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沒落的奧康,時代的溫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沒落的奧康,時代的溫商

擺在奧康面前的不止有長達十年的業(yè)績不振,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皮鞋行業(yè)的青黃不接。

圖片來源:奧康國際官網

文 | 觀潮新消費 行藏

編輯 | 杜仲

曾經“行業(yè)第一股”象征著時代先鋒,如今這個標簽往往成為沒落的象征。

比如頭頂“男皮鞋第一股”,率先推行連鎖專賣模式的奧康國際,其營收已連續(xù)十年幾無波動,凈利潤也開始由盈轉虧。

近日,奧康國際發(fā)布2022年度業(yè)績預告,公告顯示,2022年度奧康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1039.74%-1215.94%。但擺在奧康面前的不止有長達十年的業(yè)績不振,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皮鞋行業(yè)的青黃不接。

當戶外運動成為浪潮,年輕人滿滿當當的鞋柜也很難給皮鞋留下容身地。

01 陷囹圄

繼連續(xù)3年扣非凈利潤為負后,2022年,奧康的虧損局面延續(xù)到了歸母凈利潤,業(yè)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為-3.2億元~3.8億元,扣非凈利潤為-3.76億元~4.36億元。

對于虧損,奧康在公告中給出三點解釋。

首先是受疫情影響年收入下降,同時對經銷商與合營商因疫情造成的影響給予一定的補貼。

盡管年度業(yè)績預告中沒有提到營收,但從三季報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奧康的營收只比去年下降了1.65%,即使上半年遭疫情重創(chuàng),但營收也只微降了3.71%,因此利潤受損,補貼要承擔不少責任。

其次,公司實施品牌戰(zhàn)略升級,在廣告投放、業(yè)務宣傳、形象升級方面的投入增加較多。

三季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奧康國際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為7.85億元,增速高達36.23%,遠超營收,占同期營收比達37.26%。此外,半年報顯示,奧康銷售費用中廣告費同比增加195.49%。

(圖源:奧康國際2022年半年報)

最后,根據初步減值測試結果,公司對持有的蘭亭集勢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4200萬元左右,具體評估結果以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為準。

2015年7月23日,奧康國際通過擬設立的香港子公司斥資4.8億元投資蘭亭集勢,但后者發(fā)展不盡人意,其股價從23.38美元跌到如今常年在1美元附近徘徊,也讓奧康吃盡了投資不利的苦頭。

事實上,即便沒有上述因素,奧康業(yè)績不振也早已擺在臺面。

奧康上市以來的業(yè)績可以用“出道即巔峰”形容,上市那年(2012年)營收達到34.55億元,之后多年中營收破30億的年份屈指可數;2015年曾短暫“中興”,營收和凈利同比增長11.92%和51.1%,但仍沒能突破2012年的水平,此后更是一路下滑。

2019年,奧康營收再降至30億元以下,并首次出現了扣非凈利潤由正轉負,由此開啟了奧康延續(xù)至今的扣非凈利潤虧損。

從歷年財報來看,奧康的基本盤在線下,線下營收能占到80%左右,因此門店生意的好壞基本決定了奧康每年的業(yè)績。

(圖源:奧康國際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

而近幾年受疫情影響,奧康門店持續(xù)萎縮,2022年三季報顯示,奧康國際國內實體門店數量合計2508家,而2021年年末,奧康國際國內實體門店數量還有2614家,三個季度凈關店106家。

事實上門店量下滑早在疫情前便有顯現,2016年末至2021年末,公司門店數量分別為3148家、3086家、2989家、2907家、2684家和2614家。

此外,盡管奧康先后拿下了斯凱奇和彪馬的代理權,但目前來看其營收貢獻度仍然有限,2022年三季報顯示,斯凱奇營收占比只有10%左右,彪馬更是沒有具體的統(tǒng)計數字,兩大品牌門店量之和甚至比不上奧康的零頭。

踏著皮鞋走進資本市場的奧康,在歷經十年周期后能拿出手的還是那雙皮鞋,只不過,當初的皮鞋不再锃亮,奧康離“男皮鞋第一股”的光環(huán)也越來越遠。

02 兩把火

歷史上,以火焚處理商品并不多見,民國時期曾以此法抵制洋貨,80年代也發(fā)生過一次,只是,那次被扔進烈火中的恰恰是當年受保護的民族工商業(yè)。

1987年的夏天,杭州市武林廣場燃起了熊熊大火,縱火者是杭州市工商局,被烈火焚燒的是5000雙溫州劣質鞋。

據史料記載,這把大火的導火索是時任商務部部長胡平,那一年胡平的女兒在武漢一家商場買了一雙皮鞋,僅穿了一天鞋底就開了膠,身為商務部長,胡平自覺臉上無光。

新華社記者后來以此為題寫了報道,國家開始出手打假,1990年,原輕工業(yè)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將溫州產皮鞋列為重點整治對象。

