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三體,差評如潮,但不是原著黨的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三體,差評如潮,但不是原著黨的鍋

改編永遠都只會得到差評,除非從沒看過原著且好評的受眾數量比原著黨多上百倍。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文|張書樂

三體,成為科幻迷與二次元粉在這個春節(jié)最大的糾結。

殺青兩年后,《三體》電視劇版終于邁入開播這一步,并于1月15日晚間臺網同步上線。

開播不久后,#三體##三體贏麻了#等詞條迅速沖上微博熱搜榜。據該劇官方微博,該劇上線1小時,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值突破2.5萬,成為騰訊視頻開播熱度最快破2萬劇集,打破騰訊視頻劇集首日熱度值紀錄。

對于有不少觀眾吐槽第一集節(jié)奏太快,剪輯比較碎,對沒看過書的人不友好。

原著黨看的津津有味,但其他觀眾就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了。

事實上,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一個月前開播的《三體》動畫上。

只不過,那時候,大家都認為改編過度,導致口碑暴跌。

真的是眾口難調……

2022年12月中旬,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國產動畫《三體》日前開播,上線首日播放量就突破1億,追番量也突破了600萬,喜提全網熱搜超過100個,迅速成為年度現象級國產動畫之一。

“特效投資過億”“歷時5年打造”“B站量級最大的動畫項目” ,這些還未開播就被打上的標簽,足以見得《三體》動畫的分量。

然而,形勢很快逆轉。

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三體》動畫在豆瓣評價人數已超過10萬,評分方面則是岌岌可危,馬上就要跌破5分了,分數非常的低。

有媒體還以《三體動畫版差評率超80% 但卻賺了6個億》,對此進行點名。

“原著粉”認為改編過大,丟失了靈魂。

未看過原著的觀眾則表示,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也有觀眾吐槽,動畫人物建模丑,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種種爭議都反映出該動畫的制作方仍然有不小的改進空間。

此次動畫版上映,更讓承制方藝畫開天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zhàn)。

原本想以三體做敲門磚,奠定“中國漫威”的起步,可藝畫開天似乎起手就拿了個差評,怎么破?

對此,《商學院》雜志記者王倩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改編永遠都只會得到差評,除非從沒看過原著且好評的受眾數量比原著黨多上百倍。

顯然,三體作為情懷收割機,無法調和。

如何把握原著和改編的分寸,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出品方B站副總裁張圣晏表示:“《三體》是一部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在影像化的過程中肯定需要一定改編,進行內容填充和形象塑造,這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內容?!?/p>

藝畫開天副總裁吳林凡則表示,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主要做了填充和梳理工作,將原著中基于科學的想象用動畫呈現出來,梳理成適合影視劇呈現的結構。

然而,《三體》動畫直接從《三體2:黑暗森林》開始切入,跳過了第一部的背景敘述,失分不少。

愚以為,《三體》動畫的思路,是在原著故事樹下,通過創(chuàng)造一些適合影視、動漫呈現的內容,形成主線故事的有機串聯,讓文本和影視的轉換變得更柔和,而不是過度演義、變成一個新故事。

唯有如此,原著黨才會在印證已知故事時,又收獲更多和原著精神內容一致的新內容,產生濃郁興趣和追更欲望。

只是,這個思路最終在實際操作中走樣了。

不同于電視劇和電影,在IP改編成動漫時,本身難度表現也不一樣。

動漫較之影視而言,可以更加天馬行空和完美呈現原著的更多“幻想”,這就需要制作人員真正理解原著來達成粉絲的“最終幻想”,同時增加銜接原著上下文的新內容時,盡可能在夸張的視覺表達同時,不跳脫出原著的故事范圍。

藝畫開天確實做了嘗試,例如"粒子對撞"這一場景,雖然在原著中寥寥數語,但是在動畫中卻詳細地向觀眾展示了粒子太空對撞的經典場景。

據了解,藝畫開天方面準備了7個版本,積累了12萬字的相關筆記,并向專業(yè)的學術團隊求證其實現的可能性。

但這種嘗試過于偏離故事主干,就難免變味成了一種無聊的炫技。

此外,動畫中的中國元素,也是過分炫技而造成了一種疏離感。

例如,很多主角的生活場景都復刻了現實生活的元素,危機紀元更是仿佛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城市風光。

但這種被動畫團隊給予的不清不楚的蒸汽朋克和超現實主義結合的風景,和三體受眾普遍習慣的21世紀中的三體背景,大相徑庭,進一步帶來了和原著的割裂。

事實上,這種設定,更像為了海外傳播而有意為之,就如許多西方電影里的中國風景那樣,異化而過于陳年。

為何會如此,你懂的!

