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學什么能進娛樂圈?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學什么能進娛樂圈?

明星個個是“陪人試鏡”,導演也不乏婚禮攝影改行。

文 | 娛樂硬糖 魏妮卡

編輯 | 李春暉

眼下高考志愿填報已近尾聲,大部分學子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硬糖君如此延遲討論“進圈”問題,也是希望少誤入子弟一點。

首先,現在還有勇氣進娛樂圈的普通孩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家底,能應付收入不穩(wěn)定的漫長艱難時期。二是足夠熱愛,能讓你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然不喪失前進的動力。

硬糖君身邊還在娛樂圈苦熬的朋友們,大多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眾所周知,這兩年影視行業(yè)也經歷了幾輪大裁員,現今的“無業(yè)游民”不在少數。而很多吃老本、啃老也要堅持下來的人,都做著一個相同的“李安夢”——在家啃老婆六年,拍出一鳴驚人的處女長片,并最終站上奧斯卡之巔。

娛樂圈就是一個大熔爐,早年被資本青睞的時候,給很多圈外人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夢,似乎不管什么專業(yè)背景的人進來都能賺錢——明星個個是“陪人試鏡”,導演也不乏婚禮攝影改行。

但實際上,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真正進到娛樂圈核心層的人少之又少。在這里談“學什么專業(yè)”似乎有些可笑,但對我們普通人而言,也只能談談這個、做做這個了。

除了北電中戲,其他學校幾無差別

進圈的人,都明白“京圈”資源之于娛樂圈的重要性。咱的審查體系和社會制度決定了我們的影視重鎮(zhèn)只能是在北京,這也就決定了京圈文藝人士對于中國影視行業(yè)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影響。

狹義的京圈,可能是指上世紀80、90年代,影視行業(yè)處于國有制改革、發(fā)展市場經濟的交接期,那些把持著影視資源的大院子弟們。以王朔、鄭曉龍為核心代表,圍繞在他們身邊的有陳凱歌、馮小剛、姜文等。

廣義的京圈,則是指北電、中戲畢業(yè)的,把持著影視行業(yè)核心資源的人。如果說過去的京圈,都是真北京人;現在的京圈,相當于是“擴編”了北電、中戲的“外省人才”。

不信請看中國導演票房排行。這些年混出頭的非京籍內地導演,無論之前讀了什么大學,最后都考了北電——不在這個火鍋里涮一水,不是那個味,不是一鍋人。

比如,曾當過裝配工人的山西人寧浩,先是讀了北師大藝術系,后又考入北電攝影系;山東濟寧人郭帆,從海南大學法學院畢業(yè)6年后,29歲才又考上了北電管理系研究生;同樣地,吉林長春人文牧野,從東北師范大學廣編畢業(yè)3年后,又考入了北電導演系研究生。

不說導演,即便影視產業(yè)其他普通工種就業(yè),也能感受到來自北電、中戲京圈資源的絕對統治權。北京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從老板到編劇、導演等,往往是北電、中戲畢業(yè)。那么他們要招人時,不論是策劃、制片、攝影、助理……自然首選自己的“熟人”,不是北電、中戲的師哥師姐,就是學弟學妹。

硬糖君曾問過一位導演為什么一定要用“熟人”?你們的圈子會不會太封閉?那位導演回答說:“比起封閉,大家更愿意選擇靠譜。畢業(yè)于北電、中戲的人,方便找熟人打聽底細,知道幾斤幾兩。你推薦一個其他學校或是海歸,沒有成熟作品,我們也不敢用。”

我們得承認,北電、中戲確實是圈內頂級學府,畢業(yè)生有這種互幫互助“拉活”的世襲風氣,也不難理解。但這樣風氣統治了影視圈多年,也就在北電、中戲與其他院校畢業(yè)生之間筑起了高高的壁壘。如果不是北電、中戲畢業(yè)的,你和人閑聊時,連嘴都插不上。而為了能插上嘴、搭上人脈,很多考不上北電的人,寧可花大價錢去上北電的進修班。

不過,即使進入北電、中戲,如果天生社恐沒能搭上資源,也只能算是無效進圈了?!稅矍樯裨挕穼а萆鬯囕x從北電文學系畢業(yè)4年,存款僅有2萬6,轉行微商賣電子煙,寫了一篇《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的人在干什么》,遂被逐出校友群,并引發(fā)“北電圈”聲討。

