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市值蒸發(fā)超1000億,靠向AI熱點,“藥茅”該如何突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市值蒸發(fā)超1000億,靠向AI熱點,“藥茅”該如何突圍?

想要走出低谷期,云南白藥仍需另尋他法了。

文|侃見財經

4月13日,云南白藥對外披露公告,稱中藥資源事業(yè)部的數字三七產業(yè)平臺深度連接用戶與三七產業(yè)參與者,目前已升級到了2.0版,開始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

今年以來,伴隨著人工智能成為大風口,概念股紛紛飆漲,而這一次云南白藥主動表態(tài)自己已經運用上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不過,在公告披露的次日,云南白藥的股價卻僅小幅高開了0.02%,盤中漲幅最高也只有0.52%,最終收盤下跌0.04%,甚至還跑不贏上證指數。

作為中藥老字號、曾經的“藥茅”,云南白藥居然主動“蹭”起了熱點,著實讓人感到意外,但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最近兩年,云南白藥正面臨著業(yè)績下滑、投資巨虧、股價大跌等多重壓力。不過,從股價表現來看,“蹭”AI的熱點并不能讓云南白藥走出困境,想要走出低谷期,云南白藥仍需另尋他法。

陷投資“后遺癥”

近兩年來,無論是看業(yè)績還是股價,云南白藥的表現都不是太好。

先看業(yè)績方面,2022年云南白藥實現營收為364.9億,同比僅增長0.31%,營收增速創(chuàng)出了自2014年以來的新低;實現凈利潤為30.01億,同比增長7%,跟去年-49.15%的凈利潤增速相比明顯好轉,但主要還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的緣故;實現扣非凈利潤為32.32億,同比下降了3.23%,表現也并不理想。

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凈利潤來看,這份財報都在突出一個重點:云南白藥已經出現“增長瓶頸”了。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云南白藥就已經出現了增長乏力的跡象,例如在2016年時,云南白藥的營收增速就突然下滑到了8.06%,凈利潤增速也下滑到了5.38%,而就在2年前的2014年,云南白藥的營收增速還高達18.97%,凈利潤增速也有7.95%,從現在回過頭看,當時的云南白藥其實已經“觸頂”了。

不過,在2019年完成混改之后,云南白藥找到了解決增長放緩的“速效方法”——引入了“股神”陳發(fā)樹的云南白藥開始在二級市場大舉投資,由于2019-2020年二級市場持續(xù)走強,云南白藥在這兩年收益頗豐。

根據財報顯示,在2019-2020年,云南白藥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分別達到2.27億元、22.4億元,而投資凈收益則更是高達14.7億元、3.92億元,合計金額高達16.97億元、26.32億元。

也正是因為在二級市場“大殺四方”,2019和2020年云南白藥的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9.75%、31.85%,投資所帶來的優(yōu)秀業(yè)績,讓大家逐漸忽視了云南白藥已經“觸頂”的事實,不少投資者甚至認為云南白藥即將迎來“第二春”——直到2021年投資市場大跌、云南白藥業(yè)績暴雷,大家這才如夢初醒。

2021年,受到投資市場全面大跌的影響,云南白藥業(yè)績“暴雷”——當年的凈利潤僅為28.05億,同比大幅下滑49.15%,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高達19.29億。而在二級市場上巨虧之后,云南白藥又開始主動“去投資化”,在發(fā)布會上公開聲明將逐漸減少在二級市場上的投資金額,直至退出為止。

不過,這幾年先是大舉布局投資,而后又慢慢退出,已經耗費了云南白藥的精力,一頓“折騰”下來,本來還能維持在10%左右的營收增速,2022年卻直接跌到了0.31%,主營業(yè)務的增長壓力可想而知。

再看向股價方面,截至2023年4月14日收盤,云南白藥股價報收55.8元/股,總市值僅為1003億,市值較高點已經蒸發(fā)超過了1000億,跟片仔癀1697億的總市值相差甚遠,而且隨著近年來同仁堂股價的持續(xù)走高,其750億的總市值距離超越云南白藥也是越來越近了。

主業(yè)乏力,牙膏也賣不動了

從財報來看,2022年云南白藥確實在主動縮減二級市場方面的投入。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相較2021年底,云南白藥減持或清倉了大部分持有的股票。截至2022年四季度,云南白藥還持有小米集團、中國抗體、雅各臣科研制藥以及健倍苗苗四只股票,這四只個股均為港股,云南白藥持股份額分別為1.10億股、5035.8萬股、2.00億股和2500.00萬股。

而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云南白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24.16億,相較于2021年減少了23.04億,相較于2020年的112.3億則更是減少了88.14億,很顯然云南白藥的確是在“主動減倉”。

