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身邊同學幾乎都在用AI”、“用AI輔助寫作業(yè),至少能省一半時間”……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涌起,兩年來已滲透進各行各業(yè),其作為“AI助手”的工具屬性也愈發(fā)顯著。在高校,不少學生和老師已習慣于借助市面上各類大模型來進行論文潤色、編寫代碼等。
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大三學生筱婕,其專業(yè)方向是數(shù)據新聞,很多課程都涉及代碼,比如網頁抓取、論文中的量化研究方法等。她向界面新聞表示,在AI助力下,其作業(yè)的完成效率“完全是指數(shù)級別的(提升)”。
比如建網頁,只要懂得html語言的基本結構,向AI描述需求,幾秒就能得到結果,然后復制并在此基礎上修改,有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提問。筱婕認為,AI就像一個可以隨時解答問題的老師。
談及目前AI的智力程度,她認為可以完成精美的靜態(tài)頁面,甚至一些動態(tài)交互,但這與使用者水平有關,學計算機專業(yè)的同學使用AIGC的效果可能更好。
雖然當前大模型在語義表達上的能力相對數(shù)學推理更突出,但生成的內容仍被吐槽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大一新生楊柳就不太放心讓AI生成全文,她通常會讓AI搭建文章框架,然后從中挑選并修改內容。AI提供的資料她也不太信任,通常會回溯信源。而至于摘要、研究目的和意義等不涉及核心內容的部分,楊柳會讓AI生成并在此基礎上修改。
由于已經習慣于在學習生活中使用AI,尤其是ChatGPT,所以在OpenAI宣布收費后,她也選擇繼續(xù)“為科技付費”。付費版可以解鎖GPT4等更高級的模型和插件模式,免費版通常只能使用GPT-3.5。
付費模式的價格也有區(qū)別,比如ChatGPT Plus每月收費20美元,而ChatGPT Pro每月收費則高達200美元,可讓訂閱者無限使用模型,包括更智能的o1、o1 mini、GPT-4o和高級語音等。
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這個價格不便宜,于是,“拼會員”開始在學生群體中流行開來,社交媒體上也不乏出現(xiàn)“找GPT會員搭子”的帖子。
還有人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商機,在電商平臺兜售共享賬號,但方式較為隱蔽,比如使用“奧特曼4o”等代名詞,一天卡價格約一塊左右,月卡60元左右。
筱婕認為“拼會員”的方式無可厚非,屬于同學間的“互相幫助”。但楊柳沒有選擇這種方式,她擔心和陌生人拼會泄露信息,且不好回溯歷史記錄。甚至還有不少大學生在社交平臺反映,“拼會員”遭遇詐騙。
由于每到考試周、期末季,大學生們都會不同程度地借助AI完成作業(yè),且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有的老師不禁擔憂起來。過去GPT剛誕生時,學生可能只是借助AI來潤色,但現(xiàn)在脫離了AI,學生已經快失去了原創(chuàng)寫作的能力,甚至喪失獨立思考、批判質疑的精神。
筱婕在最早使用時,也曾因AI可能替代很多東西而陷入恐慌,如今她承認自己確實已經形成依賴AI的情況,遇到問題會先想著問AI,但目前很多答案還需要人為思考。
她還提到,隨著AI技術的發(fā)展,老師對作業(yè)的要求標準可能會提高。因為現(xiàn)階段AI提高了她搜集資料的速度和效率,但老師更想看到的是學生觀點,而AI給出的觀點主要是基于已有資料聚合而成的,在小組作業(yè)中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北京一所211高校老師文馨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也提到這點,“AI給出的作業(yè)答案當然不能算錯,但也乏善可陳。”
在她看來,大學課程,尤其是人文社科類,并不是為了向學生灌輸或者傳授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建立一個大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思考,通過個人閱讀、師生討論,明確自己在這個大的知識體系中感興趣的位置,然后繼續(xù)往下探索。因此,作業(yè)的選題至關重要。
“我希望看到學生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選題,哪怕是一些幼稚但真誠的思考,這種思考是個人化,可延續(xù)的?!蔽能氨硎?,而AI的回答都是一些看上去言之有理的陳詞濫調,“這似乎和大學教育期待‘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宗旨背道而馳?!?/span>
