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真故研究室 鄭思芳
編輯 | 龔正
若問北京現在人氣最高的拍照打卡地在哪,有800年歷史的鼓樓或許能排進前三。去過的人可能都已有感觸,車水馬龍的地安門外大街兩側,拿起手機將自己與鼓樓合體的潮范年輕人,已經將鼓樓淹沒。隊伍動輒綿延200米,街區(qū)變得寸步難行。
有人說,鼓樓爆火,是因為趙雷2016年發(fā)行的那首歌《鼓樓》。實際上以鼓樓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還真不少。29年前(1994),魔巖三杰的何勇便唱出一首《鐘鼓樓》,描摹危墻倒、跳冰窟的老北京;23年前(2000),北京大妞王菲繞著鐘鼓樓、騎自行車拍攝了風尚感極強的MV《香奈兒》。這次,《真故研究室》訪問了幾位對鼓樓情有獨鐘、以此地謀生的各路小老板,請他們談了談自己心中的北京鼓樓變遷。
鼓樓的飯
北京鼓樓,連同北側的鐘樓,位于北京中軸線(2024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中)的北側起點。
作為跨越元明清三代的“時間建筑”,沒有哪兒比這兒、更能感受中國人昔時生活“暮鼓晨鐘”的優(yōu)美安排。
既然講到生活,吃永遠是第一位的。在被稱為美食荒漠的北京,鼓樓算是一眾塌房的美食地圖中挑尖的地兒。
中老年人熱愛的古早稻香村,生意好得讓人不明就里。買5、6個就要花大幾十元的仙豆糕,絲毫刺不穿文青年輕人的口袋。都市欲望男女,如果對甜品不屑于顧,則可以當街直接擼幾根孜然味滿點的羊肉串,它是可以瞬時升高情緒荷爾蒙的靈魂料理。
在這一眾美食打卡地中,菊兒人家也是一處小小的存在。
小棗是菊兒人家的老板娘。很多人初識這家位于菊兒胡同、有著16年店齡的菊兒人家,是這里的鹵肉飯。現在,菊兒人家除了最先的南鑼鼓巷店,又多開出了一家鼓樓東大街店。
實際上,小棗一家是老鼓樓,父母住在鼓樓已近50年,小棗今年39歲,長了多少歲就住了多少年。在小棗父母的家庭講述中,早在上世紀20年代,鼓樓廣場就開辟了民眾市場,商賈云集。
上世紀末,小棗父母從國企下崗后,為了補貼家用,就在鼓樓街邊賣起魚蟲。小棗自己年輕時也曾在南鑼鼓巷擺過地攤,和周遭的小商小販打成一片。在她的人生印象中,鼓樓就不曾缺過熱鬧兩個字。
后來父母摸索開了菊兒人家,起初的店鋪定位是家常飯館,“讓隔壁的中央戲劇學院學子吃飽飯”。
2018年,為了幫助父母生意,小棗也主動放下了國企多年的人事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菊兒人家的經營中。
在這期間,小棗前往臺灣地區(qū)拜師學藝,結合北方人的口味,研究出咸口鹵肉飯和改良焢肉飯。借著當時兩岸熱潮,和彼時方興未艾的短視頻,小店終于火上了網絡。
“在鼓樓這個地方,沒有內功、只想賺快錢,是不行的?!毙椪f。
在鼓樓邊住的這39年,小棗親歷了鼓樓的變化,當中也有幾次危機。
2012-2014年,鼓樓地區(qū)迎來了改建潮,2017年,北京全市對住宅的“開墻打洞”現象進行大力整治,鼓樓區(qū)域兩側沿街界面和城市空間節(jié)點都進行了更新與提升。
在這幾年里,一些耳熟能詳的店鋪地標,不得不面臨拆除,留存至今的屈指可數。
2017年,菊兒胡同也迎來改造,小棗一度以為自家店就要關門,許多像家人一樣的客人,也跟著父母一起著急。
由于二樓屬于違規(guī)建筑,母親主動請纓拆除平房二樓,最終才得以保住了菊兒人家的鋪面,這才有了2018年小棗從父母手中接過菊兒人家的故事。不過,沒了二樓的小棗一家,也就沒了床鋪,至今都是在附近租房住。
