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訪】作家于是:自詡正常的人往往“普信”,自閉癥譜系讓我們反思這一點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作家于是:自詡正常的人往往“普信”,自閉癥譜系讓我們反思這一點

“患有自閉癥不過是人性構成中的一道皺紋,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完全光滑的?!?/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尹清露

編輯 | 黃月

自閉癥譜系人群是“星星的孩子”、爬得慢卻永不放棄的“蝸牛”。在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中,患有阿斯伯格癥的禹英禑和男朋友的關系是“小貓和貓管家”;前不久,文學教授嚴鋒在疫情中寫下照顧自閉癥兒子的經(jīng)歷,形容他像是“海鷗”,而海鷗的心不在這個世界。

這些豐富的比喻讓我們意識到,自閉癥確實像一條寬闊的光譜,癥狀和程度各有不同,即使他們都擁有社交障礙,不同程度上隔絕了外界的聲音。而在作家、譯者于是的新作《有且僅有》中,她用數(shù)學邏輯符號“?!”來描述這一群體:有且僅有、無比獨特的存在。

《有且僅有》是于是基于好友林曉樺照顧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孩子和丈夫的經(jīng)歷寫就的小說,借由自閉癥,她討論了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問題——他們真的“不正?!眴??自詡正常人的我們,難道就沒有崩潰、社恐的時刻,沒有不同于別人的奇怪癖好嗎?美國記者約翰·唐文曾寫道:“患有自閉癥不過是人性構成中的一道皺紋,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完全光滑的。”每個人大概都是散落于譜系內(nèi)外的星體,互相張望,永不相交。

作家于是。出版社供圖

《有且僅有》是一本難以定義的書,它既是一位母親以智慧和強大的心態(tài)養(yǎng)育孩子的故事,又有實踐方法論;既是基于真實經(jīng)歷的非虛構,又有明顯的虛構文學痕跡,還穿插進了2037年的科幻暢想。在未來,得到林曉樺成功干預的兒子林頓發(fā)明出了腦波儀,讓譜系人群也能順利地和別人交流。用于是的話來說,所謂文體的界限,在一個這樣的主題面前不重要了。

在本書出版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連線采訪了于是,談論了自閉癥為所謂“正常人”帶來的反思、自閉癥干預的未來,以及文學能為人們了解罕見病癥做些什么。

01 合作之書:從“我們家的事”變成“很多人的事”

界面文化: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緣起,以及林曉樺一家的情況嗎?

于是:林曉樺是我多年前失聯(lián)的同學,我只知道她去了美國以后結婚生子,還成了理科學霸。2018年我的小說《查無此人》(基于作家父親患阿茲海默癥的經(jīng)歷改編的小說)出版,我們才又聯(lián)系上。她說看了我的書很感動,因為很少有人去講病人家屬的故事,也不會意識到照顧者其實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承擔了最多責任。

這時我才知道,林曉樺之所以會失聯(lián),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兒子需要大量干預,只能中斷博士學業(yè)來照顧他,后來她發(fā)現(xiàn)老公內(nèi)森也是自閉譜系人群,又要幫老公來攻克難題。雖然內(nèi)森在讀博階段可以一路所向披靡,但是到了找工作的階段癥狀就會變得明顯。這么多年來,她沒有時間也沒有話題來跟我們老同學們聊,我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心酸。

我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因為醫(yī)生都覺得,她兒子林頓的癥狀已經(jīng)和阿斯伯格綜合征差不多了,但如果不是因為母親的干預,是絕對做不到這一步的。

她說,醫(yī)院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做法,只有一個診斷:他不是聾子。林曉樺為了讓心定下來,就開始給林頓念古詩,她覺得兒子沒什么智力上的問題,只不過學得比別人慢,既然早晚要學中文,不如就營造一個中文的環(huán)境。念詩的時候兒子好像在聽,也不哭鬧了,她又開始背四書五經(jīng)和唐詩宋詞,還抄在紙上,貼在窗戶、廚房、地板和沙發(fā)上。

后來,林頓上幼兒園大班時突然開始說話,語法和單詞竟然都正確——事實證明,她在最關鍵的節(jié)點讓兒子積累的東西都是有用的。還有一次參加夏令營,林曉樺看到一名猶太裔媽媽安撫小孩的方法是背希伯來語古文,也非常有韻律,兩個媽媽就在樹林里交流了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畫面。

另一個是打太極,林曉樺喜歡打太極,她發(fā)明出一種方法,用推手教會林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肢體接觸時候的力量。她說反正每天都要打拳,林頓也在旁邊看,有一天就叫林頓來一起玩,就這么自然而然。

聽了這兩件事,我發(fā)現(xiàn)林曉樺是一個有智慧的自閉癥孩子的母親,她的干預方法是有開創(chuàng)性的、中西結合的,應該分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界面文化:為什么會用“有且僅有”作為書的標題/主題?

