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科院天團”占領新能源“C”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中科院天團”占領新能源“C”位

對于中科院軍團來講,新能源汽車爆發(fā)是個標志性的時代事件。

文|中國品牌雜志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p>

這句話用來形容資本搶奪“中科院軍團”的投資速度,再恰當不過。畢竟,也就在半月前,3月24日, 華為哈勃投資入股“中科院軍團”的衛(wèi)藍新能源科技;8天后,4月1日,華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軍團”的中科海鈉。

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畢竟很少有公司,愿意在8天內,投資“兩家”背景相似的公司,重復性投資項目。但現(xiàn)在,“重復投資”這四個字,顯然有了新的解讀。

不出意料,未來五年之內,“中科院軍團”將是新能源汽車里面最厲害的“軍團”,“中科院軍團”如今也被視為是難以超越的存在。

出生于“中科院”

中科海鈉有多少“中科院”基因?

這首先要從中科海鈉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胡勇勝說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1年,他在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又曾先后到德國Max-Planck固體研究所做博士后和Principal researcher,還曾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胡勇勝長期研究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2019年,他的 “鈉離子電池”技術,獲得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轉化特等獎。

而中科海鈉CEO為唐堃,其為中科院物理所博士,長期從事電池能量儲存與轉化研究。

2017年,中科海鈉成立,當年發(fā)布鈉離子電池,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開發(fā)的公司。那時,中科海鈉胡勇勝曾經提到,鈉離子電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一定程度上能形成對鋰電池的補充,緩解鋰資源短缺問題,還能逐步替代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鉛酸電池。

之后,中科海鈉快速發(fā)展。2018 年,完成了全球首輛鈉離子電池低速電動車示范;2019 年完成全球首座 100kWh 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示范。期間,中科海鈉獲得國科嘉和、中科院物理所天使輪投資,并完成天使+輪融資,得到了北京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院支持。

2020年,中科海鈉融資Pre-A輪融資數千萬人民幣,投資方包含中科創(chuàng)星、梧桐樹資本等。

2021年,電池賽道開始火爆,中科海鈉也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完成了A輪融資數億人民幣。2021年5月,曾毓群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寧德時代研究的鈉電池技術已經成熟。7月,寧德時代推出鈉離子電池,并表示已經進行鈉離子電池產業(yè)化布局,計劃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yè)鏈。

坐擁萬億市值,寧德時代的舉動具有行業(yè)標桿的意義,此后鈉電池開始遭到瘋搶。于是就有了中科海鈉和華為旗下哈勃投資聯(lián)合的故事。

不只是華為

正如前言所述,在華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軍團”的中科海鈉之前,華為也在新能源賽道已經投過另一個中科院團隊。3月24日, 華為哈勃投資入股“中科院軍團”的衛(wèi)藍新能源科技。

成立于2016年,衛(wèi)藍新能源脫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背后站著中科院物理所的三位男人——陳立泉、俞會根、李泓。

82歲的陳立泉,是衛(wèi)藍新能源的股東,被譽為“中國鋰電第一人”,是我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導。

54歲的俞會根,是衛(wèi)藍新能源的董事長,也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導師、教授級高工。

52歲的李泓,擔任衛(wèi)藍新能源首席科學家,從1999年開始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單從團隊出發(fā),這是一個足夠有投資的團隊。

不只是華為,其它團隊也盯上了中科院的新能源創(chuàng)業(yè)團隊。

比如,驥翀氫能。驥翀氫能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為付宇。其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9年,他入職了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參與發(fā)起成立的產業(yè)化公司“新源動力”,負責上汽的電堆產品開發(fā)項目,積累了大量市場化經驗。

2018年,付宇意識到新能源行業(yè)到了商業(yè)化臨界點,便在上海成立了驥翀氫能,專注于氫燃料電池電堆研發(fā)和產業(yè)化。公司成立第一年,驥翀氫能就拿到了中科創(chuàng)星和上海重塑共同投資的天使輪融資;2020年,驥翀氫能完成了Pre-A輪融資,由水木易德領投,河南戰(zhàn)新氫能產業(yè)基金、張家港政府投資平臺悅豐金創(chuàng)及山東江詣創(chuàng)投跟投。2022年,驥翀氫能又拿到了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領投方為河南省戰(zhàn)新氫能二期產業(yè)投資合伙企業(yè),跟投方包括山東江詣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嘉興建信宸玥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云澤資本、上海藍氫企業(yè)管理咨詢合伙企業(yè)等。