盡管后來胡平澄清,當年女兒買的那雙“晨昏鞋”(寓意“早上穿晚上壞”)并非溫州所產,但對打假卻毫不含糊,“那次打假,一點兒也沒有冤枉溫州?!?/p>

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多年后仍對當時的溫州鞋業(yè)記憶深刻:“很多鞋廠的老板們就把紙板塞進鞋里,這種鞋不能浸水,不能走遠路,少則一天,多則五六天,鞋子肯定齜牙咧嘴?!?/p>

根據溫州市標準計量局在1989年對溫州鞋剝離強度的檢測,合格率只有不到30%,全能型合格率更是低到只有10%。

打假開始后,溫州鞋成為全市場的“過街老鼠”,不少溫州商販不得不冠以“上海鞋”等其他地市的名字,鄭秀康曾拿著自家產的真皮皮鞋進商場卻被一把攔住:“不是你的鞋不好,是你的出身不好?!?/p>

鞋把溫州商人逼到了退無可退的絕境,背水一戰(zhàn)成為唯一的選擇,正如《溫州一家人》封面語所述:經歷過絕境,但不曾絕望。

奧康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王振滔便是“不信邪”的那一批。

在那之前,王振滔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和許多溫州商人并無太大不同,白手起家,靠著靈光的頭腦迅速發(fā)跡,那場風波后,他性格中倔強甚至有點軸的特質逐漸顯現。

打假浪潮中,奧康的皮鞋也因為帶上溫州的烙印,被工商局查封,4000多雙上乘皮鞋以5元一雙的價格被賤賣,盡管王振滔后來告贏了工商局,但也只獲得了2000元的賠償。

跌入谷底的王振滔堅信問題出在“鞋”上,而不是“溫州”,拿著東拼西湊的錢,王振滔決定從零開始,“溫州人如果連鞋子都做不好,還能夠做什么?”

為了奪回溫州鞋的信譽,王振滔帶著奧康鞋在柜臺前貼出大紅告示:如果鞋子六個月保質期內出現質量問題,他將以一賠二。

王振滔的誠意為他贏來了第一位顧客,也贏得了媒體的報道,王振滔帶去的4000雙皮鞋,不到10天時間就被一購而空。當年,鞋廠銷售額超過10萬元。

1998年,奧康率先改變傳統(tǒng)的“廠商聯(lián)營”模式,在業(yè)內首創(chuàng)連鎖專賣店,由此刮起了一陣連鎖專賣的風潮,也是在同一年,奧康榮獲了“中國十大真皮鞋王”稱號。

盛名在外也讓一大批頂著奧康名頭的冒牌貨充斥市場。如何處理這些假貨?王振滔心里打定了主意,要給溫州鞋扳回一城。

1999年,王振滔帶著從全各地搜剿的假冒奧康皮鞋來到杭州,一如12年前那般,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時任溫州市長評價道:“這把火可以寫進溫州的歷史?!?/p>

(圖源:奧康國際官網)

03 斗歐盟

溫州鞋大概命里帶火。

2004年,西班牙小城埃爾切發(fā)生了一起縱火案,目標是一輛裝有溫州鞋的車和一個溫州鞋商的倉庫??v火者在示威標語中寫道:“埃爾切市民們,讓我們團結起來,把埃爾切所有亞洲鞋都趕出去,把運送亞洲鞋子的集裝箱全部燒光!”

這場大火亦是那些年歐洲人制裁中國貨的縮影。

此前近十年的改良,讓溫州鞋從“晨昏鞋”成為“品牌貨”,加上勞動力成本低,讓溫州鞋成為物美價廉的象征。與此同時,外貿的大門也緩緩拉開,更具成本優(yōu)勢的溫州鞋得以遠銷海外160多個國家。

奧康也是在那幾年布局海外市場,2002年,王振滔把門店開到了美國的紐約,第二年又在國外開設分公司,并收購意大利知名鞋企品牌。

風頭正盛的奧康并未意識到危機的悄然而至。

在埃爾切,一雙本地鞋的價格可以買到三雙溫州鞋,在王振滔看來,中國貨賣給歐洲人幾乎算得上“送福利”,“我們的鞋子這么便宜賣給人家,還不讓賣,貴一點的反而還能賣?”