于是:我最開始也想取一個“星星的孩子”那樣的標題,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講自閉癥,但看了很多自閉癥的歷史和醫(yī)學資料,包括世界各地家屬寫的書,我感覺每個家庭的狀況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

后來我想到,既然林曉樺是理科學霸,那可以讓她提供一些他們家特有的笑話,就像《生活大爆炸》那樣,但她又沒看過這些劇。我只好自己去讀數(shù)學的歷史,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哲學性的想法,有一個公式叫做“有且僅有,當且僅當”,指的是“在某一限定的條件下成立”,這在林曉樺一家的語境里是不需要解釋的??赡芩皇且粋€很好賣的書名,但是從意思上來講,我認為大家看了就明白它講的是自閉譜系障礙人群。

還有一個心理動機,如果我們用“星星的孩子”這樣的標題,大家就會認為故事性很強,但是我們的初衷不是去講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而是把林曉樺干預兒童和成年自閉癥患者的經(jīng)驗和觀念分享出來,最終能幫到這個群體。

于是 林曉樺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可以文化 2022-7 

界面文化:林曉樺一家的經(jīng)歷是比較正面的,林頓得到了很好的干預,他遇到的老師們也都很友善。但是還有一些自閉癥患者在社會上仍然遭受著污名化。

于是:林曉樺的心路轉(zhuǎn)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她起初不想暴露身份,因為害怕父母在國內(nèi)會受到困擾,所以林曉樺并不是真名,這本書出版后她也沒有出現(xiàn)在任何活動上。在寫作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兒子的問題很多都是爸爸的譜系障礙引起的,就決定把爸爸的內(nèi)容也寫進去,但她也很掙扎,覺得干涉到了丈夫的隱私權。

她最初還是比較封閉的狀態(tài),認為跟別人說也沒用,但我會給她灌輸一些知識,跟她討論何為正常和不正常,告訴她有些美國喜劇就是講自閉癥的,她非常驚訝:現(xiàn)在大家可以拿這個來做喜劇了嗎?

她的兒子和丈夫確診之后,就可以去看心理醫(yī)生了,醫(yī)生會把他們帶到一個更大的自閉癥群體中去,心態(tài)慢慢地從“我們家的事”變成“很多人的事”。她逐漸覺得,我們一起寫這本書是有意義的,還說很有可能有一天她會給兒子看這本書。

界面文化:從書中能看出你和林曉樺的視角有所不同,林曉樺很注重讓兒子去融入主流社會,但你好像更強調(diào)正常和非正常之間沒有絕對的區(qū)別。你們是如何交流這個問題的?

于是:我們倆的想法是不太一樣。她想用正常社會的標準去扭轉(zhuǎn)兒子和丈夫做得不對的地方,這是母親的本能。我就反過來說不正常也無所謂,扮演了一個攪混水的角色。

我們一直用電話溝通,我有時覺得她有點陷得太深了,沒法跳脫出來看待某些事情,所以我飛了一趟美國,在她們家住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林曉樺是主控全局的人物,她會認為大家都是這樣做的,那你也必須這樣。但我很反對這種“正常人類中心主義”——這是我自造的詞。人類的多樣性到底要怎樣來呈現(xiàn)呢?所以我鼓勵她說,時代在進步,就算你的兒子看上去傻一點又怎么樣呢?大家是越來越可以接受多樣性的。

當然,小說應該提供一個空間讓不同觀點相互碰撞,但如果要強辯,我始終認為我的角度不應該輸,為什么內(nèi)森會在工作和社交場合屢戰(zhàn)屢敗?除了一部分主觀原因,更多的是客觀原因,也就是他的癥狀是腦神經(jīng)元決定的,而不是由意志或者智慧決定的。另外是社會的原因,如果主流的公司文化是需要下屬拍馬屁,它當然是正常的,但是它對嗎?它并不對。

界面文化:我認同你的想法,但還是會有一種矛盾的心情,畢竟在自閉癥都還被污名化的階段,反思正常與不正常的邊界好像有點遙遠。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播出后,就有人認為自閉癥當律師只是少數(shù)的例子,這部劇美化了自閉譜系群體;但也有人覺得,這種看法恰好印證了對自閉癥的刻板印象是悲慘的,說明我們不愿意做出新的嘗試來理解他們。

于是:是的,不過總要有一個過程,要先引起大家對自閉癥話題的興趣,即使這個過程很漫長。雖然《非常律師禹英禑》把這個話題處理得很自然,也還是受到很多自閉癥家庭的質(zhì)疑,認為它拍的還是高功能自閉癥的故事,會讓大家誤以為自閉癥能讓人變成天才。