再比如,中儲國能。2018年成立的中儲國能是一家儲能設備提供商,一家通過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方式創(chuàng)辦的產業(yè)化公司,其技術及研發(fā)團隊均源自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20年底,中儲國能獲得了由中科創(chuàng)星、株洲高科領投的1.6億元天使輪投資;2021年10月,該公司宣布完成1.8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招銀國際領投,老股東中科創(chuàng)星追投,聯(lián)想之星、普華資本、華控基金、南京麒麟等機構跟投。

從中科海鈉、衛(wèi)藍新能源、到驥翀氫能、中儲國能.....中科院為中國新能源輸送精兵強將,締造了中國新能源最強軍團。

時來天地皆同力

為什么是中科院締造了中國新能源最強軍團?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作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學科最全、實力最強的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機構,中科院承擔了很多重大的國家級科研任務,也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搖籃。譬如,中國第一塊鋰電池來自中科院物理所。

還有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所、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這些平日沒聽過的科研院所,其實一直在儲能、氫能、納米發(fā)電等新能源相關領域默默鉆研技術,沉淀了很厚實的科研實力,也儲備了大量科研人才。

這是“人和”,但更重要的是“天時”。因為,沒有“風口”,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時來天地皆同力。

對于中科院軍團來講,新能源汽車爆發(fā)是個標志性的時代事件。中科院新能源軍團的形成,離不開萬億級新能源賽道大爆發(fā)。換言之,時代,才是中科院軍團的“造物主”。

2021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后,《“十四五”新型儲能發(fā)展實施方案》《“十四五”現(xiàn)代能源體系規(guī)劃》《氫能產業(yè)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2021—2035年)》等多個重磅規(guī)劃連續(xù)發(fā)布,讓投資者相信:新能源行業(yè)是一條充滿巨大想象力的賽道,也是投資配置的必選賽道,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上游的動力電池、儲能、氫能,都已經成為了當下最吸金的賽道。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中,技術供給尤其是優(yōu)質技術供給卻十分稀缺的新能源市場,時代把機會留給了胡勇勝、付宇這樣的人。

理所當然,他們也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例如,中科海鈉、衛(wèi)藍新能源、到驥翀氫能、中儲國能....的市場估值已經翻了20多倍,他們用很低的成本完成了股權激勵制度,又用科研能力拿到了市值20億元,市值50億,市值100億元.....

此時的中科院天團,不僅僅只像是一個“搞科研”的,他們也有精明的商人一面。而科研的資本化和商業(yè)化,可能會締造一個偉大的公司,也可能會釀成一場風暴的“伏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中科院天團”占領新能源“C”位

對于中科院軍團來講,新能源汽車爆發(fā)是個標志性的時代事件。

文|中國品牌雜志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p>

這句話用來形容資本搶奪“中科院軍團”的投資速度,再恰當不過。畢竟,也就在半月前,3月24日, 華為哈勃投資入股“中科院軍團”的衛(wèi)藍新能源科技;8天后,4月1日,華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軍團”的中科海鈉。

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畢竟很少有公司,愿意在8天內,投資“兩家”背景相似的公司,重復性投資項目。但現(xiàn)在,“重復投資”這四個字,顯然有了新的解讀。

不出意料,未來五年之內,“中科院軍團”將是新能源汽車里面最厲害的“軍團”,“中科院軍團”如今也被視為是難以超越的存在。

出生于“中科院”

中科海鈉有多少“中科院”基因?

這首先要從中科海鈉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胡勇勝說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1年,他在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又曾先后到德國Max-Planck固體研究所做博士后和Principal researcher,還曾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胡勇勝長期研究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2019年,他的 “鈉離子電池”技術,獲得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轉化特等獎。

而中科海鈉CEO為唐堃,其為中科院物理所博士,長期從事電池能量儲存與轉化研究。

2017年,中科海鈉成立,當年發(fā)布鈉離子電池,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開發(fā)的公司。那時,中科海鈉胡勇勝曾經提到,鈉離子電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一定程度上能形成對鋰電池的補充,緩解鋰資源短缺問題,還能逐步替代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鉛酸電池。

之后,中科海鈉快速發(fā)展。2018 年,完成了全球首輛鈉離子電池低速電動車示范;2019 年完成全球首座 100kWh 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示范。期間,中科海鈉獲得國科嘉和、中科院物理所天使輪投資,并完成天使+輪融資,得到了北京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院支持。

2020年,中科海鈉融資Pre-A輪融資數千萬人民幣,投資方包含中科創(chuàng)星、梧桐樹資本等。

2021年,電池賽道開始火爆,中科海鈉也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完成了A輪融資數億人民幣。2021年5月,曾毓群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寧德時代研究的鈉電池技術已經成熟。7月,寧德時代推出鈉離子電池,并表示已經進行鈉離子電池產業(yè)化布局,計劃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yè)鏈。