但他沒想到的是,溫州鞋的涌入也擠占了歐洲本土工業(yè)的生存空間。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盟便對中國出口的皮鞋實施長達10年的配額限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這一限制被解除,卻也加深了雙方的矛盾。

彼時,中國年產鞋70億雙,約占世界的70%,是世界第一大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鞋業(yè)從業(yè)人員超過220萬人,而歐洲制鞋大國西班牙每年需從中國進口1.4億雙鞋產品。

中國貨的步步深入和歐洲貨的節(jié)節(jié)敗退讓諸如意大利、西班牙等老牌鞋業(yè)大國對溫州鞋心存芥蒂,反傾銷成為他們抵制中國貨的手段。

2006年,歐盟決定自當年10月7日起,啟動實施對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稅。

反傾銷的力度立竿見影,在反傾銷稅征收的第二個月,溫州對歐盟出口皮鞋產品240多萬雙,同比下降近4成。

相關數據顯示,從2006-2010年底,由于歐盟的反傾銷稅實施,中國出口歐洲的皮鞋銷售額下滑20%,直接導致近兩萬人失業(yè)。

在這場反傾銷的浪潮中,奧康并非受損最嚴重的溫州鞋企,只能占到被訴企業(yè)總出口份額的1%-2%。但王振滔還是決定第一個跳出來,硬剛歐盟。

早在反傾銷大幕拉開之前,王振滔便參加過歐盟反傾銷“六方會談”,并作為百家鞋業(yè)代表發(fā)表中國第一個抗議歐盟鞋類反傾銷的宣言——《重慶宣言》,一個月后,王振滔更是“千里走單騎”,只身前往西班牙參加鞋業(yè)論壇,為不合理的反傾銷稅進行“游說”。

“我們不是為了哪家企業(yè)在打這場官司,是為整個中國制鞋行業(yè)和中國幾百萬制鞋工人打這場官司,更是為了中國鞋業(yè)的明天。”

盡管王振滔和他代表的中國鞋業(yè)最終勝訴了,但這個過程卻花了6年。6年中,王振滔從領著120多家企業(yè)團戰(zhàn)到最后孤身一人力斗歐盟。

盡管官司贏了,王振滔卻坦承,“在這場官司中,其實沒有成功和失敗的概念。因為打官司本身就是輸,贏了也是輸”。

現在回看,這句“贏了也是輸”或許暗指中國品牌在這場拉鋸戰(zhàn)中受到的傷害已難以挽回,在那6年里,相比于偏安一隅的歐盟,更大的挑戰(zhàn)是金融危機。

04 品牌夢

1994年,中國大幅降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讓國內市場的成本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千禧年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廉價又龐大的勞動力很快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國際大牌的長驅直入,讓溫州鞋業(yè)開始由內向外轉軌。紅蜻蜓創(chuàng)始人錢金波曾提到,國際大公司往往會拿著大訂單來,“看上哪家,全部生產線都要,條件就是為外需貼牌生產。”另一頭,國內市場鏖戰(zhàn)正酣,殺價無情,還需要管理龐大的營銷網絡。

相比之下,給國際品牌做代工賺點訂單費顯然更舒服,傳統(tǒng)的溫州商業(yè)模式,即“做市場、帶工廠”,也一路轉為“接單工業(yè)”。

但對出口的過度依賴也埋下了禍端,并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浮出水面。

商務部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2072.2億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總額12016.6億美元,下降16.0%;進口總額10055.6億美元,下降11.2%。

另據中國皮革網數據,2009年,中國皮鞋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下降21.8%和14.9%。

外需疲軟,轉回國內似乎成了唯一的選項。但習慣于做代工廠的溫州老板們,早已失去了打市場的能力,事實上,正是他們當初的選擇,讓溫州鞋業(yè)自斷雙臂。

學者周其仁在《城鄉(xiāng)中國》中這樣寫道:那一波轉型當中,長三角、珠三角的制造業(yè)普遍發(fā)生了一種“流程性”的轉變。原本的“以商帶工”,逐漸演變成專業(yè)程度極高的“接單制造”。

盡管周其仁在書中蓋棺定論地指出,由于國內城市化不足,沒有充分的內需市場能消化“世界工廠”的工業(yè)產能,導致不少工廠紛紛倒閉,但事實上,在極不光景的那幾年,依然有本土品牌逆勢而生,奧康就是其中的典范。

盡管和舅舅錢金波在事業(yè)上分道揚鑣已久,但兩人的戰(zhàn)略眼光卻始終一致,他們都意識到了“躺平接單”意味著把生死大權交由他人。

于是錢金波橫下心謝絕了所有超大訂單,并把當時已占紅蜻蜓30%產出的貼牌生產,也轉為通過自己的渠道行銷。

王振滔更是早在2003年形勢一片大好時,就發(fā)文《冬天不遙遠》告誡員工:“奧康要生產出屬于自己的世界品牌,而不是淪為國際品牌的代工廠?!?/p>

他曾形象地給OEM(貼牌代工生產)、ODM(原始設計商)和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作出區(qū)分:OEM就是別人給什么訂單就做什么,是兒子;ODM是我這里開發(fā)、你來下單,是爸爸;OBM就是自有品牌輸出,是爺爺。

