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BIF食品飲料創(chuàng)新 Sage
編輯|Bobo
為了貫徹落實含糖飲料控制的工作要求,提升居民對含糖飲料過多攝入的健康危害意識,10月8日上海發(fā)布向社會公開征求對《含糖飲料健康提示標識的制作樣式及設置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簡單來說,就是上海即將試行「食品分級」,現(xiàn)在先看看消費者對這類分級有沒有更多的意見想要發(fā)表。
說起食品分級(Nutri-Score),繞不開的就是新加坡去年實施的飲料標簽分級新規(guī)。雖然去年才實施,但新加坡已經(jīng)試行了一段時間。很多國家甚至比新加坡更早做出了食品分級,不同國家不同判定標準分級后的標簽都在幫助消費者快速做出選擇,這些標簽的存在不僅影響品牌產(chǎn)品的銷量,還改變了消費者選購產(chǎn)品的方式。
上海的食品分級到底是什么?它和其他國家已經(jīng)推行的食品分級有什么不同?新加坡的食品分級對產(chǎn)品有怎樣的影響,我們將在這篇文章里為你統(tǒng)一解惑。
一、紅橙綠三色標簽,讓購買決策更直接
雖然假期后上海發(fā)布才公開征求意見,但試行這種標識的使用早在8月中旬就開始了。全市8個區(qū)、150余家含糖飲料的售賣場所的試用,也讓我們離上海的食品分級更近了一些。
紅橙綠,目前不是消費建議
紅橙綠三色標簽,看上去就讓人想到生活中的紅綠燈——紅燈禁止通行,黃燈發(fā)出警示,綠燈準許通行。雖然信號燈中的黃色變成了標簽的橙色,但此次上海試行的含糖飲料健康提示標識的三個顏色從標識設計上和紅綠燈頗有相似之處。
就以標簽上的人物說明圖來看,紅色標簽人物雙手交叉更多在表明拒絕、禁止的含義;橙色標簽一手垂直指向另一手手掌的姿態(tài)更多表示暫停,這也是體育比賽中的暫停通用手勢;綠色標簽的點贊更是全球通用,這個手勢表達贊同、夸贊。
僅從顏色上看,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覺得含糖飲料健康提示標識已經(jīng)從顏色做出了分級,紅色表示含糖量高不推薦過量攝入,橙色表示含糖量適中需要謹慎選擇,綠色表示含糖量較低推薦飲用。
但從目前的試行場景來看,上海的食品分級不是這樣。
因為這些標簽更多還是在商超以宣傳標語的形式存在,它們更多還是一種消費概念的倡導,鼓勵消費者少喝含糖飲料,提示消費者通過食品標簽進行更聰明的決策。這和新加坡去年將飲料直接評級貼在含糖飲料瓶身上相比有較大的不同。
雖然標簽設計看上去像是食品分級,但目前試用的場景更偏向一種宣傳提示。公開征求意見中對標識的設置規(guī)范描述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些標識應該被放在超市的貨架上、含糖飲料的促銷臺上、冰箱售貨機上、奶茶店菜單上、咖啡店點餐臺上……
當這個三色標簽不是為每一個飲品定制張貼,而是由整個含糖飲料專區(qū)共同擁有時,紅橙綠標簽更像消費倡議,而非消費建議。
標識不僅商超用,咖啡奶茶店也沒落下
線下商超便利店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健康提示標識應用案例,但在整個標識應用場景中,商超便利店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新加坡在去年正式實施食品分級后,今年表示會將現(xiàn)制的果汁飲料也補充納入分級范疇。而上海的健康標識系統(tǒng)在采用前就考慮到了這類現(xiàn)制含糖飲料場所,例如奶茶店、咖啡店、餐廳、自助鮮榨果汁機等等。
在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中,要求這類現(xiàn)制含糖飲料的場所要在點餐臺、分配機上設置兩款含糖飲料健康提示標識,即「長期過量攝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標識(紅色標識)」和「每日添加糖攝入限量提示標識(橙色標識)」來提示用戶盡可能合理攝入含糖飲料。
除了咖啡店、奶茶店,線上的含糖飲料售賣場所也需要貼上電子版標識,電子菜單醒目位置需要貼上三個健康標識。這個規(guī)定對于售賣含糖飲料的電商渠道是否有影響,也得看下一步的應用和實行。
二、給食品飲料貼標簽,評級不僅管「糖」
上海的健康提示標識剛剛出發(fā),還在試用階段。未來會怎樣演變,是否推廣至全國還是未知數(shù)。但新加坡的食品飲料分級已于在去年正式投入使用了,特定飲品都需要貼上自己的分級標簽,標簽已經(jīng)對不同評級產(chǎn)品的銷量產(chǎn)生了影響。
在上海的紅橙綠三色標簽還在試行階段時,我們可以先看看新加坡的食品標簽體系是怎樣的,了解不同國家對食品分級的態(tài)度。
ABCD四分類,關注糖、代糖和飽和脂肪
新加坡的食品分級是從2022年12月30日開始實施的,它將新加坡零售市場上的預包裝飲料根據(jù)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的高低分為A、B、C、D四個級別。