《非常律師禹英禑》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但是,不管是高功能還是低功能,如果他們都沒有一個露面機會,別人又怎么開始了解這個群體?這又牽扯到了正常人類中心主義,正常人一定喜歡好看的故事,哪怕大眾媒體在講一個極其小眾的話題,也要顧及大部分觀眾的喜好,不然就沒有資本會贊助你。

02 書寫大腦:關于自閉癥,除了故事,還有科學

界面文化:這本書加入了2037年的虛構部分,那時已經(jīng)發(fā)明出了能夠治愈自閉癥的腦波儀,不過你也提到,“腦波儀并不會讓我們改變自我?!边@涉及到技術能夠、以及應該在何種程度上干預人們的大腦,你如何看待科技治療自閉癥的未來?

于是:可能有些讀者認為這個部分有點故弄玄虛,畢竟腦機接口發(fā)展得很快,腦波儀聽上去也沒什么太硬科幻的地方,但它的目的不是要講一個科幻故事,關鍵是加入一個比較宏觀的、比現(xiàn)在的時間點更加前衛(wèi)的思考。

很多作家都寫過一個主題——當AI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腦波儀可以代替人類做出某些行為舉止,這是他本人做出來的,還是我們給AI灌輸了一個正常人類中心主義的規(guī)則?2037年的林頓和伙伴們爭吵的點就在于此,是不是一定要用AI把他們變得跟正常人一樣?他們最后做出了一個決定,暫時把這個技術用于兒童的干預和教育上,用于比較穩(wěn)妥的功能上面。

加入科幻部分的另一個考慮是,現(xiàn)在的腦科學界對自閉癥的病因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論。阿茲海默癥的研究階段要比自閉癥快一點,已經(jīng)確定是β淀粉樣蛋白造成的,就可以針對這一點做很多事情。但美國做過很多腦電波的實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確實和正常人不一樣,但至于怎么不一樣、為什么不一樣,至今仍在研究中。

那我們就不能排除一個可能性:在未來科學解答了這個問題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小眾的、“低智商”的人恰恰就是人類的未來。所以,我把這些基于腦科學的想法大膽地寫到了2037的部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文化:自閉癥的發(fā)展歷程幾經(jīng)更迭,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科學家提出用”神經(jīng)多樣性“來取代”自閉癥“這種有疾病含義的命名,這也說明人們的理解正在進化當中吧。

于是:自閉癥自從成為一個被單獨診斷的病,就在不停地改名字,但是目前為止,就國內(nèi)的語境來說還是差一點。我前幾年看自閉癥論壇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中國的自閉癥改成了“孤獨癥”。用蘇珊·桑塔格的話來說,這就是一種文化隱喻,我覺得孤獨的能指太具象、太深入人心了,它不應該是一個光譜性質(zhì)、病因未知的疾病的名字。

自閉癥作為一個隱喻,從影視劇和流行文化的角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自閉”也從一個病癥的名字變成了常用語,但是真正的自閉譜系人群是怎么生活的、照顧他們的家人是怎樣掙扎的,這些在文藝作品中還是很缺乏。

界面文化:你在后記中也提到過,雖然市面上有許多關于自閉癥的文藝作品,比如《爸爸愛喜禾》、電影《海洋天堂》,但仍然非常不足。能談談是哪方面不足嗎?文學能為人們了解罕見病癥做出些什么?

于是:要從兩方面來說,一個是家人、照顧者的角度,一個是科學和醫(yī)學知識的角度。很多自閉癥家人的表述真是非常樂觀,他們會寫苦中作樂的心情,這樣的作品應該越多越好。

但是從科學和科普類的書寫來看,國內(nèi)很少聽到像天寶·葛蘭汀那樣有實力的自閉癥人士,也很缺乏奧利弗·薩克斯這樣的作家。薩克斯是一名美國腦神經(jīng)內(nèi)科博士,也是最早寫自閉癥患者故事的科學家,那本《錯把妻子當帽子》就寫了很多奇怪的人。雖然有人覺得他把自閉癥寫得太可愛和神奇了,但是歸根結底,他要表達的是人腦的奇妙。既然我們對于身體和大腦的探究還在不斷發(fā)展當中,那為什么不能去多寫一些這樣兼顧科學、人文和感情的故事呢?

《錯把妻子當帽子》
[美]奧利弗·薩克斯 著 孫秀惠 譯
中信出版社 2016-7

以及,現(xiàn)在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科幻,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科學事件正在發(fā)生,為什么文學世界不能介入?雖然各個國家都有以自閉癥人物為主角的故事創(chuàng)作,但是為了讓它好看,大家還是傾向于寫成故事的形式,對于讀者來說,即使看了故事,也未必能夠知道背后的譜系人群。我們還是要連接起科學和文學之間的那條紐帶。

界面文化:其實你一直很關注大腦和認知的問題,上一部小說《查無此人》講的是阿茲海默癥的故事,這一部是講自閉癥。你是如何從這些議題中反思人的認知問題的?

