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硅基研究室 白嘉嘉
編輯|山核桃
陳杰最近快被AI客服搞瘋了。
趁著618,陳杰買了兩件衣服,但因為尺碼不合適,其中一件需要退貨。因為信用良好,平臺自動同意了他7天無理由退貨的申請,但快遞員卻始終沒有上門取貨。
眼看7天就要過去,陳杰聯(lián)系了店鋪的客服,想知道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然而不管他發(fā)什么,對方的回復始終是一二三四五各種選項,“完全沒有解答提問”。
意識到對方是機器人之后,陳杰試圖換成人工客服,但連續(xù)發(fā)了好幾次“轉(zhuǎn)人工”,對方卻無動于衷,依舊格式化地回復“為了節(jié)約時間,可以簡單描述問題,XX幫您解決?!?/p>
作為全球最熱的幾個概念之一,AI不僅是股市的興奮劑,還成為了一家企業(yè)樂于擁抱改變的標志,尤其是生長于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的電商行業(yè),幾乎所有企業(yè)都在講述自己的AI故事。
但將視角切換到消費者身上,那些數(shù)字人主播、AI客服帶來的或許并不是一個雙方共贏的故事。在某電商的投訴平臺上,關于“找不到人工客服”的問題投訴超過2.7萬條。
從企業(yè)嘴里的「無所不能」到消費者口中的「一無是處」,我們當然可以將其視作科技與現(xiàn)實的落差,但如果想要解決問題,找到AI與人工交接棒的最佳位置,或許才是關鍵。
AI在電商領域的應用,主要有三大件:AI主播、AI客服和AI電話營銷。
AI主播最近一次引起網(wǎng)友的廣泛關注,是兩個月前以劉強東為原型的「采銷東哥」亮相京東直播間。
上播的短短30分鐘內(nèi),直播間的觀看人數(shù)破千萬,不僅用戶停留時長是平日的5.6倍,它講解的13款商品,訂單量也環(huán)比增長了7.6倍。
貢獻個人形象為AI主播造勢,劉強東顯然看好AIGC在電商領域的應用。
在許多關于AI主播的故事里,它對各種帶貨話術信手拈來,控場、選品、炒氣氛無所不能,可以替代真人主播和背后的一整個團隊,幫助中小商戶用可控的成本開辟出穩(wěn)定的線上銷售渠道。
但AI主播真的有這么強大嗎?或許未來可以,這個618還不行。
「硅基研究室」在GrowGorgeous的AI直播間蹲守了4個小時,期間僅有兩位觀眾嘗試過和主播進行互動,從提出問題到回答問題,至少間隔了20秒的時間。
并且,AI主播似乎并不能理解觀眾的提問。譬如當觀眾針對主播正在介紹的商品詢問價格,AI主播只是公式化地回復“不同的規(guī)格和組合有不同的價格,請去鏈接中尋找?!?/p>
話術重復,回復刻板,聲音口型不同步,缺少劉強東這樣的明星IP加持,觀眾顯然對AI主播并沒有很大的興趣。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四個小時內(nèi),直播間的觀看人次僅從171爬升到了256。
晚上9點再次進入直播間時,觀看人次達到了2201,圖源:GrowGorgeous直播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網(wǎng)上「AI直播風口論」層出不窮,實際上想找到一個AI主播并不容易,「硅基研究室」刷了兩天各大直播平臺,只找到1個使用AI主播的直播間。