“從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必須打響品牌、做強品牌,而不能一味‘為他人做嫁衣裳‘?!?/p>

秉承著“世界奧康”的宏圖,從2008年到2012年,奧康花了4年將營收從10.79億元拉到了34.55億元,成為那幾年中國品牌逆勢增長的代表。

05 失東隅

2012年,奧康國際在A股主板掛牌上市,成為“男鞋第一股”。

招股書中,奧康曾援引一組數據: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衣著支出為116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支出僅為211元。

奧康試圖借由城鎮(zhèn)化率的提高證明皮鞋需求的不斷增長,如今中國城鎮(zhèn)化率已經達到了65.22%,比上市那年翻了近一倍,但奧康近十年的業(yè)績卻沒能“水漲船高”。

海外大牌的涌入并非關鍵,畢竟Clarks、ECCO、GEOX、VALLEVERDE這幾家男士皮鞋的定價均在千元以上,而奧康和康龍則集中在299元至699元及399元至599元,高端市場和大眾市場并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

更大的原因或許在于皮鞋行業(yè)的不景氣。

近幾年戶外運動的興起,走紅了李寧、安踏等品牌,運動鞋也從純粹的運動場景延伸至日常出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皮鞋的市場,更何況皮鞋的穿著場景也有限,除商務場景外,皮鞋幾乎消失在了日常穿搭中。

華經產業(yè)研究院調研顯示,2016-2021年我國皮鞋產量從46.18億雙下降至35.24億雙。根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6年,國內皮鞋行業(yè)將收縮至17億雙。

此外,男士皮鞋行業(yè)市場集中度也在持續(xù)下滑,華經產業(yè)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男士皮鞋頭部品牌CR5從6.5%下降到了4.8%。具體到奧康,盡管其仍舊保持了龍頭地位,但市占率卻一路下滑,2021市占率已經降到了1.3%。

奧康也注意到了風向的變化并積極應對,2015年奧康拿下了美國運動鞋品牌斯凱奇在中國南方部分省市的經銷權,并揚言要在五年內開設上千家斯凱奇專賣店。

2017年斯凱奇的營收增速高達111.69%,或許斯凱奇的成功給了奧康更足的信心,同一年,奧康與INTERSPORT達成戰(zhàn)略合作,后者旗下?lián)碛羞\動品牌彪馬。

但奧康未能復制安踏在斐樂身上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奇跡,從2017年-2021年,斯凱奇的營收增速從111.69%跌到了25.24%,彪馬并未公開營收,但其門店量尚不及斯凱奇的一半。

2019年,奧康國際營收和凈利雙雙觸底,此后兩年略有回升,但扣非凈利潤卻連續(xù)三年為負,分別為-0.3億元、-0.17億元及-0.14億元,這說明奧康凈利潤的回升主要依靠非經常性損益的拉動,主營業(yè)務依然沒有起色。

重重壓力下,2021年奧康牽手君智咨詢,后者曾一手扭轉了波司登的老化趨勢,使之成為行業(yè)中老品牌年輕化的經典案例,這也讓奧康的轉型被寄予厚望。

(圖源:奧康國際官網)

2021年,奧康將品牌定位升級成“更舒適的男士皮鞋”,從品牌視覺、旗艦店升級、新品開發(fā)等多維度進行了更新,王振滔甚至親自下場直播帶貨。

為了戰(zhàn)略升級,奧康在2021年增加了72.81%的廣告費投入,連帶著銷售費用也增加了6.15%,但目前來看“鈔能力”的作用還未顯現。

06 結語

當奧康深陷虧損泥潭時,王振滔多年前投資的康華生物卻悄然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并在一個月內斬獲22個漲停板。

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但王振滔顯然不接受這個結局,他對外始終強調“奧康是大兒子”,還為“長子”發(fā)布了“百萬年薪,億元激勵”全球精英求賢令。

他也深知奧康團隊的困境所在:“經歷了太多年,讓團隊產生了惰性,是時候放入一些‘鯰魚’,讓他們加把勁?!?/p>

但無論是屬于皮鞋業(yè)還是屬于老一輩浙商的時代都在遠去,就在發(fā)稿前幾日,鄭永剛溘然長辭,和奧康一同起家的鄭秀康也于去年離世。

商業(yè)史會為奧康留下一筆,但現在,奧康顯然還不想被寫進歷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沒落的奧康,時代的溫商

