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筷玩思維 趙剛
在國內餐飲內卷到極致的今天,出海到國際市場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這已經是中國餐飲品牌中的顯學。
在新加坡,中國人開的餐廳已經遍布大街小巷,常見排隊景象;在迪拜,豪華商場里的Chinatown中餐菜單琳瑯滿目,客流不斷;在法國,街邊的中餐廳里當?shù)厝耸炀毜赜每曜?,享用中餐已經成為日?!?/p>
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海外中餐已經和十年前不是一個模樣。
隨著全球對中餐的接受度和喜愛度不斷提高,之前僅僅面向海外華人的中餐廳已經成為當?shù)孛朗澄幕囊徊糠?,“融入本地”是中國餐飲的積極姿態(tài),“接納擁抱”是本地客人的自發(fā)自然。
在第一代、第二代中餐人幾十年的拓荒下,海外市場已經開始真正體驗到中餐的魅力,非華人市場的增量越來越明顯,海外餐飲人也越來越自信、從容。
同時,對于他們來說,新的市場雖然廣闊,也需要用戰(zhàn)略眼光去占得自己的位置。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法寶又將成為新的戰(zhàn)略高地。
搶天時:中華文化出海正當時,中式特色餐飲占據(jù)心智
今時不同往日,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的輸出已經越來越強勢,中國餐飲的海外市場也受益于此。
最近一次中國文化輸出的狂歡是在3A游戲領域?!逗谏裨挕の蚩铡窂妱莩鋈?,在全球掀起一場中國文化對外輸出的饕餮盛宴,“神秘東方大國”的文化力量征服了世界范圍的游戲玩家,也為巨量的海外年輕群體接受中國文化打開了大門。
在這之前,得益于中國144小時對外過境免簽政策,海外游客“順道”來中國旅行后感受到了很多震撼;《王者榮耀》成了世界級賽事、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奈飛版《三體》全球上線和三體IP“破壁”世界文明……
再遠一點則是2022北京冬奧會、2008北京奧運會給全世界帶來的感動;更遠的則是多年前的《甄嬛傳》、《還珠格格》系列以及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系列給東亞地區(qū)、南亞地區(qū)以及拉美地區(qū)帶來的文化洗禮。
上述這些積累到現(xiàn)在逐漸形成了中國文化在海外呈現(xiàn)出的深刻、動人、新奇又親切的復雜形象,而中式飲食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則一直貫穿始終,并且為中餐出海奠定了認知基礎。
在筷玩思維看來,美食的力量是共通的,中餐在海外一直有為數(shù)不少的粉絲,相當一部分外國人首次品嘗中國美食后都先一臉震驚,之后久久回味。這種力量加上文化強勢,海外中餐已經開始呈現(xiàn)與幾十年前截然不同的面貌。
之前的海外中餐更多服務于當?shù)厝A人或者來當?shù)芈糜蔚闹袊耍簿褪亲龅倪€是自己人的生意。如今則有更多海外本土食客成為座上客,海外中餐開始主做本地人的生意。
不用太過于調整口味來適應當?shù)?,只要做成地道的中國味道就可以俘獲本地人的口味。這種轉變是幾十年來頭一遭,卻是一個大趨勢。需求決定供給,出海的中餐在食物本身上做好自己,就大有可為。
認知決定行動,意識到這種巨大轉變后,出海的中餐品牌才可以把精力放在最關鍵的地方。一味迎合外國人的口味反而沒有吸引力,餐飲人需要堅守文化理念、文化自信,然后做好選品、打磨好食材供應鏈、做好美食文化包裝,以最適合的方式呈現(xiàn)最東方的味道,最終形成品牌影響力和海外企業(yè)文化,這才是出海的工作重心。
搶地利:東南亞市場拼品類、歐美市場拼品牌
2024年5月17日,總部位于新加坡、經營海底撈國際業(yè)務的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7月19日,已于香港上市的國內小酒館品牌“海倫司”又以介紹方式成功于新交所上市(第二上市)。
東南亞是中國餐飲新品牌們的新大陸,歐美市場則是老牌出海品牌們的終極必搶之地。
相對于國內市場的供給過剩、質價比內卷,東南亞市場的消費狀況對于餐飲創(chuàng)業(yè)者的吸引力似乎更大。有研究顯示,預計到2029年,東南亞餐飲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3000億美元,其中快餐是最大的細分市場,約占43%的市場份額。
