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白帆
界面新聞編輯 | 李慎
中國香港富豪李嘉誠完成了一場世紀交易,刷新了全球港口并購的記錄。
3月4日晚間,李嘉誠創(chuàng)辦的長江和記實業(yè)有限公司(CK Hutchison,下稱“長和”,股票代碼:00001.HK)發(fā)布公告稱,其與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牽頭組成的貝萊德-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xié)議,出售長和全球港口業(yè)務核心資產,其中涉及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預計該交易將為長和帶來190億美元的收益。
受出售國際港口資產消息的影響,截至3月5日收盤,長和股價大漲21.86%,總市值為1804億港元。3月6日,長和股價繼續(xù)走高,截至發(fā)稿,漲幅達11.04%。
此番交易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長和擬向貝萊德-TiL財團出售持有的和記港口控股(HPHS)及和記港口集團控股(HPGHL)的全部股份,二者合計持有長和在和記港口集團80%的權益。
二是長和向貝萊德-TiL財團出售和記港口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PPC)90%的權益,而PPC擁有并經營巴拿馬運河上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量大核心港口。
和記港口是最早的全球性碼頭運營商,資產覆蓋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涵蓋營運199個泊位及相關資產,同時還有和記港口的管理資源、營運業(yè)務、貨柜碼頭系統(tǒng)、資訊科技及其他系統(tǒng)等核心資源。
根據(jù)港運資訊機構德魯里(Drewry)發(fā)布的《全球集裝箱碼頭運營商年度回顧與預測》(2024/25)報告,按權益吞吐量排名,2023年和記港口位居第六,2023年完成權益吞吐量4300萬TEU。
不過,長和此次出售的資產,不包括和記港口信托股權(HPH Trust),即該信托在香港、深圳和中國南部地區(qū)運營的港口,或任何中國內地港口。
此次整體出售總企業(yè)價值為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經調整少數(shù)股東權益以及和記港口集團償還長和股東貸款后,預計該交易將為長和帶來逾190億美元現(xiàn)金收入。
長和在公告中表示,與貝萊德-TiL財團已達成基本條款協(xié)議,但仍需根據(jù)相關流程,等待最終文件的簽署。其中,巴拿馬港口公司交易的最終文件,預計將在2025年4月2日前簽署。
長和是李嘉誠旗下的兩家企業(yè)長江實業(yè)與和記黃埔合并后組成的公司,2015年1月9日重組上市,業(yè)務包含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能源和電訊等,覆蓋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qū)。
其中和記港口是全球碼頭投資的先鋒,1991年和記黃埔便收購了英國菲利克斯托港,成為和記港口集團全球化戰(zhàn)略的起點。如今,和記的碼頭已經網絡遍布全球,包括鹿特丹港、菲利克斯托港、林查班港、巴生港、釜山港等重要港口。根據(jù)長和2024年上半年財報,2024年上半年,和記港口及相關服務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占比達到15%。
此次超百億美元資產買家頗有來頭。貝萊德-TiL由貝萊德集團(BlackRock)、貝萊德旗下全球基礎設施合作伙伴(GIP)以及地中海航運(MSC)旗下碼頭投資公司(TiL)組成的財團。
其中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總部位于美國紐約。GIP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基建股權基金之一,持有多家港口及碼頭股權。去年1月,GIP被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收購。
TiL由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MSC地中海航運控股,是MSC的碼頭投資平臺,在全球31個國家運營70余個碼頭,包括新加坡港、安特衛(wèi)普港、長灘港等全球樞紐。通過TiL和另一家碼頭投資運營平臺,按權益吞吐量排名,2023年MSC在全球排名第七,緊隨長和之后。AGL此外,GIP還持有TiL30%的股權。
通過此番交易,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將掌握全球重要港口的運營,而且能夠利用合計強大的運營能力,提供投資回報。而MSC作為全球傳統(tǒng)航運公司,也將借此壯大對全球港口資源的把控,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航運市場的影響力。
港口一直是全球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兼具巨大的商業(yè)價值。而這筆交易涉及處在全球焦點的巴拿馬運河,更是看點頗多。
此次交易標的中的巴爾博亞港及克里斯托瓦爾港位于巴拿馬運河兩端,直接控制運河的進出口通道,是連接兩大洋的“咽喉要道”?,可以說是全球海運網絡的?核心控制點。1997年,和記黃埔公司第一次獲得這兩個港口25年的運營權。到了2021年,和記港口再次獲得這兩個港口25年的運營權。
盡管長和聲明,此次交易是公司全球業(yè)務重組的一部分,是一場“純商業(yè)行為”,未受外部政治因素左右,但巴拿馬運河及其港口的處境顯然與美國政府的態(tài)度密切相關。
巴拿馬運河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是航運業(yè)的黃金水道,在世界貿易和經濟發(fā)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約6%的海洋貿易依賴于該航道。雖然自去年以來巴拿馬運輸因干旱導致運河缺水問題大幅減少通航量,2024財年共有9944艘深吃水船舶通過運河,同比減少21%。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報告顯示,該財年總收入達到49.86億美元,超出預算2.09億美元。
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曾誓言,要“奪回”這條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戰(zhàn)略水道的控制權,并聲稱“中國正在運營該運河”。
特朗普多次發(fā)表言論之際,巴拿馬政府亦多次申明,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始終屬于巴拿馬。目前,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Panama Canal Authority)運營,該機構由巴拿馬政府監(jiān)管。此外,3月5日,巴拿馬總統(tǒng)穆利諾在社交媒體上反駁了特朗普關于“美國正在收回巴拿馬運河”的言論,稱其為“謊言”。
深處旋渦,長和面臨挑戰(zhàn)。1月21日,巴拿馬港口公司發(fā)表聲明稱,正全力配合巴拿馬政府對運河港口業(yè)務的審計工作,將保持應有的透明度,以便繼續(xù)在當?shù)亻_展業(yè)務。該公司還稱,自在巴拿馬開展業(yè)務以來,已為巴拿馬經濟貢獻了超過59億巴波亞(約合431億人民幣),創(chuàng)造了數(shù)以千計的就業(yè)機會。
但是在2月26日,巴拿馬總檢察長路易斯·卡洛斯·戈麥斯 (Luis Carlos Gomez)表示,授予一家香港公司運營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特許權應被廢除,原因是該決定“違反憲法”。
從商業(yè)運營到政治旋渦,航運基礎設施的投資邏輯正在發(fā)生轉變。有觀點認為,在地緣風險凸顯的情況下,和記退出歐美敏感港口的案例表明,傳統(tǒng)"吞吐量-現(xiàn)金流"的估值模型需要疊加地緣溢價/折價,私募股權基金憑借地緣游說能力,或成高風險區(qū)域資產主要接盤者,港口行業(yè)的資本化、金融化趨勢愈發(fā)明顯。
而對于長和來說,這次交易是其自身的戰(zhàn)略調整,及時評估市場風險,優(yōu)化資產結構。未來,傳統(tǒng)的航運企業(yè)如何在新的局勢中站穩(wěn)腳跟、保留實力,長和的操作將成為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