如果你用AI主播作為關鍵詞搜索,結(jié)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人假扮AI的秀場直播,另一種則是教人用AI開播賺錢的賣課主播。顯然,在「授人以魚」和「售人以漁」之間,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了后者。
蹤跡難尋的AI主播的反面,是泛濫成災的AI電話營銷。
每到大促期間,以化妝、護膚為代表的品牌,會利用AI主動撥打用戶電話推銷相關產(chǎn)品。
但這種主動入侵消費者生活的營銷方式真的能給品牌帶來銷量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小紅書等平臺上,許多用戶受這些電話困擾,卻又因為擔心錯過工作電話而不得不逐個接聽。
相比于技術尚未成熟AI主播,和過于侵擾生活的AI電話營銷,AI客服似乎是那個現(xiàn)階段最有希望幫助消費者改善體驗的選擇。
客觀來說,作為一名客服,AI至少能在產(chǎn)品介紹階段拿到高分。與真人相比,它更有耐心,回復更及時和詳細,24小時無休。
可一旦面臨意外情況,譬如陳杰那樣,AI客服在之前建立起的良好印象便會在瞬間蕩然無存。
「硅基研究室」選擇了多個電商平臺的10家品牌旗艦店,詢問產(chǎn)品詳情時發(fā)現(xiàn),其中7家店鋪直接由AI客服進行答復。
對于常規(guī)性問題,譬如質(zhì)量、發(fā)貨時間、庫存等,AI客服大多能立即作出準確答復。
但對于個性化問題,AI客服往往答非所問,而此時只有個別店鋪會自動轉(zhuǎn)為人工服務。
不過,根據(jù)了解到的情況,像陳杰這樣的屢次尋找人工客服無果的現(xiàn)象或許并不多見。
隨機選擇的店鋪中,部分將「轉(zhuǎn)接人工」設置成了第一輪對話的選項,其余被要求轉(zhuǎn)接人工之后,也迅速將對話交給人工接管。
大多數(shù)品牌的人工客服并不難找,圖源:淘寶
眾所周知,這一輪AI熱由OpenAI的ChatGPT點燃,LLM(大語言模型)帶來的通用能力使AI的臨場演變能力更強,看上去仿佛無論用戶提出什么問題,都能做出回答——即便答案有可能是胡言亂語。
但問題在于,消費者不論是點進直播間,還是向客服尋求幫助,目的顯然都不是為了欣賞對方多么能言善辯,而是來解決問題的。
也就是說,雖然「說」在主播和客服的工作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但真正的得分項仍在最后的「做」上。而從「做」這個維度出發(fā),AI實際上沒有被賦予任何權限。
而人類不「放權」給AI,實際上也是因為前車之鑒。
2023年12月,有個外國用戶誘導一家接入ChatGPT接口的車行AI客服用1美元售出了一輛雪佛蘭。
當車行封堵住相關漏洞后,另一名用戶通過冒充自己是OpenAI的創(chuàng)始人山姆奧特曼,又誘導該車行的機器人免費送出了車輛。
兩次上當,該車行最終不得不關閉了AI客服功能。
顯然,無論是AI三大件中的哪一件,都不像人類那樣具備判斷力,也就無法真正被賦予權力去「做」一些事,因此幾乎不可能達到和人類等同的服務效果。
于是問題隨之而來,既然AI還不夠好用,那為什么商家們愿意冒著給消費者留下壞影響的風險上馬各種AI工具呢?