她能夠拍滬語電影《愛情神話》混出頭,顯然不是靠京圈資源。而是和其他院校畢業(yè)生一樣,去創(chuàng)投搭上了上海圈資源——徐崢。

藝術類不如文科類

按理說,娛樂圈應該是藝術類對口就業(yè)的行業(yè)之一。但如果你不是演員、也不是北電中戲畢業(yè),藝術類文憑還真不如文科類頂用。

硬糖君詢問了身邊上海、山東、福建高校畢業(yè)的編導生,大部分本科同學畢業(yè)后的工作流向是考公、考研,或者進入地方電視臺、傳統媒體,亦或是轉行廣告、婚慶、藝考培訓。研究生畢業(yè)后則多了考博、或是就職于高校的選擇。尤其是上海影視類專業(yè)出來的,很多進入了廣告行業(yè)。上戲還算出演員,但很少出其他影視工種的人才。

通常一個班級里,三十人里大概只有一兩人會堅持創(chuàng)作,或索性去京圈逐夢。也就是說,90%以上的藝術類畢業(yè)生其實都沒進圈,剩下的也只是半只腳進圈。

堅持創(chuàng)作的人,最大的出路就是創(chuàng)投或者參加電影節(jié)。部部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的90后新銳導演魏書鈞,中傳畢業(yè)后拍了短片《延邊少年》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并獲得了短片特別榮譽獎。此后才不斷有工廠大門、阿里影業(yè)等資方接觸他,拍出了《永安鎮(zhèn)故事集》《河邊的錯誤》等長片入圍戛納。

硬糖君身邊有位朋友,伏案創(chuàng)作一年寫了個電影劇本,去了一些創(chuàng)投,始終談不下資方。但通過創(chuàng)投認識的這些資方,他積極為自己謀求了網大、網劇、短劇的活計,好歹也不致餓死。創(chuàng)投與電影節(jié),確是普通創(chuàng)作者最公平的舞臺了。

如果你覺得創(chuàng)作這條路太玄乎,想在娛樂圈找一份“穩(wěn)定”工作,那只有進公司。非北電、中戲畢業(yè)生,其實就是和各種專業(yè)背景的人競爭了。尤其是互聯網資本進入娛樂圈后,互聯網招人的邏輯也深刻影響了娛樂圈。

本身在互聯網公司里管理影視業(yè)務的人,背景就是五花八門。某平臺影視組里,有畢業(yè)于英語專業(yè)的,也有畢業(yè)于政治專業(yè)的,甚至有工科和??票尘暗?。這些人不一定是最懂影視內容的,但一定是最懂互聯網邏輯與匯報工作的。

其他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公司崗,包括文娛記者、撰稿者等采編類崗位,藝術類畢業(yè)生顯然不占有優(yōu)勢。尤其是文化課要求低于普通本科藝術生。當然,也是有很多文字能力與文化修養(yǎng)高的藝術生的。

現在很多省的藝術類專業(yè)招考也要求文化課成績達標,意味著以后要成為一個藝術生,也得是一個學習好的文科生或理科生。為了考學走捷徑而學藝術的人會大批量退場,留下的應該都是真正熱愛藝術與有能力的人。

宣發(fā)崗,普通人的黃埔軍校

在娛樂圈,普通人最容易接觸的職位就是宣發(fā)崗。

宣發(fā)崗比起去互聯網文娛崗、媒體文娛采編崗等,其實更靠近娛樂圈一點?;ヂ摼W一直都是娛樂圈最熟悉的陌生人,圈內人提起互聯網人都有深深的隔閡,除了聽不懂的量化與匯報邏輯,還有互聯網人始終不興酒桌文化那一套。媒體類文娛采編則一直像是娛樂圈的外圍觀察者,參雜著公關思維的娛樂圈親歷者很少有抖落事實的時候,所以媒體采編對娛樂圈始終有種霧里看花的感覺。

宣發(fā)崗,一般包括影視綜的宣發(fā)崗和藝人的宣發(fā)崗。藝人宣發(fā)崗有時還會嫌棄研究生學歷,硬糖君有一個愛追星的碩士朋友,投遍了所有的藝人崗,最終只有蔡徐坤工作室有回應。雖然最終也沒錄取她,但也不得不贊一下坤坤的不拘一格,不嫌棄讀書太多。

宣發(fā)崗雖然處在產業(yè)鏈的下游,但也能密切接觸上游。尤其是上游話語權最大的資方、制片人、導演,都會隨時和宣發(fā)溝通。

硬糖君身邊一些影視傳媒類的國內碩、海歸碩都在進上游無望的情況下,退而選擇了宣發(fā)崗。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宣而優(yōu)則制”。

