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略大參考 楊知潮
對美股投資者來說,5月15日發(fā)布的極氪一季度業(yè)績實在是意義有限。
畢竟,財報反映的是這只股票背后的內在價值,但極氪的私有化已經被提上日程。一旦私有化成功,如果股東不愿意做一個非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者,賣出將是他們的唯一選擇——賣了,內在價值就和他們就無關了。
比起業(yè)績,股東更在乎的可能是這支股票私有化的收購價,畢竟那才是直接影響到接下來投資收益的數據。
但極氪的這份財報對一個群體來說仍然重要——吉利的股東。
吉利在5月15日下午的業(yè)績會,直接被冠上了“業(yè)績發(fā)布會暨‘一個吉利’戰(zhàn)略整合計劃說明會”的名字,不等極氪開業(yè)績會,就直接談到了極氪的人事安排。極氪一季度的核心業(yè)績數據,直接在港股盤中時間發(fā)布,同時被寫進了吉利的一季度財報里。
這些跡象顯示,雖然極氪的一季報仍然是一份美股財報,但它的受眾已經成了港股投資者。
01 即將與美股投資者無關的業(yè)績
在前一天結束的騰訊股東大會上,馬化騰特別強調了毛利的重要性。
第二天發(fā)布的極氪財報,似乎聽進去了馬化騰的忠告:一季度,極氪的毛利同比增長18.8%。在特斯拉、理想兩家巨頭的毛利率都出現明顯下滑的同時,它的毛利率比四季度環(huán)比提升了1個百分點,達到了19.1%。
極氪科技集團(下稱“極氪”)的車輛毛利率為16.5%,其中,領克的車輛毛利率為11.4%,極氪品牌(下稱“極氪品牌”)的車輛毛利率高達21.2%,提升接近7個百分點。
極氪品牌和領克品牌的車輛毛利率數據
極氪品牌的車輛毛利率,已經超過了去年四季度小米汽車業(yè)務20.4%的毛利率,也超過了理想去年四季度19.7%的車輛毛利率。小米和理想汽車的一季度財報還沒發(fā)布,在此之前,極氪品牌至少可以暫時成為國內毛利率最高的新勢力車企。
當然,極氪的商業(yè)模式和其他車企有些區(qū)別,它的生產是委托給吉利控股下的寧波極氪工廠等工廠,極氪再向吉利控股支付費用,因此它的利潤率很難直接與友商比較,但相比自己,7個百分點增長足夠優(yōu)秀。
比起毛利率的增速,極氪的銷量增長稍微慢了一些。一季度,極氪品牌銷量為41403臺,同比增長25.2%,相比去年87%的銷量增速,已經大幅度放緩。領克品牌銷量72608臺,同比增長18.9%。
極氪品牌和領克品牌的汽車銷量數據
過去一年,也是極氪整體售價下沉的一年。眼下,極氪品牌的銷量主力已經從一年前的極氪001轉向了更便宜的極氪007和極氪7X。另一邊的領克品牌的售價也呈現走低的趨勢。
當下極氪的銷量構成里,已經由更便宜的兩款車占據主力。
這最終導致了極氪收入增速的下滑,一季度,極氪汽車銷售收入為190.96億元,同比僅增長16.1%,低于總銷量21.1%的增速。吉利和極氪的客單價全部下滑,收入增速均低于銷量增速。
除了汽車銷售收入外,極氪還有電池包零件銷售、技術研發(fā)服務、領克的代工等其他業(yè)務,它們在財報里均被歸于“其他銷售及服務收入”,這部分業(yè)務在一季度大幅度下滑45.2%。當然,這些服務收入不是極氪最核心的業(yè)務,賣車才是。
最后看虧損:
2024年年報發(fā)布時,極氪CFO立下了“今年就能實現單季盈利”的flag。這一目標在一季度的確顯得越來越近,極氪一季度的Non-GAAP凈虧損大幅度減少了66.5%,只剩下6.4億元(剔除了股權激勵),占營收還不到3個百分點,盈利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盈利與否,可能都即將和美股投資者無關。
02 美股上市公司的“港股財報”
盡管名義上還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但極氪業(yè)績的披露,已經考慮的是港股投資者的時間了。
在下午1點左右發(fā)布的吉利一季度財報中,極氪的經營數據直接被披露,極氪官方也幾乎同時發(fā)布了業(yè)績數據。
美股的財報通常在北京時間下午四點以后,也就是美股盤前發(fā)布。而作為美股上市公司,極氪業(yè)績數據公布的時間,美國投資人大多在睡覺——看起來就不是給他們看的。
在吉利的財報里,吉利直接宣布了極氪實現了5.1億的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雖然前文提到極氪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盈利是按照香港會計準則計算的——還是美股上市公司,極氪就已經按照港股的會計準則計算過財務數據了。
在港股上市公司吉利控股的財報里,極氪已經實現了盈利
在極氪業(yè)績會還未開始時,吉利就先在自己的業(yè)績會上宣布了極氪的多項數據和重要事項。
比如在會上,吉利直接宣布了極氪合并后的管理層調整方案:安聰慧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CEO,全面負責吉利控股集團運營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聰慧仍擔任極氪科技集團CEO?!獦O氪的業(yè)績會沒開,吉利先把人家的CEO給“搶”了。
吉利同時也披露了極氪私有化后的組織架構:吉利汽車集團將下設吉利銀河事業(yè)群和極氪科技事業(yè)群,極氪將成為一個事業(yè)群。
此外,被“搶”的極氪CEO安聰慧還在吉利的業(yè)績會上談到了極氪品牌和領克品牌的協(xié)同,以及毛利、盈利等核心數據。
——像是提前“替”極氪開了一遍業(yè)績會。
這也不奇怪。畢竟極氪即將私有化,而如果私有化成功,極氪將直接成為吉利的全資子公司,對吉利的股東來說,它的業(yè)績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長期價值。因此在吉利的財報和業(yè)績會上,對極氪數據和戰(zhàn)略的披露自然十分重要。
而對美股投資者來說,業(yè)績似乎顯得沒有那么要緊。
他們的收益,已經很大程度取決于“吉利愿意以什么價格收購極氪股份”。吉利此前計劃給出的價格是25.66美元,相比公告發(fā)出之前的收盤價溢價了13.6%。公告發(fā)出第二天,極氪股價大漲11.51%,此后又連漲三個交易日,在財報發(fā)布的前一個交易日已經上漲到了28.78美元。
這種圍繞私有化收購價的博弈,才是決定當下極氪股東收益的短期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股上市公司極氪的業(yè)績,的確對港股的吉利股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