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這當然是答案之一,但往深層次挖掘,電商平臺的考核和電商的波動性,或許才是更關鍵的線索。
以AI客服為例。
“我們作為商家,也知道目前市面上的AI客服服務大多不太好用。”經(jīng)營服裝網(wǎng)店的店主朱微告訴「硅基研究室」,“但電商品牌有3分鐘回復率的要求,而且會列入考核標準之中?!?/p>
所謂3分鐘回復率,是影響店鋪服務分的關鍵指標之一。簡單來說,服務分越低,店家的生意就越難做,因為不光消費者會敬而遠之,平臺也會采取一些的限制措施。
以抖音為例,服務分在60到79分區(qū)間的商家,不僅被排除在平臺的各種營銷活動之外,本地推廣還會受到限制,比如把你的門店放在搜索結(jié)果排序的最底下。
為了考核合格,大多數(shù)網(wǎng)店都會大量使用AI客服,人工客服作為輔助。
另一方面,每到雙11、618期間,訂單量大幅度增長,如果臨時增設人工客服,等高峰期過去就會面臨出錢養(yǎng)閑人的問題。
相比之下,功能可能沒那么強大,但后續(xù)負擔更小的AI客服,更容易成為商家的選擇。
究其根本,不論哪一類AI,只要是一項符合公司效益的合法選項,被廣泛采用也是理所當然。
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商家需要,各式各樣的AI企業(yè)便開始像野草一樣蓬勃生長,甚至可以說,AI三大件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科技企業(yè)的「標配」。
百度、阿里、網(wǎng)易等科技大廠旗下均有AI客服、數(shù)字人等業(yè)務。智譜AI、月之暗面、MiniMax等在這輪生成式AI熱中冒頭的潛力股,也先后推出了AI客服或類AI客服的產(chǎn)品。此外,還有數(shù)不清的小廠和經(jīng)銷商。
根據(jù)《2023年中國智能客服市場報告》,2022年中國智能客服市場規(guī)模已達66.8億元,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guī)模有望增長至181.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都被稱為AI客服,但因為AI背后的模型種類不同、資料庫不同、技術路線不同,客服與客服之間的能力也天差地別,好的AI客服能夠準確理解問題并在需要的時候推薦人工,差的客服只能循環(huán)輸出格式化的結(jié)果。
類似的情況也發(fā)生在數(shù)字人領域。
據(jù)清華發(fā)布的《數(shù)字人研究報告2.0》顯示,2025年數(shù)字人產(chǎn)業(yè)規(guī)模有望超過1000億。
繁榮的表象下,行業(yè)魚龍混雜,不少數(shù)字人賣家缺乏后期維護能力,甚至以次充好,將錄播視頻當作數(shù)字人出售給商家,導致直播間因為觸犯平臺規(guī)則而被封禁。
AI能說,人能做。不考慮未來有一天AI能發(fā)展出判斷力,如果想盡可能提高AI帶來的用戶體驗,眼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或許是,如何在消費者需要真人的時候,讓AI與真人順利交接棒。
今年315期間,《IT時報》曾實測30款App的客服熱線能否順利轉(zhuǎn)接人工,結(jié)果令人失望。
其中10余款App的客服電話對“轉(zhuǎn)接人工客服”既無明確提示,也無具體按鍵,最終在AI客服的機械語音中陷入“死循環(huán)”。也就是說,有四成都找不到人工客服。
而剩下的App中,至少有一款某網(wǎng)盤App,前后需要等AI客服花接近兩分鐘介紹各個步驟,才能等到人工客服接起電話。
此前有網(wǎng)友稱自己撥打了市面上45家包括通信服務商、電商平臺、物流公司等客服電話,統(tǒng)計的用時顯示:轉(zhuǎn)接到人工客服平均需要94秒,最漫長的一次等待長達380秒。
為什么要將人工客服隱藏在二級甚至三級菜單?
答案無從得知,有媒體猜測,可能是希望通過漫長的等待勸退問題并不嚴重的人,若是出了問題還能將鍋甩給AI。
這合理嗎?
對于消費者找不到人工客服的現(xiàn)象,《極目新聞》曾咨詢湖北好律律師事務所的陳亮律師,對方認為:
若消費者多次聯(lián)系店鋪,始終無法聯(lián)系上人工客服,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時,可能涉及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或向監(jiān)管機構舉報。不過,需要注意的是,AI作為一個程序,它本身不具備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能力,面臨侵權風險的是AI背后的主體,也就是商家本身。
不過,即便不用律師提醒,「資深剁手黨」往往也深知法律武器能幫助他們達到目的。
在陳杰屢次尋找人工客服無果正要放棄的時候,老婆建議他「恐嚇」AI客服試試。
「偏方」的效果立竿見影。
“我要打12315投訴了”的消息剛發(fā)送不久,跳轉(zhuǎn)人工客服的按鈕就立馬出現(xiàn)在了對話框里。
不過,這種交接棒顯然不是消費者所期待的。
就在昨天,快遞員終于把不合身的衣服從陳杰家取走了。
看著快遞員遠去的背影,他在心里默默盤算還有幾天能走完所有程序,想著等一切塵埃落定,以后和這家店就在黑名單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