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互聯(lián)網巨頭造車:小米百度一言難盡,阿里騰訊人間清醒?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互聯(lián)網巨頭造車:小米百度一言難盡,阿里騰訊人間清醒?

造車,不一定是“上車”的最優(yōu)解。

文|BT商業(yè)科技

近日的一系列動態(tài),將低調的小米汽車拉回舞臺中心。

9月30日,據36氪等媒體報道,小米汽車對兩位核心高管進行了職務調整。其中,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今后將常駐上海,負責供應鏈管理;原屬李肖爽管理的產品部則交由另一位副總裁于立國負責,后者在加入小米前曾在北汽任職多年,具備豐富的造車經驗和行業(yè)人脈資源。

與此同時,另一則新聞也調動了廣大網友的熱情:據報道,小米首臺工程車已在近日正式下線,雷軍在不久前的內部講話中也談及了這個好消息。

然而,這個傳聞并沒有得到小米官方證實。從各種最新爆料來看,小米汽車距離正式落地也還有一段距離。

無獨有偶,更早殺入汽車行業(yè)的百度,處境同樣有些尷尬。8月份,集度汽車被爆急于尋找新一輪融資,可能考慮引入百度和吉利之外的新股東。瘋狂燒錢的造車計劃,讓近況不佳的百度倍感壓力。

過去幾年,互聯(lián)網巨頭掀起造車熱,小米、百度則是當中最高調的兩家??扇缃?,無論是走獨立路線的小米還是聯(lián)合傳統(tǒng)車企造車的百度都面臨種種挑戰(zhàn),汽車遲遲無法落地、量產。

回過頭來審視這一股互聯(lián)網巨頭造車熱,小米、百度們的難處有誰能懂?

堅持獨立路線的小米,飽受供應鏈、人才之困

從確定獨立造車路線那一天開始,雷軍和小米就明白擺在自己面前這條路有多難走,同時也很清楚自己這樣做能得到什么。

向特斯拉、“蔚小理”看齊,小米其實和蘋果一樣,還是帶著生產手機的思維和模式來造車。而獨立造車模式的優(yōu)點很顯而易見:對核心技術、供應鏈的掌控力強。選獨立造車這條路,小米也是看中新能源車市場以及汽車配套軟硬件服務的擴張潛力。這背后隱藏著的,則是小米主營業(yè)務的增長困境。

財報顯示,小米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0.1%至702億元,調整后凈利潤則錄得20.8億元,同比暴跌67.1%。其中,作為基本盤的智能手機業(yè)務收入423億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591億。除此之外,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也同比下跌26.2%至3910萬部。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小米營收、毛利連續(xù)兩個季度下跌,凈利率更是從去年二季度開始一路直線下滑。智能手機市場大環(huán)境不景氣,小米的手機業(yè)務難以突破天花板,雷軍急需第二增長點。

汽車和IoT設備的連接,早就被小米提上日程。最新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小米MIUI月活用戶達到5.47億,同比增長9310萬。該季度物聯(lián)網和生活方式產品部門收入則達到198億元,營收占比接近30%,地位不斷提升。

自從提出手機×AIoT策略以來,小米就已經將其生態(tài)網絡延伸至各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全面擁抱萬物互聯(lián)風口。智能車聯(lián)網,自然是一個不可放過的環(huán)節(jié),汽車也是其硬件生態(tài)中極為重要的連接入口。

然而,在享受這些紅利之前,小米首先要應對獨立造車的種種挑戰(zhàn):尤其是在人才和供應鏈方面。

在去年下半年入職小米汽車的于立國,是雷軍花了很大力氣搶來的外援。在此次人事調動之前,這位車圈老將在小米汽車的內部就擁有極大權力,負責綜合管理工作和人才團隊招募、搭建,并且直接向雷軍匯報。此次接管產品部,意味著于立國將深度參與小米汽車研發(fā)、生產環(huán)節(jié),肩上的擔子比此前又重了一些。

事實上,原本在IoT部門供職的李肖爽,更像一個引路人,幫助新人融入小米汽車后便退居二線,轉向自己更擅長的環(huán)節(jié)。半路出家的小米想摸清汽車行業(yè)脈絡,還得靠資深的行內人。

