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個人意見 | 《滿江紅》:調配老辣的商業(yè)大餐,仍難稱佳作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個人意見 | 《滿江紅》:調配老辣的商業(yè)大餐,仍難稱佳作

這盤調配老辣的商業(yè)大餐很適合春節(jié)檔,但這些陰鷙冷厲的人物和并不舒展的故事細想之下令人五內郁結。

正文有劇透,請謹慎閱讀,推薦觀影。

《滿江紅》已經完成了對《流浪地球2》的票房反超。影片上映前,影院對古裝題材并不看好,但張藝謀對高度雜糅的類型、選角、配樂處理老辣、調配得宜,最終完全實現(xiàn)了完全服務于劇本,講述了一個非常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商業(yè)大餐,不負于他此前給自己定下的“職業(yè)導演”的名頭。

《滿江紅》最突出的特點是喜劇和懸疑的類型結合,在懸疑層面,《滿江紅》很聰明地將謎題的核心埋到了一首傳誦數(shù)百年的詞作中,沈騰飾演的張大是個小人物,但他加入岳家軍后受到感召,把生死置之度外加入了刺殺秦檜的計劃中。直到假秦檜慷慨背出《滿江紅》全文并令三軍誦讀后,觀眾被解開的不僅是懸疑,更令這種扎根于中國人心中的忠肝義膽、民族氣節(jié)推到了最高潮。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前兩個小時編劇都在曖昧地處理刺殺黨的目的,令觀眾產生刺殺秦檜除奸臣就是懸疑核心的錯覺,這實際上也讓觀眾在前面觀影中陷入了疲乏,一方面人物反水變化太多令人迷惑,另一方面懲奸除惡的戲碼觀眾已經見過不少,這個核心的命題產生的觀影吸引并不大。

然而張藝謀借易烊千璽飾演的孫均揭開謎底——殺秦檜不是目的,把岳飛的忠肝義膽傳揚天下,將奸臣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才是張大(沈騰 飾)等人的訴求。這將原本的復仇情緒戲上升到民族大義,并與至今仍在傳誦的《滿江紅》呼應起來,精準點燃了觀眾的情緒。

秦檜和他的兩個聾啞女侍衛(wèi)

另外,一遍遍具有儀式感的傳誦中,觀眾隱晦地感受到了個體記憶無法被歷史磨滅,文學與藝術力量的強大,一種“皇天不必答辯,只怕蒼生肯忘言”的回響,經歷過三年個體動蕩的生活,即便這種共情被潛藏得若有似無,觀眾也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對張藝謀而言,《滿江紅》仍在很大程度復述他的前作,從近到遠,《懸崖之上》的間諜和刑訊逼供、《影》中的替身梗、《金陵十三釵》中有氣節(jié)的藝伎、《三槍拍案驚奇》中的喜劇、《英雄》中的刺殺元素都能在《滿江紅》中看到熟悉的味道。

但相比古裝的《影》和《英雄》,張藝謀更多放棄了極致的美術、場面,騰挪空間給劇情展開,從而成就了《滿江紅》的故事性和濃烈的情感表達,片中的豫劇搖滾結合的音樂配合人物的快速跟隨式轉場,緊迫感十足且?guī)в泻谏哪囊馕叮?span>喜劇的加入則讓《滿江紅》商業(yè)化升級。

片中解謎的過程反轉不斷、人物多樣多變,雜糅的紛繁要素實際上對導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張藝謀則巧妙調配,做成了這一鍋類型交疊的大餐。

但《滿江紅》仍然很難稱得上是一部佳作。首先,《滿江紅》人物單薄,從一方面來講,故事發(fā)生在岳飛死了五年后,秦檜的奸與岳飛的忠二元對立,沒有解構歷史人物并沒有過錯,而是從電影劇本來看,人物缺少弧光,比如張譯飾演的何立陰冷毒辣,秦檜多疑陰險,這幾個人物從第一次露面就顯露出了這種特征,唯一的人物成長性都賭在了孫均身上,還是借張大的回憶淺淺著墨,刻畫力度不夠。

沈騰飾演的張大和岳云鵬飾演的武義淳

《滿江紅》首映以來,不少觀眾覺得影片像一場劇本殺游戲,有人說是歡樂情感本,有人說是陣營本。以我的觀影體驗來看,本格推理陣營本比較符合《滿江紅》的劇情,歡樂是玩家演繹,因為按導演和編劇的說法,原劇本相當嚴肅,喜劇效果是演員現(xiàn)場帶入的。

