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你熟悉的金立,現以FreeYond呈現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你熟悉的金立,現以FreeYond呈現

金立走了,FreeYond來了。

文|雷科技  

智能手機市場內卷的激烈程度無須多講,而那些被市場淘汰的手機也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理由。不過在一眾慘淡離場的智能手機品牌中,有這么一個品牌卻顯得與眾不同:它的產品雖然不算出眾,但絕對還沒到需要退市的地步,線上推廣、線下渠道鋪設和明星代言營銷等環(huán)節(jié)也都按部就班穩(wěn)步前行。它的離去反倒是因為一些和品牌、產品無關的“場外因素”,沒錯,說的就是金立。

這家曾經的國產手機銷量冠軍,一度請來劉濤、馮小剛、劉德華與薛之謙代言的手機品牌,最終卻因為“華米OV”的橫空出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而破產,慢慢淡出了如今的主流智能手機市場。雖然金立已經淡出了主流手機圈,不過它依然活著,甚至在年初還發(fā)布了一款新手機,將金立這個名字帶回網友的視野中,成功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但在此之后,金立這個牌子又一次離開了大眾的視野,而且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了”。

因為就在2022年5月9日,前金立副總裁俞雷創(chuàng)立的全新手機品牌FreeYond(自有躍動)正式成立,而根據企業(yè)查詢平臺愛企查的信息,深圳自由躍動科技有限公司將主營智能手機、智能穿戴和AIoT產品。

那么涅槃重生的FreeYond,能否在2022年的手機市場重塑金立的輝煌呢?

今年手機本身就難賣

首先我們看看手機市場的大環(huán)境是否還容得下一個新的參與者:根據2022年IDC發(fā)布的報告來看,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為13億臺,同比下降了3.5%,市場萎縮的情況比IDC上一次預測的1.6%還要嚴重。

從數據來看,IDC認為這只是市場短期回落,從2023年開始,智能手機市場會持續(xù)穩(wěn)定上漲,并在2026年達到一個小高潮。盡管IDC十分看好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但各手機廠商近期的小動作,幾乎都在降低出貨量。換句話說,在疫情經濟下,持續(xù)下滑的消費欲讓手機廠商不禁減產,嘗試以低姿態(tài)渡過難關。

當然了,預計出貨量下調除了用戶消費欲望不強烈之外,上游芯片供應告急也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全球芯片供應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瓶頸,而其中又以車規(guī)級、消費級等制造難度大,良品率不高的芯片為主。就連曾經財大氣粗的大型車企,在近年也被迫“簡配”自己的車輛,去年傳出的毫米波雷達簡配事件就是芯片供應不足的其中一個縮影。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FreeYond想貿然進軍手機市場,無異于在最不適合的時間,挑戰(zhàn)了一個難度最高的副本。一方面,手機芯片不同于車規(guī)芯片,幾乎沒有“簡配”“選配”的可能。即使品牌有能力在芯片短缺時期搞到完整的主流芯片方案,高昂的整機售價也難以打動消費者買單。畢竟在疫情經濟下,消費者愿意花在旗艦手機這種非必要產品上的預算已經一減再減。

比如在5月底的618預售榜上,熱賣的智能手機除了榜單常駐冠軍iPhone之外,售價1349元的Redmi Note 9 Pro已經沖到了總榜第四。和往年數據相比,今年的手機本身就難賣。

那如果FreeYond主動降價,錯過旗艦手機甚至是中端手機的價格區(qū)間,主攻低價市場呢?在我看來也未必能獲得預期的銷售成績。低價手機市場的目標消費者雖然對手機的配置沒有太高要求,快充、屏幕和Wi-Fi簡配的情況也常有發(fā)生,但低價市場對手機的銷售、售后網絡往往會有更高的要求。對于這樣的市場,FreeYond如果選擇走互聯網品牌的線上銷售路線,極有可能重走一加手機的老路。

那么如果FreeYond按照曾經金立手機的路線著重發(fā)展線下市場呢?我只能說在2022年發(fā)展線下銷售、售后渠道要面對的困難一點也不比線上渠道少。

FreeYond未來怎么走?