然而,雖然投資上的問題大部分已經得到了解決,但主營業(yè)務持續(xù)走弱的問題,云南白藥卻并沒有解決。

在上面的內容中已經有提到,2022年云南白藥的營收增速僅為0.31%,這是其自2014年以來首次創(chuàng)出這么低的營收增速,僅看營收這一項數據,都足以證明云南白藥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瓶頸了。

從具體業(yè)務來看,2022年云南白藥的兩大主營業(yè)務——商業(yè)銷售收入和工業(yè)銷售收入分別為236.5億和127.7億,而在去年同期,這兩項主營業(yè)務分別為235.8億和127億,換算下來,2022年云南白藥的商業(yè)銷售收入僅增長0.3%,工業(yè)銷售收入則下滑了0.55%,兩項業(yè)務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了。

此外,作為云南白藥的一大盈利支柱,云南白藥牙膏的銷量在2015年之后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根據媒體報道,2015-2017年云南白藥的牙膏銷量分別約為2.47億支、2.79億支、2.97億支,分別同比增長20%、13%、7%左右,而在牙膏銷售額增速方面,2021年云南白藥的牙膏銷售額增速僅為9.7%。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云南白藥的應收賬款高達90.9億元,相較于2021和2020年的71.84億以及35.54億明顯增加,且近兩年云南白藥的應收賬款明顯在走高,這意味著云南白藥的經營狀況在惡化。

從各項數據來看,在解決了“投資化”這個問題之后,云南白藥下一步面對的則是主營業(yè)務疲軟的問題,然而想要解決“投資化”的問題還算容易,只要把股票慢慢賣掉就好了;但是面對主營業(yè)務疲軟的問題,云南白藥顯然就沒有那么容易可以解決了。

蹭“AI”熱點?

4月13日,云南白藥的一條公告引發(fā)了市場的熱議。

在公告中,云南白藥重點提到數字三七產業(yè)平臺,稱其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形成了產業(yè)生態(tài)圈,今年已升級到了2.0版,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以全新的數字技術做好用戶深度連接。

今年以來,以人工智能為首的科技板塊已經成為了整個市場的“最強風口”,不少相關的概念股股價紛紛飆漲,而作為一家中藥老字號,手握絕密配方的云南白藥如今卻煞有其事地對外聲稱,自己的數字平臺已經運用到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這個公告背后的目的也是不言而喻了。

不過,市場對于云南白藥這一種主動“蹭”熱點的行為卻并不感冒。在公告披露的次日,云南白藥僅小幅高開了0.02%,盤中漲幅最高也只有0.52%,最終收盤下跌0.04%,甚至還跑不贏上證指數0.6%的漲幅。

當然,雖然股價并未大漲,但這一操作背后也不難看出,云南白藥已經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尋找新的增長曲線,而在數字三七產業(yè)平臺上發(fā)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也是其新增長曲線之一。

近年來,云南白藥在尋找新增長點這件事上可謂是“四處出擊”。在去年7月時,云南白藥就宣布將與華為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fā)領域共拓合作廣度與深度,包括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fā)等;此外,同樣是在2022年,云南白藥曾多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計劃于 2022 年 12 月前,在北京、上海開設 8 家醫(yī)療門診部機構,將向醫(yī)美方向大力發(fā)展。

目前云南白藥的主營業(yè)務主要還是在商業(yè)(牙膏)銷售和工業(yè)(藥品)銷售兩個方面,這兩個業(yè)務占了2022年總營收的95.8%;而在其他的業(yè)務收入上,2022年云南白藥的其他業(yè)務收入僅為4881萬,占營收的比例僅為0.13%,這一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算。

從費用投入來看,2022年云南白藥的研發(fā)費用僅為3.367億,占營業(yè)總成本的比例僅為1.05%;而同期云南白藥的銷售費用則高達41.66億,是研發(fā)費用的十倍有余,“重營銷、輕研發(fā)”趨勢十分明顯,而且僅靠這3億多的研發(fā)費用,云南白藥想要成功開拓出新的增長曲線,難度可想而知。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3月6日,云南白藥曾經的“靈魂人物”——董事長王明輝宣布辭職,這位讓云南白藥開發(fā)出牙膏這個“爆品”的董事長已然離開,讓云南白藥尋找新增長點這件事顯得更加困難。

由此可見,主動“蹭”AI熱點的背后,是云南白藥對于增長瓶頸的一次“病急亂投醫(yī)”,然而作為中藥老字號,AI顯然不是云南白藥的出路,想要走出低谷期,云南白藥仍需另尋他法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云南白藥

4k
  • 云南白藥:擬與中銀國際投資共同投資設立70億元基金,圍繞中醫(yī)藥產業(yè)布局
  • 云南白藥前三季度凈利潤43.27億元再創(chuàng)新高,特別分紅加持長期價值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市值蒸發(fā)超1000億,靠向AI熱點,“藥茅”該如何突圍?