然而眾所周知,處于下游的宣發(fā)崗是話語權最低、又容易費力不討好的受氣崗。搞文藝心高氣傲的孩子,哪能受得了宣發(fā)崗的磋磨。很多人堅持下來的原因只有一個——每當你在宣發(fā)崗上有所動搖,老板就會把轉崗上游的大餅拋出來,不斷PUA你在宣發(fā)崗上繼續(xù)干下去。

所以,這世上到底有沒有人從宣發(fā)崗轉上游成功?。?/p>

當然有,賺錢最穩(wěn)定的老牌電影公司光線傳媒就是知名的“宣發(fā)黃埔軍?!薄墓饩€宣發(fā)崗出來的人,散落在娛樂圈的各行各業(yè)。

因為光線本身的公司基因就是“宣而優(yōu)則制”。所以在光線內部,做上游的策劃、制片,也大多是從宣發(fā)崗轉上來的?,F在的青春光線影業(yè)總裁曹曉北,牽頭制作了很多項目,比如近期的《狙擊手》《革命者》。曾經的她,大學畢業(yè)23歲便一頭扎進了光線宣發(fā)崗,從宣傳統籌做到了宣傳部總監(jiān),一步步做上了制片、總裁。

現在獨立電影圈有名的制片人頓河,是《我的姐姐》出品人、《風平浪靜》《平原上的火焰》《尋她》制片人。他最初也是新聞記者,然后進入到姜文工作室不亦樂乎影業(yè)做宣發(fā)崗,并在后期參與創(chuàng)作,署名上了《一步之遙》的編劇。積攢到一定閱歷之后,就打開了他制片的大門。

依硬糖君看,宣發(fā)崗比起上游的策劃崗,其實性價比更高。因為宣發(fā)干一年可能會有很多項目署名,但策劃可能干五年、十年都沒有一個項目出來。而且現在大環(huán)境不好,十個項目九個黃。

當然,若實在忍受不了做宣發(fā),惹出一身結節(jié)病,還是趁早轉行吧,沒有必要賠了夫人又折兵。條條大路通羅馬,娛樂圈其實是一個什么時候入行都不晚的行業(yè)。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那個人脈,或者是有了敲門磚的作品,即便一個短片或是一個劇本,總會有希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學什么能進娛樂圈?

明星個個是“陪人試鏡”,導演也不乏婚禮攝影改行。

文 | 娛樂硬糖 魏妮卡

編輯 | 李春暉

眼下高考志愿填報已近尾聲,大部分學子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硬糖君如此延遲討論“進圈”問題,也是希望少誤入子弟一點。

首先,現在還有勇氣進娛樂圈的普通孩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家底,能應付收入不穩(wěn)定的漫長艱難時期。二是足夠熱愛,能讓你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然不喪失前進的動力。

硬糖君身邊還在娛樂圈苦熬的朋友們,大多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眾所周知,這兩年影視行業(yè)也經歷了幾輪大裁員,現今的“無業(yè)游民”不在少數。而很多吃老本、啃老也要堅持下來的人,都做著一個相同的“李安夢”——在家啃老婆六年,拍出一鳴驚人的處女長片,并最終站上奧斯卡之巔。

娛樂圈就是一個大熔爐,早年被資本青睞的時候,給很多圈外人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夢,似乎不管什么專業(yè)背景的人進來都能賺錢——明星個個是“陪人試鏡”,導演也不乏婚禮攝影改行。

但實際上,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真正進到娛樂圈核心層的人少之又少。在這里談“學什么專業(yè)”似乎有些可笑,但對我們普通人而言,也只能談談這個、做做這個了。

除了北電中戲,其他學校幾無差別

進圈的人,都明白“京圈”資源之于娛樂圈的重要性。咱的審查體系和社會制度決定了我們的影視重鎮(zhèn)只能是在北京,這也就決定了京圈文藝人士對于中國影視行業(yè)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影響。

狹義的京圈,可能是指上世紀80、90年代,影視行業(yè)處于國有制改革、發(fā)展市場經濟的交接期,那些把持著影視資源的大院子弟們。以王朔、鄭曉龍為核心代表,圍繞在他們身邊的有陳凱歌、馮小剛、姜文等。

廣義的京圈,則是指北電、中戲畢業(yè)的,把持著影視行業(yè)核心資源的人。如果說過去的京圈,都是真北京人;現在的京圈,相當于是“擴編”了北電、中戲的“外省人才”。