旗艦手機造不了、低價手機賣不出,重生的FreeYond又該怎么發(fā)展下去呢?在我看來Nothing的發(fā)展路線其實就很有參考意義。對于一個還沒打響知名度的品牌來說,用低價周邊配件先打開市場往往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一個不錯的品牌形象,OPPO在2020年代初推出的W31/W51系列耳機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由于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智能配件相關領域有各式各樣的成熟方案,這對于決心用價格戰(zhàn)打響市場知名度的品牌來說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入場機會。畢竟低價手機吸引消費者的因素無非就是極高的性價比、出色的軟件體驗和獨特的硬件設計,做工和生態(tài)的影響力倒是其次。尤其是在高端手機無法突圍的現在,低價配件和低價手機往往會是新品牌的最佳突圍方向。

近些年來,隨著手機市場的不斷內卷,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小型廠商正在面臨著隨時可能停擺的窘境。諸如金立、酷派、朵唯、小辣椒、天語這樣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國產手機品牌,已經決意遠離主流市場。對他們而言,低端市場才是決定品牌存亡的關鍵所在。

這些廠商選擇這條生存之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根據《2020騰訊手機行業(yè)洞察白皮書》,直到前年,低端手機依然占據29%的存量市場,并且持續(xù)保持第一大細分價位檔的地位。甚至在換機這方面,2019年依然有27.4%的用戶選擇購買低端手機,這部分人群在所有新換機用戶群體中的占比依然最高。由此看來,國內低端手機市場依然存在著不錯的空間。

產品力的缺失,使得這些廠商不存在和主流廠商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周邊產品和設計上下心思。如今的FreeYond,也很有可能只能在低端機市場生存,并通過一些簡單粗暴化的功能點或賣點,例如仿旗艦機設計或是超大電池設計,才能在銷量上取得一定成績。

小雷覺得,在低端機市場生存并不意味著擺爛,希望FreeYond能走出金立的陰影,在國產手機市場中重獲一片新天地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你熟悉的金立,現以FreeYond呈現

金立走了,FreeYond來了。

文|雷科技  

智能手機市場內卷的激烈程度無須多講,而那些被市場淘汰的手機也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理由。不過在一眾慘淡離場的智能手機品牌中,有這么一個品牌卻顯得與眾不同:它的產品雖然不算出眾,但絕對還沒到需要退市的地步,線上推廣、線下渠道鋪設和明星代言營銷等環(huán)節(jié)也都按部就班穩(wěn)步前行。它的離去反倒是因為一些和品牌、產品無關的“場外因素”,沒錯,說的就是金立。

這家曾經的國產手機銷量冠軍,一度請來劉濤、馮小剛、劉德華與薛之謙代言的手機品牌,最終卻因為“華米OV”的橫空出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而破產,慢慢淡出了如今的主流智能手機市場。雖然金立已經淡出了主流手機圈,不過它依然活著,甚至在年初還發(fā)布了一款新手機,將金立這個名字帶回網友的視野中,成功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但在此之后,金立這個牌子又一次離開了大眾的視野,而且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了”。

因為就在2022年5月9日,前金立副總裁俞雷創(chuàng)立的全新手機品牌FreeYond(自有躍動)正式成立,而根據企業(yè)查詢平臺愛企查的信息,深圳自由躍動科技有限公司將主營智能手機、智能穿戴和AIoT產品。

那么涅槃重生的FreeYond,能否在2022年的手機市場重塑金立的輝煌呢?

