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瞳音樂 納豆
編輯 | 楚青舟
隨著一年一度供暖季的到來,財報季也就悄然而至了。
11月14日和16日,騰訊音樂(TME)和網易云音樂分別發(fā)布新一季財報,作為音樂行業(yè)長期觀察者,我們自然要跟朋友們嘮兩句,財報中透露的新信息。
所謂好“數”不出門,壞“數”傳千里。
Q3,騰訊音樂總收入同比下降10.8%至65.7億元,網易云音樂同比減少16%至19.7億元,由直播業(yè)務調整引發(fā)的收入同期下跌雙位數,乍一看確實令人震驚。
但細看也能發(fā)現,在收入下跌的同時,兩者的毛利率和在線音樂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也體現出回歸本源的方向。
在深瞳音樂看來,會員攀升、直播管控、降本增效是本季財報的關鍵詞。
不過,本季度財報所反映的內容,更像是在線音樂產品一年多來業(yè)務調整后的“余震”,在早幾期財報中已經有所暗示明示,而市場反應也比較平淡。
一、賺錢:集中力量辦大事,告別“直播依賴癥”
直播監(jiān)管的風還是吹到了在線音樂。
《網絡主播行為規(guī)范》、“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各直播平臺發(fā)布的主播分類分級管理制度、主播提現新規(guī)……一連串動作,都昭示直播行業(yè)管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新常態(tài)。
就在11月22日,成都警方通報陳某杰涉嫌開設賭場罪,已被依法執(zhí)行逮捕。
陳某杰,就是著名直播平臺斗魚的CEO陳少杰。
轉盤、抽獎……這些涉賭或游走在灰色地帶的模式,其實是不止一家直播平臺的玩法。
而以直播為代表的社交娛樂業(yè)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在線音樂產品的營收扛把子。
總有人說,不會做直播的社交娛樂產品不是好的音樂APP。
此前,騰訊音樂作為全球首家盈利的在線音樂產品,其盈利也大多來源于社交娛樂業(yè)務。
而如今,乘此東風,告別“直播依賴癥”成為在線音樂產品的重中之重。一來通過整頓直播,減少監(jiān)管風險,二來也更集中力量辦大事,增強市場信心。
早在Q2,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就已經在財報中開始預警。
騰訊音樂表示會從Q2末起主動采取一些服務提升和風控管理措施,預計會給下半年的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帶來壓力,并對今年集團的總收入產生一定影響。
網易云音樂也表示正在對社交娛樂服務策略進行調整,如減少部分直播功能在站內的曝光、降低主播和公會的收入分成比例、強化內部監(jiān)控機制等。
如今,調整的效果在Q3已經顯山露水。
騰訊音樂在社交娛樂服務同步下降48.8%至20.2億元,幾乎腰斬。雖然下跌幅度很大,但因為早有預期,基本可視作為觸達谷底,接下來應該會有所好轉。
與此同時,在線音樂服務卻扶搖直上,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42.0%至31.9億元,占總營收近七成。
對應的核心指標: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和單個在線音樂用戶月均付費均同比增長20%左右,包括前者連續(xù)6季度上漲,突破億級大關。
其中,付費用戶數在月活用戶數中占17%。已經比較接近國內長視頻付費用戶率的20%。
可以預見,由內容和平臺一體兩翼戰(zhàn)略帶來的積極影響,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里,在線音樂服務的營收將會有一段穩(wěn)健的增長。
也難怪騰訊音樂CEO梁柱在財報中表示,“我們的在線音樂業(yè)務已成為集團的核心支柱”。
網易云音樂雖然未公布在線娛樂具體數據,但財報中提到“毛利潤環(huán)比和同比增長主要得益于會員訂閱收入的增加和成本管控的持續(xù)改善”,也幾乎看不到直播業(yè)務的存在感。
時常被我們念叨的在線音樂“拐點”,終于還是來了。這是會員的黎明,也是直播的黃昏。
二、省錢:降本增效又一季,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
財報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的毛利率均有穩(wěn)定增長。
尤其是騰訊音樂更是提升至35.7%,首次突破了35%大關,開始奔赴35%-40%的中長期目標。
騰訊音樂認為,這主要得益于音樂訂閱和廣告服務收入強勁增長,以及原創(chuàng)內容逐漸增加。
而實際上,節(jié)流舉措也為毛利上升助力不少。
Q3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營業(yè)成本同比下降14.8%,經營開支同比下降10.6%,行政開支同比下降12%。
無論是取消獨家后的版權費用下降,還是更講求性價比的市場推廣和人員成本,雙位數下降的背后,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已經成為一段時間內騰訊音樂的主旋律之一。
網易云音樂的日子也過得清苦。凈收入同比減少16.3%的同時,毛利率同比上漲91.5%至27.2%。曾經賠本賺吆喝的云村,在扭虧為盈的路上越走越遠。
騰訊音樂在財報中將此舉評價為“韌性”。
確實,獨家版權時代結束已經一年有余,老生常談的版權護城漸成歷史。
而大洋彼岸Spotify并不性感甚至還在虧損的商業(yè)故事正在敲打著我們,即使將在線音樂服務做到占總營收的90%,能否盈利依然兩說。
國內與海外的行業(yè)生態(tài)自有差別,但如果在線音樂產品在版權之外,找到新的變現能力,在線音樂的商業(yè)張力才會更加豐滿。
三、未來:原創(chuàng)音樂、AIGC、社區(qū)生命力,誰能跑通第二曲線?
