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從血型檢測到基因檢測,精準醫(yī)療時代到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從血型檢測到基因檢測,精準醫(yī)療時代到來

精準醫(yī)療風潮下,基因檢測或將迎來發(fā)展機遇。

文|觀察未來科技

基因就是生物體的密碼,基因里藏著生物絕大部分遺傳信息,人類自發(fā)現(xiàn)基因之日起,就希望能夠破解它的秘密。而基因測序就是要測定未知的序列,確定重組基因的方向與結構,對突變進行定位和鑒定比較的研究。

近幾年,基因檢測日益火熱。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基因檢測”,我們會得到近380萬個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咨詢“基因檢測的意義有多大?”“基因檢測真的有用嗎?”“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尤其是在精準醫(yī)療的風潮下,遺傳基因檢測更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并關注。

從血型檢測到基因檢測

最古老的基因檢測,其實就是20世紀初的“血型檢測”。自1901年發(fā)現(xiàn)血型之后,血型檢測就在醫(yī)學和最初的犯罪現(xiàn)場調查中廣泛應用開來。同時,由于父母的血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女血型的可能性,血型檢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用來鑒定血緣關系。

不過,相較于血型檢測,基因檢測則復雜的多。要知道,基因是控制遺傳性狀的基本單位,而基因檢測其實就是“遺傳檢測”,基因檢測往往包括染色體結構、DNA拷貝數(shù)、DNA變異位點以及基因表達豐度等內容。

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誕生于1977年,是由美國生物化學家A.M.Maxam和W.Gilbert發(fā)明的化學降解法。這種方法僅從化學領域觸發(fā),科學家將一個DNA片段的5端磷酸基作放射性標記,再分別采用不同的化學方法修飾和裂解特定堿基,從而產生一系列長度不一而5端被標記的DNA片段。然后再通過凝膠電泳分離,經放射線自顯影,確定各片段末端堿基,從而得出目的基因的堿基序列。

同年,英國生物化學家Frederick Sanger發(fā)明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即至今廣泛應用的Sanger測序法。應用這一技術,科學家完成了首次的人類全基因的測序工作。Sanger測序法是用雙脫氧核苷酸作為鏈終止試劑,通過聚合酶的引物延伸產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進行分離的方法。

以該法為基礎,Sanger后來對它進行了許多改進,使之更適合實際操作,這為后來的大規(guī)模測序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中一個重要改進是利用單鏈DNA噬菌體載體將隨機打斷的DNA片斷分別測序,再拼成完整的基因。

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xiàn)的熒光自動測序技術逐步代替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這是一種通過使用四種不同的熒光試劑來標記四種雙脫氧核苷酸進行DNA測的方法,它的出現(xiàn)將DNA測序技術帶入了自動化測序時代。

總的說來,第一代測序技術的主要特點是測序讀長可達1000bp,準確性高達99.999%,但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guī)模的應用。因而第一代測序技術并不是最理想的測序方法。

經過不斷的技術開發(fā)和改進,以Roche公司的454技術,Illumina公司的Solexa、Hiseq技術,以及ABI公司的Solid技術為標志的第二代測序技術誕生了。

這種測序技術是在Sanger等測序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用不同顏色的熒光標記四種不同的dNTPp,當DNA聚合酶合成互補鏈時,每添加一種dNTPp就會釋放出不同的熒光,根據(jù)捕捉的熒光信號,經過特定的計算機軟件處理,而獲得待測的DNA序列信息。

第二代測序技術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同時,還大幅提高了測序速度,并且保持了高準確性。以前完成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需要3年,而使用二代測序技術則僅僅需要1周,但在序列讀長方面比起第一代測序技術則要短很多。

顯然,人類基因工程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工程。如今,我們不僅得到了整個人類的基因序列,而且在經過基因測序長達10年發(fā)展后的今天,每次基因測序的費用已經從幾百億美元下降到幾千美元。幾年之后,像Illumina這樣的公司承諾在一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基因測序,而且只收費100美元。

迎來精準醫(yī)療時代

基因檢測最大的影響,就是在精準醫(yī)療的應用。

由于基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更加有效的管理健康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疾病診療。基因檢測可以為受檢者、醫(yī)療人員和研究人員評估一些與基因相關的疾病、體質或者個人特質提供依據(jù)。

畢竟,基因突變,無論是環(huán)境誘導還是自然原因產生,如果發(fā)生在關鍵序列的區(qū)域,就有可能引起疾病。當突變發(fā)生在人的某個部位,它有可能對這個人產生不良的影響;但是如果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生殖細胞內時,就有極大的可能遺傳給下一代。而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也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突變,這種突變可能會影響甚至破壞胚胎的發(fā)育。

