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治邦
在交易對手早已不再持股,交易已失去可操作性后,奧賽康(002755.SZ)的資產收購公告終于在6月19日晚間遲遲到來。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常州倍瑞詩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常州伊斯源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莊小金、繆東林(以下合稱為“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江蘇唯德康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的公司、唯德康醫(yī)療”)60%的股權(以下簡稱“本次交易”)。
根據此前披露的交易草案,奧賽康擬收購從事內鏡診療器械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唯德康醫(yī)療60%股權。標的公司是一家專業(yè)從事消化內鏡領域醫(yī)療器械研發(fā)、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標的公司擁有“久虹”和“唯德康”兩個品牌系列產品,圍繞內鏡診療領域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產品布局,豐富的產品管線能夠滿足消化內鏡診療領域的各種臨床需求,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國內營銷網絡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各個重點城市,相關產品已銷往德國、法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此前收購方案中敲定的交易作價為8.34億元,在最終采用的收益法評估下唯德康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的評估值為13.91億元,較唯德康經審計后母公司賬面股東權益1.94億元增值11.97億元,增值率617.61%。
從奧賽康的主營來看,唯德康醫(yī)療確實與上市公司存在著互補因素。唯德康醫(yī)療在當時的草案中指出,上市公司專注于抗消化道潰瘍、抗腫瘤、抗耐藥菌感染、慢性病等領域的產品研發(fā)、生產、銷售。其中,消化道領域產品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公司在中國抗消化性潰瘍質子泵抑制劑注射劑產品的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第一,是該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yè)。通過對標的資產的收購,上市公司在消化道診療領域的布局將更加完善和多元化,在細分領域內的影響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加。同時,收購有助于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進一步豐富產品管線,拓展銷售渠道,加速產品商業(yè)化進程。
不過,上市公司最終在2021年11月15日收到證監(jiān)會核發(fā)的《關于不予核準北京奧賽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的決定》。根據申請文件,并購重組委認為公司未能充分披露境內外行業(yè)政策變動對標的資產的影響,未來盈利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后續(xù)進展來看,奧賽康仍未放棄,繼續(xù)推進上述事項。2022年4月17日晚間,奧賽康披露了交易對方單方面終止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的提示性公告。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公告事實上是一份遲來的公告。早在2022年4月12日,唯德康醫(yī)療股權結構就出現了變更,常州倍瑞詩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常州伊斯源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莊小金、繆東林皆已退出了標的公司的股東名單,而深圳麥科田生物醫(y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唯德康醫(yī)療唯一的股東。

這意味著至少在2022年4月12日,奧賽康向交易對手收購唯德康醫(yī)療股權的交易早已不再具備客觀上實施的可能性。從奧賽康的信息披露情況來看,公司在6月19日才披露了上述終止資產收購的公告,并聲稱,公司將對交易對方單方面終止履行本次交易事項提起法律程序并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