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在這幾年的格局一直比較穩(wěn)定。
我們常說“一超一強”,就是騰訊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和網易云音樂占據市場絕大部分,而兩者之間的差距還在不斷縮小。
要知道,2020年時,騰訊音樂總收入約為網易云音樂的6倍,但目前的已經縮減到3倍。
剩下的市場份額,則留給汽水音樂(字節(jié)旗下)、豆瓣音樂、波點音樂(后兩者均為騰訊音樂旗下)等小而美的產品。外圍還有抖音、B站、快手等產品虎視眈眈。
穩(wěn)定的市場總是期待一些變局,在線音樂產品也在瘋狂尋找新的故事。
不過在線音樂行業(yè)是一個內容產業(yè)。無論各家如何接招,在線音樂產品的核心依然在內容和渠道兩方面。
就內容層面來說,既然大型唱片公司的版權已經成為行業(yè)公約數,那么逐漸走向大眾的原創(chuàng)音樂理所當然成為爭奪對象。
騰訊和網易在原創(chuàng)音樂上都下了血本,不斷加碼的原創(chuàng)音樂計劃(此前在《扶持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整個行業(yè)已經開始靠“搶”了……》已有相關論述),從孵化到造星,從企劃到制作,從宣發(fā)到商業(yè)化,大包大攬,恨不得把“互聯(lián)網平臺+唱片公司”打在公屏上。
畢竟這是一個已經被論證有效的競爭維度,你若不卷,我必卷死你。
年初AI孫燕姿血洗全網的余韻尚在,AIGC也成為今年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在技術力上,騰訊音樂新推出AI創(chuàng)作歌曲工具“啟明星”,原有的“音色制作人”也升級支持AI跨語種合成音樂,并聯(lián)合王力宏工作室推出AI力宏和首支單曲《Letting Go》。
此前,騰訊也通過推出AI播放器、AI歌詞海報、智能音樂創(chuàng)作助手TME Studio積極布局。
網易云音樂方面,聯(lián)合小冰推出AI歌手音樂創(chuàng)作軟件網易云音樂 X Studio”,聯(lián)手打造的虛擬歌手廠牌WOWAIDO!C端則升級私人FM為“私人DJ”功能,意圖實現推薦歌曲的智能講解服務。
時間回到半年前,人們爭論的焦點還在AIGC技術的應用對音樂行業(yè)是福是禍。而敏感的商人早已嗅到機會。下半年,即使放眼全球,Google、Youtube,環(huán)球音樂等都或多或少在AICG領域有所進展。
一邊是無比狂熱的消費者,一邊是爆炸式增長的生產力,應該沒有人能抵擋AIGC浪潮的來襲。
畢竟內容產業(yè)的變革,總是在技術力集聚量變后突然出現。
一如當初自媒體時代降臨之際,面對大量涌入的UGC,“老錢”PGC帶著恐慌、興奮和質疑,一路探索,最終形成如今共處的和諧畫面。
而如今,新登場者成了AIGC,我們熱切期待著關于它的未來。
在渠道層面,音樂平臺的社區(qū)生命力又一次被擺到臺面。
同樣是連接音樂和人,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選擇了各自擅長的領域。
騰訊音樂更愿意成為歌手與粉絲之間的橋梁。
周杰倫、TFBOYS、周深、BLACKPINK、時代少年團、袁婭維等明星輪番出現,或推出線上游戲,或開辦線下演唱會,在一連串活動背后,一個泛文娛類社區(qū)在一次次情感連接中不斷強化。
網易云音樂的關注點則是音樂內容。
不管是社區(qū)評論還是樂評廣場,出發(fā)點總是某一首歌曲,以音樂為圓心,串起用戶、音樂人和更多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
或許是內容側的打法太過雷同,反而是社區(qū)上差異化的打法更令人期待。我們也等待著兩個不同維度的音樂社區(qū),會走向何種結局。
結語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鋪墊,在線音樂服務終于支棱起來了,這是我對本季財報最直觀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當然,萬事開頭難,然后中間難,最后結尾難。走到“拐點”并意味著勝利,在線音樂行業(yè)的故事尚未完結。
接下來,如何持續(xù)提升用戶付費率、優(yōu)化音樂直播生態(tài)、跑通第二曲線、穿越生長周期,才是在線音樂新一輪的競爭焦點。
但愿這一次,重新出發(fā),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