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增長工場 相青
編輯|徐偉
這兩年的消費市場,我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趨勢:
一方面,聚焦中產(chǎn)消費群體的盒馬開始卷低價,良品鋪子這一“高端零食第一股”宣布17年來首次全面降價,而此前,喜茶、奈雪等茶飲品牌也接連降價,以此搶奪低價心智。
另一方面,羽絨服價格一路攀升成為輿論焦點,今年以來,“國產(chǎn)羽絨服賣到7000元”、“波司登平均價格已升至1600元”等話題登上熱搜。
羽絨服價格的上漲,引起了對國產(chǎn)羽絨服是否價格過高的質(zhì)疑?!盎?000買羽絨服,不如在家休息幾個月等天氣暖和再上班”“羽絨服把生意讓給了沖鋒衣、軍大衣和花棉襖”等段子開始在網(wǎng)絡流行。
職場人士開始購買價格僅三五百塊的沖鋒衣,大學生則在抖音平臺扎堆穿起軍大衣,用這種集體行為“調(diào)侃”羽絨服價格的不斷攀升,并表達著對主流價值觀的抗拒。
羽絨服的漲價與軍大衣爆火背后,實則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品牌價值觀念的重新審視。
國貨該不該高端?消費者要低價與品牌要溢價兩者是否存在根本對立?如何在品牌高端化進程中找到性價比平衡點?
在精打細算的理性消費趨勢下,通過價值傳遞,使消費者在品牌溢價中依舊感到物超所值,才是品牌走向高端化的關鍵所在。
一、軍大衣走紅背后,品牌如何找到年輕人?
軍大衣走紅有三個關鍵轉折點。
巨量算數(shù)顯示,第一次是11月11日前后,“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這句流行爆梗在抖音登上熱搜,軍大衣搜索指數(shù)首次突破百萬。
第二次是軍大衣在大學校園流行,“軍大衣統(tǒng)治班級”成為熱梗;第三次則是央廣網(wǎng)評軍大衣銷量大增。
這是真正從消費者引起主流媒體關注的傳播路徑,背后傳遞的是年輕人如今的消費理念和價值主張——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許多人調(diào)侃稱,繼整頓職場后,00后開始整頓消費市場。
近年來,年輕化是品牌營銷熱點,但回顧營銷手法,終究逃不出明星代言,流行詞玩梗、聯(lián)名與跨界等套路。
如今年輕人用行動證明,拒絕營銷PUA,而是要務實的“性價比”?;蛟S,每個做年輕化的品牌,都可以軍大衣的自發(fā)式爆火中汲取一些驗。
第一,年輕人逐漸對主流營銷價值觀不買單了。
過去,“貴就是好”的理念已經(jīng)行不通了。走秀場、上綜藝、請明星等各種品牌營銷套路增加了成本,推動品牌價格不斷上漲。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這種陳舊、同質(zhì)化的營銷方式很難再引起共鳴,因此他們也不再愿意為這種對自身無意義的營銷噱頭買單。
而對于高價羽絨服的抵觸,讓年輕人轉向更經(jīng)濟實惠的軍大衣。
這種選擇不僅是出于經(jīng)濟考慮,還可能是對價格上漲的一種反叛行為。大學生們是在用軍大衣突顯個體的獨立品味,表達對主流價值觀的抗拒,同時“調(diào)侃”羽絨服價格的不斷攀升。
職場人士也在羽絨服價格上漲后選擇了沖鋒衣作為替代品。魔鏡洞察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1月,在淘寶、天貓平臺,沖鋒衣銷量同比上漲90%,銷售額同比翻了1.7倍;相比之下,羽絨服銷量與銷售額僅上漲10%左右。
第二,社交圈層文化對傳播擴散與銷量提升具有關鍵作用。
學生們紛紛穿著軍大衣進入教室,這種集體行為在抖音平臺形成了明顯的文化符號,“軍大衣統(tǒng)治班級”成為熱門梗。
同時,這種行為也在影響著大學生對軍大衣的認知映射,它不再是過去的老土形象,而是成為一種潮流。
這一群體行為通過短視頻平臺實現(xiàn)了趨同價值觀圈層的社交傳播,從而引導更多人采取相似的選擇,將原本個體化消費轉化為群體性消費,并在消費者群體中產(chǎn)生了流行,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集體認同感。
抖音平臺的自傳播大幅提升了軍大衣銷量。魔鏡洞察數(shù)據(jù)顯示,11月,軍大衣在淘寶平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6%,抖音平臺同比增長翻10倍。
中國傳媒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姚林青在分析年輕人消費理念時提到,社交媒體成為Z世代年輕人最常用的獲取商品信息的渠道之一。
購物的目的不再僅僅是獲得商品本身的價值和帶來購物體驗,而且還是擴大社交圈子、豐富社交生活,他們在通過產(chǎn)品表達自我、突出個性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所在的社群歸屬和標簽。
對于品牌來說,到底如何進入年輕人的社交圈層,與年輕人真正玩在一起?