不信請看中國導演票房排行。這些年混出頭的非京籍內地導演,無論之前讀了什么大學,最后都考了北電——不在這個火鍋里涮一水,不是那個味,不是一鍋人。

比如,曾當過裝配工人的山西人寧浩,先是讀了北師大藝術系,后又考入北電攝影系;山東濟寧人郭帆,從海南大學法學院畢業(yè)6年后,29歲才又考上了北電管理系研究生;同樣地,吉林長春人文牧野,從東北師范大學廣編畢業(yè)3年后,又考入了北電導演系研究生。

不說導演,即便影視產業(yè)其他普通工種就業(yè),也能感受到來自北電、中戲京圈資源的絕對統治權。北京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從老板到編劇、導演等,往往是北電、中戲畢業(yè)。那么他們要招人時,不論是策劃、制片、攝影、助理……自然首選自己的“熟人”,不是北電、中戲的師哥師姐,就是學弟學妹。

硬糖君曾問過一位導演為什么一定要用“熟人”?你們的圈子會不會太封閉?那位導演回答說:“比起封閉,大家更愿意選擇靠譜。畢業(yè)于北電、中戲的人,方便找熟人打聽底細,知道幾斤幾兩。你推薦一個其他學?;蚴呛w,沒有成熟作品,我們也不敢用。”

我們得承認,北電、中戲確實是圈內頂級學府,畢業(yè)生有這種互幫互助“拉活”的世襲風氣,也不難理解。但這樣風氣統治了影視圈多年,也就在北電、中戲與其他院校畢業(yè)生之間筑起了高高的壁壘。如果不是北電、中戲畢業(yè)的,你和人閑聊時,連嘴都插不上。而為了能插上嘴、搭上人脈,很多考不上北電的人,寧可花大價錢去上北電的進修班。

不過,即使進入北電、中戲,如果天生社恐沒能搭上資源,也只能算是無效進圈了?!稅矍樯裨挕穼а萆鬯囕x從北電文學系畢業(yè)4年,存款僅有2萬6,轉行微商賣電子煙,寫了一篇《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的人在干什么》,遂被逐出校友群,并引發(fā)“北電圈”聲討。

她能夠拍滬語電影《愛情神話》混出頭,顯然不是靠京圈資源。而是和其他院校畢業(yè)生一樣,去創(chuàng)投搭上了上海圈資源——徐崢。

藝術類不如文科類

按理說,娛樂圈應該是藝術類對口就業(yè)的行業(yè)之一。但如果你不是演員、也不是北電中戲畢業(yè),藝術類文憑還真不如文科類頂用。

硬糖君詢問了身邊上海、山東、福建高校畢業(yè)的編導生,大部分本科同學畢業(yè)后的工作流向是考公、考研,或者進入地方電視臺、傳統媒體,亦或是轉行廣告、婚慶、藝考培訓。研究生畢業(yè)后則多了考博、或是就職于高校的選擇。尤其是上海影視類專業(yè)出來的,很多進入了廣告行業(yè)。上戲還算出演員,但很少出其他影視工種的人才。

通常一個班級里,三十人里大概只有一兩人會堅持創(chuàng)作,或索性去京圈逐夢。也就是說,90%以上的藝術類畢業(yè)生其實都沒進圈,剩下的也只是半只腳進圈。

堅持創(chuàng)作的人,最大的出路就是創(chuàng)投或者參加電影節(jié)。部部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的90后新銳導演魏書鈞,中傳畢業(yè)后拍了短片《延邊少年》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并獲得了短片特別榮譽獎。此后才不斷有工廠大門、阿里影業(yè)等資方接觸他,拍出了《永安鎮(zhèn)故事集》《河邊的錯誤》等長片入圍戛納。

硬糖君身邊有位朋友,伏案創(chuàng)作一年寫了個電影劇本,去了一些創(chuàng)投,始終談不下資方。但通過創(chuàng)投認識的這些資方,他積極為自己謀求了網大、網劇、短劇的活計,好歹也不致餓死。創(chuàng)投與電影節(jié),確是普通創(chuàng)作者最公平的舞臺了。

如果你覺得創(chuàng)作這條路太玄乎,想在娛樂圈找一份“穩(wěn)定”工作,那只有進公司。非北電、中戲畢業(yè)生,其實就是和各種專業(yè)背景的人競爭了。尤其是互聯網資本進入娛樂圈后,互聯網招人的邏輯也深刻影響了娛樂圈。