文馨強調,AI使用的前提,也許是明確它作為一個過程性工具——既非思路的起點,更非成文的終點。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陳何芳曾對界面新聞提到,ChatGPT擅長就論題給出框架,但資料翔實度有限?!帮L格有點像官話、套話,與‘精、新、深’毫不沾邊,與簡單的辯證法和要素分析有點像?!彼硎?,如果借助ChatGPT,或許能解決“概念明確,邏輯清晰,觀點豐富”的問題,但“研究性”無法體現(xiàn)。
陳何芳認為,盡管此類“即問即答”效率高,但淺層回答很難留下大腦印象,也不會有思維觸動,對學生和老師并無教益?!叭绻沂盏竭@樣的作業(yè),不一定能看出來,分數(shù)會給中等。如果發(fā)現(xiàn)多份作業(yè)雷同,會按雷同卷處理,有作弊嫌疑?!?/span>
內容不易檢測,仍是當前高校管理學生使用AI的一大難點。
文馨表示,有同事用過AI率檢測軟件,但準確率似乎一般,只有一些較大面積且沒有經過修改的AI寫作,老師憑借個人經驗可以看出,否則很難識別。
“老師也都知道我們用AI寫作業(yè),會提醒我們不要不思考,有的老師會讓我們誠實一點,標出用AI生成的內容,但肯定沒人這樣做。”筱婕稱。
為了防止AI被學生濫用,國內多所高校從不同維度出具相關政策。
在使用限制方面,復旦大學近期出臺了“六個禁止”的嚴格規(guī)定,全面禁止學生在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的諸多關鍵環(huán)節(jié)使用AI工具,如禁止使用AI工具進行研究方案設計、創(chuàng)新性方法設計、算法(模型)框架搭建、畢業(yè)論文(設計)結構設計、正文文本生成等,對學生使用AI的限制較為嚴格。
“這應是世界范圍內高校首次對使用AI工具提出如此之多的‘禁止’規(guī)定?!敝袊嗣翊髮W首都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郭英劍在《中國科學報》發(fā)文稱。
郭英劍認為,上述規(guī)定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比如禁止生成具體內容、禁止專家使用任何AI工具對學生的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進行評審等。但也有一些內容值得推敲,比如,其中有一條是“禁止使用AI工具進行語言潤色和翻譯”。
在他看來,AI工具在潤色和翻譯中的作用正是幫助學生更清晰、準確地表達思想,而非替代學生的學術創(chuàng)造性。這條規(guī)定會剝奪學生使用這一強大工具提高其學術質量的機會。
今年8月,華東師范大學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fā)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學生使用指南》,指南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條規(guī)則是,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時應明確標注,且直接生成內容不超過全文的20%。
在檢測與監(jiān)督方面,福州大學采用“AIGC檢測系統(tǒng)”對畢業(yè)設計(論文)在答辯前定稿和答辯后終稿分別進行檢測,學生和導師都可實時查看檢測結果。
沈陽農業(yè)大學則設立具體比例標準,AIGC檢測的智能生成內容比例不得超過40%,若超標學院會發(fā)出警示,要求學生修改并重新提交。
在英美高校中,隨著AI工具在學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許多大學已開始制定具體的規(guī)定和政策,確保AI技術的使用不違反學術誠信并符合學術要求。
英國劍橋大學在2023年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學術誠信的指導性文件,指出學生可以使用AI工具幫助其進行研究和學習,如生成初步思路、幫助語言表達、查找資料和進行文獻綜述等,但不得將AI生成的內容直接用于論文寫作或代替自主思考。
另外,該校針對學術誠信問題,要求學生如使用AI工具生成的內容,必須標注來源并說明AI工具的使用方式。任何未標明AI生成內容的行為都將被視為學術不端。
與劍橋大學相仿,美國哈佛大學出臺的指導性文件《哈佛寫作手冊》也有上述學術誠信方面的要求。同時,使用AI工具進行內容生成時,學生仍然需要進行分析、批判性思考和整合AI生成的內容,不能將AI作為“代寫”工具。
上述英美名校的做法大多注重教育學生如何合理利用AI,強調AI工具的輔助作用,而非替代學生獨立思考。他們重視學術誠信教育,提醒學生遵守學術規(guī)范,避免作弊行為。同時,學校通過要求學生明確聲明AI使用情況,提高了透明度,也可以有效降低作弊風險。
“AI作為一個普適性的工具,對它的使用卻是個人化的,一個人是如何使用AI的,目前的檢測也得不出一個權威的結論?!蔽能氨硎?,如何使用AI,發(fā)揮其效應,而不被它綁架,更多是自我約束?!爸荒芷诖罄m(xù)AI的發(fā)展,以及人類在經歷了與AI的早期蜜月期之后,能得出一些新的經驗。”
(文中筱婕、楊柳、文馨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