因此,小米汽車的人才招募策略非常明確:從競爭對手那里高薪挖角有豐富經驗的高管,組成自己的核心團隊。

除了于立國之外,小米汽車營銷負責人周钘也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多年老臣,高級顧問胡崢楠曾擔任吉利研究院院長。不止核心高管,小米汽車的一線研發(fā)人員、工程師,也大多是從傳統(tǒng)車企、造車新勢力那里高薪跳槽而來。

但由于小米走獨立造車路線,其團隊要覆蓋研發(fā)、生產到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模龐大,招募難度也非同一般。

獵聘統(tǒng)計的數據顯示,自從小米去年上半年下場搶人以來,自動駕駛、感知算法、AI等熱門崗位的人才缺口就愈發(fā)明顯,整體薪酬水平也是直線上升。比如智能座艙設計工程師崗位,需求同比暴漲近2倍。

過去一年,“蔚小理”紛紛提出了研發(fā)團隊擴張KPI:李斌要求自動駕駛團隊規(guī)模從2021年初的300人增加到年底的800人,小鵬和理想的研發(fā)團隊規(guī)模也擴大了至少50%,人才爭奪戰(zhàn)可謂愈演愈烈。

為了招募人才,小米可是付出了實打實的金錢代價。

根據財報數據,二季度,小米研發(fā)、行政費用全線上漲。其中,光是投入到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費用就高達6.11億元。但小米開出的條件,依然很難從各大車企那里搶到足夠的人才。而且如前文所言,小米主營手機業(yè)務如今正遭遇挑戰(zhàn),營收連續(xù)下滑,成本壓力比宣布造車時更加嚴重。

同樣的難題,也出現(xiàn)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

小米汽車的供應鏈搭建工作十分繁瑣、浩大:從芯片、動力電池、激光雷達這樣的核心部件,再到橡膠件、模具這樣的工藝件,小米都需要從零開始,組建供應商團隊。以不久前上市的理想L9為例,光是動力系統(tǒng)就集齊了寧德時代、匯川、蜂巢易創(chuàng)、新晨動力、聯(lián)電、威邁斯等多家供應商。

在選擇動力電池供應商這件事上,小米就經過了多番權衡、博弈,最終敲定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個供應商。除此之外,小米還入股了贛鋒鋰電、蜂巢能源和中創(chuàng)新航等電池企業(yè),目的就是分散風險。

在寧德時代股價、市值扶搖直上成為A股新王的2021年,新能源車車企為“寧王”打工的殘酷現(xiàn)實也擺在了眾人面前。據媒體報道,曾毓群曾親自拜訪小米汽車洽談合作,態(tài)度足夠誠懇。但站在小米的立場,恐怕依然無法對寧德時代完全放心。

而增加供應商數量,無疑會提高供應鏈搭建工作難度,甚至增加成本壓力。

堅持獨立的小米前路崎嶇,合作造車的百度日子是不是會過得更好一些?

看完集度汽車的近況,答案好像也是否定的。

聯(lián)合造車的百度:燒錢有點多,合作關系很微妙

和小米相比,百度涉足汽車行業(yè)的時間更早,技術和人才積累更豐富。更何況集度汽車背后還站著吉利這條大腿,前景也一直被看高一線。

事實也證明,業(yè)界的判斷不無道理——集度汽車前期的研發(fā)進程,就突出一個“快”字。

去年1月成立,6月份汽車油泥造型正式曝光,8月宣布和寧德時代、禾賽科技達成合作組建自己的供應鏈團隊,到去年9月份集度SIMUCar就進入路試模式。CEO夏一平不久前透露,集度汽車僅花了9個月時間就打造了完整的城市域、高速域自動駕駛系統(tǒng),首款汽車機器人的量產車型已經進入模具開發(fā)階段。

集度的研發(fā)進程能快速推進,自然得益于百度和吉利的緊密合作。兩家企業(yè)取長補短,是合作造車的優(yōu)勢,也是百度在研發(fā)進程上領先小米一個身位的原因。

百度的優(yōu)點,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至于在汽車界縱橫多年的吉利,供應鏈的深厚資源,以及豐富的生產經驗更是一筆寶貴財富。集度汽車從一開始就明確其分工:百度提供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全套技術服務,吉利拿出自己的開放性硬件平臺和SEA架構(浩瀚智能技術架構),企業(yè)的整體規(guī)劃由持股量更高的百度主導。