過去幾年,梗營銷成為許多品牌融入年輕人的重要方式,但跟進流行和玩老梗很簡單,創(chuàng)造流行卻很難,這次軍大衣自發(fā)傳播中,“不是XX買不起,而是XX更有性價比”已經(jīng)成為一種流行梗了。
二、從花西子到羽絨服,國貨品牌要警惕價格刺客
對于羽絨服品牌而言,價格上漲并非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品牌戰(zhàn)略調(diào)整,追求高端化已成為國貨品牌普遍的發(fā)展方向。
前幾年伴隨消費升級浪潮,確實崛起了一批打著“高端”旗號的新消費品牌,但如今回顧,其形成的品牌效應如同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比如有“雪糕界愛馬仕”之稱的鐘薛高,曾在2018年以每只66元的售價創(chuàng)下2萬只銷售記錄,但當其質(zhì)量引起消費者質(zhì)疑,就引起巨大反噬。
79元一支的花西子眉筆,也曾因東方美學理念,乘著“國潮”營銷的熱潮一躍而上。但僅因李佳琦一次直播事故,就引起了巨大負面效應。
這兩個品牌從神壇跌落,偶然中存在著必然。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錨定效應,它是指當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深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體現(xiàn)在價格方面,就是當買家看到產(chǎn)品時,第一眼留下的印象價格,或者買家愿意花某一個特定價去購買某件產(chǎn)品的價格,將對買家后續(xù)的購買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在花西子出于輿論漩渦中時,最流行的一個圖是它與其他品牌眉筆單克重數(shù)價格的對比列表,得出的結論是,花西子單克價格超越植村秀、YSL等國際大牌,甚至比黃金還貴。
在這種信息背景下,過去花西子所建立的性價比錨點被打破了。
消費者新的認知是,每克價格比國際大牌經(jīng)典款還貴,下單動力大幅減少。今年雙11,花西子跌出天貓“雙11”彩妝預售榜前20,而去年排名還是第四。
對于鐘薛高來說,它的過度營銷則喚起了消費者對廉價雪糕的集體記憶,過去幾塊錢的雪糕價格成為如今消費者是否購買的主要價格錨點。
對于羽絨服品牌也一樣。
《怪誕行為學》中對價格上漲的“錨定效應”分析稱:如果人們記得住從前的價格并且注意到它的漲價幅度,價格變化就會對需求產(chǎn)生巨大影響;如果人們記不住過去的價格,那么價格的變化對需求的影響,即使有也會很小。
以波司登為例,據(jù)國信證券研報顯示,2017年,其47.5%的產(chǎn)品價格在千元以下,而到了2018年千元以下產(chǎn)品占比僅剩12.5%,1800元以上的產(chǎn)品占比則從4.8%上升到24.1%。
另據(jù)東興證券研報,自2017年到2021年,波司登羽絨服吊牌均價四年漲了63%-80%。
雖然羽絨服想要重新建立價格錨點,但消費者受過去印象中的“錨定價格”影響較大,畢竟大多數(shù)國人記憶中,羽絨服價格是在幾百塊。
我們可以理解品牌價格的提升,是為了獲取更多利潤,提升產(chǎn)品質(zhì)量并打造高端化形象。然而,在執(zhí)行這一戰(zhàn)略時,品牌往往忽略了消費者認知這一重要因素。
三、顧客要低價,品牌要溢價,是對立關系嗎?