于是:從寫作上來說,《查無此人》跟自己貼得更近,所以主觀性和抒情性要大于這一本,但這一本在社會意義上要遠遠超出上一本,從個人寫作進入到了公共話題里面?!恫闊o此人》探討的問題是“記憶是什么”,個體記憶發(fā)生在大腦里面,它和集體記憶也有一部分重合。

《查無此人》
于是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6

我知道大腦的運作是沒有定論的,就會把這個習慣性的想法帶到對自閉癥的觀察中去,與其說要去治療他們,不如說去解讀他們。美國的自閉癥協(xié)會里有一名低功能障礙的女孩,從小就不會說話、沒有語言功能,但是她會制造很多聲音來表達她的感受,這是她的語言,只是我們聽不懂。天寶·葛蘭汀的自傳也不只是自閉癥的敘述,而是一個跟我們的視角不一樣的敘述。葛蘭汀發(fā)明了有史以來最人道的屠宰場,她是怎么做到的呢?非常簡單,當她趴到跟牛同樣的高度,會發(fā)現(xiàn)牛害怕地上的反光等等細節(jié),導致牛群不愿意按照人設計的路線行進。所以我覺得,自詡正常的人往往都很“普信”,社會上很多真正的進展就是由這些看上去有點怪的人去推動的。

03 反思“正?!保荷鐣餐?,不能只依靠特殊教育從業(yè)者

界面文化:除了林頓,書中還寫了成年譜系障礙者的經(jīng)歷,他們會更難以接受診斷結果,也錯過了最佳干預期。近年來隨著自閉癥知識的普及,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譜系內(nèi)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要如何自洽?是坦然接受順其自然,還是積極干預?

于是:我建議大家吸取西方的一個觀點,有些患者的癥狀比較輕,那就完全不用認為它是病癥,你可以把它當成會跟隨自己一輩子的狀況,它不傷害別人,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我問過林曉樺一個很笨的問題,這本書到底要寫到什么時候為止?最后我們選擇了內(nèi)森拿到診斷書的這個節(jié)點,也就是從不接受到接受的轉(zhuǎn)變期。這也顯示出一種知識分子的特點,他不去管會不會被別人鄙視,而是把該了解的先了解起來,然后慢慢明白別人的鄙視和質(zhì)疑都沒什么理由,還會開始質(zhì)問為什么所謂的“正常人”要這樣做、那樣做。

當然,除了他們自己,周圍的人也很重要?!斗浅B蓭熡碛⒌煛分形易钚蕾p的不是禹英禑,而是她身邊的女性朋友和男朋友,他們就那樣順其自然地做她的朋友,禹英禑走不了旋轉(zhuǎn)門,那就幫她擋一下門,她擰不動瓶蓋,幫她擰開不就好了。他們不也都和諧開心地在一起相處嗎?

禹英禑與她的女性同事好友。圖片來源:豆瓣

界面文化:就像書中提到《生活大爆炸》里的佩妮,她以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態(tài)度應對這些“怪咖”,也可以相處得很好。

于是:對,有自嘲精神的人比較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他見怪不怪,也沒資格覺得別人怪?!斑@個人好奇怪,我們不要理他”其實是一種自卑又自負的心態(tài)。

歸根結底,自閉癥的話題除了本人和家人要關注,社會上所有的人也要關注。中國的自閉癥確診人數(shù)是1000萬,說明我們身邊可能就有這樣的人。而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以后患阿茲海默癥、得不到照顧的也有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正常人”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

很多人會認為這個東西我又不懂,一定得去找專家和特殊學校,職業(yè)人員們雖然專業(yè)性強、責任最為重大,但他們不像家人那樣能得到親情回報,也不像住家保姆那樣能得到很多報酬,他們獲得的回報反而是最少的。所以這件事還是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不能只依靠特殊教育的從業(yè)者。

我讀過一個日本媽媽的故事,她的兒子是自閉癥患者,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去玩廁所里的抽水馬桶。她只好準備好小禮品,有人投訴就去賠禮道歉。社區(qū)里的居民知道了以后也不太介意,覺得他要玩就玩好了。這個媽媽也很聰明,她說既然兒子喜歡玩水,就教他如何正確地玩水,怎樣清潔廁所、刷浴缸和馬桶。十年之后,她的兒子被聘用為城鎮(zhèn)上打理廁所的公司主理人,還有了一個公務員的編制。我特別喜歡這個故事,里面既有特殊教育的想法,也有寬容的鄰里環(huán)境,還有一個愿意給殘障人士提供工作機會的政府——你看,有多少人在起作用啊。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作家于是:自詡正常的人往往“普信”,自閉癥譜系讓我們反思這一點