然而,即使是含著金湯匙出世的集度,想邁過量產關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錢。

合作造車并沒有幫百度省錢,和研發(fā)一樣按下加速鍵的,是集度的融資進程。成立之初,百度和吉利旗下的華普汽車就向集度汽車注入大批彈藥,光注冊資本就達到20億元。到今年1月份,百度和吉利再次加碼,幫助集度汽車完成近4億美元A輪融資。

但這個速度,還是不及預期。去年6月份,夏一平曾向媒體表示,希望在三季度完成A輪融資。到了今年6月份和8月份,集度汽車兩次傳出尋求下一輪融資的消息,集度缺錢的情況似乎從未斷絕。

和小米一樣,百度主營廣告業(yè)務今年上半年也是增長乏力,供養(yǎng)集度的壓力也在上升。而且百度還比小米多一個難處:Apollo自動駕駛業(yè)務也很燒錢。

雖然都和車有關,但百度Apollo和集度汽車兩條業(yè)務線并沒有高度融合,而是并行發(fā)展。這樣一來,百度的精力和資源被分散,兩項業(yè)務也無法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達到1+1>2的效果。

根據官方資料,集度汽車的研發(fā)、技術團隊全部是獨立招募、組建的,并沒有從百度Apollo那里引入太多資源。此外,Apollo和吉利的SEA同為開放性架構,都會應用在集度汽車上,兩個架構貢獻的技術都是有限的。

實際上,集度真正從Apollo獲取的支持并不多,有決定性作用的恐怕只有后者的AI算力和L4智能化架構。

更尷尬的是,在融資不夠順利的同時,吉利和百度的合作關系也成為另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集度汽車希望完成新一輪至少3-4億美元的融資,甚至不排除引進百度和吉利之外的投資者。

前段時間,還有媒體爆出華普汽車退出集度汽車股東行列,法人代表也從夏一平變更為梁志祥的消息。

雖然兩家公司都很快作出辟謠,強調雙方合作關系、股權占比不變,集度汽車依然是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有,但外界依然對兩者的合作關系懷有不少疑慮。尤其是持股量較少,且一直強調自己“戰(zhàn)略略作伙伴”定位、配合百度造車的吉利,其投入熱情和力度愈發(fā)令人擔憂。

早在集度汽車成立之初,吉利的高管就向媒體表示,和百度合作造車有一個重要目標:分攤SEA架構成本。根據官方數據,吉利為了研發(fā)SEA架構投入了超過180億元。吉利CEO安聰慧也直言,讓更多車企使用吉利的平臺和架構,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未來的汽車行業(yè),拼的就是誰的朋友圈更大。”

對于吉利來說,百度和集度汽車是其中一個分攤成本的伙伴,但絕不是唯一選擇。要是這個伙伴變成吞金巨獸,不斷吞噬自身利潤、推高成本,恐怕就違背了吉利的初衷。相比之下,沒有穩(wěn)定供應鏈,也缺乏生產經驗的百度,對吉利依賴程度肯定是更高的。

合作造車能優(yōu)勢互補、分攤成本,也會遇到利益沖突、意見分歧。說到底,合作造車和獨立造車都是優(yōu)劣分明,百度和小米只不過用不同的姿勢摸著石頭過河。

造車,可能不是互聯(lián)網巨頭“上車”的最優(yōu)解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現(xiàn)在爭論小米模式和百度模式孰優(yōu)孰劣沒有意義——邁過量產關,才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客觀來說,小米和集度的研發(fā)進程不能說有多驚艷,但至少不輸傳統(tǒng)車企。根據大眾公布的數據,其新車研發(fā)周期一般在40-42個月,奔馳S級W222的研發(fā)就花了整整4年?!拔敌±怼睆某闪⒌绞卓钴囆吐涞?、量產交付,也基本花了4年左右的時間。

根據官方規(guī)劃,集度汽車預計2023年上線量產車型,比計劃2024年上線的小米要提前一步。但具體到量產規(guī)模和銷售、售后等環(huán)節(jié),兩家企業(yè)都還沒公布細節(jié)。對于雷軍和李彥宏來說,現(xiàn)在是爭分奪秒沖刺的階段。

不過作為旁觀者,我們在關注其研發(fā)進程的同時,也可以借助百度和小米這兩個典型案例思考一些問題——在投入巨大的小米模式和百度模式之外,有沒有更經濟實惠的方式,讓互聯(lián)網巨頭順利進入汽車行業(yè)?