擺在奧康面前的不止有長達十年的業(yè)績不振,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皮鞋行業(yè)的青黃不接。

圖片來源:奧康國際官網

文 | 觀潮新消費 行藏

編輯 | 杜仲

曾經“行業(yè)第一股”象征著時代先鋒,如今這個標簽往往成為沒落的象征。

比如頭頂“男皮鞋第一股”,率先推行連鎖專賣模式的奧康國際,其營收已連續(xù)十年幾無波動,凈利潤也開始由盈轉虧。

近日,奧康國際發(fā)布2022年度業(yè)績預告,公告顯示,2022年度奧康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1039.74%-1215.94%。但擺在奧康面前的不止有長達十年的業(yè)績不振,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皮鞋行業(yè)的青黃不接。

當戶外運動成為浪潮,年輕人滿滿當當的鞋柜也很難給皮鞋留下容身地。

01 陷囹圄

繼連續(xù)3年扣非凈利潤為負后,2022年,奧康的虧損局面延續(xù)到了歸母凈利潤,業(yè)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為-3.2億元~3.8億元,扣非凈利潤為-3.76億元~4.36億元。

對于虧損,奧康在公告中給出三點解釋。

首先是受疫情影響年收入下降,同時對經銷商與合營商因疫情造成的影響給予一定的補貼。

盡管年度業(yè)績預告中沒有提到營收,但從三季報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奧康的營收只比去年下降了1.65%,即使上半年遭疫情重創(chuàng),但營收也只微降了3.71%,因此利潤受損,補貼要承擔不少責任。

其次,公司實施品牌戰(zhàn)略升級,在廣告投放、業(yè)務宣傳、形象升級方面的投入增加較多。

三季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奧康國際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為7.85億元,增速高達36.23%,遠超營收,占同期營收比達37.26%。此外,半年報顯示,奧康銷售費用中廣告費同比增加195.49%。

(圖源:奧康國際2022年半年報)

最后,根據初步減值測試結果,公司對持有的蘭亭集勢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4200萬元左右,具體評估結果以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為準。

2015年7月23日,奧康國際通過擬設立的香港子公司斥資4.8億元投資蘭亭集勢,但后者發(fā)展不盡人意,其股價從23.38美元跌到如今常年在1美元附近徘徊,也讓奧康吃盡了投資不利的苦頭。

事實上,即便沒有上述因素,奧康業(yè)績不振也早已擺在臺面。

奧康上市以來的業(yè)績可以用“出道即巔峰”形容,上市那年(2012年)營收達到34.55億元,之后多年中營收破30億的年份屈指可數;2015年曾短暫“中興”,營收和凈利同比增長11.92%和51.1%,但仍沒能突破2012年的水平,此后更是一路下滑。

2019年,奧康營收再降至30億元以下,并首次出現了扣非凈利潤由正轉負,由此開啟了奧康延續(xù)至今的扣非凈利潤虧損。

從歷年財報來看,奧康的基本盤在線下,線下營收能占到80%左右,因此門店生意的好壞基本決定了奧康每年的業(yè)績。

(圖源:奧康國際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

而近幾年受疫情影響,奧康門店持續(xù)萎縮,2022年三季報顯示,奧康國際國內實體門店數量合計2508家,而2021年年末,奧康國際國內實體門店數量還有2614家,三個季度凈關店106家。

事實上門店量下滑早在疫情前便有顯現,2016年末至2021年末,公司門店數量分別為3148家、3086家、2989家、2907家、2684家和2614家。

此外,盡管奧康先后拿下了斯凱奇和彪馬的代理權,但目前來看其營收貢獻度仍然有限,2022年三季報顯示,斯凱奇營收占比只有10%左右,彪馬更是沒有具體的統(tǒng)計數字,兩大品牌門店量之和甚至比不上奧康的零頭。

踏著皮鞋走進資本市場的奧康,在歷經十年周期后能拿出手的還是那雙皮鞋,只不過,當初的皮鞋不再锃亮,奧康離“男皮鞋第一股”的光環(huán)也越來越遠。

02 兩把火

歷史上,以火焚處理商品并不多見,民國時期曾以此法抵制洋貨,80年代也發(fā)生過一次,只是,那次被扔進烈火中的恰恰是當年受保護的民族工商業(yè)。

1987年的夏天,杭州市武林廣場燃起了熊熊大火,縱火者是杭州市工商局,被烈火焚燒的是5000雙溫州劣質鞋。

據史料記載,這把大火的導火索是時任商務部部長胡平,那一年胡平的女兒在武漢一家商場買了一雙皮鞋,僅穿了一天鞋底就開了膠,身為商務部長,胡平自覺臉上無光。

新華社記者后來以此為題寫了報道,國家開始出手打假,1990年,原輕工業(yè)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將溫州產皮鞋列為重點整治對象。

