還表示,公司始終聚焦汽車主業(yè),戰(zhàn)略部署將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優(yōu)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

借氫能彎道超車?

近期,海馬汽車推出純電動MPV海馬7X-E,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開啟預售。海馬汽車曾在2021年3月推出插電混動SUV海馬6P,在海馬S5的基礎上搭載一套由1.2T發(fā)動機和電機組成的插電混動系統。

然而,市場對海馬6P并不買賬。車主指南網顯示,海馬6P上市首月售出27輛之后,2021年全年僅售出28輛。

除布局智能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外,海馬汽車在氫能汽車領域的布局也很積極。

2021年4月,海馬汽車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籌劃氫能汽車的研發(fā)與制造,以及推廣氫能汽車共享出行。并在2021年11月建成水制氫與高壓加氫一體化實驗裝置項目。2022年3月,海馬汽車又與三峽集團合作,推進零碳排放氫能產業(yè)鏈合作,并建設“制、儲、運、加、用”一體化的氫能汽車示范運營項目。

投資者關系活動調研中,海馬汽車表示計劃在海南島東西南北中各建一座大型加氫站,并于2025年投放約2500臺氫能源汽車。而后,海馬汽車又在2022年經營計劃中放言,第三代氫能汽車計劃于2022年開展模擬示范運營,2023年具備產業(yè)化條件。

實際上,海馬7X氫能汽車早在2021年年初亮相,滿氫下的續(xù)航里程達到800公里,截至目前,氫能汽車的量產還未落地。

市場上,氫能汽車相較于動力電池汽車的起步較晚,且主要分布于物流特種車、公交客車、通勤客車及租賃乘用車等車型。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氫能汽車的國內銷量為1586輛,相較于2019年超2500輛的銷量水平已有大幅縮減。

而在氫能乘用車方面,高工氫電數據顯示,北汽集團、東風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已打造了相關氫能乘用車型,上汽大通EUNIQ 7、北汽EU7 FC、廣汽AionLX FC等車型已量產或計劃上市。

對于動力電池來說,其本身即為能量源,而氫能汽車搭載的氫燃料電池能量源則為氫氣,主要通過高壓儲氫罐儲存,當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電堆中進行反應,釋放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從而為車輛提供動力。

光大證券認為,氫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原理更具備綠色環(huán)保的優(yōu)勢,且只要燃料和催化劑從外部源源不斷地供給,其使用壽命將遠高于充電電池。此外,氫能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239倍,分量更輕。

但是,目前的氫氣制取較為低效。鋰電汽車可以從電網取電,但氫能汽車上路需要制氫。其次,氫氣需要在加壓或者液化的情況下儲存并運輸到加氫站,期間的能量損失較大,存儲和運輸成本高。

總的來看,不管是氫能技術研發(fā)還是市場布局,海馬汽車押注的氫能汽車市場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海馬汽車能否借新能源汽車市場重整旗鼓,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