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可超360度彎曲,中國科學家開發(fā)出像紙一樣的太陽能電池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可超360度彎曲,中國科學家開發(fā)出像紙一樣的太陽能電池

研究團隊開發(fā)的邊緣圓滑處理技術,能夠實現商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大于24%。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高菁

中國科學家開發(fā)的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登上了《自然》(Nature)期刊封面

據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5月25日消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近日成功開發(fā)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該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硅片的“柔韌性”,使60微米厚度的柔性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可以像紙一樣進行彎曲、折疊。

該項研究成果被刊發(fā)在5月24日的《自然》期刊上,并被選為當期封面。該期刊是全球最有名望的科學雜志之一。

《自然》雜志封面 圖片來源:《自然》雜志

單晶硅太陽電池最早由美國研究者在上世紀50年代發(fā)明出來,并用于人造衛(wèi)星,當時的光電轉換率僅5%左右。

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單晶硅太陽電池已成為光伏行業(yè)采用的主流技術。目前,單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率已提升至26.8%,接近理論極限29.4%,在光伏市場的占有率也上升到95%以上。

光伏轉換率是指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是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轉換率越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就越好。

目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主要應用于分布式光伏電站與地面光伏電站,在可穿戴電子、車載移動能源、建筑等領域仍存在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由于脆性特質,彎曲應力、震動都有可能導致其斷裂,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在一些應用場景中存在限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下稱研究團隊)通過高速相機,發(fā)現單晶硅在彎曲應力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時,總是從邊緣的“V”字型溝槽處開始,說明此區(qū)域為單晶硅的“力學短板”。

上述論文指出,通過鈍化“V”字型溝槽的銳度,可以控制單晶硅的斷裂行為,改變在彎曲載荷下的應力狀態(tài)和變形機制。

基于此,研究團隊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了邊緣圓滑處理技術,將硅片邊緣表面和側面尖銳的“V”字形溝槽處理成平滑的“U”字形溝槽。

處理后的單晶硅的斷裂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從“脆性”斷裂行為轉變成“彈塑性”二次剪切帶斷裂行為,后者更不易斷裂,可以像紙張一樣進行折疊、彎曲,彎曲角度可超360度。

彎曲角度超過360度 圖片來源:論文《Flexible solar cells based on foldable silicon wafers with blunted edges》

上述論文內容顯示,這種邊緣鈍化技術能夠實現商業(yè)化大規(guī)模(>240 cm2)生產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大于24%。

通過運行穩(wěn)定性測試發(fā)現,這些電池在經過1000次側向彎曲循環(huán)后仍能保持百分百的功率轉換效率。組裝成大型(>10000 cm2)柔性模塊的電池,在經歷120小時的熱循環(huán)(-70°C~85°C)后,平均相對功率損失只有0.32%。

此外,當它們附著在一個軟氣囊上并暴露于空氣流中20分鐘后,功率仍能保留96.03%。該實驗主要是模擬風暴期間的風吹情況。

上述研究團隊稱,由于圓滑策略僅在硅片邊緣實施,基本不影響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同時能夠顯著提升太陽電池的柔性,該電池技術未來在空間應用、綠色建筑、便攜式電源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電池(模塊)在極端條件下的運行穩(wěn)定性圖示 圖片來源:論文《Flexible solar cells based on foldable silicon wafers with blunted edges》

此前,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使用率較高的柔性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使用薄膜制備成的電池。但其光電轉換效率較低,應用受到限制。國內外不少從事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企業(yè)都以失敗告終。

美國Solyndra公司以基于銅銦鎵硒(CIGS)的圓柱形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主要產品,但由于成本過高、效率過低、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無法與傳統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相抗衡,最終于2011年宣布破產。

曾經的太陽能電池制造龍頭Q-Cells,也在2012年宣布破產。子公司Solibro專門生產基于銅銦鎵硒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也在2019年申請了破產。Q-Cells后被韓國的Hanwha集團收購,并更名為Hanwha Q-Cells。