今年手機本身就難賣

首先我們看看手機市場的大環(huán)境是否還容得下一個新的參與者:根據2022年IDC發(fā)布的報告來看,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為13億臺,同比下降了3.5%,市場萎縮的情況比IDC上一次預測的1.6%還要嚴重。

從數據來看,IDC認為這只是市場短期回落,從2023年開始,智能手機市場會持續(xù)穩(wěn)定上漲,并在2026年達到一個小高潮。盡管IDC十分看好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但各手機廠商近期的小動作,幾乎都在降低出貨量。換句話說,在疫情經濟下,持續(xù)下滑的消費欲讓手機廠商不禁減產,嘗試以低姿態(tài)渡過難關。

當然了,預計出貨量下調除了用戶消費欲望不強烈之外,上游芯片供應告急也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全球芯片供應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瓶頸,而其中又以車規(guī)級、消費級等制造難度大,良品率不高的芯片為主。就連曾經財大氣粗的大型車企,在近年也被迫“簡配”自己的車輛,去年傳出的毫米波雷達簡配事件就是芯片供應不足的其中一個縮影。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FreeYond想貿然進軍手機市場,無異于在最不適合的時間,挑戰(zhàn)了一個難度最高的副本。一方面,手機芯片不同于車規(guī)芯片,幾乎沒有“簡配”“選配”的可能。即使品牌有能力在芯片短缺時期搞到完整的主流芯片方案,高昂的整機售價也難以打動消費者買單。畢竟在疫情經濟下,消費者愿意花在旗艦手機這種非必要產品上的預算已經一減再減。

比如在5月底的618預售榜上,熱賣的智能手機除了榜單常駐冠軍iPhone之外,售價1349元的Redmi Note 9 Pro已經沖到了總榜第四。和往年數據相比,今年的手機本身就難賣。

那如果FreeYond主動降價,錯過旗艦手機甚至是中端手機的價格區(qū)間,主攻低價市場呢?在我看來也未必能獲得預期的銷售成績。低價手機市場的目標消費者雖然對手機的配置沒有太高要求,快充、屏幕和Wi-Fi簡配的情況也常有發(fā)生,但低價市場對手機的銷售、售后網絡往往會有更高的要求。對于這樣的市場,FreeYond如果選擇走互聯網品牌的線上銷售路線,極有可能重走一加手機的老路。

那么如果FreeYond按照曾經金立手機的路線著重發(fā)展線下市場呢?我只能說在2022年發(fā)展線下銷售、售后渠道要面對的困難一點也不比線上渠道少。

FreeYond未來怎么走?

旗艦手機造不了、低價手機賣不出,重生的FreeYond又該怎么發(fā)展下去呢?在我看來Nothing的發(fā)展路線其實就很有參考意義。對于一個還沒打響知名度的品牌來說,用低價周邊配件先打開市場往往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一個不錯的品牌形象,OPPO在2020年代初推出的W31/W51系列耳機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由于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智能配件相關領域有各式各樣的成熟方案,這對于決心用價格戰(zhàn)打響市場知名度的品牌來說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入場機會。畢竟低價手機吸引消費者的因素無非就是極高的性價比、出色的軟件體驗和獨特的硬件設計,做工和生態(tài)的影響力倒是其次。尤其是在高端手機無法突圍的現在,低價配件和低價手機往往會是新品牌的最佳突圍方向。

近些年來,隨著手機市場的不斷內卷,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小型廠商正在面臨著隨時可能停擺的窘境。諸如金立、酷派、朵唯、小辣椒、天語這樣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國產手機品牌,已經決意遠離主流市場。對他們而言,低端市場才是決定品牌存亡的關鍵所在。

這些廠商選擇這條生存之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根據《2020騰訊手機行業(yè)洞察白皮書》,直到前年,低端手機依然占據29%的存量市場,并且持續(xù)保持第一大細分價位檔的地位。甚至在換機這方面,2019年依然有27.4%的用戶選擇購買低端手機,這部分人群在所有新換機用戶群體中的占比依然最高。由此看來,國內低端手機市場依然存在著不錯的空間。

產品力的缺失,使得這些廠商不存在和主流廠商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周邊產品和設計上下心思。如今的FreeYond,也很有可能只能在低端機市場生存,并通過一些簡單粗暴化的功能點或賣點,例如仿旗艦機設計或是超大電池設計,才能在銷量上取得一定成績。

小雷覺得,在低端機市場生存并不意味著擺爛,希望FreeYond能走出金立的陰影,在國產手機市場中重獲一片新天地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