在中低端市場面臨同質(zhì)化、內(nèi)卷化背景下,品牌高端化方向并沒有錯。
許多公司的策略是,多品牌或者多產(chǎn)品線發(fā)展,一個負責賺錢養(yǎng)家,一個負責貌美如花,即用賺錢的產(chǎn)品線,養(yǎng)著塑造品牌的產(chǎn)品線。
像波司登盡管受到高價爭議,卻堅定高端化路線,原因也在于,其希望主品牌繼續(xù)高端市場布局,而子品牌雪中飛則定位普惠高性價羽絨服,與主品牌形成差異化布局。
伴隨品牌價格持續(xù)走高,總會面臨性價比質(zhì)疑,此時,消費者要低價,品牌要溢價,似乎站在了對立面。
這個問題的核心解法其實是,消費者感知價值。
對于品牌來說,如今產(chǎn)品價格不再僅僅通過考慮市場需求、生產(chǎn)費用和競爭對手的定價來確定,而是越來越依賴于消費者對產(chǎn)品或服務的感知價值。
消費者感知價值,即顧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與其在獲取產(chǎn)品或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進行權衡后,對產(chǎn)品或服務效用的總體評價。
簡單點說,也就是消費者在消費時感到得到了什么,包括功能、情感、文化等、失去了什么,即購買成本。
感知價值=感知利益-感知成本。
無論是大眾品牌還是高端品牌,都要盡可能加大感知價值,讓消費者覺得獲得了“高性價比”的體驗。
雖然拼多多是做低價,但其創(chuàng)始人黃崢對感知價值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拼多多對性價比的理解是“始終在消費者的期待之外”,其核心并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占便宜的感覺。這正是感知價值的意義所在。
只是,大眾品牌與高端品牌讓消費者感知價值高的方式不同。
大眾品牌是通過財務利益做驅(qū)動,比如打折促銷,降低感知成本;高端品牌則是與消費者建立更深的親密度,用理念和內(nèi)容驅(qū)動,提高感知利益。
因此,品牌并非不能選擇高價,而是必須給消費者充分的理由,并讓他們深刻感知到高價的價值所在。
典型如星巴克,成本也許是幾塊,但是消費者愿意付的價格卻是幾十塊。相較于其他品牌,為什么消費者愿意選擇更貴的星巴克?
這就不得不提“第三空間”概念,即通過咖啡作為社會的黏結劑,為消費者提供文化、精神和環(huán)境的體驗,讓他們愿意為這種美好體驗買單。
但并非所有的營銷都是有效的。如果消費者無法感知到價值,這樣的營銷就只能算是企業(yè)自嗨。
上海家化原董事總經(jīng)理王茁曾操盤過佰草集、六神等品牌,他之前在接受我們的訪談時曾提到,許多化妝品品牌營銷過度是誤解,現(xiàn)實情況是營銷不足。
“大部分本土品牌沒有充分的結合消費者需求,而是根據(jù)主觀想象、主觀能力,以及所擁有的現(xiàn)成資源,自以為是地開發(fā)或推廣產(chǎn)品?!?/p>
消費者感知利益越大,品牌溢價能力就越強。感知利益的提升并非僅限于產(chǎn)品的實用性,而是涉及情感和文化等更深層次的認同。
最近兩年,lululemon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lululemon的成功并非簡單的依賴于社交媒體營銷,將品牌融入到女明星、健身博主、穿搭博主的日常分享中。
其成功之處更在于融入到健康、瑜伽文化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品牌。
所謂生活方式品牌,是一種體現(xiàn)某個群體或文化的價值觀、愿望、興趣、態(tài)度或觀點的品牌,這類品牌能夠創(chuàng)造出比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甚至強烈品牌個性更為強大的東西,從而吸引最忠誠的消費者。
此時,消費者購買的不再是一種產(chǎn)品,而是品牌所代表的品味、文化和生活理念。這種購買行為也正是品牌實現(xiàn)溢價的關鍵所在。
如今,消費者越趨理性、更加注重實用價值,品牌要打造高端化,單靠提高價格和營銷噱頭已經(jīng)是死胡同,而是需要更深刻地理解消費者的感知價值,通過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來打造品牌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