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都市圈時代,多地明確“強省會”戰(zhàn)略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都市圈時代,多地明確“強省會”戰(zhàn)略

省會城市正在迎來一波新的政策紅利。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日前發(fā)布的《西安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區(qū))為1316.30萬人。

這意味著,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長20.3萬。這一數據,在目前已經公布2021年人口增長數據的23座GDP萬億城市中,僅次于武漢、成都、杭州,居全國第四位。

從主要城市的人口數據來看,今年的城市人口增勢,除了增量在整體上較往年明顯回落,另一個明顯特征就是,一批二線城市,尤其是強省會城市,在人口增量上碾壓了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

屬于省會城市的時代,或才剛剛開啟。

01

目前全國24座GDP萬億城市中,除深圳外,其余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數據,具體情況如下:

來源:城市進化論

可以發(fā)現(xiàn),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在20萬以上的萬億城市有四座,分別為武漢、成都、杭州、西安。

其中,武漢高達120萬的人口增量,創(chuàng)下了破天荒的記錄,也應該很難再被打破。不過,這屬于特殊情況,主要與2020疫情后的人口回流有關。

成都、杭州、西安,這三座城市的人口增量則都在20萬左右。

再加上接近20萬的長沙,以及不屬于萬億城市,但人口增量達到18萬的南昌,2021年人口增量前六名的城市,都被“強省會”給包攬了。

這里面,武漢、成都、西安是最具代表性的“強省會”城市,不僅GDP過萬億,在首位度上也位居全國前列。

杭州的首位度雖然不算突出,但就綜合實力來講,也算是不折不扣的“強省會”了。

來源:頂端新聞

南昌和長沙,則都明確提出了“強省會”戰(zhàn)略。

除了增量排名前六的幾座省會城市,鄭州、南京、福州的人口增量也在10萬以上。

與一批“強省會”的強勢表現(xiàn)相對的是,一向被視為人口增長絕對高地的一線城市,在2021年卻集體啞火。

其中,深圳人口數據尚未公布,而北京、上海、廣州合計僅增長了7.7萬人。

毫不夸張地說,2021年,在人口增長上,一批“強省會”城市完勝一線城市。

02

西部菌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不是偶然的。至少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原因。

首先,全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連續(xù)下降,降低了一線城市的人口導入規(guī)模。

此前,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總數量自2014年達到峰值2.53億人后,到2019年已經連續(xù)5年呈下降趨勢。

而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省內流動人口和省際流動人口分別為2.51億人和1.25億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1.15億人和0.39億人,但省內流動人口的增速要顯著高于省際流動人口的增長速度。

同時,省內流動人口基數較大,占全部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61.2%進一步提升至2020年的66.8%。也就是說大約三分之二的流動人口屬于省內流動人口。

并且,受疫情影響,人口的省內流動趨勢或將更明顯。尤其是今年以來,上海、深圳都出臺過高強度的封控措施,不排除在短時間內將進一步減少外省人口的流入規(guī)模。

與此對應,一些中西部省份則迎來可觀的人口回流。這里面,省會城市自然是最大受益者。

其次,近幾年省會城市紛紛加大了“搶人”力度。像福州、南昌、昆明、濟南等,均推出了零門檻落戶政策。

并且多數省份明確提出了強省會戰(zhàn)略,進一步強化了省會城市對省內人口的虹吸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盡管全國人口增長規(guī)??焖傧禄?021年,全國僅增長48萬人),2021年全國有16個省份出現(xiàn)了人口負增長,但這并沒有影響到相當一部分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長。

來源:國民經略

比如,陜西40多年來首次出現(xiàn)人口負增長,但西安常住人口依然增長了20來萬;湖南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為負,但長沙常住人口也增加了近20萬。

此外,省會城市正在迎來一波新的政策紅利。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目前國家批復的5大都市圈——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都是省會城市領銜。

可以預見,都市圈時代,一些“強省會”將繼續(xù)鞏固并提升自己的人口承載能力。

而前幾年,濟南、沈陽、哈爾濱、南京等省會城市,還被國家點名“龍頭作用不夠”、“引領帶動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