談起鼓樓的風風雨雨,小棗說,鼓樓地區(qū)的商戰(zhàn)有自己的邏輯。“那就是一定不能只注重眼前,而是要放眼長遠才行?!?/p>
鼓樓的音樂與酒
有人說,北京曾經只有三種青年:本地青年、外地青年和鼓樓青年。鼓樓青年一度成為時尚的代名詞,而成就其名號的是這里的音樂與酒。
2007年,MAO LIVEHOUSE于鼓樓東大街開業(yè),立起了鼓樓地區(qū)搖滾勝地的門面招牌。據《風尚志》描寫,MAO開業(yè)的時候,以HARD CORE(硬核)和SKA風格知名的朋克風腦濁樂隊,在周中的日子里連演3天,人滿為患。這讓到鼓樓,聽搖滾,成了當時最in的潮流。
之后,隨著老疆進酒、東岸爵士吧、 TEMPLE、DADA等酒吧枝繁葉茂,鼓樓的音樂也日益多元,民謠、爵士、后搖、電子樂等扎地而生,化音為蝶,青年們的后半夜從此屬于鼓樓。
不過隨著2017年鼓樓街區(qū)整治“拆墻打洞”,不少酒吧臨街的門窗被水泥堵上,代表性的MAO LIVEHOUSE也于2017年正式停業(yè),鼓樓青年文化一度遭遇挫傷。
但音樂與酒,是不會煙消云散的。
年輕人小帥2003年來京,2010年在鼓樓周邊開了第一家精釀酒吧。打拼了20年,時下他已成了方吧、EL NIDO、駐京辦這三家酒吧的幕后老板。
從方家胡同到壽比胡同、再到北鑼鼓巷,小帥的酒吧,離鼓樓核心越開越近。
在他眼里,鼓樓的青年文化,縱使已經迭代了幾輪,但仍舊具備自己鮮明的特色。
“五道口太學生氣,三里屯太精致,還是鼓樓最舒服。年輕人可以直接穿個大褲衩就來,喝一杯精釀,然后爛在椅子里。這是五道口、三里屯所沒有的。”
在他的設計之下,他的三家酒吧展開錯位經營。方吧主打雞尾酒,駐京辦、EL NIDO主打精釀。為了以酒會友,小帥變著花樣,把最新鮮的酒送到酒友嘴里。
他的店不定期都會玩一次“發(fā)酵罐直達”,找不同的酒廠、挑選狀態(tài)最佳的酒,三天之內直接運到店。
新鮮的酒花帶著辛辣和生味,與鼓樓的香椿、槐樹和薔薇,共同調和成味覺與視覺的沖撞。在一些年輕人看來,沒有哪一處比得上鼓樓的酒。
最近,小帥店里來了一款新酒,裝滿了10支20升的酒桶。開門前半小時酒吧門口就擠滿了人,最終只用7個半小時就見了底。這創(chuàng)下了小帥開酒吧以來的記錄。
不為借酒消愁,只為風尚而生。鼓樓的包容性也在小帥的酒吧里也得以展現。
癱坐在沙發(fā)里的上班族、談影視拉項目的中戲學生、遛彎路過的鼓樓居民。每一杯酒杯里,都有一個鼓樓私物語。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3月中下旬,小帥還聯合幾家鼓樓精釀酒吧還策劃了一場“酒鬼地圖”活動。
酒友們拿著酒鬼地圖,穿梭于鼓樓的街巷中,到7家精釀酒吧打卡。有人買了3張票帶著爸媽一起來,有人從遙遠的蘇州、海南特地請假而來,有人不識精釀但鼓樓不影響他行使湊熱鬧的天賦權力。
“酒鬼地圖”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小帥的想象,原定3、500人的規(guī)模,卻賣出了千余份的入場券,后臺不斷有新的人留言求票。
在小帥看來,188元品嘗7家精釀酒吧原價4、500的酒,年輕人沒理由不湊這個熱鬧。只令他苦惱的事是,人太多以至堵了鼓樓的胡同。
“鼓樓不僅僅是那兩個建筑,不只有趙雷唱的那一輛107路電車,它背后有非常豐富多元的文化,我們就是其中一部分,先鋒的年輕人就要來這兒混,才是在北京待過的年輕人。”
小帥說,鼓樓收留了曾經北漂的他,也收留了那些自稱鼓樓青年的年輕人。
鼓樓的老人與新客