其中A、B兩個級別的飲料中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相對較低,C、D級別的飲料中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相對較高——每100毫升的飲料中有超過5克糖和1.2克飽和脂肪的飲料屬于C級,10克以上糖和2.8克以上飽和脂肪為D級。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的食品分級不僅關注了每100毫升飲品的含糖量,還關心飽和脂肪含量及是否使用了非糖替代品。在這個判定標準下,0糖宣傳但使用了代糖的元氣森林獲得了B級評定,而東方樹葉這類無糖茶獲得了A級評定。
看上去關注的領域更全了,但這個判定標準還是有「誤傷」,牛奶這種健康飲品就成了這個標簽下的受害者。就以巴氏殺菌乳為例,它既有乳糖(碳水化合物),也有飽和脂肪,且二者的含量都不算低,按照新加坡的分級標準,巴氏殺菌乳可能會獲得C級甚至D級的評定,但不能因此認為它不健康。
只是考慮代糖、飽和脂肪的標準確實會比單純看含糖量多了一些依據(jù),對于顧客來說也是一種低門檻的判定標準。在分級標準正式實施后,ABCD四個等級的飲品銷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新加坡的飲料分級標準也有「漏網(wǎng)之魚」,20℃時酒精含量超過0.5%(v/v)的飲料、現(xiàn)制手工飲品、特殊用途食品都不參與評級。在這之中,特殊用途的嬰兒配方奶粉、糖尿病患者食物不參與判定很合理,但現(xiàn)制手工飲品卻是被遺漏的存在。因此在今年也有更多的討論想要將咖啡、豆奶、奶茶這類現(xiàn)制飲品一同引入分級體系中。
和上海的宣傳標語相比,新加坡的食品分級更像一種明確的消費建議,讓消費者盡可能選購低糖、低脂肪的健康飲品。
新加坡「健康優(yōu)選」標識,影響80%消費者
在分級之前,新加坡就已經(jīng)有使用了25年的標識符號來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1998年,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推出了一個健康優(yōu)選,它有明確的營養(yǎng)標準。品牌、餐廳、小攤販都能在固定的商品菜肴符合標準后使用這個符號,吸引消費者。2015年,新加坡升級了已有的健康優(yōu)選標識,這個標簽不僅提高了消費者的健康飲食意識,也成為了很多品牌標榜健康的重要工具。
新加坡衛(wèi)生部部長徐芳達2016年就曾表示市場有70種食品種類的2500種商品獲得較健康標識,保健促進局已與約240家超級市場合作,為這類含有較少糖少鹽或少飽和脂肪的較健康食品進行促銷。市場調(diào)查則顯示,90%的消費者認為獲得標識的產(chǎn)品是較健康的選擇,80%的人購買食品時會參考較健康標識。[1]
可口可樂的低糖和無糖產(chǎn)品在2017年獲得健康優(yōu)選標識也是品牌向市場證明無糖可樂更健康的證據(jù)之一。
元氣森林出海時,成功通過新加坡健康促進局(HPB)認證,獲得健康優(yōu)選標識認證就成了出海利器,讓新加坡消費者更快接受這種新飲品。
不管是分級還是健康優(yōu)選標識,這都是新加坡向糖尿病宣戰(zhàn)中的一種手段。為了讓消費者能選擇更健康更低糖的產(chǎn)品,新加坡政府在努力引導。
唱唱反調(diào):瑞士可能要拒絕食品分級
但食品分級一定好嗎?在越來越多國家引入食品分級時,不少歐洲國家選擇親自出場唱唱反調(diào)。德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士、荷蘭、盧森堡比新加坡更早用上了食品分級,但其中卻有國家想改弦易張,重新評判食品分級的必要性。
今年的一項議會倡議可能會讓瑞士成為歐洲第一個改變食品分級路線并禁止包裝標簽的國家。瑞士國務委員會已經(jīng)批準了科學、教育和文化委員會的一項動議,要求代表們考慮食品分級的潛在負面結果。因為健康飲食需要一個廣泛的方法來進食,不能依賴于單一食品包裝的分數(shù)判定。[2]
意大利則一直站在反對歐洲推行食品分級的最前線,羅馬尼亞政府同樣反對食品分級。歐洲這些不同的聲音完全是因為食品分級判斷維度的缺陷,這個分級體系沒有考慮食品添加劑對健康的影響,同時將所有的食品納入同一體系很容易造成誤傷——如新加坡的評級體系誤傷牛奶。
耶魯大學教授Tassos Kyriakide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橄欖油為例,它有其獨特的特性。植物油專用標簽可以幫助消費者在油類產(chǎn)品中進行選擇。但如果使用統(tǒng)一食品分級,他們必須將橄欖油和飲料進行比較。如果不了解橄欖油的消費者接觸到食品分級標簽,他們可能會認為蘇打飲料比橄欖油更健康?!?/p>
2017年,法國政府將這種分級標簽貼在食品包裝上得到了歐盟委員會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認可,因為它確實簡化了營養(yǎng)評級系統(tǒng),展示了食品整體的營養(yǎng)價值,幫助消費者能夠更低門檻的做出決策。
但它也不是一個100%正確的解決方案。只是對于消費者而言,不用看成分標簽的食品分級標簽是他們選擇健康食品時更直觀的解決方案。
三、食品分級,會如何影響行業(yè)?