比如網友口中的“人間清醒”騰訊就沒有造車,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搗鼓汽車業(yè)務。

今年6月份,騰訊在智慧出行發(fā)布會上表示,不造車是騰訊的堅持,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則是騰訊不變的方向。在會上,騰訊CSIG CEO湯道生詳細介紹了鵝廠的“車云一體”戰(zhàn)略,以及配套的騰訊一體化汽車安全解決方案服務、騰訊智能汽車云等新產品。

“云計算、AI和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是騰訊的特長。借助這些技術,我們可以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效率和改善用戶的出行體驗,讓云計算成為智能汽車的新生產力”,說出這番話時,湯道生眉眼中流露出難以忽視的自信和底氣。

某種程度上講,騰訊選擇的是和阿里、華為相似的路線:不直接造車,但通過向車企提供技術服務切入新能源車、智能駕駛的康莊大道,試圖以最低的成本搶下最火爆風口。

除此之外,通過投資方式,還有許多看起來和汽車八竿子打不著的互聯(lián)網大廠在悄悄布局。

字節(jié)跳動和美團搶先押注了理想,蘇寧向拜騰遞去橄欖枝,一直低調的B站也通過投資極氪智能找到一塊立足地,阿里的投資版圖里更是囊括了小鵬、恒大和智己汽車的名字。就連前面提到的騰訊,除了提供汽車云等服務外,也在過去幾年密集投資恒大汽車、威馬汽車和拜騰汽車等企業(yè)。

根據企查查的數據,2021年新能源車賽道共完成239起投融資事件,公開披露的融資金額合計達到3639億,兩個數據都創(chuàng)下歷史巔峰。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認為,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互聯(lián)網巨頭跨界造車,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小米、百度將汽車視為未來增長第二極,自然要重金投入,真正建立自己的汽車品牌。

其中,小米雖然一直有互聯(lián)網化傾向,但畢竟是一家專注硬件生產的科技企業(yè),軟件、解決方案服務并不是其特長。而且正如前文所說,智能汽車和智能車聯(lián)網完美符合小米的AIoT發(fā)展戰(zhàn)略,還有很多可以延伸的業(yè)務空間。

百度這邊,早就通過Apollo在軟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賽道占據一席之地,步子邁得比騰訊等同行都要大。百度造車,是為了打造完整的汽車生態(tài)閉環(huán),讓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完美落地。

因此,小米也好,百度也罷,都要咬緊牙關投錢造車,為自己拼一個未來。

但像騰訊等企業(yè),只是將汽車當作其中一項創(chuàng)新業(yè)務,就需要選擇更經濟實惠的投資方式。選擇很難分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至于小米模式和百度模式的比拼,正如前文所說,現(xiàn)在還遠沒到分勝負的時候。

寫在最后

上個月,雷軍曾在社交平臺發(fā)文,強調了自己對小米汽車發(fā)展前景的信心。

“有些人認為小米已經錯過了進入電動汽車行業(yè)的窗口,對此我是不同意的。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還有很多機會?!?/p>

但現(xiàn)實,恐怕沒有雷軍想象中那么美好。

剛剛過去的9月份,哪吒汽車以18005輛的交付量蟬聯(lián)榜首,蔚來、小鵬未進三甲,由“蔚小理”組成的一線梯隊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9月29日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的零跑汽車上市即破發(fā),掛牌首日市值就蒸發(fā)了130多億港元,此前公開發(fā)售期間也只獲得0.16倍認購。

種種跡象表明,造車新勢力已經走到又一個變革期,舊王朝被顛覆,新玩家的上升通道也不見得有多寬廣,動蕩才是主旋律。的確,如果能按照原計劃在未來兩年量產,小米汽車依然能吃到市場紅利,但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計劃2023年上線的集度汽車。

但問題在于,小米、百度都在跟時間賽跑,沒人知道誰會率先沖線,雷軍和李彥宏都在為自己豪賭一個未來。

先沖線的那個玩家,不見得一定會成功,但肯定會更有底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互聯(lián)網巨頭造車:小米百度一言難盡,阿里騰訊人間清醒?