這是因為東南亞的階級基本固化,創(chuàng)業(yè)者偏少,餐飲品牌的供給量基本穩(wěn)定,消費市場特征則是需求旺盛且消費者平均年齡較低,消費意愿強,也就整體呈“供小于求”的狀況。
在這種情形下,外來的餐飲創(chuàng)業(yè)品牌容易得到發(fā)展空間,東南亞又有天然的文化接近,中餐的消費具備天然優(yōu)勢。
于是,中餐出海來到東南亞,只要產品口味過關、價格合理、品牌形象健康,就自然能帶動關注度、能賣得不錯,整體的存活率比較高。
比如在新茶飲領域,蜜雪冰城在2018年第一家海外門店在越南河內開業(yè)后,至今在東南亞已經開了幾千家門店,東南亞也已經成為蜜雪冰城很重要的戰(zhàn)略市場。
在東南亞國家,中式餐飲有相當大的機會,特別是曾經有過被殖民歷史的國家,海外飲食品類主要都是西式、日式,中餐的品類還很少,中餐在口味和形式上有著天然親和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餐在不同國家也需要做好品類選擇,需要對海外市場進行充分調研。比如新加坡的中餐品類就很豐富,從四川火鍋、麻辣燙到東北炒菜、西北面食等都能經營得不錯,因為當?shù)厝A人、東南亞人對美食接受度高、嘗新動力強,而像印尼,粵菜、福建菜會更有市場,因為當?shù)赜休^多的廣東、福建移民后裔,這些人對中餐口味的選擇更傳統(tǒng)、挑剔。
因此,充分做好當?shù)厥袌稣{研,選好品類、做好產品儲備,這是在海外搶得“地利”的重要一步,并不一定是做得地道就能有理想的市場反饋,而是要在尊重需求的前提下把品類做透,對產品和服務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升級。
相對于東南亞市場,歐洲、北美、南美市場則又有所不同。
由于地緣偏遠,文化差異大,這些地區(qū)做出海的難度更高;整體消費力強,但口味接受度偏低,對于中餐品類的了解程度也更低,甚至形成了一批霸占菜單的“美式中國菜”——在美國自創(chuàng)出的所謂中國菜,典型的就是“左宗棠雞”等等,的確不大利于細分品類的正牌中餐立足。
目前,在美國立足的中餐知名品牌還比較有限,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北美,海底撈開了18家店;在美國已經有10多家店的鼎泰豐也在今年7月在美國東海岸的紐約開出首店;嘗試在美國掘金的喜茶接連在洛杉磯、紐約開了好幾家,據(jù)說在舊金山、波士頓的門店也將陸續(xù)開業(yè);杭州知名餐飲品牌“外婆家”今年也在美國紐約開出首店……
上述這些店的特點都是具備極強的品牌勢能,在美國的華人圈中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向非華人滲透。
在歐洲,中餐更有搞頭。歐洲有很多美食天堂,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為主的傳統(tǒng)美食國家對于美味的認知更高,接受能力也更強。在這些國家,中華美食一直以來是以一種“奢侈品”的身份存在的,而如今卻隨著中餐大航海時代到來而變得觸手可及,因此發(fā)展也非常迅速。
例如,在國內最常見到的楊國福麻辣燙在歐洲頗受歡迎,已在英、法、德等歐洲市場開了多家分店,楊國福集團德國團隊還計劃在2024年完成德國20家門店的擴張,并延伸到歐洲多個地區(qū)。
不過,中餐在歐洲總體還比較分散,家庭式經營的餐廳比較常見,品牌意識較弱,連鎖化程度幾乎為零,所以對于成熟的品牌連鎖中餐還是一個很大的空檔。
但想要改變這一狀況也并非易事兒,因為當?shù)氐娜肆Τ杀竞妥饨鸪杀径枷喈敻甙海圆艜屑易骞芾淼闹胁宛^的生存空間。品牌餐飲想要在歐洲占得地利,就必須具備強有力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水平。
至于南美國家(如墨西哥、巴西等),對于中餐出海來說則是一塊寶藏處女地。因為當?shù)乜腿旱娜司挲g小、消費欲望強,且租金偏低還很穩(wěn)定,不會隨著門店生意的火爆而大幅度增加,人力成本也偏低,整體的投資成本不高,這就對中餐出海創(chuàng)業(yè)非常有利。
占人和:打造海外中餐供應鏈,培養(yǎng)更廣泛的中國胃
就搶占任何一個地區(qū)的市場而言,中餐都是既有優(yōu)勢和機遇,又有挑戰(zhàn)和風險,都需要餐飲人具備強烈的文化自信的同時,意識到陌生市場的文化認知差異,進而調整思路去攻堅。
最難的部分歸根結底其實還是關于人。
一是要認識消費群,引導消費習慣,理解他們的需求,培養(yǎng)他們的口味;二是要知道如何用人,降低管理難度,打造企業(yè)文化;三是要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互利合作才能推進事業(yè)。