書樂以為,即使是帶有海外傳播的意味,中國元素也可以通過服裝、發(fā)型、中國獨有的建筑、造像和其他內容,見縫插針的融入到動漫中,而非一定要回到1990年代。

同時,角色設計上還可以在語言、行為習慣中,將中國元素有機結合,形成對受眾的自然傳播。

可以用強烈的東方風格來打造環(huán)境、服飾,但又通過現代或未來話題,形成一定的“錯位”,增強視覺呈現的沖擊力、也避免視覺呈現時過于不熟悉。

此外,深層傳播,還可以用西方熟悉的中國元素如熊貓、乒乓球等作為引子,逐步讓海外觀眾通過熟悉的中國元素引發(fā)興趣,漸進式的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內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三體,差評如潮,但不是原著黨的鍋

改編永遠都只會得到差評,除非從沒看過原著且好評的受眾數量比原著黨多上百倍。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文|張書樂

三體,成為科幻迷與二次元粉在這個春節(jié)最大的糾結。

殺青兩年后,《三體》電視劇版終于邁入開播這一步,并于1月15日晚間臺網同步上線。

開播不久后,#三體##三體贏麻了#等詞條迅速沖上微博熱搜榜。據該劇官方微博,該劇上線1小時,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值突破2.5萬,成為騰訊視頻開播熱度最快破2萬劇集,打破騰訊視頻劇集首日熱度值紀錄。

對于有不少觀眾吐槽第一集節(jié)奏太快,剪輯比較碎,對沒看過書的人不友好。

原著黨看的津津有味,但其他觀眾就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了。

事實上,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一個月前開播的《三體》動畫上。

只不過,那時候,大家都認為改編過度,導致口碑暴跌。

真的是眾口難調……

2022年12月中旬,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國產動畫《三體》日前開播,上線首日播放量就突破1億,追番量也突破了600萬,喜提全網熱搜超過100個,迅速成為年度現象級國產動畫之一。

“特效投資過億”“歷時5年打造”“B站量級最大的動畫項目” ,這些還未開播就被打上的標簽,足以見得《三體》動畫的分量。

然而,形勢很快逆轉。

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三體》動畫在豆瓣評價人數已超過10萬,評分方面則是岌岌可危,馬上就要跌破5分了,分數非常的低。

有媒體還以《三體動畫版差評率超80% 但卻賺了6個億》,對此進行點名。

“原著粉”認為改編過大,丟失了靈魂。

未看過原著的觀眾則表示,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也有觀眾吐槽,動畫人物建模丑,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種種爭議都反映出該動畫的制作方仍然有不小的改進空間。

此次動畫版上映,更讓承制方藝畫開天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zhàn)。

原本想以三體做敲門磚,奠定“中國漫威”的起步,可藝畫開天似乎起手就拿了個差評,怎么破?

對此,《商學院》雜志記者王倩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改編永遠都只會得到差評,除非從沒看過原著且好評的受眾數量比原著黨多上百倍。

顯然,三體作為情懷收割機,無法調和。

如何把握原著和改編的分寸,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出品方B站副總裁張圣晏表示:“《三體》是一部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在影像化的過程中肯定需要一定改編,進行內容填充和形象塑造,這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內容。”

藝畫開天副總裁吳林凡則表示,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主要做了填充和梳理工作,將原著中基于科學的想象用動畫呈現出來,梳理成適合影視劇呈現的結構。

然而,《三體》動畫直接從《三體2:黑暗森林》開始切入,跳過了第一部的背景敘述,失分不少。

愚以為,《三體》動畫的思路,是在原著故事樹下,通過創(chuàng)造一些適合影視、動漫呈現的內容,形成主線故事的有機串聯,讓文本和影視的轉換變得更柔和,而不是過度演義、變成一個新故事。

唯有如此,原著黨才會在印證已知故事時,又收獲更多和原著精神內容一致的新內容,產生濃郁興趣和追更欲望。

只是,這個思路最終在實際操作中走樣了。

不同于電視劇和電影,在IP改編成動漫時,本身難度表現也不一樣。

動漫較之影視而言,可以更加天馬行空和完美呈現原著的更多“幻想”,這就需要制作人員真正理解原著來達成粉絲的“最終幻想”,同時增加銜接原著上下文的新內容時,盡可能在夸張的視覺表達同時,不跳脫出原著的故事范圍。

藝畫開天確實做了嘗試,例如"粒子對撞"這一場景,雖然在原著中寥寥數語,但是在動畫中卻詳細地向觀眾展示了粒子太空對撞的經典場景。

據了解,藝畫開天方面準備了7個版本,積累了12萬字的相關筆記,并向專業(yè)的學術團隊求證其實現的可能性。

但這種嘗試過于偏離故事主干,就難免變味成了一種無聊的炫技。

此外,動畫中的中國元素,也是過分炫技而造成了一種疏離感。

例如,很多主角的生活場景都復刻了現實生活的元素,危機紀元更是仿佛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城市風光。

但這種被動畫團隊給予的不清不楚的蒸汽朋克和超現實主義結合的風景,和三體受眾普遍習慣的21世紀中的三體背景,大相徑庭,進一步帶來了和原著的割裂。

事實上,這種設定,更像為了海外傳播而有意為之,就如許多西方電影里的中國風景那樣,異化而過于陳年。

為何會如此,你懂的!

書樂以為,即使是帶有海外傳播的意味,中國元素也可以通過服裝、發(fā)型、中國獨有的建筑、造像和其他內容,見縫插針的融入到動漫中,而非一定要回到1990年代。

同時,角色設計上還可以在語言、行為習慣中,將中國元素有機結合,形成對受眾的自然傳播。

可以用強烈的東方風格來打造環(huán)境、服飾,但又通過現代或未來話題,形成一定的“錯位”,增強視覺呈現的沖擊力、也避免視覺呈現時過于不熟悉。

此外,深層傳播,還可以用西方熟悉的中國元素如熊貓、乒乓球等作為引子,逐步讓海外觀眾通過熟悉的中國元素引發(fā)興趣,漸進式的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內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