盡管后來胡平澄清,當年女兒買的那雙“晨昏鞋”(寓意“早上穿晚上壞”)并非溫州所產,但對打假卻毫不含糊,“那次打假,一點兒也沒有冤枉溫州。”

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多年后仍對當時的溫州鞋業(yè)記憶深刻:“很多鞋廠的老板們就把紙板塞進鞋里,這種鞋不能浸水,不能走遠路,少則一天,多則五六天,鞋子肯定齜牙咧嘴?!?/p>

根據溫州市標準計量局在1989年對溫州鞋剝離強度的檢測,合格率只有不到30%,全能型合格率更是低到只有10%。

打假開始后,溫州鞋成為全市場的“過街老鼠”,不少溫州商販不得不冠以“上海鞋”等其他地市的名字,鄭秀康曾拿著自家產的真皮皮鞋進商場卻被一把攔?。骸安皇悄愕男缓?,是你的出身不好?!?/p>

鞋把溫州商人逼到了退無可退的絕境,背水一戰(zhàn)成為唯一的選擇,正如《溫州一家人》封面語所述:經歷過絕境,但不曾絕望。

奧康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王振滔便是“不信邪”的那一批。

在那之前,王振滔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和許多溫州商人并無太大不同,白手起家,靠著靈光的頭腦迅速發(fā)跡,那場風波后,他性格中倔強甚至有點軸的特質逐漸顯現。

打假浪潮中,奧康的皮鞋也因為帶上溫州的烙印,被工商局查封,4000多雙上乘皮鞋以5元一雙的價格被賤賣,盡管王振滔后來告贏了工商局,但也只獲得了2000元的賠償。

跌入谷底的王振滔堅信問題出在“鞋”上,而不是“溫州”,拿著東拼西湊的錢,王振滔決定從零開始,“溫州人如果連鞋子都做不好,還能夠做什么?”

為了奪回溫州鞋的信譽,王振滔帶著奧康鞋在柜臺前貼出大紅告示:如果鞋子六個月保質期內出現質量問題,他將以一賠二。

王振滔的誠意為他贏來了第一位顧客,也贏得了媒體的報道,王振滔帶去的4000雙皮鞋,不到10天時間就被一購而空。當年,鞋廠銷售額超過10萬元。

1998年,奧康率先改變傳統(tǒng)的“廠商聯(lián)營”模式,在業(yè)內首創(chuàng)連鎖專賣店,由此刮起了一陣連鎖專賣的風潮,也是在同一年,奧康榮獲了“中國十大真皮鞋王”稱號。

盛名在外也讓一大批頂著奧康名頭的冒牌貨充斥市場。如何處理這些假貨?王振滔心里打定了主意,要給溫州鞋扳回一城。

1999年,王振滔帶著從全各地搜剿的假冒奧康皮鞋來到杭州,一如12年前那般,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時任溫州市長評價道:“這把火可以寫進溫州的歷史?!?/p>

(圖源:奧康國際官網)

03 斗歐盟

溫州鞋大概命里帶火。

2004年,西班牙小城埃爾切發(fā)生了一起縱火案,目標是一輛裝有溫州鞋的車和一個溫州鞋商的倉庫??v火者在示威標語中寫道:“埃爾切市民們,讓我們團結起來,把埃爾切所有亞洲鞋都趕出去,把運送亞洲鞋子的集裝箱全部燒光!”

這場大火亦是那些年歐洲人制裁中國貨的縮影。

此前近十年的改良,讓溫州鞋從“晨昏鞋”成為“品牌貨”,加上勞動力成本低,讓溫州鞋成為物美價廉的象征。與此同時,外貿的大門也緩緩拉開,更具成本優(yōu)勢的溫州鞋得以遠銷海外160多個國家。

奧康也是在那幾年布局海外市場,2002年,王振滔把門店開到了美國的紐約,第二年又在國外開設分公司,并收購意大利知名鞋企品牌。

風頭正盛的奧康并未意識到危機的悄然而至。

在埃爾切,一雙本地鞋的價格可以買到三雙溫州鞋,在王振滔看來,中國貨賣給歐洲人幾乎算得上“送福利”,“我們的鞋子這么便宜賣給人家,還不讓賣,貴一點的反而還能賣?”