“患有自閉癥不過是人性構成中的一道皺紋,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完全光滑的?!?/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尹清露

編輯 | 黃月

自閉癥譜系人群是“星星的孩子”、爬得慢卻永不放棄的“蝸?!薄T陧n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中,患有阿斯伯格癥的禹英禑和男朋友的關系是“小貓和貓管家”;前不久,文學教授嚴鋒在疫情中寫下照顧自閉癥兒子的經(jīng)歷,形容他像是“海鷗”,而海鷗的心不在這個世界。

這些豐富的比喻讓我們意識到,自閉癥確實像一條寬闊的光譜,癥狀和程度各有不同,即使他們都擁有社交障礙,不同程度上隔絕了外界的聲音。而在作家、譯者于是的新作《有且僅有》中,她用數(shù)學邏輯符號“?!”來描述這一群體:有且僅有、無比獨特的存在。

《有且僅有》是于是基于好友林曉樺照顧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孩子和丈夫的經(jīng)歷寫就的小說,借由自閉癥,她討論了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問題——他們真的“不正?!眴??自詡正常人的我們,難道就沒有崩潰、社恐的時刻,沒有不同于別人的奇怪癖好嗎?美國記者約翰·唐文曾寫道:“患有自閉癥不過是人性構成中的一道皺紋,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完全光滑的?!泵總€人大概都是散落于譜系內(nèi)外的星體,互相張望,永不相交。

作家于是。出版社供圖

《有且僅有》是一本難以定義的書,它既是一位母親以智慧和強大的心態(tài)養(yǎng)育孩子的故事,又有實踐方法論;既是基于真實經(jīng)歷的非虛構,又有明顯的虛構文學痕跡,還穿插進了2037年的科幻暢想。在未來,得到林曉樺成功干預的兒子林頓發(fā)明出了腦波儀,讓譜系人群也能順利地和別人交流。用于是的話來說,所謂文體的界限,在一個這樣的主題面前不重要了。

在本書出版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連線采訪了于是,談論了自閉癥為所謂“正常人”帶來的反思、自閉癥干預的未來,以及文學能為人們了解罕見病癥做些什么。

01 合作之書:從“我們家的事”變成“很多人的事”

界面文化: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緣起,以及林曉樺一家的情況嗎?

于是:林曉樺是我多年前失聯(lián)的同學,我只知道她去了美國以后結婚生子,還成了理科學霸。2018年我的小說《查無此人》(基于作家父親患阿茲海默癥的經(jīng)歷改編的小說)出版,我們才又聯(lián)系上。她說看了我的書很感動,因為很少有人去講病人家屬的故事,也不會意識到照顧者其實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承擔了最多責任。

這時我才知道,林曉樺之所以會失聯(lián),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兒子需要大量干預,只能中斷博士學業(yè)來照顧他,后來她發(fā)現(xiàn)老公內(nèi)森也是自閉譜系人群,又要幫老公來攻克難題。雖然內(nèi)森在讀博階段可以一路所向披靡,但是到了找工作的階段癥狀就會變得明顯。這么多年來,她沒有時間也沒有話題來跟我們老同學們聊,我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心酸。

我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因為醫(yī)生都覺得,她兒子林頓的癥狀已經(jīng)和阿斯伯格綜合征差不多了,但如果不是因為母親的干預,是絕對做不到這一步的。

她說,醫(yī)院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做法,只有一個診斷:他不是聾子。林曉樺為了讓心定下來,就開始給林頓念古詩,她覺得兒子沒什么智力上的問題,只不過學得比別人慢,既然早晚要學中文,不如就營造一個中文的環(huán)境。念詩的時候兒子好像在聽,也不哭鬧了,她又開始背四書五經(jīng)和唐詩宋詞,還抄在紙上,貼在窗戶、廚房、地板和沙發(fā)上。

后來,林頓上幼兒園大班時突然開始說話,語法和單詞竟然都正確——事實證明,她在最關鍵的節(jié)點讓兒子積累的東西都是有用的。還有一次參加夏令營,林曉樺看到一名猶太裔媽媽安撫小孩的方法是背希伯來語古文,也非常有韻律,兩個媽媽就在樹林里交流了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畫面。

另一個是打太極,林曉樺喜歡打太極,她發(fā)明出一種方法,用推手教會林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肢體接觸時候的力量。她說反正每天都要打拳,林頓也在旁邊看,有一天就叫林頓來一起玩,就這么自然而然。

聽了這兩件事,我發(fā)現(xiàn)林曉樺是一個有智慧的自閉癥孩子的母親,她的干預方法是有開創(chuàng)性的、中西結合的,應該分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界面文化:為什么會用“有且僅有”作為書的標題/主題?