種種跡象表明,國家對于省會城市的作用越來越器重。

03

省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增強,也符合我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趨勢。

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到60%,這意味著城鎮(zhèn)化正式進入下半場。

其中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中心城市、城市群將成為人口的主要流向。但是,同樣在區(qū)域內扮演著中心城市的角色,一般省會城市卻相比一線城市有幾大優(yōu)勢。

一是,省會城市擁有天然的“腹地”,在吸納省內人口上,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yōu)勢。

過去二十多年,一線城市主要靠著產業(yè)優(yōu)勢,源源不斷地吸納著全國人口的涌入。

但是在人口增速放緩,一批二線省會城市也開始崛起,同時一線城市房價水漲船高的大背景下,二線省會城市在吸納省內人口的“比較優(yōu)勢”正在突顯出來。

二是,相比一線城市,多數省會城市具有更大的政策變通優(yōu)勢。

無論是近幾年持續(xù)降低落戶門檻,還是最近多座省會城市放松樓市限購政策,都直接表明省會城市有更大的政策彈性空間。這可以為吸納人口,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

而一線城市,由于“目標”太大,政策調整上往往會更慎重。

三是,城鎮(zhèn)化下半場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從過去的偏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逐步過渡到更加重視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讓更多的人能夠真正“市民化”。而這方面,一線城市還有著很大的存量消化空間。

相對來說,省會城市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的差距要更小,這也意味著它有更大的空間去接納更多“新人口”。

此外,在人口規(guī)模上看,一線城市已經逼近人口增長的天花板。

如根據2035總規(guī),北上廣深的人口總余額僅有400萬左右。而成都、武漢、杭州等,都分別還有300萬以上的人口增長空間。

當然,“強省會”與一線城市在人口增勢上的變化,并不是意味著一線城市失去了人口吸引力。而是僅就人口增量看,省會城市還有更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這也是一種后發(fā)優(yōu)勢的體現(xiàn)。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都市圈時代,多地明確“強省會”戰(zhàn)略

省會城市正在迎來一波新的政策紅利。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日前發(fā)布的《西安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區(qū))為1316.30萬人。

這意味著,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長20.3萬。這一數據,在目前已經公布2021年人口增長數據的23座GDP萬億城市中,僅次于武漢、成都、杭州,居全國第四位。

從主要城市的人口數據來看,今年的城市人口增勢,除了增量在整體上較往年明顯回落,另一個明顯特征就是,一批二線城市,尤其是強省會城市,在人口增量上碾壓了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

屬于省會城市的時代,或才剛剛開啟。

01

目前全國24座GDP萬億城市中,除深圳外,其余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數據,具體情況如下:

來源:城市進化論

可以發(fā)現(xiàn),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在20萬以上的萬億城市有四座,分別為武漢、成都、杭州、西安。

其中,武漢高達120萬的人口增量,創(chuàng)下了破天荒的記錄,也應該很難再被打破。不過,這屬于特殊情況,主要與2020疫情后的人口回流有關。

成都、杭州、西安,這三座城市的人口增量則都在20萬左右。

再加上接近20萬的長沙,以及不屬于萬億城市,但人口增量達到18萬的南昌,2021年人口增量前六名的城市,都被“強省會”給包攬了。

這里面,武漢、成都、西安是最具代表性的“強省會”城市,不僅GDP過萬億,在首位度上也位居全國前列。

杭州的首位度雖然不算突出,但就綜合實力來講,也算是不折不扣的“強省會”了。

來源:頂端新聞

南昌和長沙,則都明確提出了“強省會”戰(zhàn)略。

除了增量排名前六的幾座省會城市,鄭州、南京、福州的人口增量也在10萬以上。

與一批“強省會”的強勢表現(xiàn)相對的是,一向被視為人口增長絕對高地的一線城市,在2021年卻集體啞火。

其中,深圳人口數據尚未公布,而北京、上海、廣州合計僅增長了7.7萬人。

毫不夸張地說,2021年,在人口增長上,一批“強省會”城市完勝一線城市。

02

西部菌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不是偶然的。至少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原因。