但他沒想到的是,溫州鞋的涌入也擠占了歐洲本土工業(yè)的生存空間。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盟便對中國出口的皮鞋實施長達10年的配額限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這一限制被解除,卻也加深了雙方的矛盾。

彼時,中國年產鞋70億雙,約占世界的70%,是世界第一大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鞋業(yè)從業(yè)人員超過220萬人,而歐洲制鞋大國西班牙每年需從中國進口1.4億雙鞋產品。

中國貨的步步深入和歐洲貨的節(jié)節(jié)敗退讓諸如意大利、西班牙等老牌鞋業(yè)大國對溫州鞋心存芥蒂,反傾銷成為他們抵制中國貨的手段。

2006年,歐盟決定自當年10月7日起,啟動實施對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稅。

反傾銷的力度立竿見影,在反傾銷稅征收的第二個月,溫州對歐盟出口皮鞋產品240多萬雙,同比下降近4成。

相關數據顯示,從2006-2010年底,由于歐盟的反傾銷稅實施,中國出口歐洲的皮鞋銷售額下滑20%,直接導致近兩萬人失業(yè)。

在這場反傾銷的浪潮中,奧康并非受損最嚴重的溫州鞋企,只能占到被訴企業(yè)總出口份額的1%-2%。但王振滔還是決定第一個跳出來,硬剛歐盟。

早在反傾銷大幕拉開之前,王振滔便參加過歐盟反傾銷“六方會談”,并作為百家鞋業(yè)代表發(fā)表中國第一個抗議歐盟鞋類反傾銷的宣言——《重慶宣言》,一個月后,王振滔更是“千里走單騎”,只身前往西班牙參加鞋業(yè)論壇,為不合理的反傾銷稅進行“游說”。

“我們不是為了哪家企業(yè)在打這場官司,是為整個中國制鞋行業(yè)和中國幾百萬制鞋工人打這場官司,更是為了中國鞋業(yè)的明天?!?/p>

盡管王振滔和他代表的中國鞋業(yè)最終勝訴了,但這個過程卻花了6年。6年中,王振滔從領著120多家企業(yè)團戰(zhàn)到最后孤身一人力斗歐盟。

盡管官司贏了,王振滔卻坦承,“在這場官司中,其實沒有成功和失敗的概念。因為打官司本身就是輸,贏了也是輸”。

現在回看,這句“贏了也是輸”或許暗指中國品牌在這場拉鋸戰(zhàn)中受到的傷害已難以挽回,在那6年里,相比于偏安一隅的歐盟,更大的挑戰(zhàn)是金融危機。

04 品牌夢

1994年,中國大幅降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讓國內市場的成本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千禧年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廉價又龐大的勞動力很快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國際大牌的長驅直入,讓溫州鞋業(yè)開始由內向外轉軌。紅蜻蜓創(chuàng)始人錢金波曾提到,國際大公司往往會拿著大訂單來,“看上哪家,全部生產線都要,條件就是為外需貼牌生產?!绷硪活^,國內市場鏖戰(zhàn)正酣,殺價無情,還需要管理龐大的營銷網絡。

相比之下,給國際品牌做代工賺點訂單費顯然更舒服,傳統(tǒng)的溫州商業(yè)模式,即“做市場、帶工廠”,也一路轉為“接單工業(yè)”。

但對出口的過度依賴也埋下了禍端,并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浮出水面。

商務部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2072.2億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總額12016.6億美元,下降16.0%;進口總額10055.6億美元,下降11.2%。

另據中國皮革網數據,2009年,中國皮鞋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下降21.8%和14.9%。

外需疲軟,轉回國內似乎成了唯一的選項。但習慣于做代工廠的溫州老板們,早已失去了打市場的能力,事實上,正是他們當初的選擇,讓溫州鞋業(yè)自斷雙臂。

學者周其仁在《城鄉(xiāng)中國》中這樣寫道:那一波轉型當中,長三角、珠三角的制造業(yè)普遍發(fā)生了一種“流程性”的轉變。原本的“以商帶工”,逐漸演變成專業(yè)程度極高的“接單制造”。

盡管周其仁在書中蓋棺定論地指出,由于國內城市化不足,沒有充分的內需市場能消化“世界工廠”的工業(yè)產能,導致不少工廠紛紛倒閉,但事實上,在極不光景的那幾年,依然有本土品牌逆勢而生,奧康就是其中的典范。

盡管和舅舅錢金波在事業(yè)上分道揚鑣已久,但兩人的戰(zhàn)略眼光卻始終一致,他們都意識到了“躺平接單”意味著把生死大權交由他人。

于是錢金波橫下心謝絕了所有超大訂單,并把當時已占紅蜻蜓30%產出的貼牌生產,也轉為通過自己的渠道行銷。

王振滔更是早在2003年形勢一片大好時,就發(fā)文《冬天不遙遠》告誡員工:“奧康要生產出屬于自己的世界品牌,而不是淪為國際品牌的代工廠?!?/p>

他曾形象地給OEM(貼牌代工生產)、ODM(原始設計商)和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作出區(qū)分:OEM就是別人給什么訂單就做什么,是兒子;ODM是我這里開發(fā)、你來下單,是爸爸;OBM就是自有品牌輸出,是爺爺。

