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米再“觸底”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米再“觸底”

手機業(yè)務“跌落”。

文|價值星球Planet 唐飛

去年以來,手機產品銷量的快速下滑、消費者信心的減弱,令整個行業(yè)如入寒冬。根據IDC數據,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9億臺,同比下降8.7%,二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720萬臺,同比下降14.7%,

身處其中的小米集團很難獨善其身,再加上造車還得大量“燒錢”,小米的上半年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難。

而且,吉利、蔚來等車企似乎對造手機有著濃厚的興趣,手機廠商與車企互相深入對方腹地,讓原本就不平靜的手機市場再起波瀾。

01 盈利見底

日前,小米集團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個月及六個月的未經審核綜合業(yè)績。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第二季度營收701.7億元,同比下降20.1%;二季度經調整凈利潤2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7%。

整個上半年,小米集團營收1435億元,同比下降12.84%,凈利潤7.988億元,同比下降95.02%。

對于這份“雙降”的成績單,小米集團在財報中解釋道,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所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由2021年同期的5290百萬臺減少至3910萬臺,同比減少26.2%。

而IDC公布的報告也從側面驗證了小米的說法。根據IDC數據,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9億臺,其中小米份額為13.8%,同比下滑3.1個百分點;中國大陸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6720萬臺,其中小米出貨約1050萬臺,占比15.6%,

出貨量的減少直接導致了小米收入下滑,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91億元減少28.5%至423億元。

而且小米手機的ASP(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也在下降,2021年二季度每臺的平均售價為1116.7元,到了今年二季度這一數字下降到每臺手機1081.7元。

隨著ASP的下降,小米智能手機的毛利率也從去年二季度的11.8%下降到今年的8.7%,大幅下滑了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小米集團的手機業(yè)務全面承壓。

一方面收入在減少,另一方面小米的花銷卻越來越大。二季度,小米的研發(fā)開支為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億元增加了22.8%,主要是由于與智能電動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相關的研發(fā)開支增加所致。

此外,財報還透露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組建超過500人的研發(fā)精英團隊,并制定了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戰(zhàn)略。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規(guī)劃研發(fā)相關投入為33億元。

在8月初的雷軍年度演講&新品發(fā)布會上,雷軍表示從官宣造車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500天,期間他也認識到造車一事急不得,小米造車將會以自動駕駛為重要切入點,打開汽車市場。

他也透露小米汽車支持自動駕駛,而且是百分之百全棧自研算法,這一點整個行業(yè)沒有幾家能做到,因為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小米汽車的交付期限越來越近,小米仍將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維持較高的投入。

02 用戶不少,花錢不多

在小米的體系中,硬件利潤極薄,而通過手機銷售獲得用戶,并讓他們?yōu)榛ヂ摼W服務和周邊產品買單,成為小米的重要利潤來源。

從過往的情況來看,小米光靠賣手機是很難獲得高利潤的,即使高端機也是如此,因為它的品牌溢價有限。同樣是獲得銷售收入1萬元,蘋果可能能賺到4300元,而按小米集團二季度17.05%的毛利來看,可能連2000都賺不到。

所以通過手機和IoT產品獲得的用戶數量和質量,是外界對于小米盈利能力最為關注的一組數據。

但結果呢?自2019以來,小米的MIUI用戶增速就開始波動下滑。

今年二季度小米MIUI月活用戶規(guī)模達到5.47億人,凈增加1780萬,但是增速是過去14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新獲得的用戶似乎并不太愿意花錢。二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ARPU值為 12.7元,同比下滑18%。

按照小米所宣稱的商業(yè)模式看,MIUI用戶可以被轉化為復購人群,進而擴散到手機和IoT產品上,從而帶動整體營收增長。

但從結果來看,這些用戶的“轉化”成功率逐年走低,截至今年二季度,MIUI用戶人均手機、IoT消費金額為77.3元、36.2元。作為對比,去年同期這組數據為111.7元和45.6元。

據此,有媒體推斷,小米近半年來獲得的用戶只是單純的白嫖小米硬件的“性價比”,并沒有加入小米的生態(tài)鏈中,也沒有進行消費。

這樣來看,動輒5億多的MIUI全球月活,所能貢獻的力量并不大。

03 5G換機潮未到

其實,今年以來國產手機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布報告稱,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14.2%。不及2016年第四季度歷史銷量峰值的一半。

