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近日,安徽貝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貝克制藥)向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遞交了招股書,國元證券為保薦機構。
上市前,貝克制藥就因其下一款首仿新冠治療藥物火了一把,引發(fā)了不小爭議。
2000萬研發(fā)新冠仿制藥,是否侵權?
據招股書披露,貝克制藥旗下莫那匹拉韋膠囊(0.2g)系新冠治療藥物,目前該產品已經完成臨床試驗,并申報至國家藥監(jiān)局。
據了解,莫那匹拉韋膠囊(0.2g)是一款仿制藥,商品名為“長火”,原研廠商為默沙東日本子公司MSD K.K,原研藥品名稱為利卓瑞/LAGEVRIO(莫諾拉韋膠囊/molnupiravir)。
據安徽省內媒體《江淮晨報》2022年5月報道,莫那匹拉韋膠囊(0.2g)是默沙東的新冠特效藥Molnupiravir的首仿藥物。貝克制藥技術總監(jiān)柏俊當時提到,2022年6至8月,貝克制藥即將在安徽省內一三甲醫(yī)院開展該藥物的臨床試驗,預計3個月完成臨床試驗后,9月份向國家相關部門申請注冊批準,有望在2022年內供應國內市場。
但截至目前,公司莫那匹拉韋膠囊(0.2g)尚未在中國內地獲批。根據貝克制藥外貿部相關人士對媒體回應,莫那匹拉韋膠囊(0.2g)是以莫諾拉韋為主原料合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貝克制藥未獲得原研藥廠商默沙東公司的授權仿制。
1月20日,MPP在官網宣布與27家藥企業(yè)簽署許可協(xié)議,允許其向105個中低收入國家/地區(qū)生產及供應默沙東抗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其中,復星醫(yī)藥、龍澤制藥、博瑞醫(yī)藥(688166.SH)、上海迪賽諾以及朗華制藥5家中國藥企獲得仿制資格。前四家獲授權生產Molnupiravir原料藥和成品藥,朗華制藥則獲許生產原料藥。這之中并沒有貝克制藥。
2022年12月29日,默沙東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莫諾拉韋膠囊(商品名稱:利卓瑞/LAGEVRIO)已獲國家藥監(jiān)局附條件批準進口注冊。

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到的三篇默沙東公司在中國的肺炎藥物相關專利,均處于公開,實質審查狀態(tài),尚未獲得授權。

那么,貝克制藥生產莫那匹拉韋膠囊(0.2g)是否存在潛在的侵權風險?
此前,上海市匯業(yè)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唐嘉偉律師對界面新聞表示:若默沙東化合物專利通過審查,則將在國內進入保護期。原研藥企在國內獲得授權后,可以追溯仿制藥企此前的侵權行為。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高曉麗對界面新聞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三條,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后,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fā)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目前,未檢索到默沙東公司相關授權專利,專利獲得授權后默沙東公司有權利發(fā)起侵權訴訟,或者阻止藥物審批,也可以追訴公布后至未授權階段的適當的專利使用費用。
換句話說,若默沙東公司在中國的肺炎藥物專利獲授權,貝克制藥旗下莫那匹拉韋膠囊(0.2g)上市可能面臨侵權風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20修正)第七十六條第一款:藥品上市審評審批過程中,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與有關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因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的專利權產生糾紛的,相關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就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技術方案是否落入他人藥品專利權保護范圍作出判決。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可以根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作出是否暫停批準相關藥品上市的決定。
風險之前,貝克制藥為何還如此急切的申報注冊?
2022年,受益于新冠藥物市場需求爆發(fā),不少外資企業(yè)依靠新冠藥物研發(fā)賺的盆滿缽滿。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輝瑞Paxlovid銷售額達到189億美元,默沙東Molnupiravir銷售額為57億美元,吉利德Veklury銷售收入為39億美元。
據國家衛(wèi)健委消息,截至2022年12月13日,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約36.99萬例,累計死亡病例約0.52萬人。新冠藥物在國內仍面臨較大的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貝克制藥莫那匹拉韋膠囊(0.2g)和莫那匹拉韋原料藥研發(fā)預算金額分別僅為1130萬元和700萬元,合計不超過2000萬元,其中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支出合計681.6萬元。免去了原研藥的高研發(fā)投入,貝克制藥此番申報注冊或許也想“搏一搏”。
安徽貝克制藥技術總監(jiān)柏俊曾對媒體表示,目前,企業(yè)已經準備了部分生產線用以生產莫那匹拉韋,年產預估能達到2億粒。同時,根據需要,公司也可調動更多資源,可將年產量拓展至20億粒。若該藥品上市不成功,這部分產線該如何處置?
此外,高曉麗律師提到:為了公眾健康目的,對取得專利權的藥品,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制造并將其出口到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國家或者地區(qū)的強制許可。但目前未檢索到國內關于藥品的強制許可案例。建議跟權利人協(xié)商,獲得生產、銷售許可。
競爭對手也是供應商、客戶?迪賽諾與公司互換技術
界面新聞注意到,上述獲得默沙東Molnupiravir仿制資格的5家中國藥企中,涵蓋了貝克制藥的競爭對手——上海迪賽諾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下稱:迪賽諾)。
貝克制藥是一家專注于治療艾滋病、乙肝、新冠等抗病毒藥物領域的化學藥物研發(fā)、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yè)。由于與國內制藥企業(yè)相比,貝克制藥與迪賽諾在抗艾滋病類藥物數量及品種上均屬于第一梯隊,因此公司在招股書中將迪賽諾披露為競爭對手。
國家疾控中心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招標中標情況顯示,2019年至2021年迪賽諾中標金額分別為6.97億元、4.04億元和5.97億元;高于貝克制藥對應中標金額1.13億元、4.43億元和1.04億元。
在抗乙肝丙類主要企業(yè)中,貝克制藥與迪賽諾國內獲批產品數量一致,均為3個,其中兩款藥物名稱及規(guī)格相同,分別為拉米夫定片(0.1g)和替諾福韋片(0.3g)。
同時,迪賽諾還是貝克制藥的前五大客戶及前五大供應商。貝克制藥報告期內向迪賽諾采購原料藥及原材料,并向其銷售中間體等產品。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向迪賽諾采購β-胸苷、薄荷腦、依非韋倫金額分別為1619.49萬元、1.06億元和2044.25萬元,占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23%、40.24%、20.44%;同時,公司又將中間體賣給迪賽諾,各期對應銷售額分別為3053.19萬元、3158.58萬元和1247.79萬元,銷售占比分別為8.13%、5.78%、6.67%。
值得注意的是,貝克制藥還存在與迪賽諾開展技術互換情形。招股書顯示,公司其他應付款按款項性質列示的技術互換往來金額中,2019年、2020年分別高達1000萬元、5000萬元,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均分別支出150.94萬元。