“從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必須打響品牌、做強品牌,而不能一味‘為他人做嫁衣裳‘?!?/p>

秉承著“世界奧康”的宏圖,從2008年到2012年,奧康花了4年將營收從10.79億元拉到了34.55億元,成為那幾年中國品牌逆勢增長的代表。

05 失東隅

2012年,奧康國際在A股主板掛牌上市,成為“男鞋第一股”。

招股書中,奧康曾援引一組數據: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衣著支出為116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支出僅為211元。

奧康試圖借由城鎮(zhèn)化率的提高證明皮鞋需求的不斷增長,如今中國城鎮(zhèn)化率已經達到了65.22%,比上市那年翻了近一倍,但奧康近十年的業(yè)績卻沒能“水漲船高”。

海外大牌的涌入并非關鍵,畢竟Clarks、ECCO、GEOX、VALLEVERDE這幾家男士皮鞋的定價均在千元以上,而奧康和康龍則集中在299元至699元及399元至599元,高端市場和大眾市場并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

更大的原因或許在于皮鞋行業(yè)的不景氣。

近幾年戶外運動的興起,走紅了李寧、安踏等品牌,運動鞋也從純粹的運動場景延伸至日常出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皮鞋的市場,更何況皮鞋的穿著場景也有限,除商務場景外,皮鞋幾乎消失在了日常穿搭中。

華經產業(yè)研究院調研顯示,2016-2021年我國皮鞋產量從46.18億雙下降至35.24億雙。根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6年,國內皮鞋行業(yè)將收縮至17億雙。

此外,男士皮鞋行業(yè)市場集中度也在持續(xù)下滑,華經產業(yè)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男士皮鞋頭部品牌CR5從6.5%下降到了4.8%。具體到奧康,盡管其仍舊保持了龍頭地位,但市占率卻一路下滑,2021市占率已經降到了1.3%。

奧康也注意到了風向的變化并積極應對,2015年奧康拿下了美國運動鞋品牌斯凱奇在中國南方部分省市的經銷權,并揚言要在五年內開設上千家斯凱奇專賣店。

2017年斯凱奇的營收增速高達111.69%,或許斯凱奇的成功給了奧康更足的信心,同一年,奧康與INTERSPORT達成戰(zhàn)略合作,后者旗下?lián)碛羞\動品牌彪馬。

但奧康未能復制安踏在斐樂身上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奇跡,從2017年-2021年,斯凱奇的營收增速從111.69%跌到了25.24%,彪馬并未公開營收,但其門店量尚不及斯凱奇的一半。

2019年,奧康國際營收和凈利雙雙觸底,此后兩年略有回升,但扣非凈利潤卻連續(xù)三年為負,分別為-0.3億元、-0.17億元及-0.14億元,這說明奧康凈利潤的回升主要依靠非經常性損益的拉動,主營業(yè)務依然沒有起色。

重重壓力下,2021年奧康牽手君智咨詢,后者曾一手扭轉了波司登的老化趨勢,使之成為行業(yè)中老品牌年輕化的經典案例,這也讓奧康的轉型被寄予厚望。

(圖源:奧康國際官網)

2021年,奧康將品牌定位升級成“更舒適的男士皮鞋”,從品牌視覺、旗艦店升級、新品開發(fā)等多維度進行了更新,王振滔甚至親自下場直播帶貨。

為了戰(zhàn)略升級,奧康在2021年增加了72.81%的廣告費投入,連帶著銷售費用也增加了6.15%,但目前來看“鈔能力”的作用還未顯現。

06 結語

當奧康深陷虧損泥潭時,王振滔多年前投資的康華生物卻悄然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并在一個月內斬獲22個漲停板。

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但王振滔顯然不接受這個結局,他對外始終強調“奧康是大兒子”,還為“長子”發(fā)布了“百萬年薪,億元激勵”全球精英求賢令。

他也深知奧康團隊的困境所在:“經歷了太多年,讓團隊產生了惰性,是時候放入一些‘鯰魚’,讓他們加把勁?!?/p>

但無論是屬于皮鞋業(yè)還是屬于老一輩浙商的時代都在遠去,就在發(fā)稿前幾日,鄭永剛溘然長辭,和奧康一同起家的鄭秀康也于去年離世。

商業(yè)史會為奧康留下一筆,但現在,奧康顯然還不想被寫進歷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