具體排名方面,vivo以19.8%的份額保持第一,其次是榮耀(18.3%)、OPPO(17.9%)、蘋果(15.5%)、小米(14.9%)、華為(6.9%)和realme(2.4%)。

圖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要知道這還是建立在二季度有618電商購物節(jié)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這一波促銷,上半年各手機品牌的業(yè)績可能更慘淡。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4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807.9萬部,同比下降34.2%,2022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080.5萬部,同比下降9.4%。

出貨量整體下滑的原因主要兩個原因,一是換機周期延長,二是真正的5G“換機潮”尚未到來。

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用戶平均換機周期超31個月,另一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則顯示,中國用戶平均換機周期為28個月。今年早些時候,vivo執(zhí)行副總裁胡柏山曾公開表示,最早手機更換周期為16-18個月,后來變成20-24個月,最近則達到36個月。

以此來看,換機周期延長是不爭的事實。

在業(yè)內人士來看,手機換機周期變長的一大原因是受疫情及全球經濟壓力下行的影響。從生產端來看,工信部數據顯示,1-5月份,手機產量為6.09億臺,同比下降1.7%,其中智能手機產量4.70億臺,同比下降0.7%。從消費端來看,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為394億元,同比降低7.7%。

查閱過去兩年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可以發(fā)現,這背后的本質其實是5G沒能帶動手機市場的換機需求。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16.43億戶,全年凈增4875萬戶,普及率為116.3部/百人。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為10.69億戶,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55億戶,二者占移動電話用戶數的86.7%(其余為3G)。

按這個速度計算,假設5G手機出貨量全部來自4G老用戶換機,也要3年多時間才能完全轉換這部分4G用戶。實際上來自4G遷移的5G手機用戶遠沒有這么多,4G占比大于5G占比的局面,恐怕還會持續(xù)相當長一段時間。

圖源:《2022年二季度5G手機報告》

每日互動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5G手機報告》顯示,從2022年二季度熱門5G手機市占率TOP20排名情況看,國內熱門5G手機機型依然以經典機型為主。

其中iPhone5G系列手機表現最為突出,占據頭部位置;華為經典5G機型受歡迎程度依舊不減。2021年上市的iPhone13系列、榮耀50、Redmi K40、OPPO Reno6、vivo Y70t市占率排名進入前20。2021年9月上市的iPhone13系列為最新的上榜機型,在此之后上市的新品機型均未能上榜。

換句話說,即便消費者選擇換5G,選的也是前一代甚至前幾代的機型,而這些機型普遍都經歷了降價,并不能很好的幫助企業(yè)拉升營收。

雪上加霜的是,大家不僅不想換機,就算換機也不想換貴手機了。據泰爾終端實驗室數據,2021年,我國5G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最高的價格區(qū)間由2000-3000元下移至1000-2000元,1000-2000元價格段5G手機份額達39.1%,較2020年提高22.9%。

還有一組數據似乎也能說明消費者對5G不太感興趣。中國移動公布的2022年中期業(yè)績顯示,上半年中國移動的5G ARPU值為85元,同比下降了4.4%。

于是有相關人士稱,5G機型,尤其是高端5G機型很多時候成了企業(yè)秀肌肉的手段,但是這些花了大價錢研制的機型是否真的好賣,消費者是否買賬,仍然值得觀察。

有句話說“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边@句話似乎也可以放在企業(yè)身上,手機貢獻了小米六成以上的收入,而隨著全球手機市場進入寒冬,小米身上也有了自己的“大山”。

過去的八個多月里,小米集團股價已從年初的19港元/股跌到8月19日收盤的11.66港元/股,跌幅近四成。近一年跌幅更是超過57%。

參考資料:

[1]《看完上半年銷量,華為小米OV全麻了》,ZEALER

[2]《小米集團:需求尚待恢復,Q2盈利或見底》,國盛證券

[3]《海外市場成增長新引擎,手機×AIoT打造生態(tài)護城河──小米集團深度報告》,浙商證券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小米