于是:我最開始也想取一個“星星的孩子”那樣的標題,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講自閉癥,但看了很多自閉癥的歷史和醫(yī)學資料,包括世界各地家屬寫的書,我感覺每個家庭的狀況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

后來我想到,既然林曉樺是理科學霸,那可以讓她提供一些他們家特有的笑話,就像《生活大爆炸》那樣,但她又沒看過這些劇。我只好自己去讀數(shù)學的歷史,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哲學性的想法,有一個公式叫做“有且僅有,當且僅當”,指的是“在某一限定的條件下成立”,這在林曉樺一家的語境里是不需要解釋的??赡芩皇且粋€很好賣的書名,但是從意思上來講,我認為大家看了就明白它講的是自閉譜系障礙人群。

還有一個心理動機,如果我們用“星星的孩子”這樣的標題,大家就會認為故事性很強,但是我們的初衷不是去講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而是把林曉樺干預兒童和成年自閉癥患者的經(jīng)驗和觀念分享出來,最終能幫到這個群體。

于是 林曉樺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可以文化 2022-7 

界面文化:林曉樺一家的經(jīng)歷是比較正面的,林頓得到了很好的干預,他遇到的老師們也都很友善。但是還有一些自閉癥患者在社會上仍然遭受著污名化。

于是:林曉樺的心路轉(zhuǎn)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她起初不想暴露身份,因為害怕父母在國內(nèi)會受到困擾,所以林曉樺并不是真名,這本書出版后她也沒有出現(xiàn)在任何活動上。在寫作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兒子的問題很多都是爸爸的譜系障礙引起的,就決定把爸爸的內(nèi)容也寫進去,但她也很掙扎,覺得干涉到了丈夫的隱私權。

她最初還是比較封閉的狀態(tài),認為跟別人說也沒用,但我會給她灌輸一些知識,跟她討論何為正常和不正常,告訴她有些美國喜劇就是講自閉癥的,她非常驚訝:現(xiàn)在大家可以拿這個來做喜劇了嗎?

她的兒子和丈夫確診之后,就可以去看心理醫(yī)生了,醫(yī)生會把他們帶到一個更大的自閉癥群體中去,心態(tài)慢慢地從“我們家的事”變成“很多人的事”。她逐漸覺得,我們一起寫這本書是有意義的,還說很有可能有一天她會給兒子看這本書。

界面文化:從書中能看出你和林曉樺的視角有所不同,林曉樺很注重讓兒子去融入主流社會,但你好像更強調(diào)正常和非正常之間沒有絕對的區(qū)別。你們是如何交流這個問題的?

于是:我們倆的想法是不太一樣。她想用正常社會的標準去扭轉(zhuǎn)兒子和丈夫做得不對的地方,這是母親的本能。我就反過來說不正常也無所謂,扮演了一個攪混水的角色。

我們一直用電話溝通,我有時覺得她有點陷得太深了,沒法跳脫出來看待某些事情,所以我飛了一趟美國,在她們家住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林曉樺是主控全局的人物,她會認為大家都是這樣做的,那你也必須這樣。但我很反對這種“正常人類中心主義”——這是我自造的詞。人類的多樣性到底要怎樣來呈現(xiàn)呢?所以我鼓勵她說,時代在進步,就算你的兒子看上去傻一點又怎么樣呢?大家是越來越可以接受多樣性的。

當然,小說應該提供一個空間讓不同觀點相互碰撞,但如果要強辯,我始終認為我的角度不應該輸,為什么內(nèi)森會在工作和社交場合屢戰(zhàn)屢???除了一部分主觀原因,更多的是客觀原因,也就是他的癥狀是腦神經(jīng)元決定的,而不是由意志或者智慧決定的。另外是社會的原因,如果主流的公司文化是需要下屬拍馬屁,它當然是正常的,但是它對嗎?它并不對。

界面文化:我認同你的想法,但還是會有一種矛盾的心情,畢竟在自閉癥都還被污名化的階段,反思正常與不正常的邊界好像有點遙遠。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播出后,就有人認為自閉癥當律師只是少數(shù)的例子,這部劇美化了自閉譜系群體;但也有人覺得,這種看法恰好印證了對自閉癥的刻板印象是悲慘的,說明我們不愿意做出新的嘗試來理解他們。

于是:是的,不過總要有一個過程,要先引起大家對自閉癥話題的興趣,即使這個過程很漫長。雖然《非常律師禹英禑》把這個話題處理得很自然,也還是受到很多自閉癥家庭的質(zhì)疑,認為它拍的還是高功能自閉癥的故事,會讓大家誤以為自閉癥能讓人變成天才。

《非常律師禹英禑》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但是,不管是高功能還是低功能,如果他們都沒有一個露面機會,別人又怎么開始了解這個群體?這又牽扯到了正常人類中心主義,正常人一定喜歡好看的故事,哪怕大眾媒體在講一個極其小眾的話題,也要顧及大部分觀眾的喜好,不然就沒有資本會贊助你。

02 書寫大腦:關于自閉癥,除了故事,還有科學

界面文化:這本書加入了2037年的虛構部分,那時已經(jīng)發(fā)明出了能夠治愈自閉癥的腦波儀,不過你也提到,“腦波儀并不會讓我們改變自我。”這涉及到技術能夠、以及應該在何種程度上干預人們的大腦,你如何看待科技治療自閉癥的未來?