造車,不一定是“上車”的最優(yōu)解。

文|BT商業(yè)科技

近日的一系列動態(tài),將低調的小米汽車拉回舞臺中心。

9月30日,據36氪等媒體報道,小米汽車對兩位核心高管進行了職務調整。其中,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今后將常駐上海,負責供應鏈管理;原屬李肖爽管理的產品部則交由另一位副總裁于立國負責,后者在加入小米前曾在北汽任職多年,具備豐富的造車經驗和行業(yè)人脈資源。

與此同時,另一則新聞也調動了廣大網友的熱情:據報道,小米首臺工程車已在近日正式下線,雷軍在不久前的內部講話中也談及了這個好消息。

然而,這個傳聞并沒有得到小米官方證實。從各種最新爆料來看,小米汽車距離正式落地也還有一段距離。

無獨有偶,更早殺入汽車行業(yè)的百度,處境同樣有些尷尬。8月份,集度汽車被爆急于尋找新一輪融資,可能考慮引入百度和吉利之外的新股東。瘋狂燒錢的造車計劃,讓近況不佳的百度倍感壓力。

過去幾年,互聯(lián)網巨頭掀起造車熱,小米、百度則是當中最高調的兩家??扇缃?,無論是走獨立路線的小米還是聯(lián)合傳統(tǒng)車企造車的百度都面臨種種挑戰(zhàn),汽車遲遲無法落地、量產。

回過頭來審視這一股互聯(lián)網巨頭造車熱,小米、百度們的難處有誰能懂?

堅持獨立路線的小米,飽受供應鏈、人才之困

從確定獨立造車路線那一天開始,雷軍和小米就明白擺在自己面前這條路有多難走,同時也很清楚自己這樣做能得到什么。

向特斯拉、“蔚小理”看齊,小米其實和蘋果一樣,還是帶著生產手機的思維和模式來造車。而獨立造車模式的優(yōu)點很顯而易見:對核心技術、供應鏈的掌控力強。選獨立造車這條路,小米也是看中新能源車市場以及汽車配套軟硬件服務的擴張潛力。這背后隱藏著的,則是小米主營業(yè)務的增長困境。

財報顯示,小米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0.1%至702億元,調整后凈利潤則錄得20.8億元,同比暴跌67.1%。其中,作為基本盤的智能手機業(yè)務收入423億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591億。除此之外,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也同比下跌26.2%至3910萬部。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小米營收、毛利連續(xù)兩個季度下跌,凈利率更是從去年二季度開始一路直線下滑。智能手機市場大環(huán)境不景氣,小米的手機業(yè)務難以突破天花板,雷軍急需第二增長點。

汽車和IoT設備的連接,早就被小米提上日程。最新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小米MIUI月活用戶達到5.47億,同比增長9310萬。該季度物聯(lián)網和生活方式產品部門收入則達到198億元,營收占比接近30%,地位不斷提升。

自從提出手機×AIoT策略以來,小米就已經將其生態(tài)網絡延伸至各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全面擁抱萬物互聯(lián)風口。智能車聯(lián)網,自然是一個不可放過的環(huán)節(jié),汽車也是其硬件生態(tài)中極為重要的連接入口。

然而,在享受這些紅利之前,小米首先要應對獨立造車的種種挑戰(zhàn):尤其是在人才和供應鏈方面。

在去年下半年入職小米汽車的于立國,是雷軍花了很大力氣搶來的外援。在此次人事調動之前,這位車圈老將在小米汽車的內部就擁有極大權力,負責綜合管理工作和人才團隊招募、搭建,并且直接向雷軍匯報。此次接管產品部,意味著于立國將深度參與小米汽車研發(fā)、生產環(huán)節(jié),肩上的擔子比此前又重了一些。

事實上,原本在IoT部門供職的李肖爽,更像一個引路人,幫助新人融入小米汽車后便退居二線,轉向自己更擅長的環(huán)節(jié)。半路出家的小米想摸清汽車行業(yè)脈絡,還得靠資深的行內人。

