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5一季度美妝“戰(zhàn)報”出爐,線上美妝榜“換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5一季度美妝“戰(zhàn)報”出爐,線上美妝榜“換血”?

競爭加劇。

文 | 未來跡FutureBeauty 巫婉卿

編輯 | 劉穎

三八節(jié)大促的余溫尚未散去,2025年一季度美妝市場的第一份“成績單”已強勢出爐。

一方面,限額以上美妝零售額與線上交易額紛紛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美妝市場總體規(guī)模還在擴大;另一方面,品牌競爭“白熱化”,美妝品牌榜經歷小幅“洗牌”,國貨品牌正“猛攻”中腰部市場。同時,面部精華等細分品類表現出較高增長潛力,但部分個護品類卻亮起“紅燈”。

“暗流涌動”的Q1,究竟有哪些趨勢值得捕捉?

一季度線上美妝迎雙增長,拼多多繼續(xù)超200%增幅“狂飆”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化妝品零售額(統(tǒng)計維度: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達到1149億,同比增長3.2%。

綜合近五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零售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限額以上[1]化妝品零售總額創(chuàng)下新高,盡管同比增速放緩,但更多反映出限額以上企業(yè)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


 

不過,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具體數值相較去年有明顯擴大,例如2025年一季度比2024年增長了63億,超過2024年同期增長的43億元。從這個角度來看,化妝品一定規(guī)模以上的企業(yè)零售額正在加速擴大,同時,同比增幅的降低也反映出頭部競爭的加劇。

單就線上情況來看,化妝品市場的大盤漲勢也是不錯的。

《FBeauty未來跡》整理淘天、京東、抖音、快手、拼多多這五大平臺的線上數據,發(fā)現今年一季度,化妝品線上交易額超1528.85億元,同比增長了14.68%;交易量達20.46億件,同比增長了11.24%,交易額與交易量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單就月份表現來看,僅1月份的交易量出現3.01%的小幅下滑,其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2月份的增長幅度超過20%。不過,3月貢獻了最大交易額占比,或與三八婦女節(jié)大促相關,節(jié)日大促對于線上銷售的帶動作用依舊存在。

就平臺表現來看,抖音的交易額與交易量分別實現28.98%、23.92%,交易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品類分化加劇:潛力品類“高歌猛進”,部分個護品類量價齊跌

就品類表現來看,今年一季度,淘天、京東、抖音、拼多多四大電商平臺當中,美容護膚、彩妝、洗發(fā)護發(fā)、口腔護理、香水這五大品類交易額均實現增長,交易量除口腔護理外,也都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美容護膚作為第一大美妝品類,交易額同比增長16.02%至919.71億元,占總交易額的63.3%;其次為彩妝品類,交易額同比增長17.62%至274.69億元;洗發(fā)護發(fā)的交易額增速位列所有品類第一,同比增長了26.17%至165.43億元,漲勢良好。

香水品類觸底反彈,一季度交易額同比增長19.9%、交易量同比增長24.47%,打破去年頹勢。盡管總體交易規(guī)模較小,但對今年的香水市場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開局。

口腔護理大類成為一個“另類”的存在。一方面,其交易量出現2.88%的下滑,成為所有品類中唯一一個下滑的數據,其交易額增幅也最低,僅實現5.2%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容護膚等其它四大品類,在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量增幅都高于交易額,可能存在“以價換量”的情況,而口腔護理是唯一一個交易額增幅超過交易量的品類。

根據這五大品類的平均交易額情況,不難發(fā)現,目前口腔護理品類的交易均價最低,僅為34.11元。因此,交易量的下滑或與該品類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高端化升級有關。而其余四大品類需要警惕“卷低價”導致利潤空間下滑的情況。

就細分品類表現來看,面部護理套裝、底妝、乳液/面霜、面部精華這四個細分品類,在今年一季度的線上交易額突破百億,位居前四名,其中底妝的漲勢最猛,交易額同比增長了24.6%。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細分品類表現出不錯的發(fā)展勢頭,例如面部護理套裝、乳液/面霜、面部精華、眼部護理,不僅交易均價維持在百元以上,而且交易額增幅大于交易量。說明其目前未受“低價競爭”的影響,交易規(guī)模還有增長空間,且利潤空間較大,值得品牌關注。