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看懂標簽的營養(yǎng)成分表,但幾乎所有消費者都能知道ABCD評級里,A要比C好,當食物上貼著紅橙色綠三色健康提示標簽時,綠色也要比紅色好。對于消費者而言,當它們想要選擇健康食品時,分級的食物標簽是一種足夠直觀的展示,可以讓它們迅速作出判斷。
哪怕本身沒有健康食品概念的消費者,看到新加坡含糖飲料標簽上有個紅色的D時,會不會也有稍許遲疑?
新加坡的案例告訴我們,會。
紅色警告來襲,高糖食物不好賣了?
新加坡的食品分級中最有趣的一點在于政府對不同等級飲品的「差別對待」。
雖然所有零售的新加坡飲料都需要標明產(chǎn)品總糖分含量,但在是否顯示評級標準上,四個評級就顯示出了差距。被評為A級、B級的飲品更健康,因此這兩種飲料可以選擇自愿標注評級標識,但C級、D級產(chǎn)品則被強制性要求展示評級結果。
換句話說就是你在新加坡看到?jīng)]有評級的飲料大多是健康的,而你看到C級、D級評級的飲料是政府部門希望你謹慎考慮的。甚至D級分級的飲品還被禁止投放廣告——新加坡所有的媒體平臺都不會投放評級為D的食品飲料廣告。新加坡也因此成為全球首個禁止高糖飲料做廣告的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D評級成為了品牌最避之不及的存在。不說被評為D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無法估量,單說沒辦法進行廣告營銷,就會讓品牌的市場份額大受影響。
杜克大學的研究測試發(fā)現(xiàn)分級制度會鼓勵消費者購買含糖量較低的飲料,他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分級標簽試行后,消費者購買的每份飲料重的含糖量減少了1.51克。[3]
當顧客開始主動選擇被評為A級、B級的低糖飲料時,C級、D級飲料就成了食品分級變化下首當其沖的產(chǎn)品。
健康品牌吃紅利,高糖食品變少了
食品分級正式推行前后,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在通過調(diào)整產(chǎn)品的含糖量以讓產(chǎn)品能夠獲得更高評級。
衛(wèi)生部就表示,在消費者購買的飲料中,糖分及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比例從2017年的37%升至2021年的71%。預包裝飲料的糖含量中位數(shù)也從2017年的7.1%降至2021年的4.6%。2017年市面產(chǎn)品僅有1/3的產(chǎn)品能夠A級和B級評定,但在2021年,已有2/3的飲料被評為A級或B級。[4]
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在讓自己向A級、B級的評定靠攏。越來越多的低糖健康食品出現(xiàn),這也是各國政府推行食品分級制的目標。
新加坡保健局局長徐永剛在分享健康優(yōu)選標識時就表示:「食品制造商迎合消費者口味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則協(xié)助人們改變口味,這是一個不斷在變化的過程。隨著公眾對較健康食品的接受度提高,食品制造商也能趁勢推出更多類似食品。」
最終的目的還是讓消費者能夠選擇更健康的品牌,品牌在研發(fā)新品時更多考慮含糖量等健康評定影響因素。
不管是食品飲料分級還是政府部門出手挑選更健康產(chǎn)品,歸根到底還是希望消費者吃得健康。
參考來源:
[1] 聯(lián)合早報,八成國人買食品會留意較健康標識,2016年4月14日,聯(lián)合早報
[2] Paolo DeAndreis,Legislation in Switzerland Would Prohibit Nutri-Score,2023年6月20日,Olive Oil Times
[3]Soye Shin, Jyotika Puri &Eric FinkelsteinA randomiz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ingapore’s forthcoming Nutri-grade front-of-pack beverage label on food and beverage purchases,2023年2月15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4]Clara Chong,More buy healthier beverages as mandatory Nutri-Grade mark kicks in on Friday,2022年12月29日,The Straits Times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