因此,小米汽車的人才招募策略非常明確:從競爭對手那里高薪挖角有豐富經驗的高管,組成自己的核心團隊。

除了于立國之外,小米汽車營銷負責人周钘也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多年老臣,高級顧問胡崢楠曾擔任吉利研究院院長。不止核心高管,小米汽車的一線研發(fā)人員、工程師,也大多是從傳統(tǒng)車企、造車新勢力那里高薪跳槽而來。

但由于小米走獨立造車路線,其團隊要覆蓋研發(fā)、生產到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模龐大,招募難度也非同一般。

獵聘統(tǒng)計的數據顯示,自從小米去年上半年下場搶人以來,自動駕駛、感知算法、AI等熱門崗位的人才缺口就愈發(fā)明顯,整體薪酬水平也是直線上升。比如智能座艙設計工程師崗位,需求同比暴漲近2倍。

過去一年,“蔚小理”紛紛提出了研發(fā)團隊擴張KPI:李斌要求自動駕駛團隊規(guī)模從2021年初的300人增加到年底的800人,小鵬和理想的研發(fā)團隊規(guī)模也擴大了至少50%,人才爭奪戰(zhàn)可謂愈演愈烈。

為了招募人才,小米可是付出了實打實的金錢代價。

根據財報數據,二季度,小米研發(fā)、行政費用全線上漲。其中,光是投入到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費用就高達6.11億元。但小米開出的條件,依然很難從各大車企那里搶到足夠的人才。而且如前文所言,小米主營手機業(yè)務如今正遭遇挑戰(zhàn),營收連續(xù)下滑,成本壓力比宣布造車時更加嚴重。

同樣的難題,也出現(xiàn)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

小米汽車的供應鏈搭建工作十分繁瑣、浩大:從芯片、動力電池、激光雷達這樣的核心部件,再到橡膠件、模具這樣的工藝件,小米都需要從零開始,組建供應商團隊。以不久前上市的理想L9為例,光是動力系統(tǒng)就集齊了寧德時代、匯川、蜂巢易創(chuàng)、新晨動力、聯(lián)電、威邁斯等多家供應商。

在選擇動力電池供應商這件事上,小米就經過了多番權衡、博弈,最終敲定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個供應商。除此之外,小米還入股了贛鋒鋰電、蜂巢能源和中創(chuàng)新航等電池企業(yè),目的就是分散風險。

在寧德時代股價、市值扶搖直上成為A股新王的2021年,新能源車車企為“寧王”打工的殘酷現(xiàn)實也擺在了眾人面前。據媒體報道,曾毓群曾親自拜訪小米汽車洽談合作,態(tài)度足夠誠懇。但站在小米的立場,恐怕依然無法對寧德時代完全放心。

而增加供應商數量,無疑會提高供應鏈搭建工作難度,甚至增加成本壓力。

堅持獨立的小米前路崎嶇,合作造車的百度日子是不是會過得更好一些?

看完集度汽車的近況,答案好像也是否定的。

聯(lián)合造車的百度:燒錢有點多,合作關系很微妙

和小米相比,百度涉足汽車行業(yè)的時間更早,技術和人才積累更豐富。更何況集度汽車背后還站著吉利這條大腿,前景也一直被看高一線。

事實也證明,業(yè)界的判斷不無道理——集度汽車前期的研發(fā)進程,就突出一個“快”字。

去年1月成立,6月份汽車油泥造型正式曝光,8月宣布和寧德時代、禾賽科技達成合作組建自己的供應鏈團隊,到去年9月份集度SIMUCar就進入路試模式。CEO夏一平不久前透露,集度汽車僅花了9個月時間就打造了完整的城市域、高速域自動駕駛系統(tǒng),首款汽車機器人的量產車型已經進入模具開發(fā)階段。

集度的研發(fā)進程能快速推進,自然得益于百度和吉利的緊密合作。兩家企業(yè)取長補短,是合作造車的優(yōu)勢,也是百度在研發(fā)進程上領先小米一個身位的原因。

百度的優(yōu)點,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至于在汽車界縱橫多年的吉利,供應鏈的深厚資源,以及豐富的生產經驗更是一筆寶貴財富。集度汽車從一開始就明確其分工:百度提供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全套技術服務,吉利拿出自己的開放性硬件平臺和SEA架構(浩瀚智能技術架構),企業(yè)的整體規(guī)劃由持股量更高的百度主導。