首先,全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連續(xù)下降,降低了一線城市的人口導入規(guī)模。

此前,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總數量自2014年達到峰值2.53億人后,到2019年已經連續(xù)5年呈下降趨勢。

而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省內流動人口和省際流動人口分別為2.51億人和1.25億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1.15億人和0.39億人,但省內流動人口的增速要顯著高于省際流動人口的增長速度。

同時,省內流動人口基數較大,占全部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61.2%進一步提升至2020年的66.8%。也就是說大約三分之二的流動人口屬于省內流動人口。

并且,受疫情影響,人口的省內流動趨勢或將更明顯。尤其是今年以來,上海、深圳都出臺過高強度的封控措施,不排除在短時間內將進一步減少外省人口的流入規(guī)模。

與此對應,一些中西部省份則迎來可觀的人口回流。這里面,省會城市自然是最大受益者。

其次,近幾年省會城市紛紛加大了“搶人”力度。像福州、南昌、昆明、濟南等,均推出了零門檻落戶政策。

并且多數省份明確提出了強省會戰(zhàn)略,進一步強化了省會城市對省內人口的虹吸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盡管全國人口增長規(guī)模快速下滑(2021年,全國僅增長48萬人),2021年全國有16個省份出現(xiàn)了人口負增長,但這并沒有影響到相當一部分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長。

來源:國民經略

比如,陜西40多年來首次出現(xiàn)人口負增長,但西安常住人口依然增長了20來萬;湖南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為負,但長沙常住人口也增加了近20萬。

此外,省會城市正在迎來一波新的政策紅利。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目前國家批復的5大都市圈——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都是省會城市領銜。

可以預見,都市圈時代,一些“強省會”將繼續(xù)鞏固并提升自己的人口承載能力。

而前幾年,濟南、沈陽、哈爾濱、南京等省會城市,還被國家點名“龍頭作用不夠”、“引領帶動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

種種跡象表明,國家對于省會城市的作用越來越器重。

03

省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增強,也符合我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趨勢。

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到60%,這意味著城鎮(zhèn)化正式進入下半場。

其中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中心城市、城市群將成為人口的主要流向。但是,同樣在區(qū)域內扮演著中心城市的角色,一般省會城市卻相比一線城市有幾大優(yōu)勢。

一是,省會城市擁有天然的“腹地”,在吸納省內人口上,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yōu)勢。

過去二十多年,一線城市主要靠著產業(yè)優(yōu)勢,源源不斷地吸納著全國人口的涌入。

但是在人口增速放緩,一批二線省會城市也開始崛起,同時一線城市房價水漲船高的大背景下,二線省會城市在吸納省內人口的“比較優(yōu)勢”正在突顯出來。

二是,相比一線城市,多數省會城市具有更大的政策變通優(yōu)勢。

無論是近幾年持續(xù)降低落戶門檻,還是最近多座省會城市放松樓市限購政策,都直接表明省會城市有更大的政策彈性空間。這可以為吸納人口,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

而一線城市,由于“目標”太大,政策調整上往往會更慎重。

三是,城鎮(zhèn)化下半場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從過去的偏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逐步過渡到更加重視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讓更多的人能夠真正“市民化”。而這方面,一線城市還有著很大的存量消化空間。

相對來說,省會城市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的差距要更小,這也意味著它有更大的空間去接納更多“新人口”。

此外,在人口規(guī)模上看,一線城市已經逼近人口增長的天花板。

如根據2035總規(guī),北上廣深的人口總余額僅有400萬左右。而成都、武漢、杭州等,都分別還有300萬以上的人口增長空間。

當然,“強省會”與一線城市在人口增勢上的變化,并不是意味著一線城市失去了人口吸引力。而是僅就人口增量看,省會城市還有更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這也是一種后發(fā)優(yōu)勢的體現(xiàn)。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