想要走出低谷期,云南白藥仍需另尋他法了。

文|侃見財經

4月13日,云南白藥對外披露公告,稱中藥資源事業(yè)部的數字三七產業(yè)平臺深度連接用戶與三七產業(yè)參與者,目前已升級到了2.0版,開始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

今年以來,伴隨著人工智能成為大風口,概念股紛紛飆漲,而這一次云南白藥主動表態(tài)自己已經運用上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不過,在公告披露的次日,云南白藥的股價卻僅小幅高開了0.02%,盤中漲幅最高也只有0.52%,最終收盤下跌0.04%,甚至還跑不贏上證指數。

作為中藥老字號、曾經的“藥茅”,云南白藥居然主動“蹭”起了熱點,著實讓人感到意外,但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最近兩年,云南白藥正面臨著業(yè)績下滑、投資巨虧、股價大跌等多重壓力。不過,從股價表現來看,“蹭”AI的熱點并不能讓云南白藥走出困境,想要走出低谷期,云南白藥仍需另尋他法。

陷投資“后遺癥”

近兩年來,無論是看業(yè)績還是股價,云南白藥的表現都不是太好。

先看業(yè)績方面,2022年云南白藥實現營收為364.9億,同比僅增長0.31%,營收增速創(chuàng)出了自2014年以來的新低;實現凈利潤為30.01億,同比增長7%,跟去年-49.15%的凈利潤增速相比明顯好轉,但主要還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的緣故;實現扣非凈利潤為32.32億,同比下降了3.23%,表現也并不理想。

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凈利潤來看,這份財報都在突出一個重點:云南白藥已經出現“增長瓶頸”了。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云南白藥就已經出現了增長乏力的跡象,例如在2016年時,云南白藥的營收增速就突然下滑到了8.06%,凈利潤增速也下滑到了5.38%,而就在2年前的2014年,云南白藥的營收增速還高達18.97%,凈利潤增速也有7.95%,從現在回過頭看,當時的云南白藥其實已經“觸頂”了。

不過,在2019年完成混改之后,云南白藥找到了解決增長放緩的“速效方法”——引入了“股神”陳發(fā)樹的云南白藥開始在二級市場大舉投資,由于2019-2020年二級市場持續(xù)走強,云南白藥在這兩年收益頗豐。

根據財報顯示,在2019-2020年,云南白藥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分別達到2.27億元、22.4億元,而投資凈收益則更是高達14.7億元、3.92億元,合計金額高達16.97億元、26.32億元。

也正是因為在二級市場“大殺四方”,2019和2020年云南白藥的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9.75%、31.85%,投資所帶來的優(yōu)秀業(yè)績,讓大家逐漸忽視了云南白藥已經“觸頂”的事實,不少投資者甚至認為云南白藥即將迎來“第二春”——直到2021年投資市場大跌、云南白藥業(yè)績暴雷,大家這才如夢初醒。

2021年,受到投資市場全面大跌的影響,云南白藥業(yè)績“暴雷”——當年的凈利潤僅為28.05億,同比大幅下滑49.15%,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高達19.29億。而在二級市場上巨虧之后,云南白藥又開始主動“去投資化”,在發(fā)布會上公開聲明將逐漸減少在二級市場上的投資金額,直至退出為止。

不過,這幾年先是大舉布局投資,而后又慢慢退出,已經耗費了云南白藥的精力,一頓“折騰”下來,本來還能維持在10%左右的營收增速,2022年卻直接跌到了0.31%,主營業(yè)務的增長壓力可想而知。

再看向股價方面,截至2023年4月14日收盤,云南白藥股價報收55.8元/股,總市值僅為1003億,市值較高點已經蒸發(fā)超過了1000億,跟片仔癀1697億的總市值相差甚遠,而且隨著近年來同仁堂股價的持續(xù)走高,其750億的總市值距離超越云南白藥也是越來越近了。

主業(yè)乏力,牙膏也賣不動了

從財報來看,2022年云南白藥確實在主動縮減二級市場方面的投入。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相較2021年底,云南白藥減持或清倉了大部分持有的股票。截至2022年四季度,云南白藥還持有小米集團、中國抗體、雅各臣科研制藥以及健倍苗苗四只股票,這四只個股均為港股,云南白藥持股份額分別為1.10億股、5035.8萬股、2.00億股和2500.00萬股。

