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博弈 及川徹
近期,AI繪畫持續(xù)高熱。在B站,甚至衍生出了一種新的視頻創(chuàng)作類型,即由AI為歌曲的每一句歌詞作畫,熱門視頻播放量上百萬,一段視頻中AI繪畫作品達數十張,而在微博,也有不少博主曬出了自己打造的AI繪畫作品。
同時,谷歌、微軟、華為云等相繼進入AI繪畫這一領域,這些都寓示著AI繪畫正在逐漸被泛用,也極有可能成為數字時代的下一個風口。但是,新生事物也總是與爭議相隨,AI繪畫對商業(yè)美術行業(yè)帶來的沖擊使得行業(yè)人心惶惶,AI繪畫將替代藝術,甚至導致藝術消亡的觀點也甚囂塵上。
AI真的能代替藝術嗎?答案或許和“機器人是否會代替人類”一樣是否定的,它確實會為商業(yè)美術行業(yè)的中尾部從業(yè)者帶來危機,但是,就整個商業(yè)美術行業(yè)以及與之相關的游戲、動漫等產業(yè)來說,AI繪畫代表的或許也是一次生產力的變革。
淘汰局
近期,AI繪畫的節(jié)奏初起時畫師圈便開始了對壘,畫師老累發(fā)文道:“看AI替代一些比較低端的畫法,我真的爽到腳后跟,有一種終于能讓某些人有點危機感并且要為曾經的不思進取負責的感覺了,沒有自己的東西或者一成不變一定會被替代啊?!睂Υ?,畫師禾野回擊:“能把畫畫人分成高端和低端,這人是有多權威啊?”
低端與高端的說法確實頗有不妥,但是如果將“低端”一詞改為“流水線式的商用繪畫”,那前者的發(fā)言是有其合理性的,這也是曾與AI交手過的柯潔所持的觀點,即AI不用和人爭奪高端市場,它只需要不斷的收割中部市場和底層市場。
不談未來,就以目前AI繪畫的發(fā)展來看,它可以替代繪畫藝術和畫師嗎?絕對點來說,只要人類大腦仍然活躍,藝術就不會消亡,人類美術就仍有未來。AI繪畫替代論,本質上來說與長久以來人們思考的另一大問題是相通的,即“機器人能替代人類嗎”,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不能,因為機器人不具備自我意志”,AI繪畫自然同理。
近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上得獎的作品《太空歌劇院》,品質之高完全不輸大部分畫師的作品,但這既是AI的作品,也是作者Jason Allen的作品,因為作品的藝術基調、內容表達、風格等都是由后者敲定的??梢娙绻_到《太空歌劇院》這般品質,AI與人的智慧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過,AI繪畫確實有收割中底部市場的潛能。如今,國內已經有游戲制作團隊借助AI繪畫來制作圖標等批量化、模塊化的內容,在游戲或者動畫作品中,一些對藝術性、繪畫功底要求不高的內容版塊,都可以通過AI繪畫完成。對于這些可流水線生產的內容,AI繪畫真正的優(yōu)勢在于效率,在于接近于零的創(chuàng)作門檻,畢竟一分鐘甚至幾秒內便能出圖,何樂而不為。
此外,對于大部分有約稿訴求,但對畫作質量要求不高的人來說,AI繪畫或許也將成為他們的新選擇。在淘寶上,類似“手繪定制頭像”、“手繪人物”、“手繪插畫”的商品不在少數,這些商品交付的畫作畫風多偏向卡通簡約,可復制性極強,以AI繪畫如今的水準來看,此類創(chuàng)作被替代的概率也很大。
對很多人來說,入門AI繪畫確實不是件難事。比如在華為云推出的一站式AI平臺ModelArts上,用戶只需要填寫Promot,即輸入一段提示詞描述想要的圖片,就可以生成單張圖像,要輸入的這段文字僅有兩個要點,一是描述越精準越好,二是文字里盡可能包含對圖片風格、內容主題、細節(jié)、繪畫風格或者藝術家風格的訴求。
但是,那些真正具有創(chuàng)意、個性思考和個人風格的繪畫作品和頭部畫師,仍是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這也是AI繪畫目前無法通過模仿和數據分析與識別學習的。僅就商業(yè)美術市場來說,頭部人才在未來依然是無可替代的,在某種程度上,AI繪畫的流行甚至還會進一步提升頭部畫師的身價。