不過,一些細分品類的走勢亮起了“紅燈”,形勢不容樂觀。例如身體護理、身體清潔這兩個個護品類均出現交易額與交易量的雙下滑,并且交易額的下滑幅度都超過了交易量,其平均交易額也在50元到45元左右,可見該品類已經受到“低價戰(zhàn)”的嚴重困擾,導致量價齊跌的情況出現。

總的來看,行業(yè)“內卷”的趨勢在一定程度還在持續(xù),但“卷低價”并不利于長遠發(fā)展,品牌可挖掘一些高利潤潛力品類的增長機會,例如面部精華、眼部護理等。而面對身體護理、身體清潔等量價齊跌,或是男士面部護理等交易量增幅大幅高于交易額的細分品類,或許需要轉變促銷思路,或在下一階段推出差異化、個性化產品,而非持續(xù)陷入“價格戰(zhàn)”。

線上美妝品牌TOP20小幅“換血”,中外品牌開啟“戰(zhàn)略對壘”

今年一季度,美妝品牌榜單可以說是“風起云涌”。綜合淘天、京東、抖音、快手這四個電商平臺的美妝全品類品牌交易額情況來看,歐萊雅、韓束、珀萊雅、蘭蔻、雅詩蘭黛、海藍之謎穩(wěn)居前六名,名次相較去年無變動。

然而,一季度交易額10億級及以下規(guī)模的“中腰部”品牌,正在發(fā)生激烈的“戰(zhàn)爭”。不僅有YSL圣羅蘭、SK-II、谷雨、自然堂等7個品牌表現突出,實現排位上移;更有毛戈平、百雀羚、修麗可、丸美、可復美這五個品牌成功闖入榜單。

而這五個新入榜品牌當中,有四個是國貨品牌。從榜單中也可以看出,除了韓束、珀萊雅這兩個國貨品牌在競爭頭部席位,谷雨、自然堂及新入榜的毛戈平、百雀羚等品牌,正在“中腰部”發(fā)起“猛攻”,勢頭十分強勁,給外資品牌帶來不小的沖擊。

不過,外資品牌表現也毫不遜色,在前二十中總共占據了11個席位,除了巴黎歐萊雅穩(wěn)坐第一,蘭蔻、海藍之謎、赫蓮娜等國際大牌,更是直接占據了第四到第八名的席位,建立起十分牢固的高端“壁壘”。

就品類排名情況來看,珀萊雅穩(wěn)坐美容護膚品類第一,其次為歐萊雅、韓束,不過,這三個品牌一季度的線上交易額十分接近,都在22億規(guī)模,可見美容護膚大類的頭部競爭十分膠著。

彩妝品類當中,圣羅蘭衛(wèi)冕,且交易額與第二名拉開較大距離。盡管圣羅蘭穩(wěn)居第一,但是在前二十排名中,國貨品牌占據了11個席位。國貨彩妝漲勢十分強勁,以毛戈平、卡姿蘭、花西子為代表的成熟彩妝品牌正在沖擊“金字塔尖”,而三資堂、戀火等新銳彩妝國貨品牌也在悄然攀升。

國貨在口腔護理大類中的表現也十分出色,在前十名中占據了6個席位。一直以來,以好來、高露潔、佳潔士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長期占據中國口腔護理市場,盡管目前這些品牌在線下渠道的優(yōu)勢依舊突出,但線上渠道的崛起無疑給了國貨一個機會。

例如今年一季度,參半、云南白藥、舒客、冷酸靈就占據了前四名。參半的表現出類拔萃,數據顯示其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了140.55%,成功超過了“老大哥”云南白藥,成為一季度線上第一。

在洗發(fā)護發(fā)大類當中,卡詩、歐萊雅、潘婷位居前三,歐萊雅集團的兩大洗護品牌卡詩和歐萊雅,穩(wěn)居高端與大眾洗護市場的線上第一,一季度共實現13.45億的交易額。不過,侗染、彩夕等新銳國貨品牌也在持續(xù)增長中,但目前難以撼動老牌外資們的穩(wěn)固地位。

總的來看,盡管美妝市場持續(xù)擴大,但頭部競爭的加劇,也讓中外美妝品牌們持續(xù)承壓。盡管如此,卷低價依舊是飲鴆止渴的方式,如何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或許是“戰(zhàn)略對壘”階段,品牌們更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國貨的崛起絕非偶然,外資的堅守也并非僥幸,良性競爭更利于市場的長遠發(fā)展。

[1]限額以上單位指的是“年主營業(yè)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fā)業(yè)企業(yè)(單位、個體戶)、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yè)企業(yè)(單位、個體戶)、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yè)企業(yè)(單位、個體戶)”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5一季度美妝“戰(zhàn)報”出爐,線上美妝榜“換血”?