本身在互聯網公司里管理影視業(yè)務的人,背景就是五花八門。某平臺影視組里,有畢業(yè)于英語專業(yè)的,也有畢業(yè)于政治專業(yè)的,甚至有工科和專科背景的。這些人不一定是最懂影視內容的,但一定是最懂互聯網邏輯與匯報工作的。

其他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公司崗,包括文娛記者、撰稿者等采編類崗位,藝術類畢業(yè)生顯然不占有優(yōu)勢。尤其是文化課要求低于普通本科藝術生。當然,也是有很多文字能力與文化修養(yǎng)高的藝術生的。

現在很多省的藝術類專業(yè)招考也要求文化課成績達標,意味著以后要成為一個藝術生,也得是一個學習好的文科生或理科生。為了考學走捷徑而學藝術的人會大批量退場,留下的應該都是真正熱愛藝術與有能力的人。

宣發(fā)崗,普通人的黃埔軍校

在娛樂圈,普通人最容易接觸的職位就是宣發(fā)崗。

宣發(fā)崗比起去互聯網文娛崗、媒體文娛采編崗等,其實更靠近娛樂圈一點?;ヂ摼W一直都是娛樂圈最熟悉的陌生人,圈內人提起互聯網人都有深深的隔閡,除了聽不懂的量化與匯報邏輯,還有互聯網人始終不興酒桌文化那一套。媒體類文娛采編則一直像是娛樂圈的外圍觀察者,參雜著公關思維的娛樂圈親歷者很少有抖落事實的時候,所以媒體采編對娛樂圈始終有種霧里看花的感覺。

宣發(fā)崗,一般包括影視綜的宣發(fā)崗和藝人的宣發(fā)崗。藝人宣發(fā)崗有時還會嫌棄研究生學歷,硬糖君有一個愛追星的碩士朋友,投遍了所有的藝人崗,最終只有蔡徐坤工作室有回應。雖然最終也沒錄取她,但也不得不贊一下坤坤的不拘一格,不嫌棄讀書太多。

宣發(fā)崗雖然處在產業(yè)鏈的下游,但也能密切接觸上游。尤其是上游話語權最大的資方、制片人、導演,都會隨時和宣發(fā)溝通。

硬糖君身邊一些影視傳媒類的國內碩、海歸碩都在進上游無望的情況下,退而選擇了宣發(fā)崗。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宣而優(yōu)則制”。

然而眾所周知,處于下游的宣發(fā)崗是話語權最低、又容易費力不討好的受氣崗。搞文藝心高氣傲的孩子,哪能受得了宣發(fā)崗的磋磨。很多人堅持下來的原因只有一個——每當你在宣發(fā)崗上有所動搖,老板就會把轉崗上游的大餅拋出來,不斷PUA你在宣發(fā)崗上繼續(xù)干下去。

所以,這世上到底有沒有人從宣發(fā)崗轉上游成功???

當然有,賺錢最穩(wěn)定的老牌電影公司光線傳媒就是知名的“宣發(fā)黃埔軍?!?。從光線宣發(fā)崗出來的人,散落在娛樂圈的各行各業(yè)。

因為光線本身的公司基因就是“宣而優(yōu)則制”。所以在光線內部,做上游的策劃、制片,也大多是從宣發(fā)崗轉上來的?,F在的青春光線影業(yè)總裁曹曉北,牽頭制作了很多項目,比如近期的《狙擊手》《革命者》。曾經的她,大學畢業(yè)23歲便一頭扎進了光線宣發(fā)崗,從宣傳統籌做到了宣傳部總監(jiān),一步步做上了制片、總裁。

現在獨立電影圈有名的制片人頓河,是《我的姐姐》出品人、《風平浪靜》《平原上的火焰》《尋她》制片人。他最初也是新聞記者,然后進入到姜文工作室不亦樂乎影業(yè)做宣發(fā)崗,并在后期參與創(chuàng)作,署名上了《一步之遙》的編劇。積攢到一定閱歷之后,就打開了他制片的大門。

依硬糖君看,宣發(fā)崗比起上游的策劃崗,其實性價比更高。因為宣發(fā)干一年可能會有很多項目署名,但策劃可能干五年、十年都沒有一個項目出來。而且現在大環(huán)境不好,十個項目九個黃。

當然,若實在忍受不了做宣發(fā),惹出一身結節(jié)病,還是趁早轉行吧,沒有必要賠了夫人又折兵。條條大路通羅馬,娛樂圈其實是一個什么時候入行都不晚的行業(yè)。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那個人脈,或者是有了敲門磚的作品,即便一個短片或是一個劇本,總會有希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