變革進行時
為中尾部畫師帶來生存危機,其實僅是AI繪畫沖擊美術行業(yè),尤其是商業(yè)美術,以及相關的游戲業(yè)、動漫產業(yè)等的縮影。以前瞻的視角來看,當下及未來AI帶給行業(yè)的變革將是方方面面的,但這種顛覆與變革背后突出的不一定是“替代”,更關鍵的或許是效率的提升、工具性的突出、內容生產方式的革新。
游戲行業(yè)從業(yè)者正義的史官曾在微博發(fā)文表示:“我們現(xiàn)在在開發(fā)中實際真的用到AI成品的地方并不多,一個是畫ICON,一個是出美術參考圖。我們現(xiàn)在用了大概1000個AI畫的ICON,如果這些ICON外包出去估計200塊一個,1000個就是20萬,但如果不是AI來畫我就會改設計根本不需要這么多ICON?!?/p>
從這段話不難看出,AI繪畫帶來的省錢價值只是次要的,效率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即便把ICON從1000個降至100個,外包模式下的工作量和其耗費的時間成本仍是可想而知的,但AI繪畫能在更短時間內帶來更豐富的批量內容產出,就如史官所言:“AI更大的作用是以極低的成本帶來了新的游戲模式,那些原本因美術素材成本而根本不去考慮的體驗方式?!?/p>
當然,目前來看大部分游戲中的高精度素材仍然很難交由AI創(chuàng)作,但是AI繪畫可以提供專業(yè)畫師創(chuàng)作外的另一種途徑,即AI與畫師合力。比如游戲公司、動漫公司可以先交由AI去批量化生產作品,為畫師提供靈感方向和參考素材,也可以先通過AI繪圖軟件生成初版作品,畫師在此基礎上對作品進行進一步調整。從這一方向來看,AI和人工原畫并不一定就是敵對關系。
之所以說AI繪畫將對美術行業(yè)產生顛覆性的沖擊,其實也源于長久以來這一行業(yè)本質上仍是較為傳統(tǒng)的手工作業(yè),因此,當技術變革到來,行業(yè)的生產方式也將發(fā)生變化。比如,數字畫師就有可能成為新興的藝術家群體,成為未來商業(yè)美術行業(yè)的“新乙方”,風口之下,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嘗試AI繪畫的商業(yè)變現(xiàn)了。
因為有提示詞的存在,AI繪畫本質上還是由人調教出來的,游戲設計師Jason Allen通過Midjourney軟件創(chuàng)作《太空歌劇院》時,用了一個月時間反復修改關鍵詞,最終還借助別的軟件進行了調整,最終才從上百張AI作品中挑選出了參賽作品。由此來看,這些創(chuàng)作者自然也稱得上“數字畫師”。
那數字畫師和AI畫作的商業(yè)前景如何呢?2019年,一幅肖像畫《埃德蒙·貝拉米畫像》(Portraitof Edmond Belamy)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43.2萬美元的高價,約合人民幣300萬元,這是第一件被拍賣的AI創(chuàng)作的繪畫。雖然當時爭議聲很大,但佳士得拍賣會的主管Richard Lloyd卻道:“這幅作品雖然不是由一個人類畫家所創(chuàng)作的,但說實話,它和250年來佳士得所拍賣的其他畫作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p>
站在傳統(tǒng)美術與數字繪畫融合的視角看,AI繪畫的未來無疑是值得期待的。當然,前提是在這一過程中,AI繪畫的版權問題能得到解決,如今,AI繪畫將已有的畫作、圖片等作為學習素材,版權問題如何解決?人們在AI繪畫軟件創(chuàng)作的作品,版權歸于作者還是平臺?這兩大版權問題都懸而未決,塵埃未定之前,AI繪畫前路仍然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