競爭加劇。

文 | 未來跡FutureBeauty 巫婉卿

編輯 | 劉穎

三八節(jié)大促的余溫尚未散去,2025年一季度美妝市場的第一份“成績單”已強勢出爐。

一方面,限額以上美妝零售額與線上交易額紛紛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美妝市場總體規(guī)模還在擴大;另一方面,品牌競爭“白熱化”,美妝品牌榜經歷小幅“洗牌”,國貨品牌正“猛攻”中腰部市場。同時,面部精華等細分品類表現出較高增長潛力,但部分個護品類卻亮起“紅燈”。

“暗流涌動”的Q1,究竟有哪些趨勢值得捕捉?

一季度線上美妝迎雙增長,拼多多繼續(xù)超200%增幅“狂飆”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化妝品零售額(統(tǒng)計維度: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達到1149億,同比增長3.2%。

綜合近五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零售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限額以上[1]化妝品零售總額創(chuàng)下新高,盡管同比增速放緩,但更多反映出限額以上企業(yè)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


 

不過,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具體數值相較去年有明顯擴大,例如2025年一季度比2024年增長了63億,超過2024年同期增長的43億元。從這個角度來看,化妝品一定規(guī)模以上的企業(yè)零售額正在加速擴大,同時,同比增幅的降低也反映出頭部競爭的加劇。

單就線上情況來看,化妝品市場的大盤漲勢也是不錯的。

《FBeauty未來跡》整理淘天、京東、抖音、快手、拼多多這五大平臺的線上數據,發(fā)現今年一季度,化妝品線上交易額超1528.85億元,同比增長了14.68%;交易量達20.46億件,同比增長了11.24%,交易額與交易量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單就月份表現來看,僅1月份的交易量出現3.01%的小幅下滑,其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2月份的增長幅度超過20%。不過,3月貢獻了最大交易額占比,或與三八婦女節(jié)大促相關,節(jié)日大促對于線上銷售的帶動作用依舊存在。

就平臺表現來看,抖音的交易額與交易量分別實現28.98%、23.92%,交易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品類分化加劇:潛力品類“高歌猛進”,部分個護品類量價齊跌

就品類表現來看,今年一季度,淘天、京東、抖音、拼多多四大電商平臺當中,美容護膚、彩妝、洗發(fā)護發(fā)、口腔護理、香水這五大品類交易額均實現增長,交易量除口腔護理外,也都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美容護膚作為第一大美妝品類,交易額同比增長16.02%至919.71億元,占總交易額的63.3%;其次為彩妝品類,交易額同比增長17.62%至274.69億元;洗發(fā)護發(fā)的交易額增速位列所有品類第一,同比增長了26.17%至165.43億元,漲勢良好。

香水品類觸底反彈,一季度交易額同比增長19.9%、交易量同比增長24.47%,打破去年頹勢。盡管總體交易規(guī)模較小,但對今年的香水市場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開局。

口腔護理大類成為一個“另類”的存在。一方面,其交易量出現2.88%的下滑,成為所有品類中唯一一個下滑的數據,其交易額增幅也最低,僅實現5.2%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容護膚等其它四大品類,在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量增幅都高于交易額,可能存在“以價換量”的情況,而口腔護理是唯一一個交易額增幅超過交易量的品類。

根據這五大品類的平均交易額情況,不難發(fā)現,目前口腔護理品類的交易均價最低,僅為34.11元。因此,交易量的下滑或與該品類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高端化升級有關。而其余四大品類需要警惕“卷低價”導致利潤空間下滑的情況。

就細分品類表現來看,面部護理套裝、底妝、乳液/面霜、面部精華這四個細分品類,在今年一季度的線上交易額突破百億,位居前四名,其中底妝的漲勢最猛,交易額同比增長了24.6%。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細分品類表現出不錯的發(fā)展勢頭,例如面部護理套裝、乳液/面霜、面部精華、眼部護理,不僅交易均價維持在百元以上,而且交易額增幅大于交易量。說明其目前未受“低價競爭”的影響,交易規(guī)模還有增長空間,且利潤空間較大,值得品牌關注。

不過,一些細分品類的走勢亮起了“紅燈”,形勢不容樂觀。例如身體護理、身體清潔這兩個個護品類均出現交易額與交易量的雙下滑,并且交易額的下滑幅度都超過了交易量,其平均交易額也在50元到45元左右,可見該品類已經受到“低價戰(zhàn)”的嚴重困擾,導致量價齊跌的情況出現。

