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金界
近日,消金界發(fā)現,錦程消金、平安銀行等機構在阿里拍賣網上發(fā)布了大量債權轉讓拍賣信息,轉讓數量多達上千條,轉讓標的多為房產抵押物。
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落地已經實行了一年半,如今隨著各地銀保監(jiān)會的對不良資產的持續(xù)推進,監(jiān)管部門多次釋放積極信號,參與試點的機構和不良貸款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個人貸款等不良資產處置壓力較大。政策方面有所放松,機構也在此花費心思。網上債權轉讓這種方式并非首次,能否規(guī)?;攀顷P鍵。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指出,有些債權資產轉讓的價格較低,而背后的交易成本過高,未來究竟能做到多大規(guī)模尚待考證。
01 “不良”搬上阿里、京東等平臺
近日,消金界發(fā)現,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錦程消金”)在淘寶網資產競價網絡平臺阿里拍賣網上發(fā)布了大量債權轉讓拍賣信息,轉讓數量多達千條,其轉讓標的為房產抵押物。而這些債權轉讓大多處于流拍階段。
比如,一則“關于張某曉的個人抵押債權轉讓”的轉讓信息顯示,起拍價10.77萬元,競價周期只有8小時,標的物為債務人抵押物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qū)房產。
消金界了解到,除錦程消金之外,平安銀行、哈爾濱銀行、煙臺農商行、三湘銀行、中原銀行、興文科技小額貸款等都曾發(fā)布個人債權轉讓信息。
在此之前,個人不良貸款的批量轉讓一直是銀行處置個人不良資產的“禁區(qū)”。直到2021年1月,銀保監(jiān)會印發(fā)《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開展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并將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貸、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貸納入轉讓范圍。首次參與試點的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型控股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確參與試點的個人貸款范圍為已經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不包含在內。
消金界了解到,金融機構公開拍賣債權轉讓房是市場上常見的不良處置方式。由于住房按揭貸款不能批量轉讓,所以當下多在阿里、京東或金交所等平臺,通過掛牌來進行交易。
02 上半年處置不良資產1.41萬億元
此前業(yè)內普遍認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和汽車抵押貸款不良率相對較低,對于銀行來說轉讓動力不足。
比如,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tǒng)計數據新聞發(fā)布會上的數據顯示,我國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貸款質量整體比較好,不良率長期維持在0.3%左右。汽車消費貸款不良率雖然略高,但是有汽車作為抵押,銀行清收不良也相對容易。
如今,受疫情影響,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個人住房貸款等不良資產處置的需求也不斷擴張。
銀保監(jiān)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69億元,已達歷史最高點;不良貸款率1.67%,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
此外,2022年繼續(xù)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上半年處置不良資產1.4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2197億元。其中,中小銀行累計處置不良貸款594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處置1184億元。
以平安銀行為例,財報數字顯示2021年,該行清除不良貸款的力度加大,全年累計核銷貸款404.18億元,收回不良資產總額327.71億元,同比增長25.7%。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平安銀行第一四度至第四季度核銷貸款依次為67.76億元、90.33億元、74.02億元、172.07億元;第四季度核銷貸款環(huán)比增幅達132.46%。
因此,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為了拓寬不良處置渠道,加快處置進程,一直在積極尋求多種路徑。除了傳統(tǒng)的清收、核銷、發(fā)行ABS,近年來,債權租賃、債權轉讓等一些比較新潮的方式也日漸流行。
03 試點有望進一步放開?
從2021年1月試點不良貸款轉讓以來,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年半時間。
如今,隨著各地銀保監(jiān)會的對不良資產的持續(xù)推進,監(jiān)管部門多次釋放積極信號,參與試點的機構和不良貸款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參與程度有望進一步深化。
比如,近日多地銀保監(jiān)局相繼召開了年中會議,在總結上半年工作的同時,也圈定了下半年的工作重點。除了持續(xù)加強對小微等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多地銀保監(jiān)局還將加快不良資產處置視為下半年重點工作。
而就在8月12日,銀保監(jiān)會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表示,為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加快不良資產處置,初步考慮選擇6個省份開展支持地方中小銀行加快處置不良貸款的試點工作。
總的來說,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市場力量參與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這對市場正常運轉將起到較好的補充作用,便于提高金融服務的專業(yè)化水平。
但是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本身定價難度就大,加上一些金融機構債權資產轉讓的價格較低,而背后的交易成本過高,未來究竟能做到多大規(guī)模尚待考證。
以平安銀行發(fā)布的個人抵押債權轉讓信息為例,買受人要繳納2萬元保證金,并且要按照成交價金額的0.2%繳納平臺服務費;此外,逾期簽約或付款的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因此流拍的現象也頻頻出現。
可以確定的是,基于監(jiān)管趨嚴疊加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個貸不良資產處置運營壓力持續(xù)攀升。而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想要完成不良資產處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錦程消金等機構的做法是否可持續(xù),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