于是:可能有些讀者認為這個部分有點故弄玄虛,畢竟腦機接口發(fā)展得很快,腦波儀聽上去也沒什么太硬科幻的地方,但它的目的不是要講一個科幻故事,關鍵是加入一個比較宏觀的、比現(xiàn)在的時間點更加前衛(wèi)的思考。

很多作家都寫過一個主題——當AI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腦波儀可以代替人類做出某些行為舉止,這是他本人做出來的,還是我們給AI灌輸了一個正常人類中心主義的規(guī)則?2037年的林頓和伙伴們爭吵的點就在于此,是不是一定要用AI把他們變得跟正常人一樣?他們最后做出了一個決定,暫時把這個技術用于兒童的干預和教育上,用于比較穩(wěn)妥的功能上面。

加入科幻部分的另一個考慮是,現(xiàn)在的腦科學界對自閉癥的病因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論。阿茲海默癥的研究階段要比自閉癥快一點,已經(jīng)確定是β淀粉樣蛋白造成的,就可以針對這一點做很多事情。但美國做過很多腦電波的實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確實和正常人不一樣,但至于怎么不一樣、為什么不一樣,至今仍在研究中。

那我們就不能排除一個可能性:在未來科學解答了這個問題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小眾的、“低智商”的人恰恰就是人類的未來。所以,我把這些基于腦科學的想法大膽地寫到了2037的部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文化:自閉癥的發(fā)展歷程幾經(jīng)更迭,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科學家提出用”神經(jīng)多樣性“來取代”自閉癥“這種有疾病含義的命名,這也說明人們的理解正在進化當中吧。

于是:自閉癥自從成為一個被單獨診斷的病,就在不停地改名字,但是目前為止,就國內(nèi)的語境來說還是差一點。我前幾年看自閉癥論壇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中國的自閉癥改成了“孤獨癥”。用蘇珊·桑塔格的話來說,這就是一種文化隱喻,我覺得孤獨的能指太具象、太深入人心了,它不應該是一個光譜性質(zhì)、病因未知的疾病的名字。

自閉癥作為一個隱喻,從影視劇和流行文化的角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自閉”也從一個病癥的名字變成了常用語,但是真正的自閉譜系人群是怎么生活的、照顧他們的家人是怎樣掙扎的,這些在文藝作品中還是很缺乏。

界面文化:你在后記中也提到過,雖然市面上有許多關于自閉癥的文藝作品,比如《爸爸愛喜禾》、電影《海洋天堂》,但仍然非常不足。能談談是哪方面不足嗎?文學能為人們了解罕見病癥做出些什么?

于是:要從兩方面來說,一個是家人、照顧者的角度,一個是科學和醫(yī)學知識的角度。很多自閉癥家人的表述真是非常樂觀,他們會寫苦中作樂的心情,這樣的作品應該越多越好。

但是從科學和科普類的書寫來看,國內(nèi)很少聽到像天寶·葛蘭汀那樣有實力的自閉癥人士,也很缺乏奧利弗·薩克斯這樣的作家。薩克斯是一名美國腦神經(jīng)內(nèi)科博士,也是最早寫自閉癥患者故事的科學家,那本《錯把妻子當帽子》就寫了很多奇怪的人。雖然有人覺得他把自閉癥寫得太可愛和神奇了,但是歸根結底,他要表達的是人腦的奇妙。既然我們對于身體和大腦的探究還在不斷發(fā)展當中,那為什么不能去多寫一些這樣兼顧科學、人文和感情的故事呢?

《錯把妻子當帽子》
[美]奧利弗·薩克斯 著 孫秀惠 譯
中信出版社 2016-7

以及,現(xiàn)在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科幻,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科學事件正在發(fā)生,為什么文學世界不能介入?雖然各個國家都有以自閉癥人物為主角的故事創(chuàng)作,但是為了讓它好看,大家還是傾向于寫成故事的形式,對于讀者來說,即使看了故事,也未必能夠知道背后的譜系人群。我們還是要連接起科學和文學之間的那條紐帶。

界面文化:其實你一直很關注大腦和認知的問題,上一部小說《查無此人》講的是阿茲海默癥的故事,這一部是講自閉癥。你是如何從這些議題中反思人的認知問題的?