但像劇本殺并不是夸獎。首先,劇本殺和《滿江紅》的相似性優(yōu)點在于代入感很強,就電影而言,《滿江紅》靠開場和轉場的跟拍鏡頭和音樂實現(xiàn)了這一點。

然而就相似的缺點而言,不少劇本殺為了玩法多樣,導致人物單薄、反轉刻意,這都在《滿江紅》中體現(xiàn)了出來。比如前期何立對張大等人實現(xiàn)的幾次反殺,給出的理由都是相府內外他無所不知,邏輯上并不嚴謹、略顯敷衍,結尾處假秦檜的反轉更缺少伏筆。懸疑劇本需要精確控制觀眾和角色讀取的信息,用信息差營造懸疑。對電影而言,劇本的要求無疑更高更嚴謹,將人物塑造和細節(jié)刻畫讓渡于劇情的精彩反轉,顯得有些本末倒置。

另外,在這種風格中,幾位男性主角不時在殺伐前開黃腔,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唯一的女性角色藝伎瑤琴有勇有謀,但在處理她的相關戲份時,仍能看到一些即便刪掉也不影響人物塑造和劇情進展的惡趣味臺詞和劇情。此外,她全程香肩半露、頭發(fā)凌亂但唇色鮮紅,她的形象、身份、為民族犧牲的結局,與《金陵十三釵》中的玉墨都很相似,很難不讓人揣測背后的審美趣味。

還有一點不吐不快的是,《滿江紅》全片彌漫著一股陰鷙的氣息,觀影體驗難言舒適,這種陰鷙又很難稱得上是風格化和類型化,而是一種情緒。全片打戲殘忍凌厲,每隔一會兒就要砍個人,張譯飾演的何立堪稱變態(tài)惡趣味,張大、瑤琴、馬夫劉喜這幾個正面形象都經歷了非人般的凌辱、死狀慘烈,在等級森嚴的相府內做困獸之斗,沒有一絲一毫的舒展。

唯一的心境暢通時刻就是結尾宅外宅內大軍誦讀《滿江紅》,但這個過程也暗含了不少扭曲的意味。比如領讀的是秦檜經年來的替身,他在內心仰慕岳飛和《滿江紅》報國立功的氣節(jié),但多年來又在扮演一個無比陰冷毒辣的奸佞之人。宅院內的殺戮過后,“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樣的戰(zhàn)場殺伐之詞傳誦到院外的軍士口中,他們鐵板一塊般擊節(jié)跟讀,仿佛被激活了一樣,很難感受到任何人性的溫度,導致這股別扭的感覺直到結尾也并沒有舒展開來,越回想劇情,這種郁結反而越經久不散。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个人意见
这个栏目集中了我们关于娱乐圈热门话题的冷静思考,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下載界面新聞

個人意見 | 《滿江紅》:調配老辣的商業(yè)大餐,仍難稱佳作

這盤調配老辣的商業(yè)大餐很適合春節(jié)檔,但這些陰鷙冷厲的人物和并不舒展的故事細想之下令人五內郁結。

正文有劇透,請謹慎閱讀,推薦觀影。

《滿江紅》已經完成了對《流浪地球2》的票房反超。影片上映前,影院對古裝題材并不看好,但張藝謀對高度雜糅的類型、選角、配樂處理老辣、調配得宜,最終完全實現(xiàn)了完全服務于劇本,講述了一個非常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商業(yè)大餐,不負于他此前給自己定下的“職業(yè)導演”的名頭。

《滿江紅》最突出的特點是喜劇和懸疑的類型結合,在懸疑層面,《滿江紅》很聰明地將謎題的核心埋到了一首傳誦數(shù)百年的詞作中,沈騰飾演的張大是個小人物,但他加入岳家軍后受到感召,把生死置之度外加入了刺殺秦檜的計劃中。直到假秦檜慷慨背出《滿江紅》全文并令三軍誦讀后,觀眾被解開的不僅是懸疑,更令這種扎根于中國人心中的忠肝義膽、民族氣節(jié)推到了最高潮。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前兩個小時編劇都在曖昧地處理刺殺黨的目的,令觀眾產生刺殺秦檜除奸臣就是懸疑核心的錯覺,這實際上也讓觀眾在前面觀影中陷入了疲乏,一方面人物反水變化太多令人迷惑,另一方面懲奸除惡的戲碼觀眾已經見過不少,這個核心的命題產生的觀影吸引并不大。

然而張藝謀借易烊千璽飾演的孫均揭開謎底——殺秦檜不是目的,把岳飛的忠肝義膽傳揚天下,將奸臣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才是張大(沈騰 飾)等人的訴求。這將原本的復仇情緒戲上升到民族大義,并與至今仍在傳誦的《滿江紅》呼應起來,精準點燃了觀眾的情緒。

秦檜和他的兩個聾啞女侍衛(wèi)

