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李彥慧 記者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xiàn)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yè)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女性小說獎和非虛構文學獎公布、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健康狀況不佳、建筑師槙文彥逝世等內容。
01 女性小說獎和非虛構文學獎公布,獲獎作品討論極端主義
英國時間6月13日,美國作家V.V.加內薩南坦(V.V.Ganeshananthan)和加拿大作家娜奧米·克萊因(Naomi Klein)分別捧得今年的女性小說獎(Women’s prize for fiction)和首屆女性非虛構文學獎(Women’s prize for nonfiction)。
評委們稱贊加內薩南坦的作品《無兄弟之夜》(Brotherless Night)是歷史小說的杰作,克萊因的作品《二重身:鏡像世界之旅》(Doppelganger:A Trip Into the Mirror World)則是對“政治真相的勇敢研究”。

兩本書都討論了人們是如何陷入極端主義的。《二重身》講述的是作家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自己姓名類似但卻有著截然不同世界觀的人被誤認為是她本人。為什么自己的“分身”會走上如此極端的道路?為了找尋答案,克萊因跟隨“另一個自己”潛入了另一個奇異的鏡像世界,一個屬于陰謀論者、反疫苗者和煽動公眾情緒者的網(wǎng)絡世界??巳R因“邀請”讀者和她一起在鏡像世界觀察自己的“倒影”,并就陰謀論和極右翼政治進行探討。
在《無兄弟之夜》中,作者以斯里蘭卡內戰(zhàn)中的城市賈夫納為背景,講述了一位渴望成為醫(yī)生的少女看著自己與周圍的人——包括她心愛的四個兄弟以及他們最好的朋友——被卷入暴力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中。她不得不捫心自問:是否有人可以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度過一生?
擔任今年女性非虛構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歷史學家蘇珊娜·利普斯科姆(Suzannah Lipscomb)稱,在《二重身》中,克萊因展示了“幽默、洞察力和專業(yè)知識”,“《二重身》是一個勇敢的、善良的和樂觀的號召,它超越了黑白與左右之分,邀請我們擁抱兩者之間的空間?!?/p>
《無兄弟之夜》是加內薩南坦的第二部小說,她的首作、2008年出版的《愛情婚姻:一本小說》(Love Marriage: A Novel)曾入圍2009年女性小說獎長名單(時稱“橘子文學獎”,Orange Prize for Fiction)。加內薩南坦表示,《無兄弟之夜》的創(chuàng)作要追溯到2004年,在她看來,仔細而深思熟慮地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講述人們記憶里真實的創(chuàng)傷性沖突,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今年女性小說獎評委會主席莫妮卡·阿里(Monica Ali)評價《無兄弟之夜》“見證了斯里蘭卡內戰(zhàn)中人與人之間那種私密而又史詩般的悲劇”?!缎l(wèi)報》的評論家亞格尼辛·達烏爾(Yagnishsing Dawoor)也認為,該小說“深刻地描述了一個國家和家庭是如何走向毀滅的”。
女性小說獎和女性非虛構文學獎都是由英國婦女獎信托基金會(Women's Prize Trust)設立的獎項。前者從1996年開始頒發(fā),旨在強調和糾正女性作家與男性作家相比在被報道和受尊重方面的不平衡,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華裔作家譚恩美等人都曾入圍短名單;后者則是去年2月宣布增設的新獎項。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的設立源于該基金會的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十年里,7個英國非虛構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中僅有35%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兩個獎項每年頒發(fā)一次,對所有用英語寫作且在英國出版過作品的女性作家開放,獎金為3萬英鎊(約27萬人民幣)。
02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健康狀況不佳
據(jù)《獨立報》報道,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健康狀況不佳,正在巴西療養(yǎng)。
喬姆斯基今年95歲,自去年6月以來,他一直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喬姆斯基一直都是巴勒斯坦的公開支持者,但在過去一年里他顯然缺席了有關加沙地帶的討論。
巴西《圣保羅報》(Folha de S.Paulo)報道稱,喬姆斯基去年6月嚴重中風,語言能力和右側的身體都受到了影響,現(xiàn)在需要每天接受神經(jīng)科醫(yī)生、語言治療專家等醫(yī)護人員的診治。他的妻子瓦萊里婭·喬姆斯基(Valeria Chomsky)告訴《圣保羅報》,她的丈夫持續(xù)關注著新聞,他看到加沙地帶的戰(zhàn)爭畫面時會舉起左臂,做出哀悼和憤怒的手勢。