然而,即使是含著金湯匙出世的集度,想邁過量產關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錢。

合作造車并沒有幫百度省錢,和研發(fā)一樣按下加速鍵的,是集度的融資進程。成立之初,百度和吉利旗下的華普汽車就向集度汽車注入大批彈藥,光注冊資本就達到20億元。到今年1月份,百度和吉利再次加碼,幫助集度汽車完成近4億美元A輪融資。

但這個速度,還是不及預期。去年6月份,夏一平曾向媒體表示,希望在三季度完成A輪融資。到了今年6月份和8月份,集度汽車兩次傳出尋求下一輪融資的消息,集度缺錢的情況似乎從未斷絕。

和小米一樣,百度主營廣告業(yè)務今年上半年也是增長乏力,供養(yǎng)集度的壓力也在上升。而且百度還比小米多一個難處:Apollo自動駕駛業(yè)務也很燒錢。

雖然都和車有關,但百度Apollo和集度汽車兩條業(yè)務線并沒有高度融合,而是并行發(fā)展。這樣一來,百度的精力和資源被分散,兩項業(yè)務也無法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達到1+1>2的效果。

根據官方資料,集度汽車的研發(fā)、技術團隊全部是獨立招募、組建的,并沒有從百度Apollo那里引入太多資源。此外,Apollo和吉利的SEA同為開放性架構,都會應用在集度汽車上,兩個架構貢獻的技術都是有限的。

實際上,集度真正從Apollo獲取的支持并不多,有決定性作用的恐怕只有后者的AI算力和L4智能化架構。

更尷尬的是,在融資不夠順利的同時,吉利和百度的合作關系也成為另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集度汽車希望完成新一輪至少3-4億美元的融資,甚至不排除引進百度和吉利之外的投資者。

前段時間,還有媒體爆出華普汽車退出集度汽車股東行列,法人代表也從夏一平變更為梁志祥的消息。

雖然兩家公司都很快作出辟謠,強調雙方合作關系、股權占比不變,集度汽車依然是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有,但外界依然對兩者的合作關系懷有不少疑慮。尤其是持股量較少,且一直強調自己“戰(zhàn)略略作伙伴”定位、配合百度造車的吉利,其投入熱情和力度愈發(fā)令人擔憂。

早在集度汽車成立之初,吉利的高管就向媒體表示,和百度合作造車有一個重要目標:分攤SEA架構成本。根據官方數據,吉利為了研發(fā)SEA架構投入了超過180億元。吉利CEO安聰慧也直言,讓更多車企使用吉利的平臺和架構,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未來的汽車行業(yè),拼的就是誰的朋友圈更大?!?/p>

對于吉利來說,百度和集度汽車是其中一個分攤成本的伙伴,但絕不是唯一選擇。要是這個伙伴變成吞金巨獸,不斷吞噬自身利潤、推高成本,恐怕就違背了吉利的初衷。相比之下,沒有穩(wěn)定供應鏈,也缺乏生產經驗的百度,對吉利依賴程度肯定是更高的。

合作造車能優(yōu)勢互補、分攤成本,也會遇到利益沖突、意見分歧。說到底,合作造車和獨立造車都是優(yōu)劣分明,百度和小米只不過用不同的姿勢摸著石頭過河。

造車,可能不是互聯(lián)網巨頭“上車”的最優(yōu)解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現(xiàn)在爭論小米模式和百度模式孰優(yōu)孰劣沒有意義——邁過量產關,才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客觀來說,小米和集度的研發(fā)進程不能說有多驚艷,但至少不輸傳統(tǒng)車企。根據大眾公布的數據,其新車研發(fā)周期一般在40-42個月,奔馳S級W222的研發(fā)就花了整整4年?!拔敌±怼睆某闪⒌绞卓钴囆吐涞亍⒘慨a交付,也基本花了4年左右的時間。

根據官方規(guī)劃,集度汽車預計2023年上線量產車型,比計劃2024年上線的小米要提前一步。但具體到量產規(guī)模和銷售、售后等環(huán)節(jié),兩家企業(yè)都還沒公布細節(jié)。對于雷軍和李彥宏來說,現(xiàn)在是爭分奪秒沖刺的階段。

不過作為旁觀者,我們在關注其研發(fā)進程的同時,也可以借助百度和小米這兩個典型案例思考一些問題——在投入巨大的小米模式和百度模式之外,有沒有更經濟實惠的方式,讓互聯(lián)網巨頭順利進入汽車行業(yè)?