2015年年初,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國情咨文講演中宣布推出新的大規(guī)模研發(fā)項目“精準醫(yī)學計劃”,同時提議國家投入2.15億美元進行“百萬基因組測序計劃”,旨在通過數(shù)年完成100萬人的基因組測序,并將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打通從基因組數(shù)據(jù)到臨床應用的道路。

在疾病的精準預測方面,現(xiàn)有的基因科學已經可以對很多遺傳病提出精準的預測,從而減少各種各樣的出生缺陷。目前,醫(yī)院應用最多的是致病性基因的篩選。該類基因的致病性突變可以很大程度上造成某種疾病的發(fā)生,如地中海貧血、血友病等。還有一類基因,也就是所謂的易感基因,攜帶這類基因可以增加相關疾病的患病風險,但是不代表一定會患病。在研究層面,如果相關的研究越多,積累的數(shù)據(jù)越大,我們就能越準確地判斷個體在未來的疾病風險。

在精準診斷上,通常,證據(jù)越充分,診斷就會越明確。目前醫(yī)生通常會通過影像學、血液生化指標來判斷疾病的狀況,但常常有很多疾病難以確診。而精準醫(yī)學可以將一個人的遺傳因素考慮進去,即加入基因診斷,結合臨床影像學和各類臨床生化指標,以及環(huán)境飲食等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可以實現(xiàn)對一個人健康狀況及疾病狀態(tài)的更精準的診斷。

在精準治療上,要知道,對于某個藥物來說,用在最適合它的基因型個體上,它的療效可以達到75%,毒性只有1%;同樣一個藥,如果到了最不適合它的基因個體上,它的療效只有10%,毒性大于80%。而如果針對患者的疾病,有幾種治療藥物,為了明確適合患者的藥物,因此做一個基因檢測,就能夠根據(jù)每個人基因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

目前,精準治療在癌癥的治療中已經獲得廣泛應用。典型的精準醫(yī)學治療腫瘤的過程通常是用基因測序的方法找到癌癥患者基因突變的靶標,再輔以有針對性的化療藥物進行“精確打擊”,然后通過療效監(jiān)控標志物精準跟蹤治療效果,以便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用這樣的精準治療代替目前腫瘤治療中的放療、化療、手術等地毯式轟炸手段,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還能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減輕經濟負擔。

可以說,基因科學的快速發(fā)展,使我們對生命的認知更為精準:通過基因大數(shù)據(jù)可以對遺傳疾病進行精準預測預防,從大尺度到微尺度、從微尺度到大場景,人類對生命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從血型檢測到基因檢測,精準醫(yī)療時代到來

精準醫(yī)療風潮下,基因檢測或將迎來發(fā)展機遇。

文|觀察未來科技

基因就是生物體的密碼,基因里藏著生物絕大部分遺傳信息,人類自發(fā)現(xiàn)基因之日起,就希望能夠破解它的秘密。而基因測序就是要測定未知的序列,確定重組基因的方向與結構,對突變進行定位和鑒定比較的研究。

近幾年,基因檢測日益火熱。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基因檢測”,我們會得到近380萬個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咨詢“基因檢測的意義有多大?”“基因檢測真的有用嗎?”“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尤其是在精準醫(yī)療的風潮下,遺傳基因檢測更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并關注。

從血型檢測到基因檢測

最古老的基因檢測,其實就是20世紀初的“血型檢測”。自1901年發(fā)現(xiàn)血型之后,血型檢測就在醫(yī)學和最初的犯罪現(xiàn)場調查中廣泛應用開來。同時,由于父母的血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女血型的可能性,血型檢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用來鑒定血緣關系。

不過,相較于血型檢測,基因檢測則復雜的多。要知道,基因是控制遺傳性狀的基本單位,而基因檢測其實就是“遺傳檢測”,基因檢測往往包括染色體結構、DNA拷貝數(shù)、DNA變異位點以及基因表達豐度等內容。

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誕生于1977年,是由美國生物化學家A.M.Maxam和W.Gilbert發(fā)明的化學降解法。這種方法僅從化學領域觸發(fā),科學家將一個DNA片段的5端磷酸基作放射性標記,再分別采用不同的化學方法修飾和裂解特定堿基,從而產生一系列長度不一而5端被標記的DNA片段。然后再通過凝膠電泳分離,經放射線自顯影,確定各片段末端堿基,從而得出目的基因的堿基序列。

同年,英國生物化學家Frederick Sanger發(fā)明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即至今廣泛應用的Sanger測序法。應用這一技術,科學家完成了首次的人類全基因的測序工作。Sanger測序法是用雙脫氧核苷酸作為鏈終止試劑,通過聚合酶的引物延伸產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進行分離的方法。

以該法為基礎,Sanger后來對它進行了許多改進,使之更適合實際操作,這為后來的大規(guī)模測序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中一個重要改進是利用單鏈DNA噬菌體載體將隨機打斷的DNA片斷分別測序,再拼成完整的基因。