8.8k
  • 小米大模型團隊提出對角蛇形自回歸圖像生成方式
  • 小米王化回應博主訂單取消:已安排過生產,因自身原因未提車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米再“觸底”

手機業(yè)務“跌落”。

文|價值星球Planet 唐飛

去年以來,手機產品銷量的快速下滑、消費者信心的減弱,令整個行業(yè)如入寒冬。根據IDC數據,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9億臺,同比下降8.7%,二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720萬臺,同比下降14.7%,

身處其中的小米集團很難獨善其身,再加上造車還得大量“燒錢”,小米的上半年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難。

而且,吉利、蔚來等車企似乎對造手機有著濃厚的興趣,手機廠商與車企互相深入對方腹地,讓原本就不平靜的手機市場再起波瀾。

01 盈利見底

日前,小米集團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個月及六個月的未經審核綜合業(yè)績。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第二季度營收701.7億元,同比下降20.1%;二季度經調整凈利潤2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7%。

整個上半年,小米集團營收1435億元,同比下降12.84%,凈利潤7.988億元,同比下降95.02%。

對于這份“雙降”的成績單,小米集團在財報中解釋道,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所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由2021年同期的5290百萬臺減少至3910萬臺,同比減少26.2%。

而IDC公布的報告也從側面驗證了小米的說法。根據IDC數據,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9億臺,其中小米份額為13.8%,同比下滑3.1個百分點;中國大陸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6720萬臺,其中小米出貨約1050萬臺,占比15.6%,

出貨量的減少直接導致了小米收入下滑,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91億元減少28.5%至423億元。

而且小米手機的ASP(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也在下降,2021年二季度每臺的平均售價為1116.7元,到了今年二季度這一數字下降到每臺手機1081.7元。

隨著ASP的下降,小米智能手機的毛利率也從去年二季度的11.8%下降到今年的8.7%,大幅下滑了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小米集團的手機業(yè)務全面承壓。

一方面收入在減少,另一方面小米的花銷卻越來越大。二季度,小米的研發(fā)開支為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億元增加了22.8%,主要是由于與智能電動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相關的研發(fā)開支增加所致。

此外,財報還透露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組建超過500人的研發(fā)精英團隊,并制定了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戰(zhàn)略。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規(guī)劃研發(fā)相關投入為33億元。

在8月初的雷軍年度演講&新品發(fā)布會上,雷軍表示從官宣造車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500天,期間他也認識到造車一事急不得,小米造車將會以自動駕駛為重要切入點,打開汽車市場。

他也透露小米汽車支持自動駕駛,而且是百分之百全棧自研算法,這一點整個行業(yè)沒有幾家能做到,因為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小米汽車的交付期限越來越近,小米仍將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維持較高的投入。

02 用戶不少,花錢不多

在小米的體系中,硬件利潤極薄,而通過手機銷售獲得用戶,并讓他們?yōu)榛ヂ摼W服務和周邊產品買單,成為小米的重要利潤來源。

從過往的情況來看,小米光靠賣手機是很難獲得高利潤的,即使高端機也是如此,因為它的品牌溢價有限。同樣是獲得銷售收入1萬元,蘋果可能能賺到4300元,而按小米集團二季度17.05%的毛利來看,可能連2000都賺不到。

所以通過手機和IoT產品獲得的用戶數量和質量,是外界對于小米盈利能力最為關注的一組數據。

但結果呢?自2019以來,小米的MIUI用戶增速就開始波動下滑。

今年二季度小米MIUI月活用戶規(guī)模達到5.47億人,凈增加1780萬,但是增速是過去14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新獲得的用戶似乎并不太愿意花錢。二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ARPU值為 12.7元,同比下滑18%。

按照小米所宣稱的商業(yè)模式看,MIUI用戶可以被轉化為復購人群,進而擴散到手機和IoT產品上,從而帶動整體營收增長。

但從結果來看,這些用戶的“轉化”成功率逐年走低,截至今年二季度,MIUI用戶人均手機、IoT消費金額為77.3元、36.2元。作為對比,去年同期這組數據為111.7元和45.6元。