比如網友口中的“人間清醒”騰訊就沒有造車,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搗鼓汽車業(yè)務。

今年6月份,騰訊在智慧出行發(fā)布會上表示,不造車是騰訊的堅持,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則是騰訊不變的方向。在會上,騰訊CSIG CEO湯道生詳細介紹了鵝廠的“車云一體”戰(zhàn)略,以及配套的騰訊一體化汽車安全解決方案服務、騰訊智能汽車云等新產品。

“云計算、AI和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是騰訊的特長。借助這些技術,我們可以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效率和改善用戶的出行體驗,讓云計算成為智能汽車的新生產力”,說出這番話時,湯道生眉眼中流露出難以忽視的自信和底氣。

某種程度上講,騰訊選擇的是和阿里、華為相似的路線:不直接造車,但通過向車企提供技術服務切入新能源車、智能駕駛的康莊大道,試圖以最低的成本搶下最火爆風口。

除此之外,通過投資方式,還有許多看起來和汽車八竿子打不著的互聯(lián)網大廠在悄悄布局。

字節(jié)跳動和美團搶先押注了理想,蘇寧向拜騰遞去橄欖枝,一直低調的B站也通過投資極氪智能找到一塊立足地,阿里的投資版圖里更是囊括了小鵬、恒大和智己汽車的名字。就連前面提到的騰訊,除了提供汽車云等服務外,也在過去幾年密集投資恒大汽車、威馬汽車和拜騰汽車等企業(yè)。

根據企查查的數據,2021年新能源車賽道共完成239起投融資事件,公開披露的融資金額合計達到3639億,兩個數據都創(chuàng)下歷史巔峰。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認為,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互聯(lián)網巨頭跨界造車,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小米、百度將汽車視為未來增長第二極,自然要重金投入,真正建立自己的汽車品牌。

其中,小米雖然一直有互聯(lián)網化傾向,但畢竟是一家專注硬件生產的科技企業(yè),軟件、解決方案服務并不是其特長。而且正如前文所說,智能汽車和智能車聯(lián)網完美符合小米的AIoT發(fā)展戰(zhàn)略,還有很多可以延伸的業(yè)務空間。

百度這邊,早就通過Apollo在軟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賽道占據一席之地,步子邁得比騰訊等同行都要大。百度造車,是為了打造完整的汽車生態(tài)閉環(huán),讓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完美落地。

因此,小米也好,百度也罷,都要咬緊牙關投錢造車,為自己拼一個未來。

但像騰訊等企業(yè),只是將汽車當作其中一項創(chuàng)新業(yè)務,就需要選擇更經濟實惠的投資方式。選擇很難分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至于小米模式和百度模式的比拼,正如前文所說,現(xiàn)在還遠沒到分勝負的時候。

寫在最后

上個月,雷軍曾在社交平臺發(fā)文,強調了自己對小米汽車發(fā)展前景的信心。

“有些人認為小米已經錯過了進入電動汽車行業(yè)的窗口,對此我是不同意的。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還有很多機會。”

但現(xiàn)實,恐怕沒有雷軍想象中那么美好。

剛剛過去的9月份,哪吒汽車以18005輛的交付量蟬聯(lián)榜首,蔚來、小鵬未進三甲,由“蔚小理”組成的一線梯隊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9月29日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的零跑汽車上市即破發(fā),掛牌首日市值就蒸發(fā)了130多億港元,此前公開發(fā)售期間也只獲得0.16倍認購。

種種跡象表明,造車新勢力已經走到又一個變革期,舊王朝被顛覆,新玩家的上升通道也不見得有多寬廣,動蕩才是主旋律。的確,如果能按照原計劃在未來兩年量產,小米汽車依然能吃到市場紅利,但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計劃2023年上線的集度汽車。

但問題在于,小米、百度都在跟時間賽跑,沒人知道誰會率先沖線,雷軍和李彥宏都在為自己豪賭一個未來。

先沖線的那個玩家,不見得一定會成功,但肯定會更有底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