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xiàn)的熒光自動測序技術逐步代替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這是一種通過使用四種不同的熒光試劑來標記四種雙脫氧核苷酸進行DNA測的方法,它的出現(xiàn)將DNA測序技術帶入了自動化測序時代。

總的說來,第一代測序技術的主要特點是測序讀長可達1000bp,準確性高達99.999%,但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guī)模的應用。因而第一代測序技術并不是最理想的測序方法。

經過不斷的技術開發(fā)和改進,以Roche公司的454技術,Illumina公司的Solexa、Hiseq技術,以及ABI公司的Solid技術為標志的第二代測序技術誕生了。

這種測序技術是在Sanger等測序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用不同顏色的熒光標記四種不同的dNTPp,當DNA聚合酶合成互補鏈時,每添加一種dNTPp就會釋放出不同的熒光,根據(jù)捕捉的熒光信號,經過特定的計算機軟件處理,而獲得待測的DNA序列信息。

第二代測序技術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同時,還大幅提高了測序速度,并且保持了高準確性。以前完成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需要3年,而使用二代測序技術則僅僅需要1周,但在序列讀長方面比起第一代測序技術則要短很多。

顯然,人類基因工程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工程。如今,我們不僅得到了整個人類的基因序列,而且在經過基因測序長達10年發(fā)展后的今天,每次基因測序的費用已經從幾百億美元下降到幾千美元。幾年之后,像Illumina這樣的公司承諾在一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基因測序,而且只收費100美元。

迎來精準醫(yī)療時代

基因檢測最大的影響,就是在精準醫(yī)療的應用。

由于基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更加有效的管理健康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疾病診療?;驒z測可以為受檢者、醫(yī)療人員和研究人員評估一些與基因相關的疾病、體質或者個人特質提供依據(jù)。

畢竟,基因突變,無論是環(huán)境誘導還是自然原因產生,如果發(fā)生在關鍵序列的區(qū)域,就有可能引起疾病。當突變發(fā)生在人的某個部位,它有可能對這個人產生不良的影響;但是如果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生殖細胞內時,就有極大的可能遺傳給下一代。而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也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突變,這種突變可能會影響甚至破壞胚胎的發(fā)育。

2015年年初,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國情咨文講演中宣布推出新的大規(guī)模研發(fā)項目“精準醫(yī)學計劃”,同時提議國家投入2.15億美元進行“百萬基因組測序計劃”,旨在通過數(shù)年完成100萬人的基因組測序,并將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打通從基因組數(shù)據(jù)到臨床應用的道路。

在疾病的精準預測方面,現(xiàn)有的基因科學已經可以對很多遺傳病提出精準的預測,從而減少各種各樣的出生缺陷。目前,醫(yī)院應用最多的是致病性基因的篩選。該類基因的致病性突變可以很大程度上造成某種疾病的發(fā)生,如地中海貧血、血友病等。還有一類基因,也就是所謂的易感基因,攜帶這類基因可以增加相關疾病的患病風險,但是不代表一定會患病。在研究層面,如果相關的研究越多,積累的數(shù)據(jù)越大,我們就能越準確地判斷個體在未來的疾病風險。

在精準診斷上,通常,證據(jù)越充分,診斷就會越明確。目前醫(yī)生通常會通過影像學、血液生化指標來判斷疾病的狀況,但常常有很多疾病難以確診。而精準醫(yī)學可以將一個人的遺傳因素考慮進去,即加入基因診斷,結合臨床影像學和各類臨床生化指標,以及環(huán)境飲食等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可以實現(xiàn)對一個人健康狀況及疾病狀態(tài)的更精準的診斷。

在精準治療上,要知道,對于某個藥物來說,用在最適合它的基因型個體上,它的療效可以達到75%,毒性只有1%;同樣一個藥,如果到了最不適合它的基因個體上,它的療效只有10%,毒性大于80%。而如果針對患者的疾病,有幾種治療藥物,為了明確適合患者的藥物,因此做一個基因檢測,就能夠根據(jù)每個人基因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

目前,精準治療在癌癥的治療中已經獲得廣泛應用。典型的精準醫(yī)學治療腫瘤的過程通常是用基因測序的方法找到癌癥患者基因突變的靶標,再輔以有針對性的化療藥物進行“精確打擊”,然后通過療效監(jiān)控標志物精準跟蹤治療效果,以便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用這樣的精準治療代替目前腫瘤治療中的放療、化療、手術等地毯式轟炸手段,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還能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減輕經濟負擔。

可以說,基因科學的快速發(fā)展,使我們對生命的認知更為精準:通過基因大數(shù)據(jù)可以對遺傳疾病進行精準預測預防,從大尺度到微尺度、從微尺度到大場景,人類對生命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