據此,有媒體推斷,小米近半年來獲得的用戶只是單純的白嫖小米硬件的“性價比”,并沒有加入小米的生態(tài)鏈中,也沒有進行消費。

這樣來看,動輒5億多的MIUI全球月活,所能貢獻的力量并不大。

03 5G換機潮未到

其實,今年以來國產手機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布報告稱,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14.2%。不及2016年第四季度歷史銷量峰值的一半。

具體排名方面,vivo以19.8%的份額保持第一,其次是榮耀(18.3%)、OPPO(17.9%)、蘋果(15.5%)、小米(14.9%)、華為(6.9%)和realme(2.4%)。

圖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要知道這還是建立在二季度有618電商購物節(jié)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這一波促銷,上半年各手機品牌的業(yè)績可能更慘淡。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4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807.9萬部,同比下降34.2%,2022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080.5萬部,同比下降9.4%。

出貨量整體下滑的原因主要兩個原因,一是換機周期延長,二是真正的5G“換機潮”尚未到來。

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用戶平均換機周期超31個月,另一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則顯示,中國用戶平均換機周期為28個月。今年早些時候,vivo執(zhí)行副總裁胡柏山曾公開表示,最早手機更換周期為16-18個月,后來變成20-24個月,最近則達到36個月。

以此來看,換機周期延長是不爭的事實。

在業(yè)內人士來看,手機換機周期變長的一大原因是受疫情及全球經濟壓力下行的影響。從生產端來看,工信部數據顯示,1-5月份,手機產量為6.09億臺,同比下降1.7%,其中智能手機產量4.70億臺,同比下降0.7%。從消費端來看,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為394億元,同比降低7.7%。

查閱過去兩年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可以發(fā)現,這背后的本質其實是5G沒能帶動手機市場的換機需求。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16.43億戶,全年凈增4875萬戶,普及率為116.3部/百人。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為10.69億戶,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55億戶,二者占移動電話用戶數的86.7%(其余為3G)。

按這個速度計算,假設5G手機出貨量全部來自4G老用戶換機,也要3年多時間才能完全轉換這部分4G用戶。實際上來自4G遷移的5G手機用戶遠沒有這么多,4G占比大于5G占比的局面,恐怕還會持續(xù)相當長一段時間。

圖源:《2022年二季度5G手機報告》

每日互動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5G手機報告》顯示,從2022年二季度熱門5G手機市占率TOP20排名情況看,國內熱門5G手機機型依然以經典機型為主。

其中iPhone5G系列手機表現最為突出,占據頭部位置;華為經典5G機型受歡迎程度依舊不減。2021年上市的iPhone13系列、榮耀50、Redmi K40、OPPO Reno6、vivo Y70t市占率排名進入前20。2021年9月上市的iPhone13系列為最新的上榜機型,在此之后上市的新品機型均未能上榜。

換句話說,即便消費者選擇換5G,選的也是前一代甚至前幾代的機型,而這些機型普遍都經歷了降價,并不能很好的幫助企業(yè)拉升營收。

雪上加霜的是,大家不僅不想換機,就算換機也不想換貴手機了。據泰爾終端實驗室數據,2021年,我國5G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最高的價格區(qū)間由2000-3000元下移至1000-2000元,1000-2000元價格段5G手機份額達39.1%,較2020年提高22.9%。

還有一組數據似乎也能說明消費者對5G不太感興趣。中國移動公布的2022年中期業(yè)績顯示,上半年中國移動的5G ARPU值為85元,同比下降了4.4%。

于是有相關人士稱,5G機型,尤其是高端5G機型很多時候成了企業(yè)秀肌肉的手段,但是這些花了大價錢研制的機型是否真的好賣,消費者是否買賬,仍然值得觀察。

有句話說“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边@句話似乎也可以放在企業(yè)身上,手機貢獻了小米六成以上的收入,而隨著全球手機市場進入寒冬,小米身上也有了自己的“大山”。

過去的八個多月里,小米集團股價已從年初的19港元/股跌到8月19日收盤的11.66港元/股,跌幅近四成。近一年跌幅更是超過57%。

參考資料:

[1]《看完上半年銷量,華為小米OV全麻了》,ZEALER

[2]《小米集團:需求尚待恢復,Q2盈利或見底》,國盛證券

[3]《海外市場成增長新引擎,手機×AIoT打造生態(tài)護城河──小米集團深度報告》,浙商證券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