一般來說,國內連鎖品牌都會搭建一個獨立的團隊,甚至成立一個獨立的公司來做出海這件事兒,因為和在國內開店完全不同,要面對開業(yè)前期使用的門店設施、食材、原材料供應都和國內不同的一系列問題,繁雜且難度很大。
而在基本穩(wěn)定之后,還是要承擔起在當?shù)卣腥说目鐕窘巧?,對當?shù)芈殕T的合規(guī)管控、培訓管理、薪酬激勵體系打造等,這些都需要一步步來。
中餐出海要真正融入當?shù)兀P鍵一環(huán)就是真正和當?shù)睾献骰锇?、政府部門以及顧客群深度鏈接。
其中,最困擾的恐怕還是供應鏈問題。
中餐需要的原材料種類繁多,在海外也不容易有同品質的規(guī)模化供應,往往需要替代的材料,這時就需要和相關供應方有著良好的關系和長期共贏的姿態(tài),為的是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而對于必備的中國本土的食材,運輸?shù)酵鈬圪u時需要拿到許可,手續(xù)也非常麻煩,這就需要和做出口的供應鏈公司合作,以此來規(guī)避因為供應鏈不完善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比如不少知名供應鏈企業(yè)已經把食材半成品、成品的生意拓展到全球。以獐子島集團為例,其已經將鮮活品、凍品、調理食品、即食產品等多個產品品系遠銷美國、日本、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qū),2023年獐子島境外收入達到9.07億元,營收占比超過54%。
思念食品如今已出口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終端網(wǎng)點40000+,甚至將燒麥和小籠包等引入了美國當?shù)谻ostco、Vons、Albertsons等主流超市渠道,同時也進入了電商平臺Weee、FreshGoGo 、Yamibuy等,在當?shù)氐玫搅讼M者的喜愛。
截至2023年底,“速凍食品第一股”安井食品境外經銷商數(shù)量達226家,2024年一季度境外收入為4107.53萬元,同比增長了67.22%……
中餐已經深刻地塑造亞洲國家餐飲習慣和風味特色,還將繼續(xù)影響歐美,而食材原料的全球普及是中國餐飲口味全球化的前提,出海的步伐一定要伴隨供應鏈的支撐,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拿下非華人增量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當?shù)卣叻ㄒ?guī)的監(jiān)管問題。世界各地文化和法律的差異很大,避免不了時常會阻礙出海企業(yè)的落地和發(fā)展壯大,這就需要做好相關的人才準備,法律人才、公關運營人才都需要有儲備、有培養(yǎng),以此來保證在當?shù)氐纳虡I(yè)活動順暢有序。
結語
今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發(fā)布《關于促進餐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文中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飲經營主體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qū)在檢驗檢疫等領域合作,積極推動中餐廚師赴境外從業(yè),支持餐飲原輔料等進入國際市場。
在國家層面,已經從國家綜合實力、文化輸出、政策法規(guī)上為中國餐飲品牌“出海”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該怎么做,還需要聰明勤奮的中國餐飲人不斷探索、不斷挖掘潛力、創(chuàng)造價值。
面對中餐出海這個話題,首先是要活下來,在一批又一批國內品牌的試錯和實踐中,已經趟過了一片淺灘,目前正駛向深水區(qū)、進入沖刺階段,搶占市場、攫取利潤。在這個萬箭齊發(fā)、百舸爭流的中餐大航海時代,每個品牌都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筷玩思維始終認為,借著中國味道傳播中國文化,“華流才是頂流”即將在美食領域凸顯,世界餐飲格局的變局趨勢正在加劇,我們期待更多精彩好戲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