坐擁萬億市值,寧德時代的舉動具有行業(yè)標桿的意義,此后鈉電池開始遭到瘋搶。于是就有了中科海鈉和華為旗下哈勃投資聯(lián)合的故事。

不只是華為

正如前言所述,在華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軍團”的中科海鈉之前,華為也在新能源賽道已經投過另一個中科院團隊。3月24日, 華為哈勃投資入股“中科院軍團”的衛(wèi)藍新能源科技。

成立于2016年,衛(wèi)藍新能源脫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背后站著中科院物理所的三位男人——陳立泉、俞會根、李泓。

82歲的陳立泉,是衛(wèi)藍新能源的股東,被譽為“中國鋰電第一人”,是我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導。

54歲的俞會根,是衛(wèi)藍新能源的董事長,也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導師、教授級高工。

52歲的李泓,擔任衛(wèi)藍新能源首席科學家,從1999年開始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單從團隊出發(fā),這是一個足夠有投資的團隊。

不只是華為,其它團隊也盯上了中科院的新能源創(chuàng)業(yè)團隊。

比如,驥翀氫能。驥翀氫能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為付宇。其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9年,他入職了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參與發(fā)起成立的產業(yè)化公司“新源動力”,負責上汽的電堆產品開發(fā)項目,積累了大量市場化經驗。

2018年,付宇意識到新能源行業(yè)到了商業(yè)化臨界點,便在上海成立了驥翀氫能,專注于氫燃料電池電堆研發(fā)和產業(yè)化。公司成立第一年,驥翀氫能就拿到了中科創(chuàng)星和上海重塑共同投資的天使輪融資;2020年,驥翀氫能完成了Pre-A輪融資,由水木易德領投,河南戰(zhàn)新氫能產業(yè)基金、張家港政府投資平臺悅豐金創(chuàng)及山東江詣創(chuàng)投跟投。2022年,驥翀氫能又拿到了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領投方為河南省戰(zhàn)新氫能二期產業(yè)投資合伙企業(yè),跟投方包括山東江詣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嘉興建信宸玥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云澤資本、上海藍氫企業(yè)管理咨詢合伙企業(yè)等。

再比如,中儲國能。2018年成立的中儲國能是一家儲能設備提供商,一家通過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方式創(chuàng)辦的產業(yè)化公司,其技術及研發(fā)團隊均源自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20年底,中儲國能獲得了由中科創(chuàng)星、株洲高科領投的1.6億元天使輪投資;2021年10月,該公司宣布完成1.8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招銀國際領投,老股東中科創(chuàng)星追投,聯(lián)想之星、普華資本、華控基金、南京麒麟等機構跟投。

從中科海鈉、衛(wèi)藍新能源、到驥翀氫能、中儲國能.....中科院為中國新能源輸送精兵強將,締造了中國新能源最強軍團。

時來天地皆同力

為什么是中科院締造了中國新能源最強軍團?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作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學科最全、實力最強的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機構,中科院承擔了很多重大的國家級科研任務,也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搖籃。譬如,中國第一塊鋰電池來自中科院物理所。

還有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所、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這些平日沒聽過的科研院所,其實一直在儲能、氫能、納米發(fā)電等新能源相關領域默默鉆研技術,沉淀了很厚實的科研實力,也儲備了大量科研人才。

這是“人和”,但更重要的是“天時”。因為,沒有“風口”,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時來天地皆同力。

對于中科院軍團來講,新能源汽車爆發(fā)是個標志性的時代事件。中科院新能源軍團的形成,離不開萬億級新能源賽道大爆發(fā)。換言之,時代,才是中科院軍團的“造物主”。

2021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后,《“十四五”新型儲能發(fā)展實施方案》《“十四五”現(xiàn)代能源體系規(guī)劃》《氫能產業(yè)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2021—2035年)》等多個重磅規(guī)劃連續(xù)發(fā)布,讓投資者相信:新能源行業(yè)是一條充滿巨大想象力的賽道,也是投資配置的必選賽道,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上游的動力電池、儲能、氫能,都已經成為了當下最吸金的賽道。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中,技術供給尤其是優(yōu)質技術供給卻十分稀缺的新能源市場,時代把機會留給了胡勇勝、付宇這樣的人。

理所當然,他們也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例如,中科海鈉、衛(wèi)藍新能源、到驥翀氫能、中儲國能....的市場估值已經翻了20多倍,他們用很低的成本完成了股權激勵制度,又用科研能力拿到了市值20億元,市值50億,市值100億元.....

此時的中科院天團,不僅僅只像是一個“搞科研”的,他們也有精明的商人一面。而科研的資本化和商業(yè)化,可能會締造一個偉大的公司,也可能會釀成一場風暴的“伏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