而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云南白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24.16億,相較于2021年減少了23.04億,相較于2020年的112.3億則更是減少了88.14億,很顯然云南白藥的確是在“主動減倉”。

然而,雖然投資上的問題大部分已經得到了解決,但主營業(yè)務持續(xù)走弱的問題,云南白藥卻并沒有解決。

在上面的內容中已經有提到,2022年云南白藥的營收增速僅為0.31%,這是其自2014年以來首次創(chuàng)出這么低的營收增速,僅看營收這一項數據,都足以證明云南白藥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瓶頸了。

從具體業(yè)務來看,2022年云南白藥的兩大主營業(yè)務——商業(yè)銷售收入和工業(yè)銷售收入分別為236.5億和127.7億,而在去年同期,這兩項主營業(yè)務分別為235.8億和127億,換算下來,2022年云南白藥的商業(yè)銷售收入僅增長0.3%,工業(yè)銷售收入則下滑了0.55%,兩項業(yè)務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了。

此外,作為云南白藥的一大盈利支柱,云南白藥牙膏的銷量在2015年之后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根據媒體報道,2015-2017年云南白藥的牙膏銷量分別約為2.47億支、2.79億支、2.97億支,分別同比增長20%、13%、7%左右,而在牙膏銷售額增速方面,2021年云南白藥的牙膏銷售額增速僅為9.7%。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云南白藥的應收賬款高達90.9億元,相較于2021和2020年的71.84億以及35.54億明顯增加,且近兩年云南白藥的應收賬款明顯在走高,這意味著云南白藥的經營狀況在惡化。

從各項數據來看,在解決了“投資化”這個問題之后,云南白藥下一步面對的則是主營業(yè)務疲軟的問題,然而想要解決“投資化”的問題還算容易,只要把股票慢慢賣掉就好了;但是面對主營業(yè)務疲軟的問題,云南白藥顯然就沒有那么容易可以解決了。

蹭“AI”熱點?

4月13日,云南白藥的一條公告引發(fā)了市場的熱議。

在公告中,云南白藥重點提到數字三七產業(yè)平臺,稱其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形成了產業(yè)生態(tài)圈,今年已升級到了2.0版,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以全新的數字技術做好用戶深度連接。

今年以來,以人工智能為首的科技板塊已經成為了整個市場的“最強風口”,不少相關的概念股股價紛紛飆漲,而作為一家中藥老字號,手握絕密配方的云南白藥如今卻煞有其事地對外聲稱,自己的數字平臺已經運用到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這個公告背后的目的也是不言而喻了。

不過,市場對于云南白藥這一種主動“蹭”熱點的行為卻并不感冒。在公告披露的次日,云南白藥僅小幅高開了0.02%,盤中漲幅最高也只有0.52%,最終收盤下跌0.04%,甚至還跑不贏上證指數0.6%的漲幅。

當然,雖然股價并未大漲,但這一操作背后也不難看出,云南白藥已經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尋找新的增長曲線,而在數字三七產業(yè)平臺上發(fā)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也是其新增長曲線之一。

近年來,云南白藥在尋找新增長點這件事上可謂是“四處出擊”。在去年7月時,云南白藥就宣布將與華為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fā)領域共拓合作廣度與深度,包括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fā)等;此外,同樣是在2022年,云南白藥曾多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計劃于 2022 年 12 月前,在北京、上海開設 8 家醫(yī)療門診部機構,將向醫(yī)美方向大力發(fā)展。

目前云南白藥的主營業(yè)務主要還是在商業(yè)(牙膏)銷售和工業(yè)(藥品)銷售兩個方面,這兩個業(yè)務占了2022年總營收的95.8%;而在其他的業(yè)務收入上,2022年云南白藥的其他業(yè)務收入僅為4881萬,占營收的比例僅為0.13%,這一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算。

從費用投入來看,2022年云南白藥的研發(fā)費用僅為3.367億,占營業(yè)總成本的比例僅為1.05%;而同期云南白藥的銷售費用則高達41.66億,是研發(fā)費用的十倍有余,“重營銷、輕研發(fā)”趨勢十分明顯,而且僅靠這3億多的研發(fā)費用,云南白藥想要成功開拓出新的增長曲線,難度可想而知。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3月6日,云南白藥曾經的“靈魂人物”——董事長王明輝宣布辭職,這位讓云南白藥開發(fā)出牙膏這個“爆品”的董事長已然離開,讓云南白藥尋找新增長點這件事顯得更加困難。

由此可見,主動“蹭”AI熱點的背后,是云南白藥對于增長瓶頸的一次“病急亂投醫(yī)”,然而作為中藥老字號,AI顯然不是云南白藥的出路,想要走出低谷期,云南白藥仍需另尋他法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