根據貝克制藥簽訂的技術互換及轉讓合同,公司全資子公司貝克生物與上海諧生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誠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徐勝平、戴爽簽訂了《關于藥品技術開發(fā)(奧司他韋、司來吉蘭)的交易框架協(xié)議》。
據披露,貝克生物于2019年8月6日與江蘇誠康藥業(yè)有限公司簽訂了“司來吉蘭制劑工藝的技術”相關《技術轉讓合同》;于2021年1月6日與上海諧生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奧司他韋原料藥及膠囊技術”相關《藥品技術轉讓合同》。

天眼查顯示,上海諧生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疑似實際控制人系戴爽,她同時也是江蘇誠康藥業(yè)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創(chuàng)諾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監(jiān)事。

值得注意的是,戴爽也是迪賽諾實際控制人之妻,目前持有貝克制藥1.86%的股份。
對于迪賽諾與貝克制藥之間存在的上述三類交易,公司稱:相關交易均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具有必要性和公允性。
根據招股書披露,貝克制藥是“原料藥+制劑”生產及研發(fā)體系,掌握了從原料藥到制劑的全產業(yè)鏈核心技術。基于此,公司向迪賽諾采購原料藥基于何種原因?迪賽諾與貝克制藥之間有何關聯(lián)?
招股書顯示,貝克制藥設立于2007年,設立以來的研發(fā)藥物主要為仿制藥,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在研藥物共23個,其中仿制藥17個(含一致性評價和在申報注冊藥品),Ⅰ類新藥 5 個,Ⅱ類新藥 1 個,均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公司闖關科創(chuàng)板科技含金量夠嗎?
股東低價轉讓股權退出,實控人被爆行賄過往
2007年4月30日,貝克制藥前身貝克有限成立。報告期初,第一大股東貝克藥業(yè)出資占比為59.91%,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西藏佳績、QVT,出資額分別為135.12萬美元和133.80萬美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上市前,股東QVT低價轉讓全部股權并退出。
招股書顯示,2021年6月公司報告期內第三次股權轉讓時,QVT將其對公司的133.8萬美元出資額分別轉讓給了阜陽建投、太和國投、安徽十月、晉江十月、寧波十月,轉讓價為123.32元/1美元注冊資本,該筆轉讓價格低于2022年12月貝克制藥報告期內第二次股權轉讓價格151.00元/1美元注冊資本。

2007年9月貝克藥業(yè)、貝克有限曾與QVT簽訂對賭協(xié)議,協(xié)議包含風險投資的鼓勵及約束機制、貝克藥業(yè)特別保證、風險資金的退出貝克藥業(yè)(含貝克制藥)的陳述和擔保、貝克藥業(yè)(含貝克制藥)自然人股東的陳述和擔保等,目前該協(xié)議已終止。
此外,貝克制藥實控人王志邦被爆出商業(yè)賄賂往事。
根據《法制日報》2014年的報道,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原縣委書記劉家坤在職期間多次利用職務之便給貝克制藥以便利,貝克制藥實控人王志邦涉嫌行賄。
報道內容顯示,2008年至2011年,貝克有限董事長王志邦為感謝及獲得劉家坤的幫助和支持,多次向劉家坤提出按照一股一元的價格送給劉家坤原始股,劉家坤表示要現金入股。
2011年4月,劉家坤安排情婦趙曉莉攜帶現金50萬元到王志邦的公司辦理入股事宜。王志邦安排公司工作人員為趙曉莉辦理虛假招工手續(xù),向趙曉莉出具50萬元的借條,并將借條日期提前至2008年6月19日,以此計算出借款利息為35萬元。之后,劉家坤以趙曉莉的名義與貝克制藥簽訂了保密暨禁止競業(yè)協(xié)議書(即持股協(xié)議書),使趙曉莉持有該公司35萬股原始股。
2007年至2011年,劉家坤多次向太和縣房地產管理局、太和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太和縣環(huán)境保護局等單位打招呼,使公司順利辦理了房產證、土地證,并對貝克制藥因違反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定被查處一案予以關照,將貝克制藥從公開公布的違規(guī)排污企業(yè)名單中撤下。
2011年至2012年8月,經劉家坤協(xié)調、安排,貝克制藥申報安徽省財政廳產業(yè)振興和技術改造建設項目順利獲得批準,并得到技術改造資金。
2011年8月,在劉家坤的安排下,太和縣委、縣政府出臺相應文件,為貝克制藥上市改制提供政策支持,并安排太和縣人民政府用縣財政預算外資金為貝克制藥向銀行貸款提供擔保。2012年,劉家坤為貝克制藥的擴建用地,安排太和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協(xié)調解決其他企業(yè)的搬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