中國企業(yè)漢能集團,曾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之一,也最終走向破產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可超360度彎曲,中國科學家開發(fā)出像紙一樣的太陽能電池

研究團隊開發(fā)的邊緣圓滑處理技術,能夠實現商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大于24%。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高菁

中國科學家開發(fā)的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登上了《自然》(Nature)期刊封面。

據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5月25日消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近日成功開發(fā)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該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硅片的“柔韌性”,使60微米厚度的柔性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可以像紙一樣進行彎曲、折疊。

該項研究成果被刊發(fā)在5月24日的《自然》期刊上,并被選為當期封面。該期刊是全球最有名望的科學雜志之一。

《自然》雜志封面 圖片來源:《自然》雜志

單晶硅太陽電池最早由美國研究者在上世紀50年代發(fā)明出來,并用于人造衛(wèi)星,當時的光電轉換率僅5%左右。

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單晶硅太陽電池已成為光伏行業(yè)采用的主流技術。目前,單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率已提升至26.8%,接近理論極限29.4%,在光伏市場的占有率也上升到95%以上。

光伏轉換率是指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是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轉換率越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就越好。

目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主要應用于分布式光伏電站與地面光伏電站,在可穿戴電子、車載移動能源、建筑等領域仍存在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由于脆性特質,彎曲應力、震動都有可能導致其斷裂,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在一些應用場景中存在限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下稱研究團隊)通過高速相機,發(fā)現單晶硅在彎曲應力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時,總是從邊緣的“V”字型溝槽處開始,說明此區(qū)域為單晶硅的“力學短板”。

上述論文指出,通過鈍化“V”字型溝槽的銳度,可以控制單晶硅的斷裂行為,改變在彎曲載荷下的應力狀態(tài)和變形機制。

基于此,研究團隊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了邊緣圓滑處理技術,將硅片邊緣表面和側面尖銳的“V”字形溝槽處理成平滑的“U”字形溝槽。

處理后的單晶硅的斷裂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從“脆性”斷裂行為轉變成“彈塑性”二次剪切帶斷裂行為,后者更不易斷裂,可以像紙張一樣進行折疊、彎曲,彎曲角度可超360度。

彎曲角度超過360度 圖片來源:論文《Flexible solar cells based on foldable silicon wafers with blunted edges》

上述論文內容顯示,這種邊緣鈍化技術能夠實現商業(yè)化大規(guī)模(>240 cm2)生產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大于24%。

通過運行穩(wěn)定性測試發(fā)現,這些電池在經過1000次側向彎曲循環(huán)后仍能保持百分百的功率轉換效率。組裝成大型(>10000 cm2)柔性模塊的電池,在經歷120小時的熱循環(huán)(-70°C~85°C)后,平均相對功率損失只有0.32%。

此外,當它們附著在一個軟氣囊上并暴露于空氣流中20分鐘后,功率仍能保留96.03%。該實驗主要是模擬風暴期間的風吹情況。

上述研究團隊稱,由于圓滑策略僅在硅片邊緣實施,基本不影響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同時能夠顯著提升太陽電池的柔性,該電池技術未來在空間應用、綠色建筑、便攜式電源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電池(模塊)在極端條件下的運行穩(wěn)定性圖示 圖片來源:論文《Flexible solar cells based on foldable silicon wafers with blunted edges》

此前,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使用率較高的柔性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使用薄膜制備成的電池。但其光電轉換效率較低,應用受到限制。國內外不少從事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企業(yè)都以失敗告終。

美國Solyndra公司以基于銅銦鎵硒(CIGS)的圓柱形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主要產品,但由于成本過高、效率過低、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無法與傳統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相抗衡,最終于2011年宣布破產。

曾經的太陽能電池制造龍頭Q-Cells,也在2012年宣布破產。子公司Solibro專門生產基于銅銦鎵硒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也在2019年申請了破產。Q-Cells后被韓國的Hanwha集團收購,并更名為Hanwha Q-Cells。

中國企業(yè)漢能集團,曾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之一,也最終走向破產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