另外,一遍遍具有儀式感的傳誦中,觀眾隱晦地感受到了個體記憶無法被歷史磨滅,文學與藝術力量的強大,一種“皇天不必答辯,只怕蒼生肯忘言”的回響,經歷過三年個體動蕩的生活,即便這種共情被潛藏得若有似無,觀眾也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對張藝謀而言,《滿江紅》仍在很大程度復述他的前作,從近到遠,《懸崖之上》的間諜和刑訊逼供、《影》中的替身梗、《金陵十三釵》中有氣節(jié)的藝伎、《三槍拍案驚奇》中的喜劇、《英雄》中的刺殺元素都能在《滿江紅》中看到熟悉的味道。

但相比古裝的《影》和《英雄》,張藝謀更多放棄了極致的美術、場面,騰挪空間給劇情展開,從而成就了《滿江紅》的故事性和濃烈的情感表達,片中的豫劇搖滾結合的音樂配合人物的快速跟隨式轉場,緊迫感十足且?guī)в泻谏哪囊馕叮?span>喜劇的加入則讓《滿江紅》商業(yè)化升級。

片中解謎的過程反轉不斷、人物多樣多變,雜糅的紛繁要素實際上對導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張藝謀則巧妙調配,做成了這一鍋類型交疊的大餐。

但《滿江紅》仍然很難稱得上是一部佳作。首先,《滿江紅》人物單薄,從一方面來講,故事發(fā)生在岳飛死了五年后,秦檜的奸與岳飛的忠二元對立,沒有解構歷史人物并沒有過錯,而是從電影劇本來看,人物缺少弧光,比如張譯飾演的何立陰冷毒辣,秦檜多疑陰險,這幾個人物從第一次露面就顯露出了這種特征,唯一的人物成長性都賭在了孫均身上,還是借張大的回憶淺淺著墨,刻畫力度不夠。

沈騰飾演的張大和岳云鵬飾演的武義淳

《滿江紅》首映以來,不少觀眾覺得影片像一場劇本殺游戲,有人說是歡樂情感本,有人說是陣營本。以我的觀影體驗來看,本格推理陣營本比較符合《滿江紅》的劇情,歡樂是玩家演繹,因為按導演和編劇的說法,原劇本相當嚴肅,喜劇效果是演員現(xiàn)場帶入的。

但像劇本殺并不是夸獎。首先,劇本殺和《滿江紅》的相似性優(yōu)點在于代入感很強,就電影而言,《滿江紅》靠開場和轉場的跟拍鏡頭和音樂實現(xiàn)了這一點。

然而就相似的缺點而言,不少劇本殺為了玩法多樣,導致人物單薄、反轉刻意,這都在《滿江紅》中體現(xiàn)了出來。比如前期何立對張大等人實現(xiàn)的幾次反殺,給出的理由都是相府內外他無所不知,邏輯上并不嚴謹、略顯敷衍,結尾處假秦檜的反轉更缺少伏筆。懸疑劇本需要精確控制觀眾和角色讀取的信息,用信息差營造懸疑。對電影而言,劇本的要求無疑更高更嚴謹,將人物塑造和細節(jié)刻畫讓渡于劇情的精彩反轉,顯得有些本末倒置。

另外,在這種風格中,幾位男性主角不時在殺伐前開黃腔,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唯一的女性角色藝伎瑤琴有勇有謀,但在處理她的相關戲份時,仍能看到一些即便刪掉也不影響人物塑造和劇情進展的惡趣味臺詞和劇情。此外,她全程香肩半露、頭發(fā)凌亂但唇色鮮紅,她的形象、身份、為民族犧牲的結局,與《金陵十三釵》中的玉墨都很相似,很難不讓人揣測背后的審美趣味。

還有一點不吐不快的是,《滿江紅》全片彌漫著一股陰鷙的氣息,觀影體驗難言舒適,這種陰鷙又很難稱得上是風格化和類型化,而是一種情緒。全片打戲殘忍凌厲,每隔一會兒就要砍個人,張譯飾演的何立堪稱變態(tài)惡趣味,張大、瑤琴、馬夫劉喜這幾個正面形象都經歷了非人般的凌辱、死狀慘烈,在等級森嚴的相府內做困獸之斗,沒有一絲一毫的舒展。

唯一的心境暢通時刻就是結尾宅外宅內大軍誦讀《滿江紅》,但這個過程也暗含了不少扭曲的意味。比如領讀的是秦檜經年來的替身,他在內心仰慕岳飛和《滿江紅》報國立功的氣節(jié),但多年來又在扮演一個無比陰冷毒辣的奸佞之人。宅院內的殺戮過后,“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樣的戰(zhàn)場殺伐之詞傳誦到院外的軍士口中,他們鐵板一塊般擊節(jié)跟讀,仿佛被激活了一樣,很難感受到任何人性的溫度,導致這股別扭的感覺直到結尾也并沒有舒展開來,越回想劇情,這種郁結反而越經久不散。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