于是:從寫作上來說,《查無此人》跟自己貼得更近,所以主觀性和抒情性要大于這一本,但這一本在社會意義上要遠遠超出上一本,從個人寫作進入到了公共話題里面。《查無此人》探討的問題是“記憶是什么”,個體記憶發(fā)生在大腦里面,它和集體記憶也有一部分重合。

《查無此人》
于是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6

我知道大腦的運作是沒有定論的,就會把這個習慣性的想法帶到對自閉癥的觀察中去,與其說要去治療他們,不如說去解讀他們。美國的自閉癥協(xié)會里有一名低功能障礙的女孩,從小就不會說話、沒有語言功能,但是她會制造很多聲音來表達她的感受,這是她的語言,只是我們聽不懂。天寶·葛蘭汀的自傳也不只是自閉癥的敘述,而是一個跟我們的視角不一樣的敘述。葛蘭汀發(fā)明了有史以來最人道的屠宰場,她是怎么做到的呢?非常簡單,當她趴到跟牛同樣的高度,會發(fā)現(xiàn)牛害怕地上的反光等等細節(jié),導致牛群不愿意按照人設計的路線行進。所以我覺得,自詡正常的人往往都很“普信”,社會上很多真正的進展就是由這些看上去有點怪的人去推動的。

03 反思“正?!保荷鐣餐Γ荒苤灰揽刻厥饨逃龔臉I(yè)者

界面文化:除了林頓,書中還寫了成年譜系障礙者的經(jīng)歷,他們會更難以接受診斷結果,也錯過了最佳干預期。近年來隨著自閉癥知識的普及,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譜系內(nèi)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要如何自洽?是坦然接受順其自然,還是積極干預?

于是:我建議大家吸取西方的一個觀點,有些患者的癥狀比較輕,那就完全不用認為它是病癥,你可以把它當成會跟隨自己一輩子的狀況,它不傷害別人,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我問過林曉樺一個很笨的問題,這本書到底要寫到什么時候為止?最后我們選擇了內(nèi)森拿到診斷書的這個節(jié)點,也就是從不接受到接受的轉(zhuǎn)變期。這也顯示出一種知識分子的特點,他不去管會不會被別人鄙視,而是把該了解的先了解起來,然后慢慢明白別人的鄙視和質(zhì)疑都沒什么理由,還會開始質(zhì)問為什么所謂的“正常人”要這樣做、那樣做。

當然,除了他們自己,周圍的人也很重要?!斗浅B蓭熡碛⒌煛分形易钚蕾p的不是禹英禑,而是她身邊的女性朋友和男朋友,他們就那樣順其自然地做她的朋友,禹英禑走不了旋轉(zhuǎn)門,那就幫她擋一下門,她擰不動瓶蓋,幫她擰開不就好了。他們不也都和諧開心地在一起相處嗎?

禹英禑與她的女性同事好友。圖片來源:豆瓣

界面文化:就像書中提到《生活大爆炸》里的佩妮,她以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態(tài)度應對這些“怪咖”,也可以相處得很好。

于是:對,有自嘲精神的人比較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他見怪不怪,也沒資格覺得別人怪。“這個人好奇怪,我們不要理他”其實是一種自卑又自負的心態(tài)。

歸根結底,自閉癥的話題除了本人和家人要關注,社會上所有的人也要關注。中國的自閉癥確診人數(shù)是1000萬,說明我們身邊可能就有這樣的人。而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以后患阿茲海默癥、得不到照顧的也有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正常人”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

很多人會認為這個東西我又不懂,一定得去找專家和特殊學校,職業(yè)人員們雖然專業(yè)性強、責任最為重大,但他們不像家人那樣能得到親情回報,也不像住家保姆那樣能得到很多報酬,他們獲得的回報反而是最少的。所以這件事還是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不能只依靠特殊教育的從業(yè)者。

我讀過一個日本媽媽的故事,她的兒子是自閉癥患者,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去玩廁所里的抽水馬桶。她只好準備好小禮品,有人投訴就去賠禮道歉。社區(qū)里的居民知道了以后也不太介意,覺得他要玩就玩好了。這個媽媽也很聰明,她說既然兒子喜歡玩水,就教他如何正確地玩水,怎樣清潔廁所、刷浴缸和馬桶。十年之后,她的兒子被聘用為城鎮(zhèn)上打理廁所的公司主理人,還有了一個公務員的編制。我特別喜歡這個故事,里面既有特殊教育的想法,也有寬容的鄰里環(huán)境,還有一個愿意給殘障人士提供工作機會的政府——你看,有多少人在起作用啊。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