總的來看,行業(yè)“內卷”的趨勢在一定程度還在持續(xù),但“卷低價”并不利于長遠發(fā)展,品牌可挖掘一些高利潤潛力品類的增長機會,例如面部精華、眼部護理等。而面對身體護理、身體清潔等量價齊跌,或是男士面部護理等交易量增幅大幅高于交易額的細分品類,或許需要轉變促銷思路,或在下一階段推出差異化、個性化產品,而非持續(xù)陷入“價格戰(zhàn)”。

線上美妝品牌TOP20小幅“換血”,中外品牌開啟“戰(zhàn)略對壘”

今年一季度,美妝品牌榜單可以說是“風起云涌”。綜合淘天、京東、抖音、快手這四個電商平臺的美妝全品類品牌交易額情況來看,歐萊雅、韓束、珀萊雅、蘭蔻、雅詩蘭黛、海藍之謎穩(wěn)居前六名,名次相較去年無變動。

然而,一季度交易額10億級及以下規(guī)模的“中腰部”品牌,正在發(fā)生激烈的“戰(zhàn)爭”。不僅有YSL圣羅蘭、SK-II、谷雨、自然堂等7個品牌表現突出,實現排位上移;更有毛戈平、百雀羚、修麗可、丸美、可復美這五個品牌成功闖入榜單。

而這五個新入榜品牌當中,有四個是國貨品牌。從榜單中也可以看出,除了韓束、珀萊雅這兩個國貨品牌在競爭頭部席位,谷雨、自然堂及新入榜的毛戈平、百雀羚等品牌,正在“中腰部”發(fā)起“猛攻”,勢頭十分強勁,給外資品牌帶來不小的沖擊。

不過,外資品牌表現也毫不遜色,在前二十中總共占據了11個席位,除了巴黎歐萊雅穩(wěn)坐第一,蘭蔻、海藍之謎、赫蓮娜等國際大牌,更是直接占據了第四到第八名的席位,建立起十分牢固的高端“壁壘”。

就品類排名情況來看,珀萊雅穩(wěn)坐美容護膚品類第一,其次為歐萊雅、韓束,不過,這三個品牌一季度的線上交易額十分接近,都在22億規(guī)模,可見美容護膚大類的頭部競爭十分膠著。

彩妝品類當中,圣羅蘭衛(wèi)冕,且交易額與第二名拉開較大距離。盡管圣羅蘭穩(wěn)居第一,但是在前二十排名中,國貨品牌占據了11個席位。國貨彩妝漲勢十分強勁,以毛戈平、卡姿蘭、花西子為代表的成熟彩妝品牌正在沖擊“金字塔尖”,而三資堂、戀火等新銳彩妝國貨品牌也在悄然攀升。

國貨在口腔護理大類中的表現也十分出色,在前十名中占據了6個席位。一直以來,以好來、高露潔、佳潔士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長期占據中國口腔護理市場,盡管目前這些品牌在線下渠道的優(yōu)勢依舊突出,但線上渠道的崛起無疑給了國貨一個機會。

例如今年一季度,參半、云南白藥、舒客、冷酸靈就占據了前四名。參半的表現出類拔萃,數據顯示其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了140.55%,成功超過了“老大哥”云南白藥,成為一季度線上第一。

在洗發(fā)護發(fā)大類當中,卡詩、歐萊雅、潘婷位居前三,歐萊雅集團的兩大洗護品牌卡詩和歐萊雅,穩(wěn)居高端與大眾洗護市場的線上第一,一季度共實現13.45億的交易額。不過,侗染、彩夕等新銳國貨品牌也在持續(xù)增長中,但目前難以撼動老牌外資們的穩(wěn)固地位。

總的來看,盡管美妝市場持續(xù)擴大,但頭部競爭的加劇,也讓中外美妝品牌們持續(xù)承壓。盡管如此,卷低價依舊是飲鴆止渴的方式,如何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或許是“戰(zhàn)略對壘”階段,品牌們更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國貨的崛起絕非偶然,外資的堅守也并非僥幸,良性競爭更利于市場的長遠發(fā)展。

[1]限額以上單位指的是“年主營業(yè)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fā)業(yè)企業(yè)(單位、個體戶)、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yè)企業(yè)(單位、個體戶)、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yè)企業(yè)(單位、個體戶)”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