上周,Media Lens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消息稱,由于喬姆斯基的健康狀況惡化,他“不太可能再回到公眾視線中”。其中引用了擔任喬姆斯基助理長達24年的貝弗利·斯托爾(Bev Stohl)今年2月在論壇上分享的消息,這也解釋了一向反應迅速的喬姆斯基為什么最近“沒有回復電子郵件,也沒有接受采訪”。4月,斯托爾提供了關于喬姆斯基狀況的新消息:他的狀況并未好轉,甚至“完全無法交流”。隨后,斯托爾刪除了部分消息內容,并表示喬姆斯基的家人“非常注重隱私”,她將不再加入相關討論。
作為學者,喬姆斯基在語言學、政治學等領域做出了諸多貢獻,同時他也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活動家和評論家。他常對美國在中東、中美洲等地區(qū)問題上的政策提出挑戰(zhàn),被世界各地的許多人視為抗議和獨立的象征。
喬姆斯基即將在10月出版新書《美國理想主義神話:美國外交政策如何危及世界》(The Myth of American Idealism: How US Foreign Policy Endangers the World),合著者內森·羅賓遜(Nathan Robinson)同時也是《時事》(Current Affairs)雜志的創(chuàng)辦人和編輯。羅賓遜表示,在認識喬姆斯基的這些年中,他一直“非常善良,平等待人”,并且“致力于打擊殘酷和不公正”。

03 日本建筑師槙文彥逝世,曾設計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日本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槙文彥(Fumihiko Maki)于6月6日過世,享年95歲。其工作室Maki and Associates在12號發(fā)布了訃告,但并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
槙文彥1952年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建筑系,師從丹下健三。隨后前往美國,先后在克倫布魯克美術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在哈佛大學期間他師從另一位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何塞普·路易斯·塞爾特(Josep Lluís Sert)。

1993年,槙文彥成為繼丹下健三后第二位獲得建筑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日本人。當年普利茲克獎的評委會之一比爾·萊西(Bill Lacy)表示:“他(槙文彥)以一種高超的方式使用光線,使其成為建筑設計中像墻壁、屋頂一樣的有形部分。在每一座建筑中,他都在尋找一種方法,讓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形態(tài)在建筑中和諧共存?!?/p>
相較其他普利茲克獎的得主,例如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或安藤忠雄(Tadao Ando),槙文彥就如他的建筑設計一樣“輕聲細語、彬彬有禮”。在2010年的一次采訪中,槙文彥表示他的目標不是讓他的建筑設計變得美麗,而是要讓它的使用者們感到愉悅。
槙文彥曾自稱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他的建筑設計往往由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經(jīng)典材料金屬、混凝土和玻璃構成。代表作品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就采用了玻璃、金屬和混凝土,其灰色的外表在乍看之下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卻能通過大理石映襯出光的圖案。
槙文彥也是“新陳代謝派”(Metabolism)的代表建筑師之一,他將建筑看作一個有機的生命體。2009年,槙文彥完成了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的擴建項目,并獲得了一致好評。在擴建的區(qū)域中,槙文彥設計了一系列封閉的玻璃空間通向大型的內部庭院,工作區(qū)域則由曲折的樓梯連接,鼓勵科學家們從一層樓走向另一層,而不是依賴電梯。槙文彥表示,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希望人們——以及思想——都能在大樓里流動。
在槙文彥看來,建筑的終極目的是創(chuàng)造空間服務社會。2013年,槙文彥曾批評當時計劃建造的、來自扎哈·哈迪德設計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方案,這一方案有著酷似宇宙飛船的外形,槙文彥認為它過于昂貴且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他表示這一設計存在的問題都與規(guī)模有關,并稱他的反對意見得到了建筑師在內的一百人的支持。最終,該方案被建筑師隈研吾(Kengo Kuma)用木頭營造自然的日本風格的、更為樸素的設計所替代。
2017年,由槙文彥及其工作室設計的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在深圳市南山區(qū)落成,這也是他在中國的首個項目。該建筑主體分別面向山、海、城市,突出空間的開放與聯(lián)通。在設計海上文化藝術中心時,槙文彥曾表示,他希望大家不單單將它視為藝術中心,而是看作具備豐富社會性的城市空間?!皹曃膹┘仁浅鞘幸?guī)劃師,又是建筑師?!苯ㄖ熒∽樱═oshiko Mori)評價道,“他超越了單個建筑,創(chuàng)造了整個社區(qū)。”

據(jù)日本媒體報道,槙文彥的工作室將舉辦追悼會。但工作室方面拒絕透露更多細節(jié),稱正在準備相關公告。
參考資料:
https://edition.cnn.com/2024/06/12/style/fumihiko-maki-architect-dies/index.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2/obituaries/fumihiko-maki-dead.html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books/news/noam-chomsky-health-update-tributes-b2561064.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article/2024/jun/13/vv-ganeshananthan-naomi-klein-womens-prize-fiction-nonfiction-doppelganger-brotherless-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