鼓樓的煙火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搬到這里居住,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謀生。
現在對很多待在北京的年輕人而言,在這奮斗已經有點斷了有朝一日、大富大貴的念想,而只是為了有一段青春體驗。
阿岳2020年搬來鼓樓,是附近古著店的老板,店鋪采取預約制,所以鼓樓現在的人氣并不影響店內的生意。
在阿岳的生活設計中,鼓樓周遭是她每日傍晚遛狗遛彎兒的寶地,不過隨著現在鼓樓核心區(qū)已經被行人填滿,遛狗路線被迫轉移。
“我自己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是,2020年搬來鼓樓后,我就感覺最近這一段時間的人,比過去幾年加起來的都多?!?/p>
人滿為患,傷了居住體驗,不過卻聚攏了人氣與買氣。
小叔是鼓樓網紅店仙豆菓夫的店長,一個滿臉褶子的中年大叔。這家店才開一年多,因為多位博主的探店,他家賣的仙豆糕在社交平臺上爆火。隊伍最長的時候,據說要花2個多小時才能買到人氣的芋泥乳酪球。
本來店里安排有外賣服務、預訂自提單、閃送跑腿,后來全被取消,想吃的人只能來現場排隊。
“其實幾個月前還不是這幅景象。前幾年疫情,又趕上市政工程改造,整條街店面被圍起了腳手架,那時都沒什么人?!毙∈寤貞洝?/p>
如今卻如夢一場。突然的爆火,加重了鼓樓的隊伍擁堵,也為所有坐著公交車、隔著車窗疾駛而過的人留下了“這里或許有美食”的周末念想。
因為人氣飆升,鼓樓也催生了“擺攤攝影”的半低攤式經濟。
劉一碗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鼓樓年輕人,從小就住在這兒,鼓樓這么受歡迎還是她第一次見。
她以前從事教培行業(yè),后來行業(yè)遇到政策變化而失業(yè)。近一年,她就帶著一塊寫有“擺攤攝影”的牌子,在自家門口謀起了生。
糖葫蘆、北冰洋、氣球、鮮花,都是她的攝影道具。當天帶哪個道具出門,全看自己心情。
北京城管當然不會接受這種搞擦邊的占道行為,沒過多久,就沒收了她的招牌。不過這似乎并不影響她的生意。
劉一碗說:“哪怕自己上前隨意問路人拍不拍照,也會有人愿意。10元2張照片,連續(xù)三個小時不斷,也能入賬2、300元?!?/p>
拉三輪黃包車的趙師傅今年60多歲。30多年前,趙師傅印刷廠下崗,從山東初來北京,干過電焊、掃過大街、做過保安,后來就在鼓樓拉起了黃包車,一做就是30年。
全國游客都知道,北京人的侃與貧,是本地的民情文化,不管你老家是來自東西南北,從事這門子服務業(yè),說不樂游客就不行。
為了邊拉車、邊能跟游客講個好故事,趙師傅專門拜師學了一口說話的本事。
大到名人故居、明清舊事,小到一塊磚瓦、一排電表和一瓶二八醬,每個都能說上一段過往。說多了,也就能倒背如流。即便遇到一個迷糊的家長問胡同里的幼兒園怎么走,趙師傅手往東邊一指,也能無縫接起剛才卡殼的故事。
“還是拉車最自由,鼓樓最舒服?!壁w師傅說,只是現在鼓樓的熱,他也是30年第一次見,原本走街串巷靈活矯捷的黃包車也跑不起來了。
鼓樓為什么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關鍵是不管彼此的人生火不火,鼓樓都永遠矗立在這,俯瞰眾生。相比較于主體的多變,客體的篤定,總是更令人神往與想象。
不管累了、困了、餓了,來鼓樓就對了。它像一個圖騰式的地標,防止人們突然找不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